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宣翻译中的修辞因素

2015-04-15 22:39宋平锋周莉莉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外国译者译文

宋平锋,周莉莉

(南昌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

外宣翻译中的修辞因素

宋平锋,周莉莉

(南昌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

从西方修辞学的视角来看,外宣翻译就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现代修辞行为。外宣翻译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修辞因素,外宣译者需要了解中西方修辞传统的差异,在外宣翻译的选材上贴近外国受众的需求,尽量使译文话语要贴近外国受众的文化背景、思维习惯和认知特点,此外,还需要诉诸合理的修辞劝说手段。只有这样,外宣翻译的译文才能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

外宣翻译;修辞因素;修辞传统;贴近;修辞劝说手段

在全球化的今天,外宣翻译已经成为外国受众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重要途径,外宣翻译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外国受众对中国的认识,甚至还可以改变某些外国受众对中国的态度。然而,现实中的外宣翻译却往往并没有达到应有的宣传效果,其主要原因在于译者没有关注外宣翻译中的修辞因素。外宣翻译不仅仅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汉译英,它更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现代修辞行为;外宣翻译过程中充满了修辞因素,要更好地实现对外宣传的目的,必须关注这些修辞因素,关注译文话语的修辞力量。

一、外宣翻译的定义、任务和特点

对外宣传是指通过各种形式、手段、渠道等向国外传播有关中国的信息,宣传中国对国际事务的认识、观点和态度,而“翻译工作是对外宣传的一部分”[1]272,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外宣翻译就是指“外宣领域的翻译行为”[2]9。外宣翻译有三个重要任务,首先是向外国受众介绍中国,特别是那些对中国一无所知或者知之不多的外国受众,而对那些对中国存在偏见或误解的外国受众,通过外宣翻译逐渐改变他们对中国的态度和看法;其次,外宣翻译的任务是向外界准确传达我国的态度和观念;除此之外,外宣翻译还承担着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修辞话语权,不仅让外国受众听到、听懂中国的声音,还要真正通过“译文话语及其呈现方式对国际受众真正产生影响力、感召力和吸引力”[3]95。

外宣翻译既要遵循一般的翻译准则,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翻译,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外宣翻译的素材要贴近外国受众的真实需求,即外宣翻译的素材往往是外国受众感兴趣的材料,例如旅游、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其次,外宣翻译具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特别是在涉及到国家大政方针、领土与主权完整,关系到国家利益和安全的外宣材料翻译时,译者需要深思熟虑、反复推敲,翻译出准确的、恰当的译文。最后,外宣翻译要以外国受众为中心,译者要熟悉外国受众的文化背景、思维习惯和认知特点,用外国受众熟悉的语言、熟悉的方式传递中国的东西。

二、外宣翻译与西方修辞的关系

外宣翻译与西方修辞学看似两个互不相关的学科,但实际上,两者之间存在许多共通之处。首先,外宣翻译和西方修辞学都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外宣翻译在本质上涉及两种不同语言,是主要由译者和外国受众参加的、有目的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而修辞是有效运用语言手段,通过修辞者与受众的互动,劝说并有效影响受众的交际活动。其次,二者都关注语言的象征力量。在当代西方修辞语境中,修辞是“有效运用象征表达(语言)……旨在影响听众接受某种思想,并付诸相应行动”[4]12-13,即通过语言这种象征符号去影响、改变修辞受众的实践活动。相对于一般的翻译而言,外宣翻译尤其注重译语的传播效果,其根本任务是使译文话语对外国受众产生影响力、号召力和吸引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外宣翻译关注的是译文话语的象征力量,即译文如何影响译语受众的观念、态度、情感和行为。再次,二者都以受众为中心。外宣翻译中的受众是译文的接受者——外国读者,为了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译者就必须以受众为中心。修辞活动中的受众是演说或论辩的听众,任何修辞活动都必须围绕受众展开,修辞者要想说服受众,就必须了解他们,这是确保说服受众、有效影响受众的前提条件,任何修辞活动都必须以受众为转移。

