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卓,石蕊,谭李玉,李梦琦
(1.西安医学院 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2.陕西省人民医院 眼科,陕西 西安 710068)
翼状胬肉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临床主要采用手术中联用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C(MMC)为治疗手段,目前没有其他成熟、等效的替代方案。丝裂霉素C 属于抗肿瘤抗生素,毒副作用较大,用丝裂霉素C 滴眼虽能有效阻止胬肉复发,但有较强的眼内毒副作用[1]。翼状胬肉生长的主要过程发生在眼表,而丝裂霉素C 的眼内副作用则常由角膜吸收所导致。药物的分子量对角膜吸收的影响很大,高分子药物难以通过角膜吸收[2]。本研究将丝裂霉素C 与聚乙二醇(PEG)制备为高分子前药,以减少其角膜吸收,从而使其在翼状胬肉等结膜、眼表疾病的应用中,降低全眼副作用。
PEG 为线性结构,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生物相溶性,无毒、无免疫性、无致畸性且无抗原性[3],是FDA 批准的药用合成聚合物之一[4]。在药物化学研究领域,PEG 可用来与药物通过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结合得到新药[5]。PEG 的接枝主要靠其端基的羟基作为化学反应的功能基团,由于PEG 的分子质量一般较大,两端的羟基活性较差,因此,一般情况下对天然产物及有机小分子药物的修饰,PEG 不直接与药物反应,而是采用连接臂对PEG 活化,引入更加活泼的基团与药物连接。PEG 与药物偶联常用的连接臂有乙酰基[6]、琥珀酸[7]、曼尼希基[8]等。MMC 上有3 个胺基,可以与琥珀酸的一个羧基以酰胺键连接,而琥珀酸的另一个羧基则可以与PEG 以酯键连接,在琥珀酸与MMC 连接时,由于酰胺键不易形成,为了提高反应收率,我们使用N-琥珀酰亚胺(NHS)活化的mPEG 琥珀酸酯与MMC 反应,提高了反应收率。
丝裂霉素C、聚乙二醇2000 单甲醚均为化学纯;琥珀酸酐、吡啶、1-乙基-3-(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酰亚胺盐酸盐(EDC)、N-羟基琥珀酰亚胺、N-甲基吗啉、DMAP、DMSO(使用前经500 ℃活化的4A分子筛浸泡除水)均为分析纯;双蒸水;硅胶H。
UV-1780 紫外分光光度计;FD-1000 冷冻干燥机;PSL-1810 磁力搅拌低温槽。
合成路线如下:
1.2.1 单甲醚聚乙二醇2000 琥珀酸酯(化合物1)的制备 向500 mL 圆底瓶中加入mPEG2000 20 g(10 mmol),琥珀酸酐7.5 g(75 mmol)及5 mL 吡啶,氮气保护下回流反应24 h,蒸去溶剂,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溶解得混悬液,超声后用60 mL 乙酸乙酯萃取,水相调pH 至2,用60 mL 氯仿提取,氯仿层干燥后蒸干,得白色固体15 g,m.p.50 ~53 ℃。
1.2.2 单甲醚聚乙二醇2000 琥珀酰亚胺琥珀酸酯(mPEG2000-NHS,化合物2)的制备 向500 mL 圆底瓶中加入单甲醚聚乙二醇2000 琥珀酸酯(化合物1)15 g(7.5 mmol),琥珀酰亚胺5 g(44 mmol),1-乙基-3-(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酰亚胺盐酸盐5 g(24 mmol)及5 mL N-甲基吗啉,加入二氧六环300 mL溶解后,在氮气保护下回流反应8 h。蒸去溶剂,用氯仿溶解,2 mol/L 盐酸60 mL 洗涤,氯仿层干燥后蒸干,得黄色油状物7 g,N2保护下保存。
1.2.3 丝裂霉素C-聚乙二醇单甲醚前药(mPEGMMC 化合物3)的制备 称取丝裂霉素C 0.05 g(0.15 mmol)、DMAP 0.036 g (0.3 mmol)于5 mL DMSO 中,搅拌,滴加溶有mPEG2000-NHS 0. 23 g(0.1 mmol)的2 mL DMSO 溶液,滴毕升温至50 ℃,反应24 h。将反应液直接倾入20 mL 水中,混匀后加入截留分子量为2000 透析袋中,透析4 d,期间每隔24 h 更换外液一次,通过TLC 法检测外液中的MMC,至无MMC 检出后结束透析。将袋内液体冷冻干燥得灰色粉末31 mg。
2 mg 丝裂霉素C(MMC)与丝裂霉素C-聚乙二醇单甲醚前药(mPEG-MMC 化合物3,灰色粉末)7 mg分别使用双蒸水溶解,分别转移入250 mL 容量瓶中,定容,得待测液。分别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其全波长,结果见图1。
由图1 可知,灰色粉末与MMC 的紫外吸收曲线基本一致。由于该粉末在截留分子量2000 的透析袋中保留,可知其为mPEG2000 化的高分子化合物,其紫外吸收又与MMC 一致,因此可确证其为mPEG-MMC(化合物3)。
图1 丝裂霉素C(MMC)与丝裂霉素C-聚乙二醇单甲醚前药(mPEG-MMC)的紫外全波长光谱图Fig.1 UV spectra of MMC and mPEG-MMC
以聚乙二醇2000 单甲醚及丝裂霉素C 为底物,经三步反应,制备了丝裂霉素C 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衍生物高分子前药,并通过紫外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从而获得一种有望减少丝裂霉素C 在眼表疾病应用中经角膜吸收导致的眼内副作用,具更大治疗窗的丝裂霉素C 前药。
[1] Rachmiel R,Leiba H,Levartovsky S.Results of treatment with topical mitomycin C 0.02% following excision of primary pterygium[J].Br J Ophthalmol,1995,79:233.
[2] 严忠勤,钟裕国,温玉明.趋淋巴抗癌药丝裂霉素-右旋糖酐偶联物的合成及生物学性质的研究[J].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9,4(9):240-244.
[3] Harris J M. Introduction to biotechnical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of poly(ethylene glycol)[C]//Poly(ethylene glycol)Chemistry.New York:Plenum Press,1992:1-14.
[4] Greenwald R B. PEG drugs:An overview[J]. Controlled Release,2001,74(3):1592-1711.
[5] 熊成东,王亚辉. 聚乙二醇衍生物的合成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0(1):39-45.
[6] 徐蓓华,周惠燕,沃联群.聚乙二醇-异黄酮复合物的合成[J].合成化学,2008,16(1):77-80.
[7] 蒋福升,刘霞,王平,等. 聚乙二醇负载葛根素前药的合成、表征及体外特性初步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2011,46(7):522-526.
[8] Zhao Y J.Poly(ethylene glycol)prodrug for anthracylines via Mannich base linker:Design,synthesis and biological,evaluation[J].Int J Pharm,2003,379:9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