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轲东,周 良,管 敬,张崇国,冯玉明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江苏210011)
大咯血可导致失血性休克或窒息,是急诊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常见病因包括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肺炎、血管畸形等[1]。既往内科和外科治疗棘手,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运用超选择性靶动脉栓塞术救治大咯血成功率提高,其具备创伤小、效果确切、器官毁损小等优点。我院2006年1月—2013年12月对大咯血45例患者行超选择性靶动脉栓塞术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大咯血患者45例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22~78岁,平均54岁。其中支气管扩张20例,结核9例,肺癌7例,支气管扩张合并结核5例,毁损肺4例。栓塞前24 h内咯血量200~1000mL。均为经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确诊而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者,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45例患者DSA检查、介入治疗均在GE INNOVA 3100 DSA(美国)下进行。术中患者吸氧、心电监护,同时开放静脉通道,给予输血、补液、扩充血容量,维持血压。采用Seldinger改良技术右股动脉穿刺入路,选用5F RH、Cobra或胃左导管,行选择性或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栓塞时将导管尽量超选至出血支气管动脉,超选择插管存在困难者,采用3F同轴导管进行栓塞。栓塞材料选用明胶海绵颗粒和(或)PVA颗粒栓塞末梢分支,再用海绵条/弹簧圈栓塞主干进行止血。对于肿瘤性出血者采取化疗药物顺铂、表柔比星灌注结合栓塞剂栓塞。
2.1 血管造影结果 咯血患者造影病变位于右侧支气管动脉29例,左侧 26例,其中双侧 10例;出血病例造影血管表现主要为有造影剂喷射、外溢5例、扭曲、增粗、浓染等征象40例。
2.2 治疗结果 患者均成功实施支气管动脉栓塞,即时止血率100%,造影显示局部异常增生血管消失或出血动脉闭塞。术后1个月内再次出血4例(8.9%)。
2.3 并发症 术后出现发热,不同程度胸痛、轻度胸闷,恶心,纳差等症状12例,经对症处理,在1周左右缓解消失。未出现脊髓损伤,皮肤坏死,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肺动脉和其他供血给胸部的体循环血管参与大咯血部分病灶的血供,但支气管动脉所占比例大。肺咯血主要源于支气管动脉出血,栓塞治疗后疗效明确又容易操作,故大咯血的介入治疗首选支气管动脉栓塞术[2]。
目前采用的栓塞剂有明胶海绵、聚乙烯醇颗粒(PVA)、钢圈等。栓塞操作中,可采用缓慢、间隔、逐级栓塞术。即PVA颗粒或较小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末梢血管,明胶海绵条或钢圈栓塞主干,以保证栓塞效果。Yoon等[3]报道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近期疗效达73%~98%,咯血复发率为10%~52%。本组即时止血达到100%,随访疗效满意91.1%,与文献报道相近。本组病例复发4例(8.9%),可能是明胶海绵颗粒与PVA颗粒联合使用,以及部分病例加用弹簧圈,使得栓塞较为完全可靠有关。此外在栓塞术后,积极控制引起咯血的原发疾病十分重要。
支气管动脉出血影像表现包括:(1)造影剂从血管内溢出;(2)支气管动脉增多、增粗,形态扭曲;(3)还可见远端向肺动脉或肺静脉分流及偶见支气管动脉动脉瘤。本组病例中表现为喷射、外溢5例,血管扭曲、增粗、浓染等改变40例,与文献报道相似[4]。而未见分流、动脉瘤等征象,则考虑与样本病例数目较少有关。
支气管动脉栓塞最严重的并发症为缺血或化学毒素所致的脊髓瘫痪[5]。一旦怀疑有脊髓动脉共干,建议使用大的明胶海绵颗粒加以栓塞,尽量不用PVA颗粒。必要时可应用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避开脊髓分支。栓塞时用力小、速度慢,避免返流,从而提高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安全性及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一旦发现脊髓损伤临床表现,应使用脱水剂、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的药物等及时处理。
[1]陶仲为.大咯血的病因和诊治[J].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2004,27(5):3-4.
[2]LutolfM Kuhn M,ReinhartW.Efficient intervention in lifethreateninghemoptysis[J].Respiration,2000,67(5):570-571.
[3]Yoon W,Kim JK,Kim YH,etal.Bronchial and nonbronchial systemic artery embolization for life-threatening hemoptysis:a comprehensive review[J].Radiographics,2002,22(6):1395-1409.
[4]王家平,袁曙光,闫东,等.咯血的造影表现及栓塞治疗[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19(7):635-637.
[5]杨熙章,杨利,陈自谦,等.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导致脊髓损伤的原因与对策[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8,5(6):429-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