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作忠,李火平,晏雪勇
(1.渝水区老年科协,江西新余 338025;2.渝水区动物卫生监督所;3.分宜县畜牧水产局)
浅谈猪病的中兽医诊疗技术
刘作忠1,李火平2,晏雪勇3
(1.渝水区老年科协,江西新余 338025;2.渝水区动物卫生监督所;3.分宜县畜牧水产局)
中兽医是我国传统的医术,已有2000多年历史。中兽医诊病主要靠临床诊断、实践诊断。方法是:望体态,听声音,看二便,察皮毛,摸肌肤,观眼睛,切体温,辨口色,即“八诊法”。中兽医治疗主要采用中草药制剂,其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却被养殖户忽视。当前,兽药残留已成为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随着人民群众对绿色畜禽产品需求量的增长,积极推广及应用中兽医诊疗猪病技术尤为必要,是发展低碳高效养猪实用技术,提升养猪业品牌的重要措施。
1.1 望体态
根据眼、耳、头、身、肢、尾在运动和静态时的表现辨识。
1.1.1 站相。健康猪站立时,脚稳、身平、尾向上摇、神态怡然。若蹲腰翘尾、屡欲排尿似痛感是尿道不通。后肢张开,后躯时呈后倾状是肠内结粪。鼻盘抵地,目不露眼,久久站立不动,是头重眩晕的象征,见于贫血、副伤寒和仔猪白痢的危重阶段。
1.1.2 卧相。健康猪卧相多是侧身躺地,四肢自由伸展,熟睡时并常发出鼾声。如:在猪群中独卧一偶者定能是病猪,对响声反应迟钝也是有病。如卧相异常须辨清:卧不眠、仰头睁目,甚至见人欲咬,是起于肝胆郁遇而化火。好钻草窝,埋头不埋身,全身寒颤不已,而接触其身便作惊叫,是心邪相搏或热甚反兼寒化,多见猪瘟、副伤寒等病象。卧底昏睡、鼻唇干燥,踢之也不闪避,是热邪传入心包或重感暑温。而卧底终日不起,站时后肢软弱无力,而前肢尚能活动,是肝肾精血亏损,使腰部麻痹,多见产后瘫痪或重危肾虫病。又而四肢丧失支持体躯的功能,以至身重不能转侧,则身热的是内热伤阴,见高热病。身凉的是气血两亏,见于风湿症后期。喜干地而卧,多见久病里症。喜湿地而卧,多见脏腑积热。
1.1.3 走相。健康猪前半身不甚动摇,后半身则姿态活泼。蹄尖垫地而行,是锐物刺入蹄部底。弯脚落地而行,是关节韧带有新伤痛。四肢关节肿大,行走无力,则是软脚病;系起于精气不足、骨骼软化症和佝偻病。侧身行路,打圈转动,为风气内动或病邪入于脑,主见于脑髓炎、伪狂犬病、李氏杆菌病、饲料中毒等(中毒口吐涎沫、食盐中毒多见脚往后退的特异走相)。前肢跪地移动,而后肢技能如常,即因血不养筋、受风寒侵袭而导致腕下痉挛或腕下麻痹。
1.1.4 吃相。健康猪喜拱圈寻食,听到喂食声就会骚动起来。欲食而不食,多为胃肠浊气而不行或脾胃不和。吃几口就丢口,多因饲料不适口或酸度过大,但也常是胃火不足而胃阴又伤。食稀不食干,或喜食冷水多见胃肠灼热或小猪白痢症。不挨食槽边,但喝臭污水,则常是痢症加剧,预后不良绝症。完全废食而肚大腹部,是胃满食滞或肠道鼓气。食量时多时少,而肚下皮紧,是内有虫积或僵猪。相啃墙壁咬栅栏,啮石砾,一说是起于心烦,一说起于肾亏虚,但根据本原因是矿物质饲料缺乏之故。
