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卉
(铁道警察学院 法律系,河南 郑州 450053)
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思路与措施
刘 卉
(铁道警察学院 法律系,河南 郑州 450053)
目前在影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众多因素中,就业信息网络体系的不健全是我们无法忽视的重要一环,成为了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进程中非常不和谐的符号。我国高校就业信息网络体系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就业信息网络体系的运作还处于摸索阶段,信息网络体系的建设目标、原则尚不明确,构成信息网络体系的各组成要素还处于不协调状态,从而影响整体效用的发挥,就业信息网络体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了提高就业率,服务就业工作大局,我们应该借鉴优秀的发展经验,围绕就业服务的需要,整合学校、用人单位、市场以及政府的相关资源,推进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朝着专业化和系统化方向发展。
就业指导;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体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毕业生就业,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性。我国当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总体来说是形势趋好,但不容乐观,就业市场日益激烈,就业问题成为了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和检验高等教育发展成果的重要因素,它关系到整个社会民生以及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问题。诚然,中国教育问题不能单纯地就事论事,就业工作不是纯粹地围绕就业而谈就业,它既受办学理念、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人才素质、自主创业能力、择业观等内在因素的制约,也脱离不了国家政策、市场供需、经济结构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解决就业问题的出路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庞大的社会体系中,提高毕业生的竞争能力是一个着力点,这就要求我们切实提高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实效性。随着不断深化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改革进程和信息网络媒介作用的普及推广,如何依靠信息网络资源提高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和挑战,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体系的建设应当被视为衡量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2013年4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这项专门性文件,《通知》要求充分认识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本着提高服务质量的目标,围绕创新信息服务方式的中心任务,开展为就业主体和用人单位提供及时便捷、真实可靠的信息服务,同时进一步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智力支持。当前形势下,建立健全适合我国毕业生就业现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体系,促进毕业生就业,充分发挥其“学以致用”的优势,是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一方面,在信息化时代,就业服务信息化是促进就业的一种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全面和完善的就业信息网络体系,能够有效解决就业工作中信息获取不对称这个问题,提高全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种包容性。这对进一步增强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理论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我国教育工作领域改革,实现社会经济繁荣与快速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总的来讲,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体系,指的是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通过信息网络技术,以大学生就业为出发点,高校主导,社会和用人单位资源合力而形成的一个综合基础功能如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培训、心理辅导等以及辅助功能如就业信息、政策提供等在内的,分工明确、相辅相成的网络就业信息指导服务体系。具体而言,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体系的功能在于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入开发高校就业工作的各个领域并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以期实现对就业工作至关重要的有关就业信息从产生到传递、利用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高效率、透明化和有序性。[1]
(一)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体系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见》中强调“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意见》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就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应始终贯彻在就业信息网络工作体系中;一方面,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的成效自然而然地会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效果。
首先从宏观层面上看,加强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高校就业信息网络建设是一项战略性措施,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教育过程中,坚定不移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的确立,在就业时处理好国家需要、社会责任和个人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促进就业指导与教育的顺利进行。保障高校就业教育目标实现的根本出路在于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统领,将思想政治基本理论、基本原理渗透到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始终。另外从微观层面上看,加强高校就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就业信息指导与服务工作本身就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就业信息网络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化和新的就业形势下一项创新性发展,极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涵。
