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信练
(闽南师范大学,福建 漳州 363000)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灵魂,创业是大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的重要表现。创业意向作为创业者意识里尚未明确从事创业活动的心理状态,它可能转念即失,也可能固化为某种明显的意图。大学生创业意向是指对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是大学生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动力,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先决因素。根据麦可思发布的《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3届本科毕业生的创业率只有1.2%。这反映出本科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不高,与十八大提出的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不相适应,也与当前国家倡导的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不相符合,对一个学校的就业工作提出考验,影响到大学生就业任务的完成,也最终影响到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实现。所以,合理提升本科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就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创业曾经在大学生中广泛流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学生创业本应不断增多,但是近些年来,本科大学生真正从事创业活动的比例仍然不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
1.创业意识不强烈。创业意识是创业意向形成的动力。本科大学生创业意识不强,主要是对创业活动的认可度不高和对自身具备的创业素质认识不全面造成的。大部分本科大学生把创业当作除就业、考研、出国之外的无奈选择,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创业的真正意义,而是认为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任务是求学,只有毕业后才会考虑创业。有时他们遇到一个良好的创业机遇,但是先求学后就业的求稳心理影响着他们对创业活动的认识,甚至把创业当作不务正业,导致失去宝贵的创业机会。其次,创业者需具备多种素质,比如商业眼光、风险控制、个体特质等,创业者如果能理性认识自身素质条件,客观分析自身是否具备创业所需的素质条件,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创业优势,再综合各方面因素做出创业的决定,就会使自己的创业意识更加清晰。但是,大部分高校缺乏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引导,或者流于形式,未能从根本上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使大部分潜在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对自身具备的创业素质认识不到位,甚至对创业产生认识误区而放弃创业。
2.创业氛围不浓厚。创业氛围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形成的外部条件。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对其创业意向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其中,校园和社会的创业文化氛围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形成最为重要。校园学生对创业活动的评价影响着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学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引导,也会提升他们创业的积极性,否则,当他们遇到创业困难时往往会无助而放弃。当前,虽然学校层面鼓励大学生创业,但在校大学生对创业普遍持不支持态度,降低了大学生对创业的热情。同时,个别教育管理者出于学生安全、学业方面的担忧也不支持太多学生从事创业活动,从而影响到创业意向萌芽阶段学生进一步创业的打算。其次,社会上,政府越支持大学生创业,并给予更多激励措施,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越高;经济越活跃的地方大学生创业意向越高,他们创业的项目选择往往越多;家庭有成功创业经历或者家庭对创业支持度越高,选择创业活动的大学生也就越多。由于地方发展的不平衡性,大部分大学生所处的创业氛围并不理想,影响着他们创业意向的形成。
3.创业条件不充分。创业条件是大学生从事创业活动的物质保障。大学生是尚未完全社会化的个体,他们在知识经验、资金等方面还未完全独立,无法独自承担创业所需的条件,当创业条件欠缺或不充分时势必影响到他们创业意向的形成。大学生大部分局限在校园或校园周边创业,所学知识与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往往不对口,偏向选择一些投资少、风险低的行业,加上社会经验不足,当遇到困难时而放弃继续创业。其次,资金是大学生创业的一大拦路虎,特别是对家庭经济一般的学生会因为无法筹集创业所需资金而停止创业的脚步。有的学生有很好的创意产品,但苦于没有充足的资金、生产场所和设备支持,只能使自己的创业梦想成为水中之花。最后,大学生创业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66.6%的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最大的因素来自家庭。大部分家庭希望子女在校期间以学业为重,对孩子大学毕业后的自主创业没有期待和缺乏设计,尤其是对农村或城镇低薪家庭来说更是如此,他们不鼓励、不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当大学生缺乏这些创业条件时,很多大学生会因为无法承担太大的创业风险而打消创业的念头。
4.创业宣传不到位。创业宣传是大学生创业意向形成的助推器,创业宣传教育主要包括创业政策的宣传、创业教育的培训等。近年来,国家重视大学生创业,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但是大学生难以运用优惠政策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主要是创业政策宣传不到位的原因造成的。如果大学生能把支持创业的政策法规了然于心,当他们遇到创业困难时就可以申请各种创业政策的扶持,尽量避免中途放弃创业的现象。其次是开展创业教育培训的情况不理想。尽管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创业的教育培训,但能参加的人数必定有限,或参加培训的学生并不一定是真正有创业意向,这样就会造成培训的针对性不强,无法让培训的实效性落到实处,甚至有的培训与实践脱节。同时,有的参加教育培训的老师是临时组成的,没有真正的创业实践经验,他们的教学模式局限于知识传授型,注重实际创业技巧的讲述和培训,忽视了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无法真正激发出大学生的创业意向。
当前本科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与国家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不相符,影响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本科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使他们更有信心地投入到创业活动中。
