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色资源的教育特质

2015-04-15 20:51张泰城井冈山大学江西吉安343009
关键词:特质红色学习者

张泰城(井冈山大学,江西 吉安 343009)

论红色资源的教育特质

张泰城
(井冈山大学,江西 吉安 343009)

红色资源的教育特质,是红色资源作为教育资源所具有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贯穿于运用红色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并必然会对该过程提出特殊的要求,从而派生出红色资源教育教学的特殊规律。深刻认识和精准把握红色资源的教育特质,是卓有成效开展红色资源教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从红色资源的存在方式来看,它具有情境性、离散型、非移动性、多样性等教育特质;从红色资源内涵的教育内容来看,它具有不完全知识性、非传递性、综合性、隐含性等教育特质;从红色资源的教学过程来看,它具有互动性、生成性、差异性、体验性等教育特质。

红色资源;红色文化;教育特质;红色资源教育教学

红色资源的教育特质,指的是红色资源作为教育教学资源所具有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在运用红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然会对教育者和学习者提出特殊的要求,从而派生出必须遵循的教育教学规律。我们认为,运用红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是红色资源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过程。这个过程与远离红色资源现场,采用书本知识形态的教育教学过程有着根本的区别。因此,深刻认识和精准把握红色资源的教育特质,是卓有成效地开展红色资源教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红色资源的教育特质贯穿于红色资源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本文对红色资源教育特质的分析和阐述,也从多维视角展开。

一、从红色资源的存在方式分析红色资源的教育特质

红色资源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形成的具有资政育人价值的历史遗存。当人们以红色资源这一范畴来描述和概括这种历史遗存时,通常是指红色资源的原生态存在方式。由于中国革命胜利走的是一条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因此,红色资源的原生态存在方式,尤其是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如革命的旧居旧址等,就与当年的农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从而给定或赋予了红色资源的教育特质。

1.情境性。情境性是红色资源作为教育资源最鲜明的教育特质。那些蕴含和承载了中国革命重大历史事件与人物活动的红色资源,就是以情境的形态展示在人们面前。人们一走进由革命胜迹遗迹和红色旧居旧址为主体的现场教学点,厚重的历史感就扑面而来,这是任何书本教材都无法做到的。书本教材(包括基于红色资源的书本教材)将历史抽象并凝练为文字,在取得超越时空限制的同时,也舍弃了许多生动的细节。红色资源则多维度描述历史并再现被书本教材抽象或舍弃了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例如,我们走进三湾村,那翠绿的山林、蜿蜒的古道、环绕的小溪、高大的枫树、错落的民居、农家的庭院、沧桑的旧居旧址及室内陈设等,好像都在讲述当年的“三湾改编”,甚至三湾村的鸡鸣、犬吠、牛哞、风语都仿佛具有灵性,在述说当年的故事。置身于这样一种教学情境之中,对学习者的感官刺激是全方位的,学习效果自然比单纯的书本学习强。当然,从教育教学的要求看,红色资源所具有的这种教学情境性,还是不完备的。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安排进行有针对性的情境创设。这种情境创设一般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炼和优化,其手段主要有语言和简单便携的教具,好比聚光灯照射在巨幅画卷上,使观察对象更加鲜明凸显,观察者头脑中的印象自然更加深刻。

2.离散性。农业生产生活的特点是农民按村落聚居,村与村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且通过道路连接。这样一种社会生态状况,使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红色资源分布在空间上具有离散性,因而以红色资源为载体的教育教学内容也具有离散性。这一点与书本承载的教育教学内容形成鲜明的对照。印写文字的纸张可以叠加成书本。上下五千年、东西南北中的事情都可以整合成一本书。而以旧居旧址等实物形态存在的红色资源则无法叠加,你要阅读它,就得到事件发生的现场去,一个点接一个点地阅读。这是一个需要较多时间和资源的过程。因此,红色资源的离散性教育特质往往使得人们选择那些最具有代表性的场点,一般的场点就只能因时间和其他限制而割爱。红色资源的离散性教育特质对红色资源教育教学实践的最大挑战在于,按现有交通线路连接的红色资源教学场点,其承载的教学内容(表现为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在时序上和逻辑上与真实事件的历史发生顺序不一样。也就是说,按交通线路的行进顺次安排教学,与按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顺序安排教学,在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的叙述上有着无法回避的冲突。这样的冲突在书本教材中可以非常便利地通过章节目的安排妥善处理,但在依托红色资源的现场教学中,就必须通过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以及教学线路的优化组合来解决。

