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运动员心理韧性和风险决策行为的关系

2015-04-15 02:48杨勇涛张忠秋李旭鸿赵德峰刘书强张双玲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韧性框架决策

杨勇涛 张忠秋 李旭鸿 赵德峰 刘书强 张双玲

1 天津体育学院竞技运动心理与生理调控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1)

2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3 浙江体育科学研究所 4 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 5 山东体育科学研究所

心理韧性是运动员拥有的一种自然的或处于发展中的心理优势, 心理韧性水平高的运动员能够更好地应对竞赛、训练和日常生活需求,在特殊情境中保持卓越的和持续性的决策、自信心、专注和对压力的控制[1]。心理韧性是运动员取得卓越表现的核心心理特征[2-4],要取得卓越表现, 运动员必须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高水平的心理韧性[5]。 尤其是高水平的比赛,在双方技术实力接近的情况下, 高水平的心理韧性就成为运动员获胜的关键。

风险决策是在损失或赢利、 损失或赢利的权重及损失与赢利联系的不确定性这三个要素中进行最优化的选择[6]。其框架效应则是指对风险决策问题的不同表征形式会导致决策者产生不同的风险偏好。 如对于相同意义的问题情境,在积极形式表征的获益框架下,个体更倾向于风险规避,在消极形式表征的损失框架下,个体更倾向于风险寻求[7]。这种不同的参照点导致了人们的决策行为差异, 即在同一个问题两种逻辑意义上的相似描述最终导致不同的决策判断[8]。风险决策对解释运动员在不确定情境下的行为有重要意义。 运动员在领先(获益)时保守,落后(损失)时比较冒险。国内研究者对运动员和教练员的风险决策行为的研究发现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决策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框架效应的影响[9-13],前景理论在运动情景中有较强的适用性[14]。

关于心理韧性和决策行为的关系, 研究发现高心理韧性水平更有利于人们在压力情境中做出积极的风险决策[15],风险决策行为受框架效应影响且倾向于风险寻求, 高心理韧性水平的大学生有更多的风险寻求偏好,且女生更易受框架效应影响[16],高心理韧性水平的运动员能在特殊情境中保持持续良好的决策能力[17],心理韧性水平高的搏击运动员在决策方面有显著优势[18]。 但目前很少研究具体探讨运动员心理韧性水平和风险决策行为的关系。基于此,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国高水平排球运动员的心理韧性水平、 风险决策行为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希望能够为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和竞技表现提供一定的支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参加中国排球甲级联赛的男子排球队2支(A队第3名,B队第9名)、女子排球队3支(C队为联赛第1名,D队第5名,E队第8名),共64名运动员。 其中,男29人,女35人;健将52人,一级12人;31名现役和往届国家队运动员,33名地方队运动员;平均年龄22岁;平均训练年限9年。 所有运动员均自愿参加本调查研究。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心理韧性问卷(PPI-A)[1]、体育情景风险决策问卷[14]对5支排球运动队共65名男女运动员进行调查。问卷由运动队的相关科研人员负责发放和填写,填写前由负责科研人员向运动员详细介绍问卷填写的注意事项。 问卷发放时间为2013~2014赛季结束之后1个月,1周后回收。 本次调查共发放65份问卷, 回收65份,回收率100%,其中无效问卷1份,有效问卷64份,最终64名运动员纳入本研究对象。 然后根据心理韧性量表评分标准计算每名运动员的心理韧性得分, 并依据问卷得分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取前25%和后25%作为高和低心理韧性组。 接着对高和低心理韧性组的运动员在体育情景风险决策问卷的框架效应与风险偏好4道题目的得分进行统计整理, 分析探讨心理韧性水平和风险决策行为之间的关系。

1.2.1 研究工具

(1)心理韧性问卷(PPI-A)

该问卷由Colby等[19]在PPI (Psychological Performance Inventory)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目前国外研究者评价运动心理韧性的主要工具之一[1]。 它包括决心(determination)、自信心(self-belief)、积极认知(positive cognition)和视觉表象(visualization)四个维度,四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6、0.84、0.82、0.75。 量表共14个条目,4个维度得分之和为心理韧性总分。

本研究对该问卷进行了翻译, 由专业英语教师进行英汉和汉英互译, 并咨询两位运动心理学专家确定问卷最终翻译版本。 然后以20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前后间隔1个月进行两次问卷测评,并对其重测信度进行检验。 结果显示前后两次测量的重测信度为0.74。

