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开始,蓝天成为了一种奢侈。我们原来所熟悉的蔚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细细的轻风,一月中也很难一遇。
面对雾霾,我们显得有些惊惶。它来自哪里?对人类有多大危害?怎样才能治理?这些成为了人们最关心的话题。治理雾霾,重现蓝天,人们信誓旦旦,设定了目标,制定了计划,开始共同努力。
但,我们发现,尽管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每年甚至超额完成制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仍然收效甚微,蓝天依然和我们很少见面,雾霾依然紧紧包围我们。我们再一次迷茫——雾霾治理之路在哪儿?我们的努力为什么没有收到想要的结果?是不是大自然真的要惩罚我们?雾霾的治理真的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吗?
大自然对人类是公正的,违犯规则就会收到惩罚。
国家的重大活动又一次带给我们治理雾霾的实验良机。从8月20日开始的持续十几天的蓝天,带给了我们以惊喜,也带给了我们思考——蓝天可以回来,但我们必须付出超常的努力和代价。之前我们得到的奥运蓝、APEC蓝也诠释了这个道理。可是如果以车辆停驶、工厂停工为筹码换取蓝天,我们当然无法认同,但只要做出了同等的努力,我们也可以获得大自然蓝天的奖励,却应该得到认同。
怎么办?我们需要重新制定计划,付出更大的努力。
从产业方面,我们是否能够再加大结构的调整力度,进一步压缩高耗能产业在整个结构中的比例?从企业层面,是否能够加大先进节能技术的应用,改变我们的用能状况?从个人方面,我们是否能从自身做起,少开一天车,少用一度电?只要做,相信我们就会收到回报。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大自然对人类应该是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