三、影响外宣翻译的修辞因素

1.关注中西方修辞传统差异。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中西方文化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修辞传统。外宣翻译不仅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涉及到跨文化的传播,因此,在进行外宣翻译的时候,译者需要了解中西方修辞传统的差异。长期以来,西方修辞传统关注的是事实和如何使用劝说的方式或手段(包括逻辑、理智、情感三种劝说方式或手段),崇尚用真实、朴实的语言去表达思想和观点,崇尚“不示人的艺术才是真艺术”[5]164。而汉语中的修辞关注的是如何修饰言辞,即如何使文章语言更加优美、富有文采,或者说是美言术。因此,汉语的修辞传统通常强调美文,即语言上表现为大量使用文采洋溢、辞藻华丽、文笔生动的文字,大量使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格;形式上常常表现为整齐押韵的四字结构和对偶结构。

例如,我国的外宣材料中往往有很多这样的美言,“秋高气爽,阳光明媚”,“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等等;我们的会议没有一个不是“隆重召开”和“胜利闭幕”的,取得的成就动则就是“国际领先”、“世界一流”、“零的突破”、“再创历史新高”。在面对这些优美、富有文采的词汇时,译者需要仔细地想一想,外国受众真的会这么说吗?如果简单地将这些直译过去,真的能起到应有的宣传效果吗?答案是否定的。因此,“秋高气爽,阳光明媚”,“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等美言在翻译成英语的时候大可省略不译;“隆重召开”和“胜利闭幕”等套语大可简单地译为“open”和“end”;“国际领先”、“世界一流”、“零的突破”、“再创历史新高”等鼓舞人心的大话还是要尽量低调的处理。

又如,新华社曾在纽约时代广场液晶显示屏上刊登其宣传广告词——“新华把世界带到你身边”,其英文翻译为:Xinhua Brings the World to You。在中国读者看来,这句宣传口号完全符合汉语修辞传统,可谓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和鼓舞人心;然而其英文译文却违背了西方修辞传统,难免会有故意夸大事实之嫌。诚然,作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新华社完全有能力将中国的信息传递给美国,但是在西方媒体掌握修辞话语权的当今世界,新华社尚没有能力将全世界的信息传递给美国,毫无疑问这种夸张的口气很难获得西方受众的认同,译文不妨改为“Xinhua Brings China toYou”。

因此,在翻译诸如宣传口号、会议致辞、广告词、旅游景点介绍等外宣材料时,常常需要对这些“美文”进行删减或改写,用清晰的、朴实的、符合西方修辞传统的表达方式将其传达过去,只有这样才能符合西方受众的心理预期,才能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和修辞效果。

2.外宣翻译需贴近译文修辞受众。首先,外宣翻译素材要贴近外国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外宣翻译素材要贴近外国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这是外宣翻译成功的第一步。具体地说,并不是所有的外宣材料都适合翻译给外国受众。我们要首先了解国外普通受众,分析他们对中国信息的需求和喜好,然后选择他们感兴趣的、看得下去、容易接受的素材进行翻译。例如,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西方特别想了解当代的中国,包括中国的文化,尤其是北京奥运会之后,英国企鹅出版集团、哈珀柯林斯等西方出版巨头纷纷在中国寻找西方受众感兴趣的素材,相继翻译、出版发行了鲁迅、钱钟书、张爱玲等一系列知名作家的作品。

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最畅销书之一的《狼图腾》,这本书在国内发行4年多时间,总计发行达240万多册,连续4年高居中文图书畅销书榜。该书不仅引发中国读者的热议,也引起西方读者的极大兴趣。2008年3月由美国著名翻译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翻译、由英国著名的企鹅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狼图腾》英文版(WolfTotem)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的出版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美国的《纽约时报》、《时代周刊》,英国的《泰晤士报》、《卫报》,德国的《明镜周刊》、《德意志报》,意大利的《意大利邮报》等几十个国家的主流报纸和杂志都发表了评论和对作家的专访消息。除此之外,由中华书局与英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共同出版的 《于丹 〈论语〉 心得》 英译本(Confucius from the Heart—Ancient Wisdom for Today’s World)也获得了极大成功,引起了西方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西方读者的大量阅读。

