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柯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长春 130118)
“注重空间认知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研究*
杨柯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长春130118)
摘要:随着城乡规划学科的不断演进,城乡规划教育越来越趋于综合化,新的发展形势和背景对城乡规划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以设计实践类课程为研究主体,分析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弊端和问题,明确课程的改革方向和教学方法,针对目前城镇化建设中的现实问题,建立以人居环境为导向,注重城市空间认知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人居环境;空间认知;开放教学;城乡规划
随着城乡规划学变为一级学科,面对如此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城乡规划教育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理念、方法与教学研究,培养更适合未来城市发展建设与管理的城乡规划综合型人才.我校的城乡规划课程体系主要分为理论课程与设计实践实习两个环节的教学,而规划设计课程从第五学期开始,也就是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由建筑基础向城乡规划系列课程的重要转型期,也是学生真正步入规划类设计课程的重要阶段.因此,需要在重要的专业过渡期将其基础理论的教学进行拓展和延伸,进行开放、渐进及互动式的综合教学方法研究,建立实践型教学平台,增加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及综合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在城乡规划设计课程中,从关注人居环境的视角出发,加强对城市空间形态问题的研究.
1树立开放、互动模式的教育理念
城乡规划学科是与城乡建设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在其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课堂教学外,还需要学生深入社会,发现社会热点,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课程开放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必须培养其主体的能动性,按照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围绕课程设计主旨主动选题参与社会调查与实践,注重强调过程的总结,把理论教学、设计及实践有效结合,形成渐进一体化模式,综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理论教学中能够训练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设计课程中也适当的加入理论环节,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先进理念的创新能力,避免流于形式及规范技术等思维约束,从而具备一定的设计思想深度,进而加强两大课程体系的衔接.
互动式教学分为学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主要体现在设计类课程和调查研究类课程体系环节.学生互动是针对现场调研及学习研究过程的互动,通过团队协作进行设计题目调研形成合作成果,再分别针对个人兴趣进行深入主题研究调研完成系列性成果,并对此环节进行分题研讨以加强同学之间及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在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分阶段的进行小组重新分组研讨,并对其方案进行评析,促使其相互交流与启发,该环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对特色方案进行评优,同时学生互动也是一种自我发展的动力因素.
师生互动则是针对方案过程指导及成果表达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相互讲评、共同讨论、努力创新.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手绘表达能力和专业沟通能力.同时可以将教师研究成果带进课堂,以教师自主创新的成果和工作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2培养“以人居环境为导向”的设计思维
城乡规划的对象是城市空间,而空间的使用者是“人”,那么,规划真正面对的主体是给人使用的各类城市空间环境.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城市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部分城市的原有格局发生很大变化,尤其是城市用地规模、居住郊区化、综合交通及出行方式等改变,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例如,一些城市广场的大面积硬质铺装、居住环境的草坪覆盖、城市交通的一味求“快”而忽视适宜的人行空间等等.面对这一系列由于城市规模化扩张带来的现实问题,需要我们进行理性的思考,如何在城乡规划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建立并重视“以人居环境为导向”的设计思维.
人是空间的使用者和体验者,任何的设计对象都应以人的感受为出发点,并且城乡规划的目的正是为了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宜居是城市存在的基本、发展的前提,宜居城乡更是实现人类理想居住以及城乡统筹、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必须彻底摆脱一味以基础理论教学的模式,认识到培养学生“以人居环境为导向”的设计思维的重要性.