(2)体育情景风险决策问卷

该问卷由黄志剑、刘正洁[14]编制,共有测题12道,每题只有A和B 两个选择,采用二择一迫选法,其中关于参照点效应的测题3道,框架效应与风险偏好的测题4道,敏感度递减测题1道,心理账户测题4道,情境设计包括技战术选择、比赛选材、奖罚偏好等。 本研究根据研究内容和调查对象,选择框架效应与风险偏好4道题目, 并把涉及到的运动情景换成排球比赛中的问题情景,同时采用“局内人”问题情境。

1.2.2 数据分析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其中对不同运动队之间的心理韧性水平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心理韧性水平的影响因素(性别、运动等级、是否国家队运动员)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对运动员的风险决策行为,以及心理韧性水平和风险决策行为间的关系进行卡方检验, 显著性水平均为0.05。

2 结果

2.1 运动心理韧性

2.1.1 不同球队的心理韧性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A队和B队的决心、 自信心和视觉表象均没有显著差异,积极认知(t=1.802, P=0.059)呈边缘显著,A队的积极认知在一定程度上优于B队。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心理韧性的决心(F=4.098, P=0.022)、自信心(F=9.393, P=0.000)、积极认知(F=8.024,P=0.001)和总分(F=3.359, P=0.039)均有显著性差异。多重比较(LSD)结果显示,C队的决心、自信心、积极认知显著优于D队和E队,D队的自信心显著优于E队,C队、D队和E队的视觉表象则无显著性差异(表1)。

表1 不同球队的心理韧性四维度分值(M±SD)

2.1.2 不同性别、运动等级、是否国家队运动员的心理韧性

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性别在积极认知 (F=12.168, P=0.001)维度的主效应显著,男子运动员的积极认知显著优于女子运动员; 是否国家队运动员在决心(F=6.798, P=0.011)、自信心(F=4.036, P=0.047)、积极认知 (F=6.653, P=0.011)、 视觉表象 (F=6.636, P=0.012)维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运动等级的主效应均不显著;性别和运动等级在积极认知(F=4.793, P=0.031)维度的交互作用显著, 是否国家队运动员和运动等级在决心 (F=7.311, P=0.008)、 自信心 (F=4.965, P=0.028)、视觉表象(F=15.545, P=0.000)维度的交互作用显著,性别和是否国家队运动员在积极认知(F=7.068,P=0.009)维度的交互作用显著(表2)。

表2 不同性别、运动等级和是否国家队运动员的心理韧性比较(M±SD)

2.2 运动员的风险决策行为

2.2.1 五支球队运动员的风险决策行为

对五支球队的风险决策行为进行频数统计, 结果显示,正负框架效应方面,正面时运动员倾向保守策略(50%~70%),而负面时运动员更倾向于冒险策略(50%~90%);风险偏好方面,获益时运动员倾向于保守策略(60%~80%),损失时更倾向于冒险策略(75%~100%)(表3)。 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与正面框架效应和风险偏好获益相比, 负面框架和风险偏好损失时运动员有更多 冒 险 行 为 且 差 异 显 著,χ2=12.698,P=0.000,χ2=41.514,P=0.000(表4、表5)。行为的影响

表3 不同球队运动员的风险决策行为比例[n (%)]

表4 正负框架效应情境下运动员的风险决策行为比较[n (%)]

表5 风险偏好获益和损失情境下运动员的风险决策行为比较[n (%)]

卡方检验结果表明, 性别和运动等级在正负框架效益和风险偏好获益损失时的风险决策行为均无显著差异, 是否国家队运动员在正面框架效应时的决策行为有显著差异,χ2=6.861,P=0.023(表6,仅呈现显著性结果)。

2.3 不同心理韧性水平和风险决策行为的关系

卡方检验结果表明, 高和低心理韧性水平运动员在获益和损失时的风险决策行为均有显著性差异,χ2=4.800,P=0.028,χ2=22.176,P=0.000(表7);风险偏好损失时, 高和低心理韧性水平运动员的风险决策行为有显著性差异,χ2=4.462,P=0.035(表8),而在正负框架效应情境时,心理韧性水平对决策行为无显著影响(表9、表10)。

注:冒险=风险寻求;保守=风险规避。 下表同。

表6 正负框架效应情境下国家队和地方队运动员的风险决策行为[n (%)]

表7 风险偏好对不同心理韧性水平运动员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n (%)]

表8 不同心理韧性水平对偏好获益和损失时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n (%)]

表10 不同心理韧性水平对正负信息框架下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n(%)]

