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艽的研究进展

2015-04-16 14:53王笠许亮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生药学研究进展

王笠 许亮

[摘 要] 龙胆科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是中药材秦艽的基原植物之一,习称“麻花艽”,具有清热利胆,舒筋止痛的功效。笔者对近年来麻花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展望其研究方向,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麻花艽;生药学;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6-0017-03

秦艽始载于《神农本草经》,《2010版中国药典》规定其来源为龙胆科龙胆属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ill.或小秦艽Gentiana dahurica Fisch.的干燥根。麻花艽作为药用秦艽的一种,已有2000年的历史,具有祛风湿、清湿热、退虚热、止痹痛的功效[1],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肺结核、低热盗汗、黄疸型肝炎、二便不通、麻风、毒热、各种出血,外敷消肿,藏医称“解吉嘎保”,是我国重要的常用中藏药材之一[2]。

1 生物学[3-4]

多年生草本,高10~35cm,全株光滑,基部被枯存的纤维状叶鞘包裹。须根多数,扭结成1个圆锥形根。花枝多数,斜升,黄绿色,稀带紫红色,近圆形。莲座丛叶宽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两端渐狭,叶脉3~5条,在两面均明显,并在下面突起,叶柄宽,膜质;茎生叶小,线状披针形至线形。聚伞花序顶生及腋生,排列成疏松的花序;花梗斜伸,不等长;花萼膜质,一侧开裂,萼齿2~5,钻形;花冠黄绿色,喉部具绿色斑点,漏斗形,裂片卵形,褶偏斜,三角形;雄蕊整齐。蒴果内藏,种子褐色,表面有细网纹。花果期7~10月。主要分布于我国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等地;生于山坡草地、河滩、灌丛、林缘、高山草甸,位于海拔2000~4950m。

2 本草学研究

麻花艽属解肌类药物,花为白色而被称作“解吉嘎保”[5]。《字妥本草》云:“白色者生于河边、草甸,叶铺于地面;花银白色状如铃形,长约一卡,一指。”《蓝琉璃》记载“解吉那保生于阴山,形态与解吉嘎保相似,花蓝紫色,叶较细。”《晶珠本草》记载“解吉嘎保可止血,消肿,清腑热、胆热、脉热,治麻风和毒热,炮制物敷患部可消肿,撒布腐疮清脉热[6]。”

3 化学研究

麻花秦艽根中含有的成分主要是环烯醚萜苷类,此外还有龙胆苦苷、挥发油、糖类、獐牙菜苷、獐牙菜苦苷、龙胆碱和四乙酰龙胆苦苷等。李清峰等[7]以龙胆苦苷为内参照物,建立了四川若尔盖产麻花艽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为道地药材评价及相关中藏药品种鉴定提供基础资料。林鹏程等[8]测定青海不同产地麻花艽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番木鳖酸和龙胆苦苷的含量。贾娜等[9]建立了麻花秦艽中落干酸和龙胆苦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及HPLC特征图谱。张兴旺等[10]对藏药秦艽花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建立秦艽花中龙胆苦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和TLC鉴别方法。

Yang等[11]研究了青藏高原不同海拔地区的麻花艽中活性成分番木鳖酸、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和獐牙菜苷含量与其生长环境的空间变化,发现四种化学物质构成的浓度在青藏高原地区的空间谱变化较大,为道地产地研究打下基础。李梅兰等[12]运用RP-HPLC测定青海不同产地麻花艽中有效成分獐牙菜苦苷的含量。聂颖杰等[13]利用HPLC方法首次建立了可以同时测定麻花艽中落干酸、獐芽菜苦苷、龙胆苦苷、獐芽菜苷、异荭草素5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陈千良等[14]采用水煎提取,活性炭富集,建立了从麻花秦艽中快速分离高纯度落干酸的方法,用于制备麻花秦艽质量控制用对照品。