3.非移动性。物质性红色资源不可移动的物理特性,使其在作为教育资源时具有非移动性的教育特质。这一教育特质在教学组织和管理上给红色资源的教育教学带来了许多特点。既然我们不能像移动文本教材那样将作为教材的红色资源移到学习者面前,就只有将学习者移送到红色资源的教学现场点。从这一层意义上讲,运用红色资源的教学是在运动中教学,也就是在汽车轮子上办学。由于红色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离散性,将学习者运送到教学现场的距离可以是一个很大的数值。如在井冈山这样被称为红色资源宝库的高度密集区域,10天左右时间的红色资源教育培训,行程可达上千公里。红色资源的非移动性教育特质,不仅给教师的前期教研投入带来很大的工作量,如教师个体要熟悉相隔较远距离的不同现场教学点就是一件费时费工的事;而且还要求教师有很强的现场教学组织能力,基于红色资源的现场教学与教室内的课堂教学不同,现场教学中的学习者在不断运动,而室内的课堂座椅摆放基本上奠定了教学的组织形式。将学习者移送到非移动性的红色资源教学点,还给教学服务带来挑战。书本承载的教育教学内容可移动,人们就可以围绕固定的教与学的场所,例如教室进行服务于教与学的基础建设。人们不仅可以将各类强化教学效果的设施附加于教室,如灯光、音响、投影等,还可以围绕教室投入专门的人力服务。但在现场教学点却难以装备类似的设施和投入专人服务。

4.多样性。红色资源是内涵丰富、载体多样的优质教育资源,由此决定了其多样性的教育特质。红色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长期革命斗争历史的沉淀和凝结,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涉及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军事建设等方方面面,既包括知识性的内容,又涵盖非知识性的内容。这些内容分属不同的学科领域,需要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协同攻关。由此可见,红色资源的多样性教育特质决定了基于红色资源的教育教学是跨学科专业的教育教学,从而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专业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红色资源还是具有多样性载体的教育资源。载体的多样性,也决定了红色资源的多样性教育特质。一般而言,教育教学内容的载体不同,相应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也不相同。例如,物质实体可以通过观察去认知,精神价值则只能通过思考来领悟。红色资源是一种以物质、信息和精神为载体的教育资源,这些载体又有多种多样的具体表现形式。如物质的,有革命旧址、遗址、文物、器具等形式;信息的,有文献、图像、声音、符号等形式;精神的,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等。红色资源在实践中出现的多样化教育教学方式,就是根植于这种多样性的教育特质。

二、从红色资源内涵的教育内容分析红色资源的教育特质

红色资源是历史性的文化资源,它像化石一样记录了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汇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逐渐凝炼的先进文化,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高贵品格。红色资源内涵的教育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情操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教育等各方面教育的鲜活教材。这部恢弘教材的内容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尤其是从教与学的实际操作过程分析,具有以下教育特质。

1.不完全知识性。不完全知识性指的是红色资源内涵的教育教学内容具有不完全是知识的属性,这种属性也可以简称为非知识性。这是红色资源最根本的教育特质。一些人不愿意承认或者接受这一点。他们受“知识中心主义”和“知识至上论”的影响,力图将一切都归纳为或说成是知识,似乎不将其说成是知识就不重要。这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在我们看来,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比知识更加重要的是关于知识的兴趣、对待知识的态度、以及应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等等。毫无疑问,红色资源内涵丰富的知识。但是,人们更加看重的是红色资源内涵的理想信念、价值信仰、意志情感、道德情操等教育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显然不完全是知识。我们之所以做出这种分析和判断,就是为了在红色资源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更好地遵循和运用不完全知识性这一教育特质所派生出来的教学规律。

众所周知,通常意义上的教育,大都是指知识教育或者是以知识为主体的教育。知识教育最鲜明的特征是具有层次性、顺次性和累积性。例如,大学三年级的知识不能安排在一年级讲授,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先后次序也不能随意调换。累积性在这里指的是学习者对某个领域范畴的知识掌握得越多,就越能理解和接受同一领域范畴的其他知识。红色资源的教育教学则没有这样的严格限制,教学内容的安排与现场教学点的顺次选择可以有较大的弹性,知识的累积性效应也不显著。例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保留了一件非常珍贵的文物,这件文物是当年留下来的入党誓词。入党誓词只有简短的24个字,其中就有9个错别字。我们设想一下,当革命英烈面对错别字连篇的入党誓词宣誓时,你会认为他们的理想信念就一定比不写错别字的人差吗?肯定不能这样认为!可见,红色资源内涵的教育内容与学习者之间并没有像知识教育中那样的线性对应累积关系。

