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文化初探

2015-04-15 12:05:00饶李金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制瓷白瓷青瓷

饶李金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中国的陶瓷所具有的独特的东方韵味,是世界的一大瑰宝。如果说陶器是人类共有的,鉴证人类文明的标志,那么瓷器就是中国所独有的艺术发明。在英语中CHINA既有瓷器之意,又有中国之意,可见千年来瓷文化与中华民族已深深地交织在一起。一定程度上,它成了民族的符号,成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一、瓷的起源与发展

最早的原始瓷似乎可以追溯到我国青铜时代,虽然早在山西夏县东下冯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已发现了原始瓷的瓷片标本,但数量并不多,还不能给予准确的推论。在原始瓷的时代,比较有代表性的窑址有:商代黄梅山窑址,位于德清县武康镇北约20公里的黄梅山,地属湖州市青山乡,窑址采集的主要器型有豆、罐、器盖等,瓷器成型采用拉坯或泥条盘筑结合轮修的工艺技术,器物内底均有旋坯留下的痕迹;西周岳家坝窑址,位于与黄梅山窑毗邻的青山乡,以烧造原始瓷豆、盘类为主,器物成型采用拉坯或泥条盘筑结合轮修的方法,施青黄色薄釉。

人们普遍认为,瓷器工艺真正成熟于东汉。关于瓷器的起源,也曾引起过学术界的讨论。随着新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许多学者根据胎体的坚硬度、透光性、有无剥釉现象等标准,断定瓷器出现于东汉中晚期,也得到了学界多人的认同,而在此之前,为“原始瓷器”。原始瓷属于瓷器生产的早期和低级阶段,它与后面的成熟瓷器相比,烧成温度偏低,胎体没有完全烧结,吸水率和显气孔率都比较高,釉层薄而且容易剥落,制作工艺较为原始。但它是在制陶的技术上发展而来,与陶器相比,原始瓷又有了一定的进步。其实任何一种工艺都是在原有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瓷也不例外。原始瓷最早是在我国出现,这可能是和当时我国制陶技术较为先进,以及许多地区蕴含丰富的瓷石、高岭土原料有关。因此,中国成为瓷文化的摇篮和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瓷工艺的成形与兴盛

东汉的青瓷和南北朝的白瓷无异于标志中国的制瓷工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的瓷工艺已基本成形。对于青瓷的起源,张敏先生认为,“判断是否为青瓷或原始青瓷的标准原本是一个理化的标准,当对一件瓷器进行理化测试时,符合这一标准的即成熟青瓷,而达不到这一标准的即原始青瓷。然而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一理化标准转换成了时代标准:即汉代以前的青瓷,皆称之为原始青瓷;而汉代以后的青瓷皆称之为成熟青瓷或青瓷,这一概念的转换是极不科学的。”曹锦炎先生认为:“过去陶瓷学界一直将东汉时期上虞小仙坛的越窑产品视为成熟青瓷的标志,但早于东汉时期的瓷器如何界定,仍然是有待探索的课题。”虽说对于青瓷的起源学界争议较大,但学界对于青瓷的烧制标志着瓷中国工艺的成形确实是普遍认可的。

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白瓷的成功烧制又成为我国瓷器史上的一大成就,标志着我国制瓷工艺的又一飞跃,是继青瓷、黑瓷以后的又一瓷工艺的重要产品,也成为后来的青花、五彩、粉彩等精细瓷器出现的基础和前提。关于白瓷的起源年代,学界普遍认为“北齐墓出土的白瓷,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白瓷,其白地绿彩瓷的出现,还开创了白瓷彩饰的先河。”[4]白瓷最开始流行地区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陕西等北方地区,最为普遍、流行时间最长的为河南。到了晚唐时期,南方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白瓷也不乏精品,且白瓷的适用阶层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成为“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产品。

从唐中后期到明清,中国的瓷工艺可以说是逐渐走向顶峰,从唐代的花瓷,元代的青花、釉里红,再到明清的彩瓷,应接不暇。其中青花瓷又在世界上享有巨大的美誉,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被人们誉为“国之瑰宝,瓷之荣光”。唐代以前,青瓷占主导地位,唐代以后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到了宋代,瓷器品种繁多,呈现百花争艳;元代景德镇白地蓝花的青花瓷烧制成熟后,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就占据了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其他大部分古老的瓷器窑厂都相形见绌,景德镇也因其烧制的青花瓷而闻名于世,成为中国瓷都,可见青花瓷在中国瓷文化中的地位。真正能够代表青花工艺的是元青花,犹以景德镇的青花瓷为标志。总而言之,元明清的制瓷工艺达到了顶峰,成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一颗璀璨明珠。