3 讨论

3.1 不同球队的心理韧性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A队的心理韧性水平优于B队,但没有显著差异,C和D队的心理韧性水平均优于E队。根据五支队伍近两年成绩,A队为联赛前四名球队,B队则处于中下游位置,C队为三甲球队并获得去年联赛冠军,E队几乎每个赛季都处于保级边缘。 心理韧性是影响运动表现的重要因素, 心理韧性水平越高越有利于运动表现的提升[2-5]。

3.2 性别、运动等级、是否国家队运动员对心理韧性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 男子运动员的积极认知显著优于女子运动员, 健将运动员的心理韧性优于一级运动员但无显著差异,国家队运动员的决心、自信心和积极认知优于地方队运动员但无显著差异。 先前研究认为心理韧性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1],优秀运动员有更高水平的心理韧性[20,21]。 健将和国家队运动员拥有更加丰富的训练和比赛经历, 这些宝贵的经历促使其心理韧性水平不断提高,让他们自信心更强,更坚韧和顽强,并能积极应对训练和比赛中的问题, 体现出明显的心理优势。

3.3 运动员的风险决策行为

3.3.1 总体风险决策行为

Kahneman认为, 人们在风险情景中会表现出明显的框架效应,并且行为选择出现“偏好逆转”[8]。 先前研究发现团队项目运动员的风险决策行为受到框架效应的显著影响[9]。 本研究结果亦显示:正面信息和获益情境中,排球运动员表现出风险回避,负面和损失情境中表现出风险寻求。 并且与正面框架和偏好获益情境相比, 负面框架和偏好损失时更多的运动员表现出冒险行为,出现明显的偏好逆转。这说明运动员的风险决策行为同样受到框架效应的影响,且表现出偏好逆转。 另外, 运动员在正面框架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风险回避倾向,在负面框架时却表现出明显的风险寻求。先前研究也发现正面框架时运动员的决策行为没有表现出风险偏好,只在负面框架下有明显的风险偏好现象[10-12]。还有研究发现, 正负框架下大学生均倾向于风险寻求且没有性别差异[16]。 另外本研究发现获益时运动员表现出明显的风险回避,损失时表现出明显的风险寻求,先前研究却发现, 正收益时大学生表现出明显的风险回避,负收益时风险回避与风险偏好无显著差异[14]。

与普通人群相比,运动员是一个特殊群体,严格的运动训练塑造了运动员独特的性格特征。 尤其对于我国运动员来说, 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使成败得失的影响非常明显。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对正面信息敏感,对负面信息更加敏感。如成功(奖励)和失败是运动员刻意追求和回避的目标, 尤其是极力避免由失败带来的潜在利益损失, 进而影响其在竞赛中的决策行为。 另外,运动员经常面临领先或落后局面,如排球比赛中关键分时的发球,高质量发球能够破坏对方一传,占据主动,但同时也会增加发球失误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不同运动员可能就会采取不同的风险决策行为。因此,多样化的情境(或得失情境)让运动员比普通人面临更多的风险决策机会。

3.3.2 性别、 运动等级和是否国家队运动员对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 正面框架时女运动员的保守行为高于男运动员,冒险行为低于男运动员,负面框架时女运动员的冒险行为高于男运动员, 保守行为低于男运动员; 女性在负面框架和损失时的冒险行为均高于男运动员,如在负面框架时,74%的女运动员选择了冒险行为, 面临损失时,91%的女运动员选择了冒险行为。男女运动员均受框架效应影响但并没有显著差异。先前研究也发现, 男女在正负框架下均倾向于风险寻求但没有显著差异, 女生在负面框架下的风险寻求与正面框架相比更明显且差异显著。 这可能是由于女性对语言框架具有更高的敏感性[16]。 但也有研究发现正面框架时女性裁判更趋向冒险,男性更趋向保守,负面框架时男女则没有差异[13]。 这可能是由于女性比男性更易受压力事件影响,并由此体验到更多冲突、挫折以及相伴随的负面情绪,影响其决策行为[13,22]。 还有研究发现男运动员在局中人问题中受到框架效应的显著影响,女运动员不受框架效应的影响。这可能是因为女性天性偏保守,冒险性较低,因此偏向于保守行为[9]。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 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讨风险决策行为的性别效应。

