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15) 05-0032-02
① [收稿日期]2015-09-10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3M530994)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人权视域下实现以人为本的路径研究”
[作者简介]李影(1975-),女,吉林梨树人,法学博士,吉林工商学院思政部副教授,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主要内容和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在这样的语境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有了发展的新起点,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支撑下有了新的目标设定,必将促进中国民主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不断前行,带给中国及世界一个不一样的惊奇。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新起点
“四个全面”开启了中国发展的新篇章,中国将以更多的中国特色推进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的任务,这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作为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将在力度、深度、广度上,以更大的勇气和信心踏上一个新的征程。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身处新一轮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革中
乱潮中寻求民主的定力,纷争中求得民主的有序,这是新一轮国际格局变革中中国民主发展的外围起点,中国将在这一起点上进一步拥抱世界。
目前中国周边领土争端不断持续,并有升温的趋向,而中美关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中俄关系需要进一步增强,恐怖主义势力也牵动着中国的个别地区发展,西方的多种思潮正以强大的势头席卷而来,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多。尽管和平与发展依然是今后世界的长期主题,但不安宁的因素也交互出现,将让中国处在一种极为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中。经济上更多利益的交横错综,彼此的合作、共赢,求同存异,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深化利益交融格局等,也是一门极高的艺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就将身处这样的一种国际环境下。它将给中国的民主发展提出挑战,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与挑战几乎前所未有。如何审时度势,趋利避害,纷争中保持自我的定力与有序,显示出民主的应对力,从而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永恒生命力,也许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外部环境给予的最大考验。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置身于宏大的“四个全面”布局的背景中
“四个全面”的布局是中国发展的时代洪流,中国民主适应布局,在清晰的战略蓝图指引下行稳致远,这是中国民主发展的内部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将在这一起点上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中国目前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规划未来的基点,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面临的风险、问题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30多年前,我们最大的问题是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所以我们当年说“无论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今天这样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却出现了新的重大变化。改革处在了攻坚阶段,出现了硬骨头,进入了深水区,涉及到了险滩;矛盾多发,利益纷争明显;法律的权威还需进一步提升,权力的运用还要进一步规范;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还没有完全达到,百姓的幸福指数还要提高;生存的环境还要改善,中国蓝还是很多人的期待。总之中国模式还要创造中国奇迹,我们需要在四个全面布局下,理清思路,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不断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接力奋斗实现宏伟目标的历史进程中绽放时代精彩,书写历史荣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理念支撑
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历程,曲折坎坷,但一路走来,我们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步伐却异常坚定。这是因为支撑我们的理念始终如一:以人为本。
1.“以人为本”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方向: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文明的主体,但在剥削社会里,国家权力掌握在统治者手中,人民群众处于被剥削的地位,国家主人的地位无从体现。只有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实行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经济制度,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才得以确认,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同时我们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等,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实现途径。通过这些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实现。其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就是要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实现民主的权利,这也是我党自成立那天起一直奋斗的目标,“社会主义民主在政治上把国家中的最大多数人纳入到人民的范畴,成为民主的主体。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亿万人民,掌握一切国家权力和社会资源。” [1]可见人民当家作主,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2.“以人为本”规定了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为民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中国古人把百姓放到了一定的高度,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也一直在为实现这样的理想不懈努力。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想民之所想,为民谋利。新中国成立之后,从解决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出发,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迅速地恢复了国民经济,发展了社会主义工业。改革开放后,全国上下为实现基本的小康社会众志成城,我们的执政理念的出发点就是人民,用以人为本落实的情况衡量社会进步的程度,共产党执政的自始至终都坚持着一个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样的目标激励这个党成就了今天的中国和今天的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就像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讲话上提到的,要做到为民就“要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雪中送炭,纾难解困,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 [2]十八大之后,我党也着实在进行着这样切实的努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民办实事。
