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菊祥 (天津市宁河县医院,天津 301500)
患者腕带标识是一种具有特殊设计的患者标识带,其能够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且与医院的治疗服务活动有密切关系。我院自2010年启用患者电子腕带标识,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10年7月~2011年7月收治患者982例,其中手术患者456例,急诊患者338例,意识不清患者有32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96岁。60%患者经历了病区、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或其他相关科室的转换。
1.2 腕带的应用
1.2.1 腕带信息:我院采用医用RFID识别腕带,RFI电子标签,用于电子病历系统、电子医院管理系统及住院患者管理系统中对患者的识别和管理。具有以下特点:①RFID腕带标签可读可写;②RFID腕带具有非接触读取的特点,医护人员完全可以不接触患者任何地方便可顺利读取腕带内相关信息;RFID腕带可以对腕带内信息进行加密,充分保护患者隐私。应用范围:①患者用药管理;②患者身份识别;③手术安全识别。
1.2.2 腕带管理:腕带需要固定在患者腕关节上方,确保有合适的松紧度,把佩戴的注意事项给患者交待清楚,明确、耐心告知腕带的作用。强调在住院期间一直需要佩戴腕带,腕带条形码标识性强,不得遗失或随意更换。如果遗失,腕带作废,需要重新打印,出院时由护士拆除腕带。
1.2.3 腕带应用:科室建立腕带标识识别制度及腕带佩戴管理制度。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前可随时用掌上电脑扫描卡扫描条形码,床号及姓名的语音提示功能即刻出现,必须采用两种以上识别患者的方法。应用快捷键按钮,系统会直接进入该患者的相应操作界面。在进行手术前或为患者留取标本、抽交叉配血时,需要认真核实并查对相关信息。
1.3 观察指标:在腕带标识应用1年前后调查护患满意度,记载科室护理差错发生次数。
患者佩戴腕带后护士工作效率提高,抽血时间:4.48±0.42(佩戴前);3.35±0.23(佩戴后)。输液时间:8.36±1.42(佩戴前);7.23±1.17(佩戴后)。应用腕带标识前1年发生护理差错6次,患者满意度为91.9%,护理人员满意度为87.5%;应用腕带标识1年中发生护理差错2次,患者满意度为98.3%,护理人员满意度为96.2%。
3.1 医院管理规范化:腕带标识用于各查对环节,可保证护理行为的准确和安全,有效地防止或减少因错误识别患者所引发的医疗事故,同时也提升了护理质量管理、医院文化、医院专业的整体形象[1]。
3.2 加强患者身份识别:有效地帮助医护人员对交流困难的患者进行身份的快速确认。掌上电脑的扫描卡扫描腕带标识时,能够快速确认患者的身份,避免了因护士看错、写错、拿错而发生的错误。手术患者采用腕带核对方法,也可快速确认患者身份,提高安全性[2]。
3.3 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电子腕带的使用,配合了移动护士工作站与PDA延伸功能,改变了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和工作流程。智能化的设计可以有效避免人工识别出错率,降低危险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3.4 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腕带标识的使用,为护患沟通新增了渠道。能够大大提高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和满意度[3]。腕带一方面为医护人员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查对辅助工具,另一方面大大增强了患者心理上的归属感,安全感得以大大增强。提高了查对工作的准确性,减少医疗纠纷与护理差错发生,有效地促进了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3.5 使用中注意事项:向患者和家属宣教腕带标识的用途及相关注意事项,告知不能擅自剪除和取下腕带,定时观察患者腕带佩戴部位皮肤有无皮肤发红、发痒等过敏现象,注意腕部血液循环,发现异常及时作出处理,对皮肤发红或瘙痒患者做好解释、安慰的同时,及时取下腕带标识,在床头卡和护理交班记录上注明。
[1]王 静.患者腕带标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天津护理,2011,19(4):220.
[2]吴 函,陆 云.手术患者标识腕带的制作与应用[J].天津护理,2009,17(6):359.
[3]武志红.腕带标识在重症监护室的临床应用与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6):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