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南北经济走廊

2015-04-16 23:19
西部大开发 2015年3期
关键词:楼兰丝路走廊

天山南北经济走廊是汉代以来开辟的相互联系但方向不同的贸易两条北线主丝路,从天山北走廊可以西去哈萨克干草原和南俄草原,穿越汉代史书所记载的乌孙、奄蔡与阿聊兰故地,是亚洲游牧民族通向欧洲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之路,也是17世纪土尔扈特蒙古万里长征回归故国的道路。归国的土尔扈特蒙古后代,一部在巴彦郭楞蒙古自治州,一部在居延海的额济纳旗。天山南经济走廊由巴彦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库尔勒、铁门关西去库车、喀什。或者经由帕米尔十二帕(山谷)众多的山口与口岸与吉尔吉斯、塔吉克连接,或者经由瓦罕走廊走向阿富汗,这里是汉代古大夏、古月氏和古安息所在的方向和盛极一时的贵霜王朝的腹地。通过著名的红其拉甫口岸走向中巴经济走廊等印度河上中游地区,是古丝路大南道的最重要路线,也是历史上中国与西亚和南亚诸国的文化与贸易交流最为密集的地区,是东方文化、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交会之地。佛教东传和西方古代宗教东来也循着这条道路。

天山南北经济走廊也是面向中亚、南亚和西亚的姊妹廊道,无疑是今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最重要的核心区域。天山南北经济走廊也有跨越天山南北的“微丝路”,一条是伊犁、昭苏至阿克苏,一条是伊犁经由著名高山草原景区那拉提和巴音布鲁克“天鹅湖”到库车的天山之路。由此构成了天山南北经济走廊的内部循环。天山北经济走廊建设发展,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建设发展的启动力首先来自新疆建设兵团,也来自当地各民族居民和支援新疆建设的内地项目和企业。建设进程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一是中央政府沿袭从汉代就开始的历经2000年的屯垦戍边传统,成立新疆建设兵团,筚路蓝缕以启荒漠,一步一步地改变了新疆经济发展的停滞状态,使北疆地区较早脱离了原始的“转场游牧”和小规模农业生产的单一经济形态。1962年,在伊犁、博尔塔拉、塔城、阿勒泰、哈密地区建立长达2000公里的边境团场发展带,为日后的沿边开放奠定了发展基础。1966年底,新疆建设兵团团场达到158个,屯垦人口148.54万。截至2013年,建设兵团拥有14个师176个团场,耕地面积1244.77千公顷,人口270.14万,占全疆人口11.9%,其中包括37个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的少数民族人口37.54万人。这37个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得更迅速,2012年总产值实现111亿元。建设兵团不仅在戈壁荒漠开荒造田,也初步建设起涵盖食品加工、轻工纺织、钢铁、煤炭、建材、电力、机械、化工等基础工业体系。二是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乌鲁木齐从一座边城变成了包括中亚五国在内所有城市中规模最大市场最活跃的国际城市。新疆包括天山南北经济走廊的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绿洲经济模式的城镇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除了哈密、吐鲁番、伊犁、喀什、和田、库车、库尔勒等传统节点城市和克拉玛依、奎屯等新兴工业城市持续发展,更多的绿洲新城镇出现了,与此同时,建设兵团依照“师市合一、团镇合一”的规划思路,前后建立阿拉尔、铁门关、石河子、双河、北屯、五家渠、图木舒克等七个市和五个建制镇。石河子市在2000年被联合国评为人类居住环境改善良好范例城市。兵团的城镇化建设是新疆新型城镇化的缩影。三是推动天山北经济走廊发生脱胎换骨的根本性变化的西部大开发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铁路建设、公路建设、天然气管道建设、电网建设、生态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联动,为天山南北经济走廊建设的现代化作出了居功至伟的贡献,也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合作建设拉开了大幕。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国际物流、能源供给,国际旅游的发展大格局形成,生态环境也在改善。尤其是阿拉山口与霍尔果斯的国际铁路、公路口岸的前后开通,使它们成为新的丝路贸易重镇。在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下,天山南经济走廊也在加快发展,那里有西部的第一大淡水湖博斯腾湖,有塔里木河中上游的相对丰沛的水资源,有古老的龟兹文化和喀什的大巴扎,在南疆铁路系统加快完善之后,将会迎来丝路西去的又一条超级经济走廊。天山南北经济发展带是“微丝路”,也是主丝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经济战略核心区域,内涵能量无限。