3.“以人为本”要求依法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依法治国
以人民为大的国家一定是个法治国家,中国在1954年颁发了中国的第一部宪法,那是中国的根本大法,保障了人民的合法权利。但中国也历经了一段摒弃法治的曲折岁月,十年文革中法治被践踏,但幸运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又迎来了明媚的春天。1999年宪法修正案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中国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变,而党的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还把依法治国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内容。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法治中国将在中国呈现一个崭新的情景。
4.“以人为本”显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民生幸福
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人民群众的期待,只有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显现出社会的公平正义。所以近几年我们非常重视百姓的民生幸福,我们不但在经济上为实现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奠定物质基础,我们还努力实现社会在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公平合理。随着社会大环境的逐渐改善,百姓的公平意识也逐渐增强,维护自身权利的诉求也逐渐增多,这都反映了我们的民生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民众对未来的美好生活更多企盼的增多,说明我们为百姓民生建设努力的社会公平正义正在得到很好的诠释。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目标设定
“四个全面”的提出,更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在这一框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方向更加清晰,民主目标的设定将更加鲜明地展现在人民面前,更为具象和接地气。
1.民主局面在从严治党的治理下趋向稳定
稳定的民主局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目标之一。全面地从严治党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其常态化的发展势必树立党的威信,强化党的纪律,使党员干部完成自身的净化,在民众中得到更高的威望,引导党员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从而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反腐大案的引人注目,都向社会发出了强劲的信号:国家从严治党的决心之大。这样的治理力度就是要营造一个稳定的民主局面,让中国的百姓不但可以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还要在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中尽享社会主义的民主之光。
2.民主品质在依法治国的引导下不断提升
民主品质的好与坏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众享受民主层次的高低,好的民主让这个国家的百姓
幸福安康,人民生活富足,社会安定有序,民众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反之,民众对民主已经失去信心,社会问题得不到解决,人民生活困苦。民主品质的提升是一个有序的过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国家,实现全民守法,严格执法与司法公正,社会主义民主在这样的保障下,会有序地降低风险系数,提高民主量的积累,实现民主品质质的飞跃。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又因国情的特殊性,其民主的发展历程也就与众不同。“在从传统迈向现代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中国民主化的真正成长也脱不出现代民主成长的内在逻辑。” [4]但无论怎样曲折与特殊,中国民主品质只会在依法治国的引导下,逐步走向成熟。
3.民主环境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回应下得到有效保护
邓小平曾清醒地意识到:经济发展对一个国家民主环境的重要意义。他曾说:“要一心一意搞建设。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过?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怎么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5],看来人民生活能越过越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样的经济基础会使民主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6]这样的蓝图深深地吸引着中国人民为之努力奋斗,从前我们创造了中国速度,成就了“当今世界殊”的奇迹,让世界为之刮目相看。这样的成绩让我们的民主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成长机遇,未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指引下,民主环境的改善会有越来越大的提升空间。
4.民主模式在深化改革的推进下走向成熟
全面深化改革会使我们在更大改革信心的支撑下,更大政治勇气和智慧的推动下充分展示,让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而与此同时,民主模式也逐步走向成熟。全面改革的过程中,各种制度不断规范细化,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的水平得到提升,改革的风险逐渐降低,让社会活力充分体现,全体人民的幸福指数提高,社会的稳定发展得到进一步巩固,市场经济更加完善,整个社会的运转趋向良好。习近平曾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讲到:“‘名非天造,必从其实’,实现民主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不能拘泥于刻板的模式,更不能说只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判标准。……社会主义民主不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参与实践。” [7]民主主模式其实就是在这种参与实践中,改革深化中得到了相应的调整,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运行,在最优原则的选择下,循序渐进地推动社会进步。
“四个全面”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总体方略的顶层设计,它作为研究中国民主的视角,透视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起点、理念与目标设定,更利于中国民主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增进中国民主的自信与共识,开拓出更深远的民主道路。
[参 考 文 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N].人民日报,2010-04-08(7).
[2]新华网.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 / /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4/28/c_1115120734.htm.
[3]新华网.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 / /news.xinhuanet.com/ziliao/2014-10/30/c_127159908.htm.
[4]林尚立.民主的成长:从“个体自主”到“社会公平”——解读2005年中国政治发展的意义[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3).
[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
[6]新华网.十八大报告[EB/OL].http: / /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_3.htm.
[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2(2).
[责任编辑:陈如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