具体来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将其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融入到常态化、专门性的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道德教育、职业教育过程中。同时,加强课堂教学阵地的堡垒作用,通过理论课、思修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进行大学生就业教育;注重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第二课堂、校园文化生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
(二)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体系的社会促进机制建设
高校就业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仅着眼于高校还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它需要政府、用人单位和市场从外围提供就业支持与服务,形成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社会合力。
1.加大对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的政策支持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党和国家领导曾多次强调要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高度重视,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了解就业和培训情况时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近几年,国家对于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的建设发展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措施,中央和地方政府已经发布了几十个针对大学生就业信息指导问题的文件。[2]
但是总体来看这些政策与措施大多局限于就事论事,缺乏宏观统筹规划,尤其是对用人单位和市场的指导性作用发挥没有体现出来,同时在实际操作的时候,还存在意识不超前、贯彻不到位的问题,导致在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方面产生了高校孤军奋战的局面。用人单位在就业方面要求提得多,服务做得少,要么是不能够积极主动与高校谋求合作,要么是停留在表面层次的合作上面,没有真正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参与到高校专业设置、课程教学等人才培养的活动中来;而市场则仅仅主要针对高校提出人才需求的标准和数量,在毕业生培训、信息资源沟通等重要环节上还缺乏主动性和整体调控性。用人单位和市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发展的辅助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挥。
2.强化对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的法律制度健全
现代化技术手段一方面为高校就业信息网络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和操作的便利性,但另一方面也必须要考虑到就业信息内容的安全性以及就业平台的技术安全性等,它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系列涉及到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这些主体的信息安全、自身权利及利益保护等问题。因此,在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过程中,除了要获得政策的支持以外,还要注意加强信息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制度完善,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信息服务纳入到法治管理的轨道,健全我国信息网络安全的立法,为执法和司法活动提供法律依据,为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提供良好的制度促进。
在这个问题上,首先,重视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安全组织与管理制度的完善,信息网络服务要想安全运行,前提条件是必须形成一种自上而下、分工明确、层层关联、结构严密、各司其职的信息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其次,建立一套旨在保证产品安全可信,以数据完整性、保密性、可利用性、可操控性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网络安全标准与规范制度,在合法区域内为使用者提供方便、可用的服务。再者,健全就业信息网络运行的安全保障与安全设施服务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地进行技术升级更新扩展,以随时消除可能出现的网络危险。最后,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安全违法责任追究制度,作为保护使用者合法权益、约束规范违法者的行为准则和重要依据。
(三)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体系的保障机制建设
1.将专业化的就业指导贯穿于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体系的始终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是一个静态的问题,也不是在毕业时才突然显现的问题,我们的思考应当从大学生踏入校门开始,将其自身潜力与职业技能的挖掘贯穿于大学学习生涯始终的整体教育,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动态的就业指导体系。我国的就业指导起步较晚,与成熟国家的做法差距比较大,从其产生的背景对比,我国属于典型的外因式就业指导模式,即在由计划经济下的统包统分到市场经济下的市场就业制度变革过程中,以贯彻国家政府部门的行政式要求为目的,由教育部、人力资源等政府部门作为发起者的行政性就业指导。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欠缺的是一种内因式指导模式的融入,即主动适应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由就业制度,以增强竞争力、促进高校长期稳定发展为目的,以高校自身能动性发挥为主导的就业指导。[3]
高校应当倡导以人为本,发展多样化的指导教学方式,开发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程,实现人才培养上的多元性、有需性。改变现有的片面观点,认为就业指导仅仅是在数量上为毕业生谋取职位和增加就业率,由思考如何安置毕业生转变为如何培育毕业生对职业选择、职业适应的长足发展能力。从广义上来讲,大学生就业指导在内容上应涵盖全程性的就业指导,包括职业素质、职业理念、职业规划以及就业思想教育等;在形式上应覆盖系统性的职业测评、技能培训、求职训练以及就业咨询辅导等。
2.以高效的就业管理推动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体系的建设
