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归因论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2015-04-15 16:01郑晶
关键词:归因文化背景跨文化

郑晶

(福建师范大学 福清分校,福建 福清 350300)

从归因论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郑晶

(福建师范大学 福清分校,福建 福清 350300)

归因论本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范畴,如今在跨文化交际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面对异彩纷呈的本国和异国文化背景知识,尤其是与教材密切相关的知识,大学英语教师该如何向学生导入呢?从归因论的角度出发,可以在分析成因的基础上对背景知识点进行归纳、对比,突出文化导入的系统性,提高学生掌握文化背景知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归因论;文化背景;跨文化交际能力;原则;策略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深深植根于语言。“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人类文化才得以产生和传承。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1]。”学习语言离不开对其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的理解和掌握。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样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由于大学英语课时较少,且很少有学校独立开设跨文化交际课,面对多彩多姿的目的语和母语文化背景知识,大学英语教师该如何高效率地向学生输入这方面的知识呢?归因论将在这个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归因论

“归因论是由Fritz Heider首次提出来,并由Edward Jones、Keith Davis以及Harold Kelley等人逐步加以完善。这几位学者都是社会心理学家,因此严格来说,归因论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研究范式,它关注的是社会成员如何对他们经历和观察到的事件和行为做出解释和推论以及人们如何理解、预测、控制他们的环境和随后的行动。鉴于该理论对跨文化交际具有一定的意义,Ehrenharus将归因论应用到了跨文化交际领域。”[2]在跨文化交际领域,“社会成员经历和观察到的事件和行为”指的是跨文化交际行为,即人们总会试图找出交际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以便于日后的交际能够更加顺畅。

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来说,直接与本族语者交流的机会少而又少,换言之,通过实践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可能性很小。多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在课堂内外,通过对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来培养的。他们需要先储备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以便于日后有机会与来自异国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能够派上用场。尽管如此,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文化背景知识输入的过程中,他们也少不了要对某些背景知识点、特别是与本国文化不同的背景知识点进行成因分析,这样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而担负起这项重任的往往是大学英语教师,如果他们在文化背景导入时,能够遵循这项原则,给学生指引正确的方向,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将结合《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从归因论角度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原则及策略。

二、文化导入的原则

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部分,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文化这个概念涵盖面广,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体育、科技、历史、教育、文学等各个领域,在课堂导入中必须遵循有效的导入原则。

1.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指的是文化导入的知识应该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否则学生会感到教师的教学设计松散,没有逻辑性,渐渐地就失去了语言学习的兴趣。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册第八单元的TextA:Slavery Gave Me Nothing to Lose为例,在本单元的文化导入时,我们可以通过视频短片让学生感受到一位白人律师对其白人客户和黑人客户截然不同的态度,从而引发他们对西方社会种族歧视问题的讨论。讨论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归因论,询问学生造成种族歧视的根源在哪里,在指出“奴隶制是种族歧视的根源”之后,很自然地就可以导入到本单元的主题:奴隶制。接下来就可以介绍关于奴隶制的背景知识,如奴隶制产生于哪一年?奴隶在社会上的地位如何?谁在解放奴隶中起了积极的影响?奴隶制最终在什么时候得以废除等等。通过这些一连串相关的、有着密切因果关系的文化背景的输入,学生才能理解课文中出现的那么多晦涩的隐喻以及黑人身份的作者不但对自己的黑人身份从不自卑自怜、反而引以为荣的难能可贵的精神。相关性原则不仅使导入的文化背景服务于语言教学,而且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2.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引导作用的原则。大学英语的课时极其有限,如果教师花了大把的时间用于文化导入,势必影响到正常的语言教学,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在备课的时候,梳理一下本单元所需讲授的文化知识,从归因的角度,按照因果关系把这些知识点串起来,给学生提供一条线索,教师重点讲授主干部分,枝节的内容就可以布置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或提供现成的资料供学生阅读。对于没有多大因果关系的知识点可以安排在单词讲解、课文分析等环节,与词汇或句子或语境结合起来。在这些环节里,教师同样也只起引导作用,让学生把文化背景的输入延伸到课外。对于Marriage Across the Nations(《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三单元),我们所要介绍的文化背景有:跨国婚姻、种族主义、绿卡,因这篇文章讲的是跨国婚姻。为了让学生熟悉这个主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身边的跨国婚姻的例子以及大学生们津津乐道的明星们的跨国婚姻的例子。到了课堂学生们进行交流的时候,老师可以让交流的学生们分析一下他们所引的婚姻实例成功与否及其原因。在我们所熟知的明星跨国婚姻中,多数是失败的,以离婚而告终。失败的原因可以有多种,但种族歧视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因。教师只需在课堂上指出这一点并简单带过即可,至于种族主义的详细内容就可以布置学生课后自己去查阅。至于绿卡这个知识点,可以安排在课文分析的环节中,因为这篇文章讲的是Gail和Mark这一对来自不同背景的异族人的婚姻所遭到的父母的反对,由于Mark是外国人,曾在办理公民身份时遇到些困难,Gail的父亲就怀疑Mark与Gail结婚是为了获得绿卡。在讲解到相关的段落时,教师就可以很自然而然地解释绿卡与婚姻的因果关系,顺带提及获得绿卡的其它几种方式,更详细的内容可以通过提供网址或资料让学生课后再去阅读。以上这些知识对于将来可能要步出国门的大学生们来说是很必要的,让他们提前了解,可以避免不少的文化冲突。如果这些知识都在课堂上讲,正常的语言教学就得不到保障,有喧宾夺主之嫌。所以,明确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中心地位是很关键的。

