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
新疆、陕西、甘肃的比较优势
新疆的比较优势有六点:
(1)区位优势:新疆临近中亚,在其5600多公里的漫长边界线上,与8个国家接壤,拥有17个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2)资源优势:新疆是我国能源资源的战略基地。
(3)政策优势:新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新一轮19省市对口支援,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享受了国家的倾斜政策和照顾,拥有财税、金融、土地、产业等诸多的优惠政策。
(4)航空优势:目前,新疆通航机场达到22个,成为全国支线机场数量最多的地区;国际航线可通土耳其、中亚五国、阿塞拜疆、俄罗斯、巴基斯坦、中东迪拜等。
(5)平台优势:亚欧博览会。
(6)人文优势:新疆与周边国家交往便利直接,宗教、民族习俗相近。
其中,新疆在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与中亚国家有着天然的相似性和关联性,具有与其进行经贸往来的诸多优势和便利。
如(1)便利的穆斯林礼拜环境。相比较而言,国内很多经济发达的地方不具备这一条件。例如,浙江义乌有很多穆斯林商人,当地政府也拨款为穆斯林商人租用和修建了礼拜场所,但数量有限而且没有清真寺;
(2)完善的穆斯林教育环境。在义乌,有些穆斯林小孩在普通幼儿园就读,他们的父母中午还得专程给他们送清真午餐。但新疆拥有高质量的穆斯林教育环境。这为穆斯林商人留驻新疆解除了后顾之忧;
(3)标准规范的清真饮食环境。清真饮食是穆斯林食用的、符合伊斯兰教饮食律例的食物统称。新疆有非常便利的清真饮食环境,这对来中国投资经营的国外穆斯林商人而言有极强的吸引力。
陕西的比较优势有五点:
(1)金融优势:陕西围绕丝绸之路,建设五大中心,即金融中心、物流中心、使领馆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商贸中心。其中,金融是重头。
(2)旅游资源丰富:陕西旅游资源品位高、存量大、种类多、文化积淀深厚,地上地下文物遗存极为丰富,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对相关国家有极大的吸引力。
(3)工业优势:陕西工业基础雄厚。
(4)教科文优势:陕西拥有丰富的科研院校资源,能够吸引中亚国家精英阶层人士及其子女前来留学,把西安作为一个文化交流中心。
(5)平台优势:欧亚经济论坛。
甘肃的比较优势有四点:
(1)区位优势:丝绸之路全长近7000公里,在甘肃有1600多公里,是世界丝绸之路的精华路段。
(2)旅游优势:著名景点如敦煌,“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现已举办了三届。
(3)交通优势:整个陇海线、兰新线是经济通道中国段的主轴,而兰州是主轴的中心节点城市。
(4)平台优势:申请将兰洽会升格为“丝绸之路兰州国家贸易洽谈会”;筹办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开放(兰州)论坛。
新疆、陕西、甘肃的未来规划及相关建议
新疆的未来规划主要集中在:
(1)产业建设上,加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努力完善纺织服装产业“三城七园一中心”的规划和建设。
(2)加工制造业(特别是出口加工业)的升级换代。2012年,新疆的非石油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石油工业,显示出新疆经济在结构上正在发生一定调整。
(3)谋划“新疆-中亚(上海合作组织)自贸区”建设。
(4)铁路-公路-航空-信息-能源管道五位一体的立体网络建设。
(5)准予中亚各国在乌鲁木齐设领事馆。
陕西的未来规划主要集中在:
(1)呼吁国家设立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区,并将围绕自贸区建设五大中心,即金融中心、物流中心、使领馆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商贸中心。
(2)西安作为承东启西的地方,可以成为能源交易、结算中心,甚至还可以做能源期货市场,围绕能源推动金融中心建设。
(3)与中亚国家商谈设立产业园,为西安民企进入中亚创造条件。
(4)在浐灞生态区设立中亚使馆区的方案已获外交部批复。
甘肃的未来规划主要集中在:
(1)在兰州新区设立综合保税区、设立国际港务区。
(2)争取中西亚留学生教育项目在兰州布点。
(3)设立上合组织兰州代表处。
(4)申请将兰洽会升格为丝绸之路兰州国家贸易洽谈会。
(5)争取丝路沿线国家在兰州设立领事馆或商务机构。
(6)筹办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开放(兰州)论坛。
对相关省份的总体建议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不仅要服务于经济发展,更要立足于周边国家同我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因此,要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
对西北五省区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发展是实现西北地区整体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在经贸、人文等领域,这些省份与中亚国家合作前景广阔,有很大的物理相似性——拥有丰富的能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并存在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等。
因此,相关省份可与上述国家在能源利用、节水技术、防沙治沙、旅游开发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此外,还可以在如下领域重点发力:
(1)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全国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为经贸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并为全国从事“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的部门和人员提供语言翻译、信息保障和专业培训等服务。例如,可率先在西安成立国家级“丝绸之路研究院”,在乌鲁木齐成立“中亚研究院”,在宁夏成立“中阿研究院”,并支持相关院所横向开展学术合作以及联合培训等业务,等等。
(2)吸引中亚国家企业和工商会驻华代表处落户西北省会:其功能主要是向中亚国家推荐西北企业和产品,为西北企业出访提供邀请函,并提供介绍经贸合作伙伴等方面的服务。
(3)明确合作对象和引进重点: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国内外影响力大的尤其是世界500强和国内100强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特别是吸引国内有意开拓丝绸之路市场的企业总部落户西北省会。另一方面,培养西北本土特色产业总部,大力培育龙头企业、特色产业,努力提升西北本土特色产业的竞争力和研发能力。
