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理论的历史演进

2015-04-15 12:05:00高虹瑶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思想教育

高虹瑶 张 健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 金华 321004;南京体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4)

一、终身教育基本概念

针对传统学校教育的封闭与局限,终身教育的出现使得教育体系更富有灵活性也更具有生命力。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是指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尽管不同的研究者对终身教育有不同的理解,但主要的内涵基本上是一致的,大体上有以下几种解释:

英国著名成人教育家耶克斯利在《终身教育》中指明:“教育包括知识、经验和伙伴关系。正因为如此,它永远不会结束,同时也不是仅仅开始于小孩和青少年时期。”这说明终身教育远早于儿童时期,并延续人的一生。他认为只有在生命终止时,一个人的教育才会完成。

法国保尔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到:“终身教育是一系列具体的思想、实验和成就等。

从意大利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终身教育部部长埃托雷·捷尔比在《生涯教育》中指出,终身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和学校毕业后的教育及训练的统合。

以上这些专家和国际组织的报告给出的定义都不尽相同,但所表达的终身教育内涵都包含持续性、连续性等。从具体的来说,终身教育按照方向来划分可以分为横向(即空间)上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纵向(即时间)上的婴幼儿时期教育、青少年时期教育、成年人期教育和老年人期教育;按照教育要素构成来划分可以分为正规教育、不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按照主体来划分可以分为个人教育和社会生活教育。

二、终身教育理论的历史脉络

终身教育的思想其实古已有之。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它经历了古代起步期、近代形成期和现代成熟期等阶段,并发展成了当今世界重要的教育理论。

1、史间萌芽——古代起步期(古希腊时期至20世纪初)

不管在国外还是国内,人类最早的教育活动是产生于人们为了生活生产劳动过程中积累经验并传播下去,当时没有专门的制度、限制人群和年纪限定等。“自从地球上出现人类,终身教育就存在了”,从东方到西方,都记载着终身教育,它与人类文明的历程共始终,与人类教育的脚步相进退。古代的教育活动具有终身教育的特征,处于终身教育的萌芽阶段。它体现在时间上的没有限定,如中华民族优秀民族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活到老,学到老”和古代阿拉伯民族总结的“从摇篮到坟墓”的教育观念等都蕴含着终身教育思想的某种胚芽;它也体现在空间上的开放性与没有限制。

比如说孔子曾经提出过人“非生而知之”,要终身不断地努力学习,这句话使日本终身教育理论研究者承认并认为孔子是东方发现和论述终身教育必要性的先驱者。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柏拉图也提出重视胎教的问题,并且他还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了从幼儿到成人的完整的教育体系的人。这与近代教育家夸美纽斯“从母腹到坟墓”的教育思想相统一。

同时随着教育制度化的发展,以学校教育为主流,终身教育思想和实践被遮蔽,但其影响并未被抹灭。有学者表述到:“在制度化教育之外,人们也开始思考非制度化教育、非正规教育存在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因此也可以说,现代终身教育思想诞生于制度化教育时代的一些非制度化、非体系化教育的探索。”夸美纽斯大胆地预设了终身教育存在的必要性与可操作性。穆罕默德和欧文也都有终身教育的想法。

2、舆论准备——近代形成期(1919年至20世纪60年代)

终身教育思想产生于近代西方发达国家推行的成人教育实践活动中,尤其是欧美各国的实践,为其提供了发芽的土壤和成长的基础。法国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孔多塞认为“教育应该不限年龄,任何年龄学习都是有益的而且是可能的。”孔多塞的这一观点基本上接近现代的终身教育思想。而终身教育更具体的体现是在法国大革命胜利后不久,国民议会一系列教育法案中,第一次强调终身教育必须通过“公共教育”,即“扩大教育机会、制定新的教育政策”等措施。

终身教育思想具体的论述则在英国1919年的成人教育委员会的《最终报告书》中:通过对现有“中等教育的民主化、大众化”的改革进程,设想“在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线上”来“实现作为继续教育的成人教育计划的扩充”。1946年法国宪法也规定:“在任何阶段”实施“无偿的及非宗教的公共教育”都将被视为“国家义务”而给予保障。这说明20世纪在成人教育关于终身教育的研究有一些突破和进展,虽然这种研究多半限于发达国家,但它对成人教育以及终身教育工作者的影响性是不可低估的。

