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血胆红素水平及排便干预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影响

2015-04-15 19:48:23董玉霞邸红芹王翠霞王建玲杨静华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脐血回输病理性

王 艳,董玉霞,邸红芹,冯 琳,王翠霞,王建玲,杨静华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症状[1],其中足月儿中约80%可见皮肤黄染[2],其原因主要为新生儿出生后无充足肝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从而引发胆红素的排泄速度减慢[3]。虽然大部分不用干预及治疗,但仍有部分发展为高胆红素血症,甚至核黄疸,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不可逆的损伤。为预测其发生率,提前实施预防措施,对河北省胸科医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出生的新生儿196例,出生后采脐带血测定胆红素浓度,再给予排便干预,观察病理性黄疸的发生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新生儿196例。孕妇产前检查均无异常,孕周(38.47 ±1.30)周,孕期无合并症及并发症,均除外肝胆系统疾病,且肝功能正常。新生儿阿氏评分(9.50±0.28)分,无溶血性黄疸、窒息及其他异常。排除标准:①产妇O型血。②产妇孕期发热、病毒感染及其他传染疾病。③新生儿出生后存在轻度以上的窒息或其他产伤。④在连续观察期间出现其他疾病。男婴89例,体质量(3.71±0.52)kg;女婴107 例,体质量(3.32 ±0.41)kg。出生后即采取脐静脉血测定胆红素水平,>30μmol/L 57例,21~30μmol/L 89例,<20μmol/L 5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92例和对照组10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排便干预方法:新生儿出生后3 h给予顺时针腹部按摩4~5 min,用力均匀,动作轻柔,期间注意保暖。按摩后,采用温水加开塞露(2.5 ml)灌肠。排便干预3 d。对照组未给予排便干预。所有患儿于生后第2天用经皮黄疸仪(南京理工大学科技咨询开发公司YZB/苏0695-2012)每日测定新生儿前额及前胸两个部位,读数取平均值后记录。记录7 d。

1.3 诊断标准 足月新生儿的黄疸症状在出生2~3周内消退,则判定为生理性黄疸;若足月儿经临床检查其胆红素水平>223.5μmol/L,则判定为病理性黄疸;若胆红素水平>354μmol/L,则判定为重症高胆红素血症[4]。

1.4 观察指标 观察病理性黄疸的发生情况、胆红素水平及排便干预对病理性黄疸的影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及胆红素水平 本组196例新生儿中发生病理性黄疸79例(40.31%),脐血胆红素浓度(39.25 ±13.41)μmol/L;未发生病理性黄疸117例(59.69%),脐血胆红素浓度(21.46±10.87)μmol/L。

2.2 排便干预对病理性黄疸的影响 观察组发生黄疸19例(20.65%),未发生病理性黄疸73例(79.35%);对照组发生病理性黄疸 60例(57.69%),未发生病理性黄疸44例(42.31%)。观察组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27.836,P <0.05)。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出生后的常见症状[5],其发生原因为:头皮血肿、母儿血型不合、遗传代谢因素、产妇早期乳汁分泌少、新生儿肠肝循环增加等[6],以及引起感染的产科因素如羊水污染、胎膜早破等[7]。另外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感染导致败血症,有时黄疸是新生儿败血症的唯一表现。众多原因造成新生儿黄疸发生率高,占住院新生儿的20% ~40%[8]。因此出生后对危险因素,如胎龄、出现黄疸的时间、人种、溶血性疾病及血管外溶血的因素等的评估可预测黄疸发展程度,为防治提供依据[9]。

新生儿有其自己的肠肝循环特点:红细胞破坏多,胆红素重吸收多,大部分新生儿会出现暂时性的高胆红素血症[10],但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而且胆红素在生理状态下是过氧化物清除剂,具有生理保护作用[11]。但是,大量的胆红素会对细胞造成损害,干扰细胞的代谢与功能,研究发现当早产儿血中胆红素≥136μmol/L时,即可对神经系统产生损伤,并有明显的远期影响[12]。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在于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因此,早期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风险,并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是降低其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新生儿脐动脉血是经胎儿体内循环代谢后的血液,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新生儿体内的一般代谢状态。脐血胆红素浓度增加的原因是胎儿自身产生胆红素增加或排除减少所致。有报道脐血胆红素浓度与新生儿黄疸发生有关,脐血胆红素水平能在黄疸出现前预测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13]。早期排便干预可以有效缩短首次排出胎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增加排便次数,有利于促进肠道内胆红素排泄,减少其肠肝循环重吸收,使胆红素峰值降低,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生病理性黄疸患儿脐血胆红素水平高于未发生病理性黄疸者,提示脐血胆红素水平可以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情况。观察组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对新生儿及早给予排便干预,可以明显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大量资料表明,造成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是家长或部分医务人员对黄疸的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评估和随访措施[14]。所以,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其高危因素的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尤为重要[15]。脐血胆红素测定操作简便、损伤小,早期排便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胆红素的峰值,从而达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预防核黄疸的目的。

综上所述,新生儿脐血胆红素测定可以提前预测病理性黄疸发生的风险,早期排便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且此方法简便易行,对新生儿创伤小,适合临床推广。

[1] 罗云,冯锦玲,陶元.水疗联合妈咪爱、 (下转68页)血流变血特性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4):368-369.

[4] 杭燕南,庄心良,蒋豪.当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45-1346

[5] 吴祥,席波,周跃峰,等.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回收自体血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2):147-149.

[6] 李建华,李斌,胡惠英,等.自体血回输对骨科手术患者组织氧代谢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4):322-324.

[7] 杨德勇,王俊勤.术中自体血回输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31(3):205-206.

[8] 陈剑明,郭斌,王晓腾,等.术中自体血回输在骨科大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5):395-396.

[9] 卢光涛,何剑,蔡亚娜,等.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联合自体血回输在复杂骨科手术中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2,24(2):155-156.

[10]顾海慧,郑素娟,牟显尧,等.骨科手术中自体血回输对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5):552-554.

猜你喜欢
脐血回输病理性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脐血白细胞介素6水平对早产儿脑损伤程度及后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影响研究
云南医药(2020年5期)2020-10-27 01:37:40
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对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防治探讨
牛贝诺孢子虫病的发生、病理性诊断及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25
消化液回输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脐血IgE及母血IgE与婴儿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大型脊柱手术中应用控制性降压复合自体血回输的效果研究
白细胞介素-6对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诱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