就业管理机制是整个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的统领,在依法治校的要求下,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首要的就是推进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个科学、完善和高效的管理机制是建设一个规范化、制度化的就业信息网络体系的基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绝大多数高校纷纷建立了从事就业管理和服务的专门机构来推动该项工作,但由于建立时间长短和重视程度不一,并没有搭建起合理的统筹综合管理体系,就业管理和服务的作用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首先,在高校就业信息网络体系的顶层设计上应当体现出前瞻性和全局性,从宏观领导层面加大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统筹规划学校全面和长期的就业工作,完善就业指导管理机构的配置,强化开展全程式就业管理服务工作的责任。其次,加强就业工作的队伍建设,提高就业管理和指导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准和专业素质,开发课堂和课外立体式就业服务,全方位打造一支业务扎实、爱岗敬业的就业指导管理工作团队。再者,以研究促进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工作的创新,依托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研修基地,搭建教育交流平台,定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专题研究,及时发现、解决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而在理论层面丰富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内容,在应用层面指导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实践。[4]
在高校就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中,信息网络平台的技术支撑对就业信息指导工作的实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就业信息网络平台指的是在信息高效共享的时代,通过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管理手段,依托就业信息网络体系以及就业需求信息资料库,在学校之间、大学生与学校之间、学校与政府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系统建设。
(一)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原则及要求
第一,从目的角度来讲,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应当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人才培养为本的原则,符合就业指导工作的服务性这一本质要求。第二,从功能角度来讲,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应当坚持设计科学性、操作可行性、结构完整性和服务导向性的原则,符合就业指导工作的主动性、超前性、全面性和合理性的要求。第三,从技术角度来讲,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还要按照系统性、动态性、实用性、先进性、可扩展性和经济性的原则,达到准确性、权威性、及时性、互动性和功能性等技术支撑方面的要求。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方案设计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使用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效果不容乐观,总体上存在设计不科学、服务质量偏低、信息资源滞后、信息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一个成熟的、能够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就业信息网络平台设计方案,必须要具备以下功能:高质量的就业服务指导、丰富的信息采集、真实及时的就业信息提供、及时客观的职业分析预测、科学实用的就业课程设计等。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有很多,网络平台功能划分得也非常全面,为就业工作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比如有观点认为,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与管理系统可以设置由学生基本信息采集、就业指导活动安排、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招聘单位信息发布、学生就业意向登记、学校招聘活动发布、学生就业信息统计、学生就业情况分析、就业情况跟踪管理、就业基地信息录入、校企合作新闻发布、就业政策文件颁布等功能模块组成。[5]还有学者认为高校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应当包含8项内容,一是学生就业信息网建设,二是招聘活动智能安排及发布系统建设,三是就业政策及信息查询终端建设,四是交互式网上双选系统建设,五是远程就业指导系统建设,六是毕业生个性化信息服务中心建设,七是数据统计分析决策系统建设,八是就业信息移动服务平台建设。[6]具体如下图所示:
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组织、资金、人员、信息技术等一系列的综合保障机制,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导致系统功能的无法实现。首先,在组织保障上,建立相应的管理执行委员会,统一协调各个使用主体之间的关系并行使平台的监督管理职能。其次,在资金保障上,采用国家政府投入资金为主导,以社会各界资金支持为补充的多元化资金保障体系,确保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能够有序正常进行。再者,在人员保障上,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必须依靠能够熟练掌握整个系统流程及相关功能模块应用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最后,在信息技术保障上,不但需要信息网络基础硬件设施,更为重要的是要具备如软件服务平台、信息数据库以及信息收集、整理、发布、反馈等信息技术保障的软件设施。
(三)增加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质量评估机制
目前,在部分高校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使用上,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技术的现象,缺乏长远规划、一边建设一边使用,极易造成资金、人员和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作为一种长期性、制度性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不是为了完成就业指导任务的一种摆设,要想真正发挥其作用,必须建立相应的以促进效率提高、实现管理目标为目的的激励约束机制与之相结合,基于这种思考,有必要将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的质量成效作为重要指标纳入高校大学生就业综合评估体系。所谓就业评估,指的是基于为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有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改善管理提供依据、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的目的,通过收集就业行为相关信息,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定期对大学生就业这一连续性活动以及高校就业工作的内容、过程、效应进行系统考察和价值判断的活动,最终实现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一个成熟的质量评估体系应当是动态性、透明化的,应体现在其思路设计、体系构建、实际执行和结果反馈等各个环节。本着科学公正有效的出发点,广泛吸纳使用者参与到评估体系的设计过程中来,明确评估方法和评估指标等具体内容,增进评估的互动与沟通,建立基于质量评估结果之上的问责机制,将评估结果纳入整个就业工作考评数据,与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等评价机制相结合。
首先,关于评估主体的考虑,为了增加质量评估体系的科学合理性,不能单纯依靠相应的职能管理部门,还应该把利益相关者主体拉进评估主体的范围,涵盖政府、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人力市场服务机构、社会公众等,并明确各自在评估活动中的职责。其次,对于评估方式的选择,除了传统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方式以外,还可以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在评估活动中的作用,开发一些如就业方案设计、QQ群网络、微信公众号、在线点击、网络测试等互动性较强的新型评估方式。再者,关于评估指标的确定,应当遵循重点突出、简单易行、科学全面的原则,处理好评估指标绝对性和相对性、主观性和客观性、单一性和多元性之间的关系,避免用某一个或某几个指标直接进行考核。