此外,武云霞等[15]通过硅胶柱层析及薄层层析方法首次从甘肃产麻花秦艽根中得到β-D-葡萄糖乙苷(ethyl-β-D-glucopyranoside)、N-正二十五烷-2-羧基苯甲酰胺(N-pentacosy-2-carboxy-benzoylamide)、乌苏醇(uvaol)和2-(邻,间-二羟苯甲酰)獐牙菜苷(2-(o,m-phenylglycin)sweroside)。危士虎等[16]利用硅胶、SephadexLH-20、ODS等柱色谱首次从麻花艽中分离得到(-)-syringaresinol-4,4-bis-β-O-D-glucopyranoside、gentiaphyllide-D、红白金花内酯、大叶苷D、gentiaphyllide-E、栎瘿酸、龙胆三糖。郑姜彬等[17]运用HPLC-ELSD测定麻花艽中4种主要脂溶性成分齐墩果酸、胡萝卜苷、栎瘿酸及β-谷甾醇的含量方法可靠,并发现其中栎瘿酸的含量最高,可达4.71mg·g-1,其余成分均约为0.78mg·g-1。

4 药理学研究

麻花艽中的主要成分落干酸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龙胆苦苷具有保肝、健胃利胆、抗炎、抗原虫等功效;可以促进胃液分泌;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有提高皮肤机能、促进毛发生长、抑制中枢神经、镇痛和抗炎等作用;獐牙菜苷还能退热和抗惊厥,适用于胃肠痉挛、胃肠炎、肠蛔虫症、胆道蛔虫症、胆囊炎、胆石症及其他胆道疾患引起的疼痛[18]。

4.1 抗炎 Jia等[19]研究发现秦艽和麻花艽均具有显著的抗炎和镇痛作用,通过HPLC-MS分析后得出两者化学成分相似,故支持两种草药的互换性。麻花秦艽能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体积和大鼠角叉菜胶足趾肿胀率,提高热板法引起小鼠的痛阈值及延长光电甩尾法所致的潜伏期,显著地减少醋酸引起的扭体次数[20]。

4.2 中枢镇静 小剂量时对大鼠、小鼠有镇静作用;较大剂量时出现兴奋、惊厥,甚至导致麻痹而死。麻花秦艽的水提物和醇提物对醋酸诱发小鼠扭体反应均有明显镇痛作用。

4.3 抗过敏 秦艽碱甲能明显减轻组胺喷雾引起的豚鼠哮喘,且能对抗组胺等引起的离体豚鼠回肠平滑肌起收缩作用。腹腔给药能明显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秦艽碱甲对于兔蛋清性过敏性休克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此外麻花艽对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大鼠的胃黏膜组织有保护作用[21]。

5 化学元素研究

麻花艽中的Zn、Cu、Ca、Cr含量较高[22],而有害元素砷、汞、铅、镉含量较低,表明麻花秦艽入药是安全的。张得钧[23]采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建立青海麻花艽根、茎、叶中钙、铜、铁、锰、锌、镁、铅、镉8种微量元素的测定方法。

6 遗传多样性研究

倪梁红等[24]对西藏不同产地的麻花艽nrDNA ITS区序列比较分析,发现一多态性位点,为西藏麻花艽药材品质评价及麻花艽核心种质的构建提供基础资料。张得钧等[25]利用cpDNA psbA-trnH区序列的差异比对青海野生与栽培麻花艽,发现4个碱基的变异,很好的区分了两者。李小娟野外考察发现大量形态位于麻花艽和管花秦艽二者之间的个体,应用RAPD技术表明其为这两个物种之间的自然杂交后代[26],并分析了两个亲本种以及杂交群内个体间trns-G和ITS序列的变异状况后指出可能是杂交诱导的叶绿体基因组重组以及早期物种分化中的谱系筛选不彻底等原因造成了亲本种群体内序列变异的多样化[27]。

7 资源开发与保护

由于近年来临床用药量的增加与多年的过度采挖,造成了目前野生麻花秦艽资源匮乏的现状。因此,进行大面积的人工引种栽培实验则成为保护该药用植物资源的一项长久可行的措施。研究表明,在青海高原自然环境条件下栽培的麻花秦艽多项生长发育指标及其主要有效成分龙胆苦苷的含量都已经超过野生种,可以初步代替野生种入药。孙菁等[28]通过研究麻花艽四种苦苷类成分的季节性变化,确定适宜采收期应在9~10月之间。何淑玲等[29]研究表明,黑膜覆盖侧沟栽是麻花艽高产栽培的最佳覆膜栽培方式。另外,利用仿生栽培技术、诱导愈伤组织途径可以使栽培麻花艽时所需的人力、物力少于常规栽培,做到优质高产低成本[30-31]。

8 展望

藏药麻花秦艽是藏族民间常用草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一种药用植物资源,有关其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是研究的重点,多集中在其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药理作用等方面。生态环境是化学物质形成和变异的重要因素,药用植物中有效成分的形成和积累与其生态环境息息相关。但有关该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与环境关系以及其产生过程方面的研究却极少。此外,有关该植物栽培品种及其品质方面的研究也亟待加强,以便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53-254.

