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志 (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医院神经内科,四川 成都 610501)
脑梗死的发病率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脑梗死抑郁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脑梗死抑郁症患者常常出现因焦虑导致睡眠障碍,因睡眠障碍患者往往易产生情绪低落、悲伤,甚至自杀等心理症状从而进一步加重抑郁,是患者最痛苦的临床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脑梗死抑郁症睡眠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较复杂,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发病过程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密切相关[1]。舍曲林是一种高选择性5-羟色胺(5-HT) 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物,在治疗脑梗死抑郁症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脑梗死抑郁症睡眠障碍方面治疗有局限性[2-3]。右佐匹克隆是一种有效的镇静催眠药,非苯二氮卓类,不良反应少,无成瘾性,无戒断症状,安全性高[4]。本研究观察了右佐匹克隆联合舍曲林治疗脑梗死抑郁症睡眠障碍临床分析。分析了右佐匹克隆联合舍曲林对炎性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水平(CRP)的影响,并对脑梗死抑郁症睡眠障碍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3 年3 月~2014 年8 月收治住院的86 例脑梗死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 例,两组患者经均颅脑CT 或MRI 证实脑梗死,且脑梗死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抑郁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 版)中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同时符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 项评分≥18 分的轻中度抑郁者。睡眠障碍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 版)中失眠症诊断标准。排除病情恶化或新发脑血管疾病患者,严重的心肝肺肾等功能不全者,既往有精神病史及精神病家族史者。排除有意识障碍、智力低下、癫痫、失语和痴呆等疾病患者。治疗期间均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尼莫地平片,且近期内未进行抗抑郁治疗。观察组43 例,男20 例,女23 例,年龄40 ~65 岁,平均(55.4±4.2)岁;病程6 个月~1 年,平均(7.3±1.2)个月。对照组43 例,男22 例,女21 例,年龄42 ~64 岁,平均(53.4±3.2)岁;病程在5 个月~1 年,平均(8.1±2.2)个月。经分析得知,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文化程度及工作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于发作期间治疗,治疗期间均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尼莫地平片等脑梗死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口服舍曲林每晚1 次,50 mg/次。6 周为1 个疗程。治疗组患者在口服舍曲林每晚1 次,50 mg/次的基础上,每晚睡前半小时加服用右佐匹克隆3 mg,6 周1 个疗程。治疗后比较CRP 评价其治疗效果,随访记录用药不良反应和治疗情况,观察记录两组临床症状并统计治疗总有效率。
1.3 观察指标:治疗期间检测患者的CRP,观察患者睡眠障碍改善情况,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心电图。
1.4 睡眠障碍疗效判断标准:治愈:治疗后睡眠障碍明显改善,持续半年不需服药;显效:治疗后睡眠改善或明显减轻,需服用药物,药物用量减半;有效:治疗后睡眠改善或明显减轻,需服用药物,药物用量减1/3;无效:用药后睡眠质量无改变。治愈、显效及有效为总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 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应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 水平的变化:治疗前治疗组患者血清CRP 水平(10.21±4.14)mg/L,对照组血清CRP水平(10.45±3.23)m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 周后,治疗后治疗组血清CRP 水平(7.03±2.35)mg/L,对照组血清CRP 水平(8.86±2.68)mg/L,两组患者血清CRP 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治疗组下降值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经治疗6 周后,治疗组中治愈20 例(46.51%),显效10 例(23.26%),有效8 例(18.60%),无效5 例(11.63%),总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中治愈16 例(37.21%),显效10 例(23.26%),有效7 例(16.28%),无效10 例(23.25%),总有效率为76.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目前研究证实,脑梗死抑郁症的发生与大脑损伤后神经生物化学有关。其中的5-HT 是比较明确的物质,脑梗死病变损坏了5-HT 递质的合成、代谢及传导通路,使5-HT 递质减少及信息传递障碍,从而导致抑郁症发生。舍曲林是一种高选择性5-HT 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物。舍曲林是神经元强效和高选择性5-HT 再摄取抑制剂,能增强5-HT 效应,对脑梗死抑郁症患者有明显治疗疗效。但临床上常忽略了脑梗死患者由于疾病导致的心理失衡,常常有情绪变化,大部分患者有焦虑恐惧症状,从而引起睡眠障碍,长期的睡眠障碍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对患者的恢复的产生不良影响[5-6]。
最新有观点认为脑梗死抑郁症患者某些炎性介质如CRP长期刺激单胺神经递质系统,产生一些毒性作用,使机体内环境及代谢紊乱,从而脑神经递质分泌平衡障碍、神经损坏,促进或加重抑郁症状的发生、发展[7]。脑梗死抑郁症睡眠障碍是常见的并发症,是患者最痛苦的临床症状之一,常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觉醒次数增多,以及日间功能障碍。因此应重视改善脑梗死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脑梗死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应选用不良反应小,易于耐受的镇静催眠药物。右佐匹克隆非苯二氮卓类,属于环吡咯硐类化合物,是第三代镇静催眠药的代表药物之一,特点是疗效好、起效快、安全性能好。作用机制是通过苯二氮卓类受体复合物特异的结合位点而发挥作用,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是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替代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静催眠药[8]。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CRP 水平较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下降值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睡眠障碍症状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76.75%)(P <0.01)。由此可见右佐匹克隆联合舍曲林治疗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睡眠障碍有较好的疗效,提高了脑梗死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影响患者的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心电图等,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CRP 相关,值得临床推广。
[1] 赵立波,徐 露,车科坷,等.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大鼠脑组织及血清中IL-2、IL-6 及TNF-α 表达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21):2747.
[2] 罗丹红.舍曲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5):33.
[3] 唐劭年,任 兰,振彭全,等.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2):363.
[4] 丁思德,李 真.右佐匹克隆按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7):87.
[5] 郑帼君,陈 敏,乐 萍,等.舍曲林佐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评估[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2013,7(6):30.
[6] 辛霁霏.舍曲林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72.
[7] 魏海燕,成 勇.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9(4):335.
[8] 薛 良.右佐匹克隆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4,31(5):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