(4)除不断扩大农业和工业合作外,西北省份与中亚国家可逐步开拓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如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兴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其中包括现代物流、金融、会展、文化创意等,这些产业也是资金乐于流向的地方。
(5)以金融业和服务业为突破口:应借鉴上海自贸试验区、深圳前海服务业试验区的经验,积极积累金融改革以及服务业改革的优秀做法,共同规划“丝绸之路自贸试验区”落户西北。推动成立“丝绸之路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欧亚银行”,前者侧重跨国高铁、高速公路、国际航空港建设,后者侧重于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等。
(6)推动西北五省区人才储备库建设:在高校学科建设上以及人才培养上开设相关专业,以培养专业人才。支持和鼓励大学生的海外留学项目,提升西北省份高校对中亚国家来华留学的整体吸引力,并与丝路沿线国家大学建立校际合作交流联系。需要强调的是,储备库的人才要打破地域限制,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潜质和能力。
(7)联合打造中国“丝绸之路-国家形象”宣传片。各地外宣办应在自身定位准确、清晰的基础上,塑造完整的丝路形象,既要突出自身优势,更要强调地区规划的整体框架。而且,形象塑造不仅要展现人文山水、历史风光,更要展现中国城市的精神风貌,以细化国内外受众对“中国梦”的进一步理解和尊重。
总之,经贸发展以及丝路规划的目标是不断促进西北边疆民族地区的民族和睦与社会稳定。经贸合作是平台和途径,终极目的是西北五省区全体人民群众的发展和幸福。归根结底,经贸发展所需的市场和机遇主要在国内,而不是在国外,搭丝绸之路经贸合作的平台,最终目的是为相关省份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投资,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不能为了发展而牺牲稳定”。
结语
目前,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对中国的海洋安全带来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重视西向战略,重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不仅能够有效地进行战略缓冲,而且能够把握战略主动。
总体原则是,要加强顶层设计,获得制度支持。把经济带建设纳入国家整体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即把国内段发展与国外段发展结合起来。必要时可以成立经济带办公室及跨国协调委员会。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应同俄罗斯等区域大国进行充分的政策协调以及信息沟通。中国的战略抱负不仅是经贸领域的合作共赢,更是安全领域的信任建立。在此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要点:
第一,生态脆弱,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西部地区是生态环境脆弱区。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时,既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等目标,更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因此,在经济带建设中,要充分保护和改善国内外共同拥有的自然环境,消除能源运输等经济因素造成的消极影响;严格避免引进国内外的淘汰落后产业,应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商务会展、商贸物流、旅游休闲等现代服务业。
第二,突破交通物流瓶颈,建成发达的辐射状经济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首先是交通物流经济带,要以交通干线和综合运输通道作为发展主轴,在轴线上以大中城市为依托,以发达的产业、特别是二三产业为主体,建成发达的辐射状经济区域。
目前,中国连接中亚地区的交通运输基础条件差,物流成本高,是经济带建设的主要瓶颈。就产业而言,要进一步明确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区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以省会城市为轴心,逐步建立各节点城市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各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和以促进丝绸之路经贸合作为目的的现代产业集群。
第三,补齐人才短板,加强具有国际视野的外向型人才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的省区主要是西部地区、边疆地区,人才总量相对不足,人才开发社会化、市场化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在人才培养与引进合作、人才信息与资源共享、人才自由流动等方面,还存在着体制机制性障碍。
特别是外向型人才不足,人才国际性交往较少,访问学者和留学人员互派尚未形成规模,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内外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熟悉国际规则和惯例并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外向型人才严重缺乏。所以,经济带建设首先要补齐西部地区的人才短板。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人才就没有推动“丝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第四,民族宗教因素复杂,绝不能为了经济发展而影响社会稳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边疆因素,中国2.1万公里的陆地边界线大部分在西部,其二是民族宗教因素,因为西部地区集中了全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
现实中,广大民族地区依然是中国最贫困落后的地区,国际反华势力极易利用这一点,推动中国民族问题的国际化。因此,不能“为合作而合作”,丝绸之路首先是一条和平与稳定之路。我们要未雨绸缪,对一些国际合作的负效应保持警惕,如非法移民、恐怖主义等问题。
最后,经济带建设要立足长远,加强学术研究,获得智力支持。在中国,中亚研究是被学术界长期忽视的领域,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反恐等安全议题,学术积淀和知识储备较弱。因此,应深入研究中亚等相关国家的经济、人文等重要情况。积极推动中国智库同相关国家智库的联合研究,加强智库以及学者的学术对接,以夯实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民意基础。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目前主持中央党校“一带一路与边疆稳定”重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