[2]杨永昌,何廷农,卢生莲,等.藏药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

[3]刘尚武主编.青海植物志(第3卷)[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53.

[4]何廷农.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263.

[5]Z.L. Zhao,Gaawe Dorje,Z.T. Wang. Identification of medicinal plants used as Tibetan Traditional Medicine Jie-Ji[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0,132:122-126

[6]帝玛尔·丹增彭措.晶珠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7]李清峰,吴靳荣,赵志礼,等.四川若尔盖产麻花艽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3):49-51.

[8]林鹏程,王永菊,祝存恩,等.青海不同地区藏药麻花艽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与品质评价[J].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0):783-785.

[9]贾娜,张雅惠,王斌,等.麻花秦艽中落干酸和龙胆苦苷的含量测定及麻花秦艽药材HPLC特征图谱的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09(09):1585-1589.

[10]张兴旺,文怀秀,陶燕铎,等.藏药秦艽花的质量标准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7):1649-1650.

[11]Yang H,Liu J,Chen S,et dl. Spatial variation profiling of four phyto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Gentiana straminea(Gentianaceae)[J].J Nat Med,2014, 68(1):38-45.

[12]李梅兰.RP-HPLC法测定青海不同地区麻花艽中獐牙菜苦苷含量[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4):10522-11052.

[13]聂颖杰,林鹏程.HPLC测定藏药麻花艽地上部位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0):1276-1279.

[14]陈千良,冀旭,赵磊,等.麻花秦艽中落干酸对照品的高效液相制备[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2):2967-2969.

[15]武云霞,陈光,喻长远.麻花秦艽化学成分的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8,35(2):64067.

[16]危士虎,喻长远,卢立明,等.麻花秦艽非环烯醚萜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10,41(8):1242-1245.

[17]郑姜彬,陈宝宝,陈千良,等.HPLC-ELSD法测定麻花秦艽中4种脂溶性成分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10(05):787-790.

[18]马玉花,孙峰,孙菁,等.藏药麻花秦艽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9):1698-1699.

[19] Na Jia,Yuwen Li, Yin Wu. Comparison of the anti-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effects of 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 and Gentiana straminea Maxim.,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ir active constituents[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2,144(3): 638-645.

[20]张新新,贾娜,孙琛,等.大叶秦艽花与麻花秦艽花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12,27(4):341-343.

[21]年蔚,李永平,李福安,等.麻花秦艽对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J].青海医学院学报,2012,33(1):51-55.

[22]周玉珊,张西玲,汪荣斌,等.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秦艽和麻花秦艽中多种微量元素[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28(5):1172-1175.

[23]张得钧,李福安,李永平,等.麻花艽8种微量元素测定方法的建立[J].青海医学院学报,2010,31(4):256-258.

[24]倪梁红,赵志礼,孟千万,等.西藏麻花艽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中草药,2013(22):3212-3215.

[25]张得钧,高庆波,李福安,等.青海野生与栽培麻花艽psbA-trnH序列的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5780-5781.

[26]李小娟.麻花艽和管花秦艽(龙胆科)之间自然杂交的RAPD分析[J].吉林农业C版,2010(9):53-55.

[27]李小娟,王留阳,杨惠玲,等.麻花艽和管花秦艽(龙胆科)之间自然杂交类型的分子验证[J].云南植物研究,2007,29(1):91-97.

[28]孙菁,陈桂琛,李玉林,等.栽培藏药材麻花艽中四种苦苷类成分含量的季节性变化[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 18(6):1017-1019.

[29]何淑玲,马令法,刘伯渠,等.不同栽培方式对藏药麻花艽生长和品质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12):133-135.

[30]田丰,李永平,俞科贤,等.青藏高原麻花艽仿生栽培技术研究[J].作物杂志,2012(2):122-124.

[31]刘丽莎,张西玲,王岚,等.麻花秦艽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0):797-800.

猜你喜欢
生药学研究进展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EVA的阻燃研究进展
复方儿茶酊的生药学鉴定及质量控制
民族药柳兰的生药学鉴别
肝衰竭的研究进展
EGFR核转位与DNA损伤修复研究进展
羊肚参的生药学研究
长花忍冬生药学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