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宝英,黄惠芬,陈 娜
(海口市中医医院儿科,海南 海口 570216)
中西医综合护理方案在新生儿胎黄中的应用
单宝英,黄惠芬,陈 娜
(海口市中医医院儿科,海南 海口 570216)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综合护理方案在新生儿胎黄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数表法将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胎黄患儿分为A、B两组各50例,A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B组增加中医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A组患儿的黄疸指数、胎便转黄时间、住院时间、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以及完全退黄时间均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加中医护理方案可以帮助患儿早日痊愈,减少其住院时间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中西医综合护理;新生儿胎黄;黄疸
新生儿胎黄在西医上称为新生儿黄疸,该病发病机制主要在于新生儿期间体内积聚胆红素而形成的黄染现象,发患者群以早期新生儿为主。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期间具有极高的发病率,部分黄疸可以致使神经细胞出现中毒性病变,情况严重时,还可对患儿生命构成威胁,因此早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很有必要[1]。我院近年来对50例新生儿胎黄患儿采取中西医综合护理方案,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胎黄患儿100例,以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A、B两组,每组各50例。A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胎龄36~41周,平均(39.25±1.32)周;新生儿体重2.5~4 kg,平均(3.14±1.25)kg。B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胎龄37~41周,平均(39.15±1.12)周;新生儿体重2.48~4.2 kg,平均(3.24±1.215)kg。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出生时Apgar评分8~10分的健康新生儿,与母亲同室的新生儿;监测经皮血胆红素在15 mg/dl以上,同时新生儿家属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的心、肝、肾疾病、先天性畸形以及先天性免疫系统疾病的患儿被排除在外。
1.3 方法
1.3.1 A组 实施抚触护理,抚触时间为出生后第1天开始,抚触顺序为头部、胸部、腹部、四肢及背部,通常在新生儿舒适清醒、进食60 min后进行抚触,需要连续抚触一周,每天早晚均需要抚触1次[2]。此外,给予患儿进行光照护理,采取间歇蓝光照射治疗,但是需要注意蓝光箱温度及湿度,一般保持温度为33℃,湿度为60%。科学设置灯源距离,大概需要离婴儿50 cm,光谱波长设置为426~476 nm,在光照护理时还需要用尿布遮盖婴儿生殖器,黑纸遮挡婴儿双眼,同时进行静脉补液。
1.3.2 B组 开展中医穴位按摩,取患儿四肢、足部及腹部的内关、合谷、足三里、阳陵、肝俞、脾俞、胃俞、胆俞、隐白、内庭、中脘以及天枢,使用手指当中的食、中、无名指压在上述穴位,每个穴位需要按压15次,接着再用腕关节连同前臂按摩,次数为80次/min,每日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2次/d,需要连续按摩一周[3]。在按摩护理的过程中给予新生儿退黄洗剂外洗,护理人员将室温控制为30℃,对患儿进行基础护理(测量体温、称重及剪指甲)后,详细检查确认患儿是否存在红肿、皮损以及疱疹等状况,维持患儿皮肤整洁后取剂量为5 L、温度为40℃的温水,混入剂量为30 ml的退黄洗剂中,让新生儿浸泡,时间大概为20 min,但是要注意避风保暖[4]。
1.4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儿的黄疸指数,每天上午由专人应用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JH20-1经皮黄疸仪负责测定,测定时取新生儿前额正中,眉上方1 cm处为测定点,连测3次,取平均值。另外,还需要对两组患儿的胆红素降低幅度、胎便转黄时间、完全退黄时间、住院时间进行详细的记录。
1.5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降低及黄疸显著消退;有效: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程度不是很大以及黄疸消退不是很明显;无效:血清胆红素水平及黄疸两者均没出现显著的变化。总有效=显效+有效。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新生儿临床疗效 B组新生儿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A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变化比较 从第3天开始,B组新生儿黄疸指数明显小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的黄疸指数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新生儿的黄疸指数变化比较(±s)
组别A组(n=50) B组(n=50)t值P值第1天12.11±0.87 12.21±0.89 1.3457>0.05第2天14.65±0.88 14.41±0.97 4.763>0.05第3天19.95±1.88 16.25±1.78 8.256<0.05第4天20.65±1.98 13.95±1.38 12.385<0.05第5天19.05±1.48 13.25±1.08 14.746<0.05第6天18.25±1.38 12.02±0.67 15.564<0.05