3基于“空间认知”能力在规划设计课程中的运用
在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实践类课程体系中,从大三下学期的居住小区规划、城市专题研究,到大四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交通快题设计,再到大五的城镇总体规划设计、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及毕业设计,无一不强调对城市空间的认知的重要性.但在学生的设计过程中往往只片面的追求其平面功能性,缺少对城市空间设计的意识.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设计课程教学小组的指导教师共同认识到学生在大尺度的城市空间想象相对薄弱,例如,控规设计课程中控规图则与城市场所的营造,大部分同学在完成结构性总平面图和以色块填充的土地利用图后,开始展开重点片区的城市设计,没有考虑空间环境综合构建和肌理组织,便无法营造并实现最初的设计构想.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建立承载人们城市生活的城市空间意象,并具有一定的评价能力,实现从“轴线”的结构设计、土地的“色块填充”向三维的城市实体空间形态的转变,真正掌握设计手法,学会从“使用者”的视角来审视城市,构建出宜人的城市空间形态[1].
城市的公共空间是居民生活的核心场所,作为“人与环境”交流互动的重要介质,其真实性、存在性、特质性尤为重要.我们进行城乡规划与设计的目标是改善人们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因此,对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要建立完整的空间设计引导体系,从建筑群体空间到城市的各个开放空间,把握并创造其独特性和整体性,最终使学生能够掌握并认识到空间认知能力在城乡规划体系过程中的重要性[2].
在城乡规划课程体系的教学中,强调其空间形态与平面功能的结合,从大尺度的城市公共空间到小尺度的社区生活空间,让学生建立完整的空间设计层次,在教学中主要结合课程体系进行渐进式的主题阶段性训练.
首先要掌握基于“人”与“场所”之间的空间想象,设置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课程环节中,属于初步认知阶段.从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始终强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建筑的关系,建立以“人”为视角的建筑群体.从居住区规划原理开始就分阶段安排学生进行典型的案例抄绘和实际小区的调研,使学生能够充分把握平面与空间想象的关系.在设计过程中通过草图模型制作、模型对比、实地考察等方法进行分析总结,达到方案优化,完成训练目的.
其次是设计定位训练,贯穿在城市设计课程的公共空间整体设计及重要的节点设计过程中.开始强调学生对于区域空间的把握,侧重于城市街区、城市各功能空间等综合协调能力和城市空间系统性的把握能力.整个设计过程可以分为整体城市设计与特色空间局部城市,学生在自己城市设计方案中选择重要地段进行重点空间局部设计,以了解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把握每个节点空间在城市整体空间系统中的重要性、整体性、联系性以及特质性[3].
最后环节体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属于逻辑反思训练.通过居住区的小尺度空间设计、城市设计的各类城市公共空间的掌握,引导以及反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可实施性和政策性,从而有效地把握设计过程中的“理想”与“现实”.
4结语
从全国和地区的情况看,我国的城乡规划教育和人才培养,不断为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提供新生力量.而对于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由“工程型”人才培养目标向“创新型”、“实践型”、“社会型”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转.这就需要我们对原有的教育培养思想、体系、方法进行改革,并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尤其是建立“以人居环境为导向,注重空间认知能力培养”的观念.同时树立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既要结合学科发展的背景、渊源和原有的教学体系及地方院校的发展背景及条件,又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新型的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以适应未来社会市场需求的城乡规划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梁思思.“空间想象”教学法在总体城市教学中的应用初探[C].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教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 许剑锋.城乡规划学科中空间教育与政策教育的协同性探讨[C].规划一级学科,教育一流人才.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3] 梁静.从建筑到城市的多维思辨——特殊城市环境群体空间设计教学探索[J].中国建筑教育,2014(8):37-41.
Teaching Method and Research of “ Pay Attention To Space Cognitive Ability”
YANG ke
(SchoolofArchitectureandPlanning,JilinJianzhuUniversity,Changchun,China130118)
Abstract: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education is more and more tend to be integr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the new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background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bility, quality and innovative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design practice curriculum as the research subject, analysis of the disadvantages and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defined curriculum reform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the direction. Aiming at the practical problems in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establishing environment oriented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urban space cognitive ability.
Keywords:living environment;space cognitive;open teaching;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基金项目:吉林建筑大学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XJY2014001).
作者简介:杨柯(1980~),女,吉林省长春市人,讲师,硕士.
收稿日期:2014-11-08.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8919(2015)03-009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