1.做好创业引导、提升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前提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引导才能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向。首先要消除大学生对创业认识存在的误区,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意识,使他们明白创业的真正意义,激发大学生真正的创业热情。虽然可能与自己所学专业不一致,但它也是在运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方法去处理另一类领域事务的过程。其次,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自身的创业素质,帮助大学生分析自己是否具备创业所需的各种素质,突出优势,明确定位,分析项目的市场前景、风险控制的如何以及自身的创业技能如何改进等。如果某方面存在缺陷,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改进,使他们在创业前尽量做好准备,更加坚定自己的创业意向。第三,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兴趣,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业动机,并在创业实践中不断强化,并形成远大的创业理想。“创业理想一旦形成就意味着一个人的创业意识已基本形成,而且创业者为了实现创业理想,在创业活动中经过艰苦磨炼,又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创业信念,成为创业者从事创业活动的精神支柱,支撑创业者将创业目标视为人生奋斗的责任感、使命感而不懈地努力。”
2.讲解创业政策、做好宣传教育。大学生对创业政策的了解和创业知识的把握能加深他们的创业意向,所以一定要做好创业政策的宣传和创业教育的培训。首先,要在宣传国家、省市关于创业政策的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把关于创业相关的权威网站、办理创业支持措施流程等相关内容通过网络、文件的形式传达到各个学生,使他们对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了然于心。第二,要开展不同形式的创业教育培训,教育大学生学会创业的方法。选派创业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创业导师,在高校开展创业培训,同时积极探索和开发适合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其他培训项目,并努力避免照本宣科、从理论到理论,纸上谈兵终归是要不得的。[7]最好是采取主动报名的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根据创业内容适当分类,把培训的针对性落到实处。第三,扎实开展创业实践,努力把创业理论和创业实践相结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创业体验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也可以邀请有创业经验的校友开展创业教育讲座,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业经验的同时积极参加创业实践;还可以通过创业教育活动的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增强他们创业的自信心。
3.加强创业服务、营造创业氛围。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产生受其所处创业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要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就要为他们做好各项创业服务,提供适合创业的软环境,营造鼓励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氛围。首先,要通过校报、网络等校内新闻媒体开展创业典型宣传,为提升他们的创业意向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可以设立创业社团,组织大学生开展创业经验交流、举办创业大赛等活动;设立创业咨询服务,引导大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风险小、投资小的创业项目。其次,要大力倡导创业理念,努力形成政府鼓励、社会支持的创业氛围。政府要提供更加开放的创业政策,在项目审批、市场准入等方面给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要提供大学生创业法律服务,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法律意识;要引导家庭转变观念,理解、支持大学生参加创业活动,并做好后勤服务,使大学生全心全意投入到创业活动中。最后,要营造公平公正的创业竞争氛围,鼓励大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大胆创业。可以组织大学生按照创业审批流程,熟悉项目涉及的审批部门办事程序,让大学生亲身体验创业审批程序,对于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及时予以指导,让他们在公平透明的环境中增强创业的自信心。
4、提供创业条件、完善创业保障。充分的创业条件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加强创业实训,设立更多创业孵化基地。尽量创造条件建立相应的创业实训场所,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创业实训过程中掌握实践经验,增加创业自信心;筛选一批可行性较强的创业项目入住创业孵化基地,同时为他们提供配套的相应服务,尽量化解他们的创业风险。其次,要完善大学生创业的融资渠道。应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对有发展潜力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资金帮扶;可建立创业投资风险基金,转变大学生的融资观念,拓宽大学生的融资渠道,缓解创业大学生创业失败后的经济压力,使更多具有创业潜能的大学生投入到创业者的队伍当中来。第三,要完善大学生创业保障制度,将大学生创业者纳入失业保险体系,让大学生创业者也能享受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创业者构建安全屏障,解除大学生创业的后顾之忧;要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法律制度建设,完善大学生创业权益的法律法规,让大学生创业获得坚强的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张阳.创业环境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39~42.
[2]中国教育在线,http://www.gaokao.com/e/20140610/5396636f 4920a.shtml.
[3]潘嵩,时小燕.创业意识的培养是构建高校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的必要前提[J].前沿,2006,(10):62~64.
[4]于广河.关于培养、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9,(4):152.
[5]陈建峰.浅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缺失及其引导[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1,(10):34~36.
[6]吴和清,涂国平,黄晓辉.试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2):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