摘 要 海安县发挥鑫缘茧丝绸集团农业龙头企业集团引领和辐射作用,按照省市《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的精神,建设规模化蚕桑农场,推进蚕桑农场规模化进程。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15-01-14-002
在经济转型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的下,蚕桑管理机制和茧丝绸产业经受到挑战,走集约化栽桑、高质化种植、规模化养蚕,推动蚕桑产业化建设势在必行。在产业化经营和改革过程中,海安县确定以鑫缘茧丝绸集团为首,按照省市《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的精神,明确目标,统一认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集团引领和辐射作用,县镇相关部门全力支持,鑫缘茧丝绸集团全身心投入到蚕桑农场规模化的建设中来,以推进蚕桑农场规模化进程。
一是从战略的高度分析了海安蚕业基础所面临的现状。据统计,截止2014年6月20日全县共挖桑12 318Ʊ 8亩,占全县桑园面积的12Ʊ 1%。经调查分析,其中因养蚕劳力紧张挖桑7491亩,占挖桑总面积的60Ʊ 8%;因道路建设用地挖桑973亩,占挖桑总面积的16%;因项目园区用地挖桑2 854Ʊ 8亩,占挖桑总面积的23Ʊ 2%。多年来,海安栽桑养蚕工作是由千家万户进行的,但是随着城镇化的全面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老年化的提前进入,国家政策的调整,社会经济收入及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对桑园面积的稳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二是从战略的高度分析了海安蚕业日趋缩小的规模,给稳定蚕茧质量和缫丝企业的生存带来的危机。企业生产成本、人员工资的上涨,产品销售价位上不去,导致缫丝、织绸加工环节维持艰难,有的造成累积性亏损,2014年1~12月,我县20家丝绸规模企业倒闭2家,开票销售同比下降14家。更重要的是海安的蚕桑生产基础条件良好,各项配套设施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得到巩固提高,重点产区高度集中,区域化布局比较明显,有一定的产业优势。据统计,1994~2013年的20年期间,全县累计投产桑园面积266万亩,蚕茧总收入71亿元,年均每亩桑园蚕茧收入2 669元。2014年春季全县实际投产桑园面积101 538亩,春蚕发种13Ʊ 59万张,平均张产茧38公斤,张产值1 577元,总产茧5164Ʊ 2吨,总产值2Ʊ 14亿元;夏蚕发种10 941张,产茧382吨,产值1 300万元;秋蚕发种13Ʊ 49万张,产茧5 058Ʊ 75吨,产值1Ʊ 97亿元。全年发种28Ʊ 17万张,产茧10 604Ʊ 95吨,产值4Ʊ 24亿元。多年来,蚕桑生产,与粮食生产相比,蚕桑亩收益一直为粮食收益的2~3倍。近年来蚕茧生产亩收益一直在5 000元以上,高产村组和农户亩收益近1万元。蚕茧生产物质成本约占毛收入的20%左右,每亩纯收入约为4 000~8 000元。而粮食生产每亩收益1 000元左右。同时,由于桑树属经济林,加上果树和防护林面积,森林覆盖率达22Ʊ 24%,连续多年居全市首位。因此蚕桑业已成为海安县名副其实的生态产业、富民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在海安的茧丝绸发展史上,蚕桑生产为海安的工业与外贸出口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蚕桑生产是效益农业、生态农业,一旦妥缩作为海安农村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对农业增收、农民增效也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三是从战略的高度分析了重新构建蚕桑产业的体制和机制。推动蚕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高质化来形成规模效益,这也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的要求。通过蚕业农场式的经营能做到统一共种、小蚕统一供育、统一技术服务、蚕茧按标准统一收购。彻底解决蚕茧质量、产量得不到提高,降低生产者、经营者的经济效益,栽桑养蚕的先进技术及省力化养蚕、上蔟技术无法推广应用,劳动成本居高不下,体现不出规模效益,更形不成比较效益,导致蚕农丧失栽桑养蚕的积极性。通过蚕业农场式的经营能稳定蚕茧的收购秩序,这也符合政府的期待,对提高蚕茧质量、产量,稳定桑园面积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是从战略的高度分析对建蚕业农场基地规模化经营要树立信心。蚕桑生产在海安已经形成了从制种、栽桑、养蚕、制丝、织造、家纺服饰生产到副产物加工、出口的产业链,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建立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和走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效有着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建立蚕业农场基地栽桑养蚕,有利于推广蚕桑生产的先进技术,普及省力化养蚕、上蔟的新技术,降低劳动成本;建立蚕业农场基地栽桑养蚕,有利于进行批量饲育,可产生明显的规模效应、效益,从而充分调动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建蚕业农场基地栽桑养蚕,有利于进行规范化、集约化管理,可大幅度提高茧质,尤其突出的可避免因采售毛脚茧带来的人为破坏茧质的现象,从而重树优质原料茧基地的新形象;建立蚕业农场基地栽桑养蚕,有利于生产优质蚕茧原料,可使茧丝绸生产、经营企业生产出更优的产品,从而增加积累、反哺农场,走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五是从战略的高度对建立蚕业农场基地规模化经营明确了目标。在县委县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及关心支持下,不断完善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工厂+国家桑蚕茧丝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产业基地建设,实施产业标准化生产,倾力打造精品产业链,带动了产业基地整体建设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推动了集团科技创新、品牌创建和转型升级,提升了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了集团企业壮大发展,带动相关企业共同配套发展,促使海安成为全国产业规模最大、质量上优、科技创新能力强的桑蚕茧、桑蚕丝、丝绸终端产品及副产物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提出了海安的桑蚕茧丝绸产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2015年,鑫缘集团13家分公司每个分公司率先新建一家50亩的蚕业农场基地,用3~5年时间逐步形成县内蚕茧基地以农场规模化生产经营为主体,分散户化蛹茧生产经营为辅助的产业基地生产格局,以提高茧质、追求最优、优茧优价、农企“双赢”为抓手,推动产业基地的稳定和发展。
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