四相既是各自独立,又是彼此相关,猪行走时步态正常昂头摇尾,精神好,属正证;步行正常,但却低头夹尾,精神差,则属邪证。
1.2 听声音
1.2.1 叫声。叫声长而洪亮者健康,短而无力者有疾。长途运输中不肯落笼,叫声尖锐屡叫不休,主因感受暑热。一遇外来刺激便突然鸣叫,其声高而短促,主因热感炎燔或里有胀痛。病久默默不叫或叫之只发出低短的咪咪声,为中气不足或大虚大寒之症。偶尔叫之,其声嘶哑无力,及为内伤精气,肺脏亏损,并已严重感染寄生虫,如肺丝虫者。
1.2.2 咳声。咳声熏浊,鼻液清水多属外感风寒。鼻液色呈黄量多属寒湿;色黄量少属湿热症。咳声不爽,鼻出热气,多属外感风热。咳声急促,连咳不止,为肺气实。咳声低微,气张无力,为肺气虚。咳嗽时摇头转脑,痛苦不安者,或因毒气侵袭,或因异物呛入咽喉。若自鼻孔出泡沫样鼻液或血液,则分别为肺水肿或肺出血,而以咳嗽为主症多种疾病,则其病情的一般规律是:“日咳心径,夜咳肺凉。”
1.2.3 呼吸声。健康猪每分钟呼吸10~20次,气息平和,仅有微微音响。若呼吸声粗,属实热症。呼吸音弱为正气不足,如胸腹部扇动不止,即为喘症;喘症又有虚实之分:繁暴病者谓之实,其病在肺;出气多进气少,久病而喘者谓之虚,其病在肺肾两虚;进气长,呼气短,大致病至发喘者,多为危症。如急性肺疫属实喘,起病即见促喘粗,痰鸣喉间,不久口牵涎丝,声音不出,每至窒息不治;猪喘气病后期虚喘,由喘并见,转为喘不接气,继而喘气低而无力,也难治愈。
1.2.4 呕吐声。猪呕吐时头向下伸,肚往上吊,多发呕吐声。如声粗有力,吐出物的酸味大,是胸腹内胀,兼受热邪。声低无力,吐出物多为唾涎,是胃虚不纳,兼受寒邪。乳猪呕乳,若偶发为食乳过量;速发的亦系中焦不和,胃气上逆。
1.3 看二便
健康猪粪呈稠粥状或香肠状,尿多如淡茶色;两者都没有腥臭腐味。
1.3.1 粪便。似塘泥状,气味腥臭多为湿热下注。排粪似水,间有未消化饲料,而气味不甚臭,多为里寒感。粪便干硬,形如羊粪,一般为热盛津少。若肛门时做怒责,里急后重,排粪量少,二次数较多,即为痢疾,但其色白者为大肠虚,色黄者为血热内;而粪面似镜或粪似鱼脑者为湿热,具重多见仔猪白痢,肠炎的严重阶段。大便下血的,若先血后便,为近血:其色红者病在直肠;色褐者病在大肠;若先便后血,其色紫暗为病在小肠或胃部。几天不见排便,称为便秘,而兼见发热者是肠内燥结;渐渐腹痛者是肠套叠或肠扭转。排粪先干后稀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粪中混有粘膜或血丝是大小肠机能失调,主见于猪瘟的病程中。
1.3.2 尿液。尿短而色深黄为热结膀胱。尿短而色白为水肿病。尿混浊不清为肾受湿热。尿长而色白的则内无热象,但体表属弱的虚寒证;尤似体弱种猪,尿频而色白的无疑似肾虚症。小便出血,先血后尿病在尿道,先尿后血病在膀胱。尿血间出,则病在肾脏,并与心经血损相关。几天不见排尿,甚至完全闭尿称尿结;而尿液淋滴是淋症系起于尿路结石;尿液点滴不出者是癃闭,则系气化不及所致。
1.4 察皮毛