红色资源具有不完全知识性或非知识性的教育特质,意味着一个非常重要的推论:既然红色资源是具有非知识属性的教育资源,若是用教知识的方法开展红色资源的教育教学,效果就一定不会好。这方面我们有深刻的感受。例如道德,道德显然是具有非知识性教育特质的教育资源。我们的学校是怎样教学生道德呢?我们是将道德作为知识教!我们请专家学者将学生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按知识体例排列组合,归纳为章节目,编辑成教科书。然后由教师在课堂里按传授知识的方式进行规范讲授。讲授完后考试,考试通常就是在试卷上答题。学生的成绩高低取决于答题内容与教师所讲或教材所叙的相似程度,相似度越高,考分越高。至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做的怎么样,也就是他的实际道德状况,和考试成绩高低是没有关系的。这样的教学方式,确实是只教了道德知识,学生也确实只学了道德知识。但是,这种教学没有考虑到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道德不仅仅是他应该知道的知识,更应该是他必须践行和坚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更为糟糕的是,这样的教学方式还带来很大的副作用。因为这种方式实际上是在不断地告诉学生,在道德上说的和做的是可以不一样的。于是乎,在考卷上选择公共场所遇见老人倒地应该马上扶的考生,在现实生活中遇见老人倒地往往唯恐避之不及。

2.非传递性。传递性和非传递性是从教育学视域考察教育教学内容的两种不同属性或特质。所谓传递性特质,指的是教育教学内容具有这样一种属性,该属性允许教育者采取各种方式将所教内容编码化或符号化,然后用言传口授的方式传授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则采取听或者记的方式接受这些编码化或符号化的教育教学内容。经过若干个相同的或者相似的过程,所教内容便传递给了受教育者。非传递性特质则是指,教育教学内容的属性无法将其编码化或符号化,也不能用言传口授的方式传递给受教育者,即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只能体验领悟而无法传递接受。若是一定要用编码化或符号化的方式传授此类教育教学内容,传授的也只能是表征这些内容的信息而不是这些内容本身。一般而言,非知识属性的教育教学内容,基本上都具有非传递属性。知识属性的教育教学内容,则要看具体情况。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曾于1996年将知识划分为四种类型,其中两种类型可以通过语言文字等编码方式学习和传播,还有两种类型则需要个体的长期实践和体验才能获得。显然,红色资源内涵的教育教学内容,具有非传递性的教育特质。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必须适宜这种教育特质,才能在实践中取得预期的好效果。

3.综合性。如前所述,红色资源既涵括知识类的教育内容,又涵括非知识类的教育内容,显现出综合性的教育特质。这种综合性具体表现为知、信、情、意、行的统一。所谓知,就是指知识。红色资源作为中国革命史的活化石,显然包含有多学科的丰富知识。然而,人们在运用红色资源教育教学时,一般不会按学科体系讲授这些知识,更多地是将这些知识融会于其他教育教学内容之中。正是在这样一层意义上,我们认为基于红色资源的教育教学,主要不是知识传授型的教育教学。所谓信,主要是指理想、信念、信仰,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相应的红色传统等。理想信念的教育是红色资源教育教学的主题和重点,也是特别有优势和有实效的教育。与书本文字的抽象描述不同,在红色资源教学现场所感受到的鲜活人物和事件往往具有超越时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从而产生其他教育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效果。所谓情,主要指情感、情谊。红色资源蕴含党群之间、军民之间无比深厚的鱼水之情。理解和感悟这种深情是理解和感悟中国革命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关键。受这种感情的熏陶感染,无不激起人们对革命英烈的敬仰之情和国家的热爱之心。所谓意,主要指意志、勇气、性格、品德等。在革命战争年代,物质极其匮乏、条件极其艰苦、环境极其恶劣、牺牲极其巨大,革命前辈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忍受并战胜了无数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这种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意志品格,始终是国家和民族的优质教育资源。所谓行,主要指行为、举止、行动等。行为是人们受思想支配表现出来的外在活动。思想一般难以观察,行为则往往一目了然。当年许多群众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就是革命队伍在新思想支配下的新行为新气象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他们。红色资源蕴含的党员干部和革命英烈的模范行为,是我们开展行为训练教育教学的宝贵资源。