3.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指的是在文化导入时,尽量以中立的态度对待各种价值观,尊重各国不同的习俗,不仅要避免“民族中心主义”,而且要避免“崇洋媚外”。“客观性、准确性是文化导入的基石,它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平等意识,促进学生批判性地吸收文化的精髓[3]”。在教Time-conscious Americans(《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一单元)时,教师在文化导入时一定会介绍各国人民的时间观念,有守时的,有迟到的,归根结底是由不同的价值观造成的。教师不宜对不同的价值观擅作评论,如对善于迟到的阿拉伯人加以指责等。同样,在介绍各国的婚姻习俗时,也不宜对自己不满意的习俗妄加评论。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分析造成这种习俗的原因,如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每种文化都有其精华和糟粕,我们要以一分为二的态度来看待它,从多角度、多立场进行分析,切不可带有明显的“种族主义”色彩。

三、文化导入的策略

在遵循上述的这些原则的前提下,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策略进行文化导入。虽说教无定法,但教亦有法;教之有法,其效亦佳。好的教学策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提高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透过表层文化分析深层原因。归因的过程就是寻找因果关系,挖掘动机,做出解释,得出推论[4]。如果把该理论运用到文化背景知识方面,则需要对表层的文化现象进行因果分析,追溯其文化根源,找出其深层原因。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二单元Deep Concern中,提到了“Some have tattoosand pierced ears,and noses and tongues,too.” 对于“tattoo”和“piercing”这两个文化背景知识点,教师除了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它们为何物之外,还要向学生解释为什么纹身和穿洞在美国中学生当中会如此流行。究其原因,这是西方国家青少年表达个性的一种方式,一旦“西方人崇尚个人自由”这一结论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他们就不难理解“…all thegirlsatschoolwearmakeup.”

2.对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进行对比找出造成差异的原因。在汉语语境下,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它所涉及的文化知识难免会受到母语文化,即汉语文化的干扰,使学生造成混乱,导致“负迁移”现象的产生。“比较母语文化与所学外语文化之间的异同,以了解不同语言的使用所受文化规约的异同,利用‘同’,扩大语言习得中的‘正迁移’,指出‘异’,可防止‘负迁移’。”[5]我们不仅需要在对比中求同存异,更重要的是要找出造成差异的原因,以避免以后犯类似的错误。对于课文As His Name is,So is He(《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第六单元),我们就有很丰富的文化背景需要导入,包括名字的构成、如何取名字、名字的含义、如何称呼他人等各种与名字相关的文化。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之一,父母亲给孩子取名字时,总是在名字上寄托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如对于女孩子,父母一般就希望她们长得漂亮,所以中国女孩名字中常带有“美”、“丽”、“娟”等字眼,英美国家的父母同样也希望女孩子将来能长得好看,就给她们取“Linda”、“Angela”、“Christina”等名字。共同点之二,对于虔诚的基督教徒来说,孩子就是上天赐给他们的礼物,因而汉语名字中有“天赐”、“恩典”等。相应地,英语名字中有Mattew(meaning:gift of the God).不同点主要在于称呼方面,汉语文化中以职业相称的极其普遍,通常以“姓名+职业”相称,如李老师、王护士、张医生、吴律师、郑警官等,而英语文化中能用以称呼的职业却相当有限,而且只能单独使用,不加姓的,如“Doctor,Officer, Nurse,”“Teacher”是绝对不能作为称呼的。因此,教师应该经常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熟悉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中国文化是大陆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与和谐,崇尚集体主义,属螺旋形形象思维,决定了汉语的意合性、重归纳;西方文化是海洋文化,强调“天人分离”的分析与个性,崇尚自由主义,属直线理性思维,决定了英语的形合性、重演绎[6]。结合教材实例,通过多次对比、归因分析,学生就能够加深对中西文化差异的理解,以减少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忧虑和困惑。◆

[1]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49.

[2]林大津,谢朝群.跨文化交际学: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147.

[3]杨学云.基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文化导入研究[J].外国语文,2010,(4):128~130.

[4]林大津,谢朝群.跨文化交际学: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148.

[5]陈光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19~30.

[6]孔德亮,栾述文.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模式构建—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J].外语界,2012,(2):17~26.

On the Cultural Introduc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ttribution Theory

Zheng Jing
(Fuqing Branch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qing Fujian,350300)

Originally regarded as a research domain of social psychology,attribution theory is now widely used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When faced with a wide variety of background knowledg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especially the knowledg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extbook,how should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deal with them?According to the attribution theory,it is advisable to generalize the knowledge and make comparisons on the basis of cause analysis so as to highlight the systematicness of culture introduction and enhance students'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in mastering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

Attribution Theory,cultural background,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principle,strategy

H193

A

1674-0416(2015)02-0123-03

[责任编辑:王靖宇]

2014-10-08

郑晶,女,1973年生,福建福清人,副教授,英语语言与文学硕士。

猜你喜欢
归因文化背景跨文化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促进高中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归因方式研究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策略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