当然,在关注天山南北经济走廊的同时,谁也不会忘却古丝路的大南道。在汉代,首先开通的是古丝路的大南道,这条大南道在隋唐时代依然畅行无阻,甚至在草原丝绸之路大行其道的元代,同样是重要的国际贸易通道。马可·波罗与其父叔三人从威尼斯到元上都与元大都,走的就是大南道。他们从地中海西岸登陆,沿波斯湾南下到霍尔木兹海峡再次登陆,经过古安息国所在的呼罗珊地区,到达今阿富汗的巴达克商也即临近瓦罕走廊的地区,休整一时,翻越了空气稀薄的“大勃律”、“小勃律”,也即中国史料中的另一称呼“大头疼”、“小头疼”地区,到达于阗。然后穿越罗布沙漠和哈密,进入古沙洲敦煌和甘州张掖,经由今天兰州北部的景泰地区,沿着腾格里沙漠的东缘北去,他们跨越了乌兰布和沙漠,从阴山北麓一路东行到达上都(内蒙古蓝旗),觐见忽必烈汗之后,再到大都北京。马可·波罗的旅程线是精确无误的,这本身也说明《马可·波罗游记》的真实性。也许,那时的塔里木盆地南缘的生态环境要比后来好,但即使目前人们看到的是尼雅遗址一类的满目沧桑,并不意味着南大道已经消失。沙漠化并非不可逆,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去抗争去改变。汉武时期张骞前后两次出使西域,南道和北道都走过,但回程多选大南道,选择路线主要参考因素是规避匈奴游骑,但他终究还是没有躲过去,两次被掳后逃脱,辗转回到长安。500多年后的法显、玄奘走的是同一条大南道,说明生态环境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法显记录了路途中的白骨,这其实在干旱的沙漠中是寻常可见的,如果你到过已经成为游人如织的居延海黑城景点,在残存的城墙下,同样可以发现500多年前战死者的许多白骨,你可以发幽古之思情,但不会有恐怖之感,何况在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的大南道上。大南道的东入口,就是著名的楼兰古国遗址,一路向西就是若羌和且末、尼雅(今民丰)、于阗(和田)等古代丝路重镇,古楼兰就是南北道的分路点。对楼兰这条大南道丝路,若羌人并没有释怀,他们虽然并非楼兰的后人,但楼兰是他们的地理文化遗产,他们要打造楼兰文化、若羌红枣、黄色和田玉三张名片,还想为自己的产品争取保税政策,再现古楼兰的风貌。这里有515、218两条国道,支线机场也正在修建。换个视角看若羌,离敦煌与青海柴达木盆地也就是600多公里距离,在青藏铁路和兰西新高铁开通的时代,这点距离算不了什么。楼兰不遥远,若羌不遥远,和田同样不遥远。若羌这个古色古香的地名,会让你联想起大月氏西迁,小月氏余部留居“南山”的历史记载,小月氏余部与古羌人融合,若羌而非羌,这是若羌的来历。绝世独立的楼兰古迹、米兰古城、小河墓地遗址、野骆驼保护区和阿尔金山“动植物王国”,至少构成一条旅游经济长廊的全部要素。有规划从成都向西修建格尔木到若羌和库尔勒的铁路,丝路南大道的再次通畅,同样不会令人惊奇。

猜你喜欢
楼兰丝路走廊
神奇的走廊
科创走廊“乘风起”
楼兰一直在沉默
首届丝路天使总决赛在嘉峪关举行
绸都人
母亲河生态大走廊
在走廊行走
楼兰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