4.隐含性。红色资源主要指革命战争年代的历史遗存,这些历史遗存承载或记录的教育教学内容,大多数以原生态的形式隐含在其载体之中。红色资源的隐含性教育特质,要求人们沿着两条线路去挖掘和开发教育教学内容。一是挖掘和提炼。主要涉及以旧居旧址为代表的物质类红色资源。例如你走进一幢民居或接触一件器物,若是没有说明和介绍,你根本就不知道这幢民居和这件器物所内涵的人物和事件。甚至由于年代久远,当年的人和事即使同一个村的居民也不是很了解。由此可见,现场教学点的讲解和点评是多么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大量收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考证,从而提炼出适宜的教育教学内容。二是还原和揭示。主要涉及以价值和观念形态存在的精神类红色资源。例如井冈山精神,是关于井冈山时期革命先辈的普遍行为与集体意识的高度归纳和概括。在红色资源的现场教学点,不可能从概念到概念讲述井冈山精神,而是尽可能还原抽象和概括出井冈山精神的生动人物行为和事件细节,以揭示井冈山精神的深厚人文底蕴。这两条线路的特点,一是从具体到抽象,一是从抽象到具体,它们相互补充、相得益彰。顺便指出,有些地方为了发展红色旅游,大规模拓展旧居旧址群的占地面积,并以现代园林概念修缮和清理老房屋的周边环境,古色古香的旧居旧址被富丽堂皇的水泥丛林环绕,以至于在现场很难感受到当年的厚重历史和风土人情。这种破坏性的建设若是没有一个根本改观,必然会遮掩和削弱旧居旧址的人文光芒。

三、从红色资源教学的过程分析红色资源的教育特质

在红色资源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影响教育者与学习者(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格局,其中教与学的共同对象所表现出来的教育特质,始终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必须将红色资源的教育特质放置于教与学的过程考察。我们已经分别从红色资源的存在方式和教育内容分析并揭示了红色资源的教育特质。但是还不够。因为那还是一种静态的分析,并且主要是从教育者的视角进行分析。红色资源作为教育资源,只有进入实际的教育教学动态过程,才是活性的资源,也才能更加充分地显现其独特的教育特质。因此,我们不仅要从教育者,而且要从学习者(受教育者);不仅要从静态的视角,而且要从动态的视角研究和揭示红色资源的教育特质。

1.互动性。红色资源的教育教学过程,是教育者与学习者围绕教与学的对象(红色资源)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显著特征就是互动性。互动性根植于红色资源的非传递性教育特质,却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得以展现出来。大家知道,由于知识大都具有传递性,以知识为对象的教学过程的典型形态,就是教师讲(动)学生听(静)。虽然学生可以提问,教师有时候也会主动提问。但这种现象只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过程的补充,往往起着点缀的刺激作用。绝大多数课堂是老师一讲到底。极而言之,有的教师几十堂课讲下来,师生之间基本上没有教学互动。红色资源的教与学过程则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红色资源教学内容的非传递性教育特质,设计教与学互动就是每一堂课的必需。这种互动不仅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有师生与当地群众之间的互动。例如,当我们利用红色资源,采取进村入户的方式学习党的群众工作传统,教学互动的对象就包括房东家庭。教学互动在红色资源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占比例可以很大,有的课程甚至全部由教学互动构成。从我们的教学实践来看,教学互动给予学习者的正面激励是相当大的。当然,教学互动对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和教学现场的组织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2.生成性。教育教学过程作为教育者和学习者协同共进的过程,其教学进展线路图可能预设,也可能生成。究竟是预设还是生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与学的对象的教育特质,以及这种特质对教育者和学习者的要求。在知识教育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所教知识的目标、内容、重点、步骤、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在教学过程开始前就很清楚,教学进展基本上都是预设的。对于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说,甚至可以做到刚说完最后一句话,下课的铃声就如约而响。红色资源的教育教学过程则很难事先预设,因为许多影响因子是随着教学过程的进展而生成的。尤其在教学互动中出现的情况,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例如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就因时间、地点、情境、活动,以及学习者本人的观察、感知、兴趣、领悟不同而生成。尽管运用大数据可以从概率上统计会出现什么问题,以及不同问题的频率。但即使要将大概率问题像知识教育那样拿出一个预设的优先顺序,都会因为信息量太大而逸出预设方案。生成性的教育特质对教师在红色资源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最大挑战,就是经常会像答记者问那样面对自己准备不充分或无从准备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夯实自己的教学底蕴,不仅要成为某个学科领域的专才,还要能成为跨学科专业的通才。