2.3 两组新生儿完全退黄、胎便转黄时间、住院时间和胆红素降低幅度比较 B组患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6例,发生率为12.0%,A组为15例,发生率为30.0%;胆红素降低幅度明显高于A组,新生儿的住院时间完全退黄时间及胎粪转黄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完全退黄、胎便转黄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s)
表3 两组新生儿完全退黄、胎便转黄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A组(n=50) B组(n=50)t值P值完全退黄时间(h) 9.13±1.88 6.11±1.29 11.3256<0.05胎粪转黄时间(h) 50.65±7.58 40.49±5.67 14.637<0.05住院时间(h) 16.49±2.62 10.65±1.41 11.007<0.05胆红素降低幅度(mol/L) 120.32±6.34 73.98±9.51 103.14<0.05
新生儿常见疾病中黄疸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大部分新生儿因缺乏早期母乳,肠胃蠕动速度慢,导致胎便排出延迟。胆红素肝肠循环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直接影响胆红素排出,胆红素吸收上升,容易导致新生儿早期黄疸的形成并且黄疸持续时间较长[5]。近来不少研究报道指出,新生儿肠腔β葡萄糖醛酸苷酶具有极高的活性,通过pH影响结合胆红素,若pH偏碱性时,就会令结合的胆红素逐渐水解,转变成脂溶性未结合胆红素,通过粪胆原形式排出体外。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血脑屏障通透性较高,胆红素容易通过,形成核黄疸的可能性也就非常大[6]。所导致的神经损害和功能残疾,对患儿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危害。
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历史悠久,早在二千多年前《内经》就提出了肤黄、目黄、小便黄为主症的黄疸这一病名,并指出了湿热搏结为其主要的病因病理。对新生儿黄疸进行适时、有效、安全、经济的干预,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和医疗资源浪费,是国内外医学界工作者多年来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我科对胎黄的防治也作了相关临床研究,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医特色方法,主要是将中医经络穴位按摩及中药浸泡两者结合起来。中医理论里面提到:“气满则泻”,结合小儿生理状态特点,利用五经补泻的经络调理,达到“补其不足,泄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的目的。通过按摩新生儿穴位来振奋其阳气及胃气,推动新生儿的胃肠蠕动;同时接刺激新生儿迷走神经兴奋性,影响胰岛素及胃泌素的分泌量,提高新生儿需奶量,推动食物的吸收及消化速度,加快胎便排除[7]。此外,给新生儿使用了退黄洗剂洗澡浸泡,护理中使用的退黄洗剂主要由茵陈、栀子、黄芩三者构成,不仅可以清热利湿,还能达到散毒退黄的效果。曾有报道指出,茵陈能够推动胆红素及胆酸的排出速度;栀子中的栀子苷可以增加胆汁分泌量;黄芩具有清利肝胆的功能,主要保护肝脏及降低酶[8]。通过加快新生儿内分泌、新陈代谢,最终对新生儿的迷走神经活性形成激发作用,降低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加快患儿胆红素的排出速度。本研究中,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疗效,结果发现从护理后的第3天开始,A组患儿的黄疸指数、住院时间、胎便转黄时间、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以及完全退黄时间均明显大于B组,但是其胆红素降低幅度却显著小于B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综合护理方法防治胎黄,在临床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经济方便、缩短患者住院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且易为新生儿接受,深受家长好评,更有利于临床上推广应用。
[1]刘碧娥,刘瑞莲.新生儿黄疸采用金双歧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25):92-93.
[2]任献平.抚触配合新生儿游泳对新生儿黄疽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7):4061-4062.
[3]何洁茹.中药泡浴联合腹部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1):86-87.
[4]袁洪亮,钟月明,刘照昌,等.茵栀黄方剂泡浸在防治新生儿黄疸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5):107-108.
[5]詹李彬,黄秋妹,刘明杰,等.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48例临床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4):228-229.
[6]陈裕斌.退黄外洗方洗浴配合蓝光照射治疗胎黄病12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3(11):127-128.
[7]丁媛媛,杨可达,杨金慧.新生儿黄疸诊疗的若干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14(9):132-133.
[8]高玉胜.茵栀退黄汤联合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5):157-158.
R722.17
B
1003—6350(2015)24—3740—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5.24.1351
2015-07-07)
海南省卫计委科研项目(编号:14A210205)
单宝英。E-mail:155106228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