这两本书翻译的成功经验不仅在于译者精湛的翻译水平,还在于翻译选材贴近了外国普通受众的需求。由此可见,外宣翻译通过“合适的选材,加上译文以修补改善西方普通大众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的‘缺失’为出发点,根据受众和相关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巧妙设计译文话语”[3]98,往往就能够吸引外国受众,达到最佳的修辞效果。

其次,译文话语要贴近外国受众的文化背景、思维习惯和认知特点。外宣翻译的修辞受众是外国读者,为了让他们理解和接受来自中国的声音,译者需要充分考虑外国读者的文化背景、思维习惯和认知特点。

一、要充分考虑到外国受众的文化背景。外国受众毕竟不是中国读者,普通的外国受众(国外汉学家、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和学者除外)往往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特色的东西知之甚少或者一无所知,因此在翻译带有中国文化内涵和中国特色的语言时,我们要尽量用西方受众熟悉的语言来传递其中的文化因素,必要的时候可以多做解释性的翻译。以旅游外宣翻译为例,某个旅游景点名为“知青故居”,其英文译文为“The Old House of the Intelligent”,显然译文忽视了外国受众和本国受众存在的文化背景差异。对普通的中国读者来说,“知青”是一个耳熟能详的中国特色词,尤其是对经历过那个“上山下乡干革命”时代的中年人来说,“知青”更是一个既让人心情复杂,又充满怀念的词;而对于那些毫无背景知识的外国受众而言,“知青”就等同于“intelligent”,知青就是知识分子“A person or animal that is intelligent has the ability to think,understand,and learn things quickly and well”(来源于《柯林斯词典》的解释)。很明显,通过译文外国受众理解的“知青”失去了它本来的文化内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解释性的翻译方法,补充其中隐含的文化内涵意义,可以将其译为:Educated urban youth to rural areas in answer to Chairman Mao’s call of going to the countryside for revolution,然而考虑到景点名称的简洁性,“知青故居”不妨译为Former Residence ofEducated Urban Youth toRural Areas。

二、要考虑西方受众的思维习惯和认知特点。在思维习惯方面,西方人喜欢直线思维,多采用演绎推理;而中国人喜欢螺旋式思维,多采用归纳推理;在论述某个话题时,中国人往往喜欢迂回曲折,而西方人则喜欢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在阅读认知方面,中国人多喜欢阅读用词优美、华丽、大气和结构整齐的语言;而西方人则喜欢阅读简洁、朴实、符合逻辑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因此,在外宣翻译时,要对原文话语进行适当的调整或删减,使译文话语符合西方受众思维习惯和认知特点。

例如,“桂林的山,平地拔起,百媚千娇,像高耸云霄的奇花巨葩,盛开在锦绣江南;漓江的水,澄明清澈,晶莹碧绿,恰似翡翠玉带,逶迤在奇峰秀山之间。”这是一段十分典型的旅游外宣介绍,语言优美华丽,使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结构整齐,大量使用四字结构和对偶平行结构。这与西方受众平常接触到的景点介绍明显不同,英语中的景点介绍多风格简约,用词平淡、朴实,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及行文的逻辑性。因此,在翻译上面的“桂林山水”的旅游外宣介绍时,译者应该摒弃汉语中那种辞藻华丽、结构工整的风格,用西方受众熟悉的简约、平淡的风格翻译为“Guilin is surrounded by abrupt rock hills rising straight out of the ground.The hills have a myriad of forms,some graceful,others grotesque.Among them winds the flowing Lijiang River which holds a mirror to them”。

3.运用合理的修辞劝说手段。为了有效地影响外国受众,外宣翻译还需要诉诸合理的修辞劝说手段。在西方古典修辞学家亚里士多德看来,成功的劝说手段有三种,即诉诸逻辑(logos)、诉诸人格(ethos)和诉诸情感(pathos),通俗地说就是在劝说他人的时候要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喻之以义”。当代西方修辞学家肯尼斯·伯克认为,成功的劝说对方就是与其实现“同一”的过程,“若你要劝说一个人,只有当你能用他那样的语言说话,即通过言语、手势、语调、秩序、形象、态度、思想等,把你的行为方式与他的同一起来,劝说才有效果”[6]158。

