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振华+邹果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指通过对高校日常财务运行状况进行持续的监控,以防范高校发生财务风险,最终导致高校经营危机甚至破产的一种监控和防范机制。高校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提前发现高校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潜在风险,并及时反馈到高校决策层,有利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将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高校正常经营。完整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包括: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组织、信息收集与传递机制、财务风险分析机制及财务风险处理机制。
一、建立完善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组织
做好预警管理,一定要有组织保证。预警管理的组织保证一般分成以下三个层面:(1)预警管理委员会是常设机构,由高校最高决策层组成,通常由校长兼任;(2)预警管理委员会日常管理机构,是中间层,负责预警管理的组织与协调工作;(3)作业层,就是各责任中心分别指定1~2人,具体负责预警信息的收集、监控。
二、建立健全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信息收集与传递机制
高校运营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信息涉及面广,信息量大,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既要重视财务部门提供的财务信息,更要注重教学、教辅及行政管理部门所提供的非财务信息。信息的收集与传递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为此,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委员会应建立健全信息收集与传递机制。
1.制订信息统计表。从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层面制订不同职能部门的信息统计表,教学部门、教辅部门、行政管理部门因其工作内容,其对应的信息统计内容应不同,同时允许提供个人主观性的信息,可以使用描述性语言。
2.强化作业层信息收集员的职责。客观、真实、及时提供相关信息,是每个信息收集员必须遵守的职责,加强对信息收集员的考核,提升职业能力。
3.建立信息传递渠道。通过校园网平台,设置权限,作业层信息收集员的信息经职能部门负责人初审后及时传递,最终与财务部门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汇合,并由中间层进行合理筛选、核对、整合,提高信息的有用性。
4.定期召开信息通报会。决策层将相关信息在高校内部各管理级次、责任单位、业务环节之间,以及高校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和监管部门等有关方面之间进行沟通和反馈,信息沟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报告并加以解决。重要信息应当及时传递给学校党委会。
5.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高校应当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信息与沟通中的作用,高校也应当加强对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三、建立高效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机制
1.建立财务风险分析小组。总会计师牵头财务处、审计处及高校内部专业教师组建财务风险分析小组,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建立先行指标和扳机点。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并建立与之对应的先行指标和扳机点,先行指标是用于早期评测运营不佳状况的变动指标,可以从偿债能力、运营绩效能力、收益能力及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构建先行指标体系;扳机点是指控制先行指标的临界点,也就是预先所准备的因应计划必须开始起动之点,一旦评测指标超过预定的临界点,则因应计划随之而动。
3.找准财务风险的成因。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从高校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立足于高校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和管理类风险进行分析,找出高校财务风险发生的真正诱因。
4.开展风险评估。从定性角度确定高校财务风险的变化方向;从定量角度建立先行财务指标体系为主,非财务指标体系为辅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运用定量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衡量财务风险的大小,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衡量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四、建立有效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处理机制
根据高校财务风险衡量的结果,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处理机制,成功化解财务风险是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
1.做好财务风险防范的预案。高校预警管理委员会应根据财务风险分析结果,权衡风险与收益,做好财务风险防范的预案,对风险分析小组上报情况应当合理分析、准确掌握中间层及作业层的风险偏好,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给高校经营带来重大损失。
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措施。高校内部控制失效诱发财务风险已非常突出,高校应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及内部监督等五个方面,建立包含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承受度的范围内。
3.区别情况,采取风险应对策略。根据成本与收益的原则,区别不同财务风险的成因,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防范财务风险。(1)风险回避法,高校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充分考虑风险与收益的关系,综合评价不同方案的财务风险,在确保理财目标实现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风险小的方案,或者根据风险投资方案,适时把握投资动态,一旦出现不利情况,应适时调整和修改方案,以达到回避风险的目的。(2)风险降低法。第一,建立内部控制措施,强化内部监督职能,完善预警管理组织。第二,重视财务预算的执行与考核,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与绩效考评体系相结合,促进高校财务管理目标和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推动高校长足发展。第三,积极争取高校化债政策,一方面要破除“等、靠、要”的思想,整合学校各类资源,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学校自筹资金足额到位;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老校区资产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筹集化债资金。(3)风险分担法。面对高校扩大规模(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建设等)所引发的资金短缺,可以引入其他投资主体,与其他投资主体联合经营,形成“共同出资、共同经营、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4)风险承受法。根据财务风险衡量结果,预计风险带来的损失,权衡风险防范成本与收益的大小,若风险防范成本大于风险防范带来的收益,且风险在承受度的范围之内,高校可以不积极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因风险造成的损失由高校自身承担。
4.加强财务风险防范的考核。预警管理委员会统一下达财务风险的处理方法,明确有关部门财务风险防范的责任,并加强对各部门财务风险防范结果的考核,并根据财务风险防范过程中的情况变化,适时调整与修改财务风险处置方案,高度重视财务风险防范过程中的反馈意见,积极妥善协调财务风险防范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冲突,确保财务风险成功化解。
伴随着高校自主经营能力的增强,高校扩招与扩大所带来的负债资金的增加,高校承担债务风险的压力随之增大,一些高校对负债资金的依赖程度也在提升,且由于财政资金、学费收入与高校发展所需资金的不配比,负债资金的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的正常发展与经营。负债资金规模的增加与负债资金成本的上升,给高校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目前,众多高校从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财角度出发,建立了财务预算委员会,提升了财务预算委员会的职能与地位,其主要目的在于强化资金使用的效益性,但这只是资金管理的一个方面,与此相对应,高校可以借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从财务风险预警的角度对高校负债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进行管理,加强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确保高校财务风险可控、可防。[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13BJG003)湖南省属高校财务风险评价及预警机制建立研究;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4D116)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研究]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