“肺主气”、“肺主皮毛”,“毛(鬓)为血之余,毛为血之帅”。观察毛干的萎枯伸卷和毛根的异常状态,有利于推断气血的盛丧与脏腑的病变。
1.4.1 毛干的色泽。健康猪毛干细润泽而光滑。如干枯无光,形似蓑衣般的粗乱为养结了,即说早已津血不足,再养不易肥。猪的棕毛失泽易脱落,并有的吃食时骤然坚立是心血过耗的现象,其体内常有寄生虫。仔猪尾毛不光亮,不清顺,则是肺气虚弱,证明其生长发育相当迟缓。
1.4.2 毛干的斜变。“毛撑寒气重,毛卷之气衰”,原因是毛根藏于体内,其附近分布竖毛肌,当机体受到寒邪侵袭时,竖毛肌迅速收缩,就会使原来斜贴于体表的毛干随着毛根而竖立起来。若猪患里热外寒之症,其毛干尚会呈现逆立状态。而猪营养不良,血循不旺,毛根基部的毛球不能源源供给养分,则毛干又会形成无规则的弯曲卷缩。猪的额下肉痔上几根莽毛向后撑为生理现象,如向前撑以指捺之向后,离指又回到原位方向,即为病情严重。
1.4.3 毛根的异常状态。检查棕毛为主。毛根与毛干的色泽悬殊为津血亏损。毛球酶暗而粘着性差,为热极化火。毛球清亮,而缺乏粘性为里有湿热。有拨毛时若毛囊(肉仁)伴着毛根而出,其形好似鸡毛管样,且充盈着清淡的水液,系为脾虚湿困;将对这光纤观察毛球发黄即患黄疸或钩端螺旋体病。胸侧柔毛显著卷曲,尝试肺胃二经有病的前驱症。额部和耳尖柔毛发红,常是肺病受风热或大肠热结;又系肠道套叠扭转阻塞或坏死的病例,其有极度的起卧不安的共同症状外,并见其病灶在小肠者,颈脖和肩胛关节左侧部的皮毛,多呈竖状或反转过来,病灶在大肠者,则脊梁上的刚毛部竖立起来。
1.5 摸肌肤
检查肌肤有无斑疹、水泡、肿胀和损伤等特征的病变。
1.5.1 斑。斑为阴阳热毒,从肌肉而出,当出齐后,精神爽朗,邪向外透者善;反之斑出不齐或隐或现,神态迷糊,热毒内陷者恶:如猪瘟、丹毒均是斑,但猪瘟出不齐,斑形不定,抚不碍手,指压不褪色,一至精神萎顿,即便濒于死亡。丹毒属急性者,身壮热,斑不易出齐,预后赤多不良;属慢性者体温升高,明显现出方块型或菱形的斑块,抚之不碍手,指压褪色,经治预后良好。若荞麦中毒和血斑病(紫皮)也均现发斑,但荞麦中毒发生白色毛肤猪,并很快遍及全身,易溃疡结痂,也易康复;而血斑病的红斑多见于鼻、眼腔、肛门的黏膜上,病猪并无突出全身症状,但若现血便则其病情恶化。
1.5.2 疹。“疹为大阴风热,从血络而出,出的齐,出后精神好者为顺候,反之为心不胜邪的症候”。俗称疹,算为麻,并分三类:一是胸部和四肢内侧发出粟粒状紫色斑点,俗称小麻,多是感染副伤寒或急性猪瘟,若神志不清,但会死在旦夕。二是自耳根、颈侧以至发展到全身出现绿豆或豌豆大隆起的红疹俗称大麻,多系身患湿疹的病变反映,病猪表现孺痒不安,但极小成为不治之症。三是鼻缘、眼睑、会阴或胸腹等处出现扁平块,继则融合为大小不等的硬块,俗称出产麻疹,由于肠道收于有害毒素,而引起的荨麻疹,其特点是发的快,消的快,呈良性经过。
1.5.3 水泡。“水泡系因湿烈之郁于气氛而酿成,凡光荧如晶者佳,色不鲜者病重。”病邪在表面不得随汗透泄,即发的形态,正是病的转机良否的表示。例如猪水泡性疹和口蹄疫都以发为特征,都是有传染性,前者传染快,后者感染牛羊,而其症状又都在鼻端,唇舌和蹄等处发生清凉透明水泡,易于破裂自愈,但若唇舌部水泡累积会食欲减退,蹄部水泡化脓引起跛行,尚有水泡色变暗褐,则为血不循经,也有可能导致心衰而死亡。