在外宣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努力使译文话语逻辑清晰、令人信服,即“在译语受众认知结构或思维定势范畴内具备足够的真实性和或然性”[3]98。例如,“我们承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引导市民关注城市文化生长,不断提高市民精神享受水平和生命价值诉求。”这是一段典型的中国城市外宣语篇,乍一看,语篇逻辑上没有什么问题。然而,仔细分析之后可以发现“引导市民关注城市文化生长”在原文语境中显得较为突兀,意义与上文不够连贯;除此之外,“不断提高市民精神享受水平”搭配较符合逻辑,而“提高市民生命价值诉求”的这种动宾搭配就存在一定的逻辑问题,而且与整段文字的意义缺乏连贯性。很显然,这样缺乏逻辑和意义连贯的语篇译成英文肯定难以让外国受众理解和信服。因此,译者首先需要对原文进行适当的删减和调适,使原文逻辑清晰、信息明确,然后再翻译成英语“We are committed to making great efforts to develop cultural industry and provide our urban residents with more and better cultur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soas to enable them to enjoy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both material and spiritual life.”这样的译文才能经得起推敲,令外国受众信服。

同时,为了有效的影响外国受众,译者还需要使译文话语读起来感觉亲切自然,能够激发外国受众的情感,获得其情感上的共振共鸣,让受众在感动、感染中接受劝说。例如,上文提到的《于丹〈论语〉 心得》 的英译名是 Confucius from the Heart—Ancient Wisdom for Today’s World,这就是一个在劝说手段上运用十分得体的译文。如果从直译的角度来看,该书名应该译为A Study of Confucius’Analects by Yu Dan,这样的译文给译语受众的感觉就是一个叫“Yu Dan”的中国人对儒家经典《论语》的研究心得,除了专家和学者之外,恐怕一般的西方读者很难对此产生兴趣;然而,译者运用诉诸情感的劝说手段,摒弃了说教的口吻,淡化了笼罩在儒家经典著作上的神秘色彩,从另一个角度突出《论语》中包含的智慧对当今世界的作用,使译语受众倍感亲切,很容易引起译语受众的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冲动。

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现代修辞行为,外宣翻译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修辞因素;作为一名外宣翻译的译者,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语言技能和文化功底,还需要有意识地加强自身修辞素养。在外宣翻译过程中,译者一定要时时关注其中的修辞因素,修辞性地进行译文话语选择,使译文话语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

[1]沈苏儒.关于中译英对外译品的质量问题[A].《中国翻译》编辑部.中译英技巧文集[C].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2.272.

[2]胡洁.构建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9.

[3]陈小慰.对外宣传翻译中的文化自觉与受众意识[J].中国翻译,2013,(2):95,98.

[4]Herrick,James A.The History and Theory of Rhetoric:An Introduction[M].Boston:Allyn and Bacon,2001:12~13.

[5]罗念生译.修辞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64.

[6]常昌富,顾宝桐.当代西方修辞学:演讲与话语批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58.

On the Rhetorical Elements in the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ion

Song Pingfeng&Zhou Lili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chang Jiangxi,330099)

Se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estern rhetoric,the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ion is a rhetorical activity involving cross-language and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With many rhetorical elements in such an activity,translators should figure out the differences of rhetorical tradi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try to make the translation materials get close to the westerners’demands,and make the language of translation get close to westerners’cultural backgrounds,thinking habits and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In addition,translators should also resort to proper rhetorical strategies.Only by this can the translation of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achieve the ideal publicity effects.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ion,rhetorical elements,rhetorical tradition,getting close to,rhetorical persuasive strategies

H15

A

1674-0416(2015)01-0121-04

[责任编辑:王靖宇]

2014-08-17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度批准立项课题:“西方修辞视角下的旅游外宣翻译研究——以江西省旅游外宣为例”(编号:YY1318)和2014年南昌工程学院青年基金课题(编号:2014SK015)的研究成果。

宋平锋,男,1980年生,湖北荆门人,讲师,文学硕士;周莉莉,女,1980年生,四川成都人,讲师,文学硕士。

猜你喜欢
外国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文摘要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外国公益广告
I Like Thinking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外国如何对待官员性丑闻案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
外国父母看早恋,有喜有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