对于技能水平和框架效应的关系, 不论是局中人还是局外人问题,一般水平运动员均受框架效应影响,而优秀运动员只在局中人问题中受框架效应影响[9],低水平运动员在正面框架情境中受框架效应影响[11]。 本研究结果也显示一级运动员和健将均受框架效应影响, 只不过水平较低的一级运动员较健将受框架效应的影响稍大。低水平运动员更易受框架效应影响,可能与其运动经历有密切关系。 一般运动员运动经验相对较少,较少经历比赛的磨练,自信心等与优秀运动员相比有明显差异,这些都影响其决策行为,这也可能是低水平运动员在正面框架下的冒险行为显著高于国家队运动员的原因。但也有研究发现,裁判等级并不影响体操裁判的风险决策行为[13]。

此外,本研究还考查了国家队运动员的决策行为,结果显示国家队运动员在正面和获益情境下的决策行为更保守, 尤其正面时的保守行为显著高于地方队运动员的保守行为。 这可能与国家队运动员的身份特征有一定关系,他们更容易受到成功和利益的影响,更加不允许失败,因此更倾向于回避负面信息,正面框架时的保守行为更多。

3.4 心理韧性水平和风险决策行为的关系

关于心理韧性水平和风险决策行为的关系, 有研究发现正负框架效应情境中, 与低心理弹性组的大学生相比,高心理弹性组大学生明显倾向于风险寻求[16]。这可能是因为高心理弹性个体在应对风险情景中的压力时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能够以积极心态应对风险和挫折,因而更倾向于风险寻求,而心理弹性水平低的个体在面对风险情景时,更多考虑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因而对风险做出较高评估,采取风险回避。本研究结果显示,在风险偏好情境中,高和低心理韧性水平运动员在风险偏好时的决策行为倾向一致, 获益时的保守行为没有显著差异,而损失时的冒险行为有显著性差异,高心理韧性水平运动员有更多冒险行为, 即风险寻求倾向。该结果与先前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即高心理韧性水平运动员都在风险情景中表现出明显的风险寻求倾向[16]。 这种表现可能与高心理韧性水平个体在应对压力或挫折时有较好的适应和恢复能力有关[23,24],同时心理韧性水平高的运动员即便在遭遇困境时也能发挥技战术水平[25],能在压力情境中保持持续的自信心、专注[17,26]和对压力的控制[27-29]等。 这些可能也是高心理韧性运动员在负面风险决策情境中有更多冒险行为的重要原因。

另外, 情绪影响人们在压力情景中的风险决策行为。 研究发现积极情绪水平较高的个体积累了更多资源如心理韧性[15],因此更容易让人做出乐观判断,表现出较高的风险寻求偏好[30],而消极情绪如焦虑水平和风险决策呈现显著负相关[31],更易使人做出悲观判断,表现出较高的风险回避偏好[30],这是因为焦虑促进了人们对未来事件的悲观评价[31]。 高心理韧性水平个体往往有更积极的情绪体验, 因为高心理韧性水平使运动员更加外向和富于交际性, 让运动员保持放松和平静,并在很多情境中具备竞争性,焦虑水平更低,对自信心有更好的知觉, 并对自己能够控制逆境有不可动摇的信念[32],因而更有利于其在压力情境中做出良好决策。 由于积极心态是运动心理韧性的重要特征之一[33],高心理韧性水平运动员的消极情绪水平更低[34],这可能是导致不同心理韧性水平运动员风险决策行为差异的重要原因。

4 结论

(1) 成绩排名靠前球队的整体心理韧性水平优于排名靠后的球队;

(2) 排球运动员的风险决策行为也遵循前景理论的框架效应, 且负面框架和风险偏好损失时运动员表现出更高的冒险行为,出现“偏好逆转”现象;

(3) 性别和运动等级对排球运动员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不显著,国家队运动员有更多的风险寻求倾向;

(4)心理韧性影响排球运动员的风险决策行为,高心理韧性水平的排球运动员有更多的冒险行为即风险寻求倾向。

[1] 杨勇涛. 运动心理韧性研究综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4,33(5): 488-497.

[2] Gerber M, Kalak N, Lemola S, et al. Are adolescents with high mental toughness levels more resilient against stress?Stress Health, 2013, 29(2): 164-171.

[3] Gucciardi D, Gordon S, Dimmock J. 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mental toughness in Australian football. J Appl Sport Psychol, 2008, 20(3): 261-281.

[4] Gucciardi DF, Gordon S, Dimmock JA. Advancing mental toughness research and theory using personal construct psychology. Int Rev Sport Exerc Psychol, 2009b, 2(1): 54-72.

[5] Atkinson M. Mental toughness and hardiness at different levels of football. University of Sunderland Faculty of Applied Science, Master Thesis, 2013.