再如患痘疹时,也见水泡,但其病变过程多见发出红斑丘疹,而后形成水泡、脓泡和结痂,发生部在眼皮、鼻盘和腹部等被毛稀之处,一般易痊愈,若斑疹和水泡参差出现则疫毒较深,病情较长,可使病体虚弱或引起并发症。
1.5.4 肿胀。分水肿和气肿。水肿特征:皮肤光滑而紧张,按之陷凹窝,迟迟恢复原状。检查部位以额门眉心、眼泡和四肢下端为准。水肿主因缺乏蛋白质营养成分,具有一定特征水肿,有阳肿、阴肿之分:阳肿在上,在外,多起于风邪,发作较急,皮肤敏感,如仔猪肿头气(肠毒血症)、流行性腮腺炎属之,区别是:前者有精神症状,后者头颈肿硬。阴肿在下,在内,多起于水湿,发作较慢,皮肤不敏感,为心阳虚(慢性心机能不全),缩水停脐(腹水)属之。区别是前者唇与后腹俱肿,后者腹有波动感,至于气肿之症,按压有弹性,发出捻发音,切开具有带臭气的泡沫,如气肿疽,恶性水肿属之。前者患部无痛感,后者患部有痛感。
1.5.5 损伤。有擦伤、坏疽:褥疮等。患疥癣者身现小结节,形成麸皮状鳞屑,久则体毛脱落,显出淡白色或棕黑色痂皮,病猪多因剧痒而随处摩擦,即易擦伤肌肤。患坏死杆菌病者,在胸侧、臀部等处皮肤现有腐烂孔口,而其皮下层与肌肉分离,用探针检查,可探之有衣袋般的大块坏死区,并冒出臭气,但无痛感。至于褥疮则多产后瘫痪的兼症。
1.6 观眼睛
眼由肝之窍,又为血脉综合之处,眼症主属于肝,但也是其他脑气有病的表示。检查可先观察神色,及有无眼泪和肿胀,再用手的两指拨开上下眼睑,使其结膜和眼球暴露进一步检查眼的颜色变化。
1.6.1 神色。眼睛清润而无光彩为有神,即使有病亦较易治之,眼睛稍暗,而无光彩为无神,其病情多凶。
1.6.2 眼泪。两眼时时流泪,见于胀胆和斑疹的前期,两眼无泪而干涩为热灼伤的象征;两眼生眵,则病主肝肺热,但眵黄而硬结构的为肝肺实热;眵白而粘稠的为肝肺虚热。
1.6.3 肿胀。上眼胞肿主脾经,但兼发热的为脾火,不发热的为脾虚;下眼胞肿胀,则多为气虚或水湿病。民间传有:“咳喘眼皮肿,肺病累心中”,说明眼胞肿胀,还可能是肺源性心脏病的特意标志。
1.6.4 颜色。眼结膜鲜红者正常,苍白者血虚;亦红者肝火上冲;白球上现有小血点为内出;现有鲜红血络为肺受风寒;其色转成蓝色则病情加重;而眼球成片,或全部灰色的不规则斑点,是体内感染寄生虫,但母猪妊娠后期也常有这种现象。
1.7 切体温
1.7.1 耳部。以耳根为主,耳尖为佐。正常者不冷不热,但耳根的皮温高于耳尖。如耳尖过冷而耳根高温为营血不调,耳尖热感胜于耳根则可能外热里寒。如耳尖和耳根均感烫手为热症,均感冷厥为寒症
1.7.2 鼻部。以呼出气温为主。鼻盘皮温(包括鼻汗)为佐。呼出气与鼻盘均温和,又有鼻汗者健康也,或者已患病而病况尚轻。若呼出气熏热烫手,是肺内有热,兼见鼻盘干燥,则是里热化火。反之呼出气微弱,鼻盘冷手,多为久病而致气血运转不周。
1.7.3 四肢部。凡烫手者以近膝关节部为主,近蹄缘部为佐。凡冰手者则以近膝关节部为主,近蹄缘部为佐。触摸时:如感蹄缘部热甚或冷甚为表热或表寒。而自膝关节至蹄缘部均感烫手为里热积甚,反之感冷手,尤以膝关节之上,亦感冷手者系阴气亏败或脾阳欲绝。
