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 峰,蔡剑飞,陆 伟,潘碧波,罗 虹,李 冰*
(1.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医教部,上海 200003;2.第二军医大学训练部,上海 200433)
部队基层军医是军队卫生队伍的重要力量,是基层部队开展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卫生防疫、健康教育、战救训练等任务的基础力量,是部队平战时卫勤保障的一线人才,是我军医疗人才队伍的骨干部分。部队军医任职教育的开展是加强部队基层军医这个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大力发展,办好军医任职教育培训班,对于教学管理者提出严峻的考验。医学教育最重要的是贴近临床,强调更多的动手能力和实际经验,所以部队基层军医教育引入临床导师制,加强临床教学改革是新阶段部队医师培训班的必然选择。
导师制作为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并称为三大教育模式。其有着悠久的历史,英国早在19世纪,就在作为高校典范的牛津大学开始实行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拉近大学里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形成一种更加独特而密切的教学关系。导师不仅在学业方面指导学生,甚至指导其社交、生活等各个方面。我国各大高校都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建立起导师制教育模式,并有部分高校尝试在除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中,建立导师制教学模式,以更好地贯彻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更好地适应当代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1]。这种教育培养制度要求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导学”关系,并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教学,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给以适当的指导性意见。
医师培训班是任职继续教育的主要阵地,当前医师培训班包括有海、陆全科医师培训班、中医医师培训班、麻醉医师培训班和卫生士官培训班等多个班次。班次众多、涵盖广泛、梯次分明。众所周知,任职继续教育的目的在于人才的回炉再深造,是知识的温故知新和新技术的传授掌握,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医师培训班更是如此。医师培训班还有一些区别于其他继续教育的鲜明特点和要求。
2.1 更强的岗位需求和基层诉求 基层部队对于军医的基层要求基本符合一名社区全科医师的标准,但是基层部队由于作战任务、军兵种和驻地等方面的不同,对于基层军医又有着符合各自特点的特殊需要。复杂的临床现象需要得要更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法,仅仅在教学中依靠传统系统概括的授课,很难达到培训医师关于其岗位需求和基层诉求。
2.2 更注重实践性和贴近临床 医疗发展迅速,病情处理与诊治需要大量的观察了解,更需要连续动态的实践经验的积累。传统本科教学更多强调理论体系的传授与临床知识的讲解,即使最后一年的临床实习,由于没有考研的压力和缺乏实际需求,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分配到基层部队的军医缺少实际动手能力和对疾病的诊疗经验,无法达到基层部队对于一名合格军医的要求,所以在医师培训班中需更加注重实践性和贴近临床能力的培训。
2.3 更高的人文关注度 基层部队病种各异,医疗条件简陋,专科医师人才少、任务重、困难多,给基层军医带来很多困难,也给就医官兵造成很大的生理、心理负担,更易出现治疗中断,或造成双方间的医患矛盾。虽然基层部队的医患矛盾有别于地方医院,在医师培训班中,也要重视对培训人员人文素质的培养,强化其主动沟通的意识,使其能深入了解医师对官兵患者及家属进行医学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医师培训班中存在的这些特点,也是教学实践中需要思考和改进的方面。传统培训班的教学模式在针对以上特点时显得力不从心,很难满足实际需求,临床导师制的提出为解决医师培训班的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临床导师制是传统继续教育与执业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要求医师短期培训更加贴近临床,培训军医走进医院,强调与科室紧密联系,个性化培养,实现短期培训融入规范化轮转。将临床导师制引入医师任职培训中,将提高培训班的临床教学效果,增加医师动手实践的机会,提升基层军医处理各种疾病的能力,培训满足基层部队需要的基层医师。
3.1 引入临床带教导师的尝试 医师培训班的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授课和教学见习参观两种形式开展,在较短的培训时间内,学员只是巩固复习理论知识和参观了解一下医院各科室的总体情况,仅是留下一个很淡的临床科室运转的印象,谈不上对临床疾病处置的训练,更谈不上熟练掌握某种治疗方法。尝试改革的方法,即引入临床带教导师制度,前期通过与培训学员摸底,掌握学员意向科室,从意向科室中聘任带教导师,与学员构成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带教实习关系,原则上每名带教导师所带学员不超过3人。然后,以临床导师带教、学员临床实习的教学方式,取代培训班中的临床见习参观的传统教学模式。学员有固定的导师带教,在临床实习不但深入病房参与教学查房和管床医师交流学习,而且还可以跟带教导师出门诊、下手术室,可以全方位、多视角了解科室运转情况和疾病的处理方法。
3.2 加入急诊值班制度 医院中可以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了解到各类疾病的部门无疑是急诊,医师培训班中加入学员急诊值班制度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尝试。由于学员管理和课程安排等诸多问题的存在,加入急诊值班制度是一个很难施行的举措。但是对于医师培训,尤其是基层军医的培训,在急诊值班可以在短时间内接触诸多病例,是一个高效率、低成本、高回报的培训方法。在研究生临床教学、实习生实习教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急诊值班的教学方法已经得到广泛使用,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3 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训 在当今医学教育,始终坚持把医学人才的人文精神培养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培训班中引入临床导师制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更加实际地在临床一线培养学员的医学人文精神,学员可以在临床前沿接触实实在在的患者及家属。在培养医者仁心、协作精神和高尚情操等方面,都能切实以导师为榜样,通过榜样作用和学员亲身投入其中真切体会到医师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可以学习到对患者及基层官兵进行全方位的关怀和照顾,真诚地与他人合作共事,并将所见所闻、所学所用内化为献身国防和投身医学事业的高尚情怀。
3.4 临床知识与导师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医师短期培训班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医学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法。随着导师制度引入培养模式,考核方式可以将传统临床知识考核与导师考核相结合,这样既丰富考核形式,又增加考核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在临床导师制培训模式下增加导师考核,就是要巩固培训成果,提升学员临床实习的积极性,增强临床实习轮转的重要性,使新的培养模式更趋规范。
目前我国各类医师培训班的培训目标是符合部队卫勤实战要求的,兼顾部队军医将来转业到社会的实际,引入临床导师制的培训教学模式,带基层军医走入三甲医院、贴近临床,可以增强医师任职培训班的竞争力和活力。
[1] 钟晓红,吴沫萱,刘幼昆.“临床导师制”在医学本科学生中的实践探索[J].科技文汇,2014(4下):75-76.
[2] 杜 军,戈应滨,顾 洛.八年制医学生临床和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6):78 -80.
[3] 凌贤龙,赵晓晏,张朋彬,等.在临床教学中推行导师制的可行性及运行模式[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9):1416 -1418.
[4] 柏志全,李久香,敖杰明.对推行和完善医学本科生导师制的认识[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72-73.
[5] 凌贤龙,赵晓晏,张朋彬,等.在临床教学中推行导师制的可行性及运行模式[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9):1416 -1418.
[6] 柏志全,李久香,敖杰男.对推行和完善医学本科生导师制的认识[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