3.差异性。红色资源的教育特质赋予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另一个突出性质就是差异性。这里讲的差异性指的是同一个教学过程有不同的要求。这种差异性贯穿于红色资源教育教学过程始终。在以掌握知识和促进认知为目标的教学过程中,过程起点的教学目标设置和过程进展中的教学内容讲授,基本上是没有差异或者说差异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例如知识教育,在什么程度上理解和掌握了作为教学目标的知识点,就算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任务,其标准对所有接受这门课程教学的学生都是一样的。教师在课堂里也是无差别地同时对所教班级学生授课。至于有些教师给个别学生开小灶,则不是教学规划中的规定动作。正因为如此,知识教育可以用相同的标准如试卷考核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现代教学基本上是班级教学,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等各方面都是不同的,教学效果自然会存在差异。红色资源则因其固有的教育特质,在教学过程起点的目标设置和教学过程进展中的内容讲授,都存在差异性。红色资源的教育教学是非知识的实践教学或活动教学,其教学目标更多地表现为受教育后要达到的状态,这种状态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情感态度、观念意志等的变化。显然,这种变化很难用编码化或符号化的语言精准表达,允许差异是必然的选择。在红色资源现场点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集中讲授或点评的时间并不多,绝大部分时间依据课程设计都是学习者在各种活动中学习。由此可见,红色资源的教学进展过程显然具有差异性。至于学习效果,差异性更是不言而喻的。红色资源的差异性教育特质,给人们出的最大难题就是怎样科学地评价教育教学效果。

4.体验性。红色资源内涵的教育内容具有非知识性和非传递性等教育特质,决定了红色资源的教学过程具有体验性。体验是与认知不同的心理活动。认知主要指通过概念、判断等获取知识的过程,它强调把握事物的客观性,避免个人的主观喜好和价值判断。体验则不仅仅要把握事物的客观性,更重要的是将自己的情感或感受与该事物融合在一起。体验总是在真实情境中,由体验者身临其境、亲力亲为才得以实现的。红色资源的体验性教育特质,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出能够产生强烈体验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受教育者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例如“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就是我们依托井冈山红色资源设计的体验式课程。为激发情感,我们模拟历史情境,设计举着红旗,穿上红军服装,系上识别带,背着斗笠,挎着粮袋,扛着木枪重走挑粮小道。这条小道全长3千多米,蜿蜒曲折,陡峭难行。从山下的源头村走到山上的黄洋界哨所,即使徒手都会大汗淋漓、全身湿透、精疲力乏、气喘吁吁。有的人甚至出现生理极点。然而,只有在这样一种身体状况下,你才可能特别深刻地体验到当年的艰苦,特别深刻地感悟到“理想信念高于天”的革命精神。这堂课的成功秘诀,不在于教师讲授了什么,而在于学习者思考了什么、感悟了什么。正如许多学习者在走过这条小道之后深有感触地说,“挑粮小道上的挥汗如雨,胜过书本上的千言万语”,“挑粮小道上的满头大汗,胜过教科书的千千万万”。

[1]肖发生.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运用[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陈佑清.教学论新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季苹.教什么知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肖发生.定位与提升:红色资源再认识[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1).

[5]张泰城.红色资源是优质教育资源[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6]钱玲,喻潜安.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7]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8]盛群力.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9]张泰城.建构红色资源教育教学理论体系的思考[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10]张泰城,肖发生.红色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学与研究,2010,(1).

[11]潘洪建.有效学习与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On the Educational Nature of Red Resources

ZHANG Tai-cheng
(Jinggangshan University,Ji'an 343009,China)

The educational nature of red resources is specialties of the resources as a kind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Those specialties function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red-resources-based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hich necessarily calls for special requirements and leads to special teaching regularities. Therefore,profound knowledge and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educational nature of red resources form preconditions and basis for effective red-resources-based education and teaching.In terms of their mode of existence,red resources are characterized in their situation-dependence,sporadic type,non-mobility and varieties;in terms of their contents,they are featured in non-exhaustiveness,non-impart-ability, comprehensiveness and covertness;in term of their education process,they are highlighted in interactivity, generation,diversities and experiences.

red resources;red culture;educational nature;red-resources-based education and teaching

G41

A

10.3969/j.issn.1674-8107.2015.06.003

1674-8107(2015)06-0016-06

(责任编辑:曾琼芳)

2015-09-2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红色资源教育教学的理论建构研究”(项目编号:BAA120014);教育部哲学社科研究重大攻关项目“红色文化与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研究”(项目编号:12JZD004)。

张泰城(1954-),男,江西泰和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经济学、教育学研究。

猜你喜欢
特质红色学习者
红色是什么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红色在哪里?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追忆红色浪漫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抓住特质,教出说明文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