1.7.4 胸腹部。以胸部为主,腹部为佐。如感灼热者属热症,尤以小腹热必为里症;反之感冷手者属寒症,尤以胸侧靠近肘部显著降低者,必为心气衰败。这几种触摸法,结合采用适当比较,如所触各部位皆冷,可断为心气将绝;遍身灼手多为中暑或急性瘟疫症。又如耳与四肢均感烫手,而胸部皮温不高者,常为真寒假热。
同时,为分析发热的级别及其严重程度尚需明确:凡初触较热,久触不觉甚热增高者为嗡嗡发热,多是肺胃二经外感证:手触感觉偏热,并越触越觉其热者为蒸蒸发热,常系里热症,见于传染病初期;一般触即感身热似洛铁灼手者为大烧大热,则属火证,多见于急性高热传染病的进展期。
1.8 辨口色
1.8.1 舌体。凡舌形柔和而灵活,口色淡红而鲜明是正常生理现象;反之形色异常即为病理现象。形态肿胀者为湿热上蕴,注有芒刺者为结热已甚。僵硬不活者为中风或胃气将绝。舌的边缘突起红疹者常为感染蛔虫,鞭虫的象征。而舌泽上偏红者为外感热病或阴虚火旺,绛红者为心胃火燔或热在血分。青紫者为淤血蓄积或里有疼痛。另有由于谷壳、竹木屑等异物刺激舌体,而至肿胀潮红,口涎多甚至停食的,应注意及时除去异物。
1.8.2 舌苔。健康舌苔较薄白,清净,或稍带黄色,润而不滑。
病苔则随病候有所变化,大致舌苔厚者邪重;薄者邪轻;滑者多湿;燥者多热;粘腻者湿热痰浊;现有裂纹者正气不足或阴亏。又如舌苔出现病理性的色泽异常(注意与饲料的关系)也可咨辨识病证;凡舌苔多主表证;黄苔多主里热;青苔多属湿寒;黑苔多属重病。
1.8.3 唇、齿及齿龈。唇白是血虚;唇焦是脾热;唇赤红是热甚;唇紫黑淤血主证;若见环口焦黑则属不治之症。又若唇否斜是感受风邪,主见颜面神经麻痹或萎缩性鼻炎。唇及口腔(包括舌体)出现白斑或水泡则为鹅口疮或水泡性疹。至于齿燥者是阴液已伤;齿黑是胃肾具竭,俗称黑牙风;如丹毒病例则常有这种症状。另外舌内上、下齿龈露出黑筋者,是中暑秘痧的症色。
辨口色必须以舌体的形色为重,但在辨证时,仍宜参合其他病变做分析。就是说舌体与舌苔在病候上具有密切联系。如热邪入里者,舌体赤红干燥,舌苔则黄厚,热极伤津者,舌底赤紫干灼。舌苔则带黑,;而属虚证者,舌体软弱蛋白,舌苔则厚白。同时舌与唇齿的病变也有密切联系;如心肺俱热者则舌尖赤红,唇亦干燥;胃中津气受损者,舌红唇亦红者病情发展至热盛伤阴,则舌与唇绛灼,齿赤枯燥。又据“舌头黄红色,胸膛带红可治,胸腔乌黑难治”;“舌头全红单用针治,舌头淡白色,作寒热,针药兼治;”这更指明了验舌能深刻认识病情,有利于决定相应疗法。
当前疫病种类不断增多,复杂程度加剧,新疫情不断发生,混合感染增多,发病症状不明显,不典型,难以确诊,只有借助先进检测手段,认真细致进行确诊,故在治疗上增加了难度。
当前猪病诊断仅仅靠临床诊断为主,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并在实践中认真摸索应用中兽医“八诊法”,进一步掌握好兽医治疗的方法。
治疗是消除疾病的基本疗法,它主要在于扶正祛邪,调节阴阳的偏胜,使猪体的病理状态转为生理状态,从而恢复猪体健康,这就是治疗的目的。