[6] 王璐璐, 李永娟. 心理疲劳和任务框架对风险决策的影响.心理科学进展, 2012, 20(11): 1546-1550.

[7] McCloy R, Beaman, CP, Frosch C A, Goddard K. Fast and frugal framing effects? J Exp Psycho, 2010, 36 (4):1043-1052.

[8] Tversky A, Kahneman D. T he framing of decisions and the rationality of choice. Science, 1981, 211:453-458.

[9] 李胜明, 李昊, 赵晓玲. 框架效应下优秀运动员风险决策偏好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 35(3): 32-35.

[10] 董官清, 丁学龙. 框架效应与问题性质对大学生运动员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9 (1): 69-72.

[11] 王洪彪, 张绍礼, 王晓玲. 运动风险决策情境中的框架效应研究.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1, 30(4): 69-73.

[12] 梁建平,申存生,范安辉. 框架效应下人格特征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决策行为的影响作用研究.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 42(04): 54-57.

[13] 曾理, 肖巧俐. 框架效应下体操国际级、国家级裁判员决策偏好的研究.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4, 22(3): 61-64.

[14] 黄志剑, 刘正洁. 体育情境中的风险决策行为: 前景理论的初步系统验证.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2, 31(8): 697-705.

[15] 邢采, 孙健敏. 积极情绪和心理韧性对于风险决策的影响.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大会, 广州, 2012.

[16] 李萌, 贾丽霞, 陈心月, 等.心理弹性对大学生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21(1): 131-133.

[17] Jones G, Hanton S, Connaughton D. What is this thing called mental toughness? An investigation of elite sport performers. J Appl Sport Psychol, 2002, 14(3): 205-218.

[18] Chen MA, Cheesman DJ. Mental toughness of mixed martial arts athletes at different levels of competition. Percept Mot Skills, 2013, 116(3): 905-917.

[19] Golby J, Sheard M, van Wersch A. Evaluating the factor structure of the psychological performance inventory. Percep Mot Skill, 2007, 105(1): 309-325.

[20] Shin DS, Lee K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ental toughness between elite and non-elite female athletes. Kore J Sport Sci,1994, 6, 85-102.

[21] Crust L, Azadi K. Mental toughness and athletes’ use of psychological strategies. Eur J Sport Sci, 2010, 10(1): 43-51.

[22] 张建卫, 刘玉新, 金盛华. 大学生压力与应对方式特点的实证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3,5(1): 7-11.

[23] 王艳秋, 张佳佳, 任景敏, 等. 大学生心理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0, 32(7) : 684-687.

[24] Campbell- Sills L, Cohan SL, Stein MB. Relationship of resilience to personality, coping, and psychiatric symptoms in young adults . Behav Res Ther, 2006, 44(4): 585-599.

[25] Chang YK, Chi L, Huang CS. Mental toughness in sport: A review and prospect. Int J Sport Exerc Psychol, 2012, 10(1):79-92.

[26] Thelwell R, Weston N, Greenlees I. Defining and understanding mental toughness within soccer. J Appli Sport Psychol, 2007, 17(2): 326-332.

[27] Jones G, Hanton S. Connaughton D. A framework of mental toughness in the world’s best performers. Sport Psychol,2007, 21(2): 243-264.

[28] Gucciardi DF, Gordon S. 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validation of the Cricket Mental Toughness Inventory (CMTI).J Sport Scie, 2009, 27(12): 1293-1310.

[29] Newland A, Newton M, Finch L, et al. Moderating variabl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toughness and performance in basketball. J Sport Heal Scie, 2013, 2(3): 184-192.

[30] 庄锦英, 陈明燕. 论消极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 29(5): 7-10.

[31] 赵宏玉. 特质焦虑与风险决策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 2008.

[32] Clough P, Earle K, & Sewell D. Mental toughness: The concept and its measurement. In I. Cockerill (Ed.), Solutions in sport psychology (pp. 32–46). London: Thomson Learning,2002.

[33] Middleton SC, Marsh HW, Martin AJ, et al. Discovering mental toughness: A qualitative study of mental toughness in elite athletes. Self Research Centre Biannual Conference,Berlin, 2004a.

[34] Gucciardi DF, Jones MJ. Beyond optimal performance: Mental toughness profiles and developmental success in adolescent cricketers. J Sport Exerc Psychol, 2012, 34(1): 16-36.

猜你喜欢
韧性框架决策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框架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
我国在WYO框架下面对的贸易保护现状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