三、瓷文化中的意境与人文艺术

中国人曾在制瓷工艺与水墨丹青中有极高的造诣,而将这两者完美的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缤纷斑斓的瓷文化。在瓷工艺品中,尤其是元代以后的青花瓷,明清的粉彩、珐琅彩,其纹饰题材的丰富程度至今仍让人震惊。元代,杂剧盛行,于是民间艺人便将其装饰到瓷上,如“追韩信”、“蒙恬将军”、“三顾茅庐”等。当然也有反映社会百态、民俗风情的,扬州文物商店曾收藏一件元代釉里红“祈雨”纹罐,是社会风俗的生动体现,以干旱、求雨、天阴、降雨四幅画面,细致地描绘出大旱之年人们求雨的过程。中国的书法绘画艺术也曾跃然瓷上,最早的是元青花把杯上的草书:“人生百年长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字体行间,布局虚实得当,线条流畅,美不胜收。到了明代,龙纹为重要题材,尤其是官窑青花,每代必画龙。宣德、成化、弘治、嘉靖的龙纹,或粗壮,或豪放,或秀美,都以威猛矫健的神态,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从这些瓷器中便可看出中国民众对龙的崇拜信仰代代相传,源远流长。除了民俗信仰,瓷中还呈现许多道教作品,如太极八卦图、云鹤图,青龙、朱雀(凤凰)、麒麟、玄武(龟)道教“四灵”盛行。还有盛极一时的“高士图”,以宁静的自然风光为背景,表现高士观景、赏花、垂钓的悠闲神态。这些作品表现了中国道教“清静无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当然意境画也是瓷工艺品上的常客,“岁寒三友”、“坐莲观音”无不轻巧俊秀、淡雅幽静,这都体现了中国文人尚意、淡雅之风。

从制瓷过程来看,中国古代追求天人和谐,因此工匠往往在制瓷过程中讲究自然和谐美,不刻意,不死板。所谓“进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窑艺术,大多釉色都是人工难以控制而自然形成的,古代艺术家在制瓷中普遍认为,自然艺术有它自己的装饰语言,并通过釉水流下而自然呈现。这与道家追求自然性和本然性相吻合,强调自然而然的存在,反对强制而为。这种将自我融进自然而达到的交融着人文和自然气息的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在瓷文化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从瓷的颜色看,古瓷尚青,“自古陶瓷重青品”,美瓷多以青、白为主,这一颜色之所以受欢迎,也是有原因的。青色和白色交织,总给人温润轻盈、空灵敦厚的感觉,让人觉得不拖沓、不刺激,不温不火,中规中矩,这与古人中庸的性格也是相匹配的,他们追求宽厚仁义、温良恭俭,而瓷的气质刚好与他们不谋而合。

瓷的魅力在于瓷文化中的意境美和人文美,也就是超出其工艺品本身的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气质,或空灵,或清幽,甚至与中国几千年来的人文性格交织在了一起,形成了这种有着浓郁中国风的瓷文化。将意境、艺术与人文气息完美结合的中国瓷文化,散发出古朴、典雅的气质,并深深地印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性格里,需要我们永久的传承下去。

[1]冯先铭.中国陶瓷[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19.

[2]张敏.鸿山越墓发掘报告[M].文物出版社,2007:82.

[3]曹锦炎.越国考古的重大发现和启迪--读鸿山越墓发掘报告[J].中国文物报,2008,(1).

[4]汪庆正.中国古代白瓷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探索[J].载中国古代白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稿,2003.

猜你喜欢
制瓷白瓷青瓷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选
陶瓷学报(2021年3期)2021-07-22 01:05:38
手工制瓷技艺展示
景德镇陶瓷(2020年4期)2020-10-23 06:49:58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景德镇陶瓷(2020年4期)2020-10-23 06:49:48
龙泉青瓷
摄影与摄像(2020年4期)2020-09-10 07:22:44
青瓷出越窑
收藏界(2018年3期)2018-10-10 05:33:48
耀州窑传统制瓷工艺的交互展示方法研究
王兴虎陶瓷艺术作品选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
景德镇手工制技艺瓷传承人生存困境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