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在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理、法、方、药”四个方面:理是基本理论,法是治疗原则,方是组成方剂,药是应用药物。理论、法则是指导实践的方法,方剂、药物是治疗的工具。
2.1 中兽医治疗原则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坚者软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各安其气,必清必静”。中药临床应用内服法,内服中药的作用归纳分为:表、吐、下、和、清、补、消等八法。
2.2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2.2.1 因时(季节气候)因地(疾病与地理环境、热带寒带区)因畜(公母老幼、体制差别),其疾病的病理反应有差异。所以在治疗时要因时因地因畜进行治疗。
2.2.2 治标与治本。标是现象,本是实质,标本是相对的概念。以病畜来分:病因是本,症状是标;从症状来分:旧病为本,新病为标;从内外来分:内为本,外为标。但标本有往往是互相转化的。具体分析掌握如下原则:“缓则治本”:如因寒咳嗽,风寒为本,咳嗽为标,治疗病表散风寒,咳嗽也随之而解。“急则治标”:急性危重病候时,应采取急救措施。如便秘引起气胀,便秘为本,气胀为标,治疗应先放气,然后治便秘,气消病缓。“标本兼治”:标病和本病俱急,应据具体情况,治标兼治本,或治本兼治标,采取两方兼顾,标本同治。如风寒束肺的咳嗽,应标本兼治。“正治反治”:又称逆治和从治:凡是采用与疾病外在征象相反的治疗方法称为正治,如寒证用热药,热证用寒药,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凡事采用与疾病外在征象相同治疗方法,称为反治法。寒因寒用,是以寒治寒。实用于阳热已极,反见寒象真热假寒证。热因热用,以热制热,实用于阴寒已极;反见热象的真寒假热证。总之反治法是用于病情较复杂,病机与病候表现不一致的疾病。
2.3 西医药的治疗原则
防重于治:治病先要防病是兽医工作的重要原则。早期治疗:病发初期,能治疗及时,易疗效高,恢复也快。整体治疗:要调整和增强猪体本身自然机能,使之抗病。综合治疗:采取全面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卫生,结合打针,内服药物等,使病畜早日恢复健康。按证施治:先视猪肥瘦、体重、老幼、性别以及饲养管理情况,病历经过,是否治疗过、用过什么药,现有症候表现等,按证施治或标本兼治。选药、用药:选用的药物一定是要通过GMP认证的。使用时一要遵照药物说明书使用,严防滥用和误用,严防误区等事故发生;二要目的明确。什么疾病下用什么药,属哪一类病,下哪种药;三要用药合理,小病勿用重药、好药;四要用药应适度,疗程要足。
1004-2342(2015)02-0030-04
S853.21
C
2015-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