(四)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信息跟踪与反馈机制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高校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已经初显成效,信息网络正在对就业工作发挥越来越大的促进作用。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建设对于就业工作大局来说只能是作为辅助和促进,它并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之所在。有研究资料指出,目前人力资源供需关系失衡,尤其是结构性供大于求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终途径必须要实现人力资源专业结构供需平衡,那么通过对毕业生就业信息的跟踪和就业情况的反馈来调整高校招生、专业设置以及人才培养等环节,不失为一个有益的解决思路。[7]
在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中强化信息跟踪与反馈功能,可以有效弥补就业信息网络平台以往过多侧重于信息服务、就业指导方面内容这个短板,将毕业生就业状况、就业领域、就业区域分布、就业形式、工作与专业是否对口、工作薪金待遇、岗位适应度、职业胜任度、就业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人才流动情况、对母校意见建议反馈等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原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汇总统计,也即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信息采集、统计分析和结果反馈,作为教育行政主管机构和高校统筹教育资源分配、专业设置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等工作的重要数据,为高校教育综合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进而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不断改进。同时,通过与用人单位的信息互通,也能加强社会层面人力资源交流的范围,为将来毕业生的就业广开渠道。
在具体做法上,第一,可以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将前期建立的在校生信息系统进行有效整合,以院系和班级为单位,升级为校友跟踪与反馈信息系统并及时进行信息更新管理。第二,在时间节点的设置方面,可以按照毕业后半年~一年、一年半~三年、三年半~五年的节奏进行跟踪反馈,这个时间周期基本上符合人才流动和固定的正常规律。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反馈信息的使用价值,通过定期的信息收集,逐年整理分析毕业生以上内容的就业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对在校生的需求方向和就业前景进行科学合理地预测,有针对性地调整招生规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社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在信息化时代,如何利用好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推动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发展是一项造福当代、利于后人、惠及世界的重大命题,在这种形势下,我们任重而道远,通过发现就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厘清思路,找出对策,既有宏观指导,也有微观具体。在就业改革道路上,只有勤于思考、勇于探究,才能促进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
[1] 刘炜,王阿川.高校就业信息网络建设问题及对策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2).
[2] 闫修.中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完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
[3] 梅欣.国内外大学生就业指导比较分析及启示[J].价值工程,2015(3).
[4] 翟波.“全程化”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管理,2011(11).
[5] 冉福祥等.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6).
[6] 神彦飞.高校就业信息网络系统的构建.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2(4).
[7] 王有春,王庆林.大学生就业信息跟踪反馈系统的关键问题研究.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4).
(责任编辑:杜红琴)
Ideas and Measures on The Employment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Graduates
LIU Hui
(Law School, Railway Police College, Zhengzhou 450053, China)
In numerous factors, incomplete employment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in China. Chinese colleges started late on employment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which is still on the exploratory stage. The ambiguous of construction goal and principle of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is part of reason that network system is still in a state of disharmony, which implies its great extensible spa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rate, we should learn from the excellent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promote graduates employment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ly and systematically by integrating related resources of school, enterprise, market and government around the employment services.
employment guidance; graduate employment; information system; network
2015-04-21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法律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3BFX012);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课题“河南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JYB2013342);铁道警察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本科教育视野下我院师德建设研究”(项目编号:JY2013077)。
刘卉,女,铁道警察学院法律系副教授,法学硕士。
G647.38
A
1008-2603(2015)04-012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