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何、瞿独伊夫妇组建新华社驻莫斯科分社

2015-04-15 18:36许人俊
党史博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分社新华社代表团

许人俊

1950年,中共中央指示新华社挑选人员,赴苏联组建新华社分社,执行中苏友好方针,大力宣传报道苏联各方面的先进经验,供国内各行各业学习。

赴莫斯科履职,列车上巧遇新闻,立即开展采访活动

新华社人事部门很快将目标锁定到李何、瞿独伊夫妇身上。瞿独伊是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的女儿,自幼随父母到莫斯科,长期在苏联生活,精通俄语,熟悉苏联情况,与苏联著名革命家鲍罗廷一家人关系密切。更重要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瞿独伊曾参与接待苏联访华代表团,富有外事活动经验。

李何是新华社资深记者。抗日战争前,他曾随陈潭秋、林基路、毛泽民等在新疆开展工作,在当地负责办报纸,新闻工作经验丰富。后因盛世才转向反苏,投靠蒋介石,陈潭秋、林基路、毛泽民等150多名干部及家属被关入监狱。年轻的李何在狱中曾代表难友出面与敌人斗争,大家称他为“狱中宣传部长”。中共中央将他们营救出狱后,李何、瞿独伊一起被分配到新华社系统工作。他们随军南征北战,频频报道解放军的辉煌战绩,工作出色,多次受到新华社总社表彰。新中国成立后,李何在新华社担任首届青年团支部书记和首届青年团总支书记,出席过全国第一届青年团代表大会,是青年干部中难得的人才。

新华社领导吴冷西很快同意了人事部门的意见,并找李何、瞿独伊谈话,当面交代任务,嘱咐他们前往苏联勇挑重担。

1950年3月,李何、瞿独伊作为新中国最早的首批驻外记者,登上刚刚开通的中苏国际列车,前往莫斯科履行使命。

车厢内的苏联乘客看着两个穿着整齐的年轻中国客人登上列车,虽然不知道他们是新华社的新闻记者,但知道是新中国的客人,纷纷露出笑容,点头相迎。李何、瞿独伊也向大家频频报以微笑。入座后,他们开始用俄语向对方问好,交朋友。苏联乘客对于两个年轻人能用俄语同他们直接交谈十分高兴。

那天恰逢苏联举行第三届最高苏维埃代表选举投票日。车厢内喜气洋洋,热闹非凡。车内还设有投票箱,专供苏联乘客投票。选举苏维埃代表对中国人来说是件新鲜事,也是新闻报道的好题材,机不可失。夫妇俩凭着新闻记者的政治敏感性,马上公开亮明新华社记者的身份,开始在车厢内来回走动,忙着进行新闻采访活动。瞿独伊用流利的俄语向乘客提问,李何手拿笔记本在一边现场记录,有问有答。苏联乘客热情地介绍苏维埃代表选举的来龙去脉和种种故事,车厢内充满欢乐友好的笑声。

这是夫妇俩相互配合,代表新华社出使苏联的第一次采访活动,是一次意想不到的收获。他们很快通过车上的快递邮件,向国内发回第一篇有关苏联苏维埃代表选举的新闻采访报道,内容生动有趣。报道稿在国内报纸迅速发表,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令人惊叹。

经过长途颠簸,夫妇俩最终到达莫斯科。在中国驻苏联大使馆,迎接他们的竟然是一些老朋友:驻苏联首任大使王稼祥、朱仲丽夫妇,还有使馆武官吉合、鄢仪贞夫妇。他们在延安中央机关工作时就相识。老朋友在异国他乡重逢,分外高兴。

身兼数职,艰难创建莫斯科分社,逐步开展工作

苏联外交部工作人员耳闻新华社派来的驻莫斯科记者瞿独伊是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的女儿也十分高兴,热情接待,处处提供方便。他们还指派专人带领夫妇俩到相关单位,帮助办理组建新华社驻莫斯科分社的各种手续、证件,甚至还主动为他们与苏联官方通讯社——塔斯社沟通联系,便于李何、瞿独伊迅速开展工作。

当时新华社驻莫斯科分社编制和经费都有限,处处倡导精简节约。于是,夫妇二人一直身兼数职,既当记者、通讯员,又当翻译、译电员、打字员,甚至还当会计、炊事员、采购员,一专多能,一人多用。

万事开头难。那时李何、瞿独伊整天忙忙碌碌,不分昼夜埋头工作。莫斯科分社有许多事情等待着他们操办,他们忙得不亦乐乎,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星期天。

有一次,他们到苏联外交部拜访新闻司司长。当时新华社分社没有交通工具,连自行车也没有。他们外出办事往往是乘公共汽车出行。那天,莫斯科上空起初十分晴朗,没想到中途突然下起大雨。两人下了汽车,冒雨走了一大段路,才到达外交部新闻司。夫妇二人的衣服、鞋子全部湿透。新闻司司长见此情此景,既惊讶,又同情。他告诉李何、瞿独伊,以后有些事情,可不必亲自跑来,只要写封信由单位派辆汽车,让通信员送到收发室就行了。

该司长不知道新华社驻莫斯科分社属于初创阶段,一切简陋,人员和设备都很少。李何、瞿独伊只好如实相告。新闻司司长想象不到新华社驻莫斯科分社的工作条件竟如此简陋,惊讶之余深感敬佩。

后来,中共中央指示全国取消供给制,大使馆党委按中央规定,对大家实行定级定薪制度,新华社驻莫斯科分社也照此办理。搞定级定薪时,李何主动提出要求减400卢布,瞿独伊则要求减700卢布。他们在国外发表文章所得稿费,大部分都作为党费上交组织。

不久,莫斯科分社因工作需要,配备了一辆小汽车,他们外出办事时可以要求派车,然而他们依然严格要求自己。有一次,瞿独伊到莫斯科郊区的农学院参加培训,分社按规定派车负责接送。而瞿独伊每次都坚持按规定缴纳汽油费,做到公事公办,公私分明。

根据毛泽东关于向苏联学习的指示,国内各行各业曾先后派出一些领导干部率领代表团赴苏联学习参观,如农业部李友久带领的农业干部和劳动模范代表团,周扬带领的文化代表团,冯文彬带领的青年代表团。这些代表团到来后,不仅要参观访问,而且需要举行双边会谈、座谈等多种活动,经常要求驻苏使馆派翻译人员参与服务工作。而驻苏使馆处于初建阶段,人员编制很少,因此使馆经常借调瞿独伊。一时间,她成了大忙人。结果莫斯科分社的工作往往由李何一人承担,搞得他工作和生活都十分辛苦。

在不违反苏联政策的前提下,设法加以突破,创造性地开展采访活动

■endprint

猜你喜欢
分社新华社代表团
再创新高
中国船级社举办第五届检验业务技能比武大赛
我省代表团召开全体会议 推选张庆伟为代表团团长 王文涛等为副团长
视界
应用“8K+5G”技术创新国庆阅兵报道——新华社的实践与思考
“刚刚体”走红,新华社“小编”如何专业卖萌
各地代表团及代表剪影
法新社进入朝鲜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到CCS雅典分社调研指导
Google Shuts Down Five Products等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