3、出台实施——现代成熟期(1960年至20世纪80年代)

1965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届成人教育委员会在巴黎召开成人教育国际促进会议,会议上法国成人教育家、终身教育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和理论奠基者保尔·朗格朗第一次以终身教育“education permanente”为题作了学术报告,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反响,这标志着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国际教育思潮的正式确立。后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education permanente”改为英译“lifelongeducation”,即“终身教育”。

随后,保尔·朗格朗在其出版的《终身教育引论》中有条理的系统概述和完整诠释了终身教育思想,引起全球性影响,并指出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包括:现代社会各种变化(即思想、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变化)的加速、人口的增加、科学技术的进步、政治领域的挑战、快捷的传媒、余暇时间的增加、生活方式及人际关系间的危机(如时代的更迭,使既存的生活形式及传统的人际关系发生剧变等)、精神与肉体的不平衡(即现代社会的种种变化,使人的精神和肉体的平衡性遭到严重破坏)。从此朗格朗积极从事着终身教育的理论指导和教育实践,使终身教育思想成为20世纪60年代以后一种国际性的教育思想。

随后,论述终身教育思想的又一经典著作《学会生存》问世,它进一步奠定了终身教育思想在当代教育世界的主导性作用,并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指导原则。《学会生存》发表之后,终身教育的概念更为全面、清晰、具体,促使终身教育由一种思想转为各国主导的教育政策和普遍的教育实践。

三、终身教育的现状和展望

1、现状:终身教育与全民、全纳教育;与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

因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成人教育也予以肯定,并且终身教育是成人教育的扩展或提升;它关注人的一生,走向全面化。而随着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各国开始提倡全民教育,将焦点集中于基础教育上,从基础教育出发,还将学前教育、继续教育、扫盲教育等各种教育形式纳入全民教育体系中,以满足全体人民教育的需要,提倡教育必须从传统的精英教育转向普及的大众教育;它关注全体的人,走向民主化。随后人权观念渐渐深入人心,全纳教育更加强调教育的个性化,关注个体的人,要求教育主动依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调整,而不是让不同学生去适应预先设定的一成不变的教育模式。总体上,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全纳教育思想涉及了每一个人(全民教育)一生的(终身教育)个性化的(全纳教育)教育;体现了教育对每一个人全面、民主、个性化的关怀。

终身教育侧重于教育的提供与服务上,终身学习侧重于学习者个人内部的变化上。终身教育强调把建立为所有公民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作为战略首选,终身学习更多地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强调具备终身学习的态度与能力以及人人参与学习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构想中,学习化社会要采取和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相同的战略选择:奉行开放先进的终身教育制度;提倡个人和集体对自觉学习而有效的卷入。[4]

由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其他机构的积极推广,终身教育理论现已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传播。但也有令人遗憾的:这仅仅只是一个诱人的理想而已。因为就任何一个国家而言,任何一种跨越时代、或者无视本国国情的终身教育政策都是注定要失败的。虽然迄今为止关于建立统一且能适用于任何国家的终身教育政策尚未存在,或者说尚不具备建立的条件,但这并不等于不存在国际间共同遵守或实践的理念以及原则。

2、展望

终身教育的提出是建立在对传统教育观念批判的基础上的,它旨在改变传统教育带来的弊端,并使人与社会得到真正发展。因此,终身教育有它的合理之处与积极方面的意义。但同时,它也由于过于理想化在我国具有具体实施方面的困难,对此我们需要进行反思,如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如何承继、如何融会贯通需要得到重视。

总之,不论是对于我国还是对于国外,终身教育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主题。终身教育从古代生产中的交相授受到现代的终身教育机构,它经过漫长的发展演进。在已成熟的理论前提下,它需要各国共同努力,需要人民积极去倡导并付诸实践。终身教育没有过时,也不能使人望而却步。

[1]保尔·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2]罗祖兵.终身教育思潮的形成与发展[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4.

[3]乔冰,张德祥.终身教育论[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6

[4]高志敏.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思想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