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的世界里漫步与求索

2015-04-13 20:58徐强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血色山西大学科研课题

徐强

李少钦教授2014年接受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邀请,回国担任该学院的特聘教授。25年的海外留学、研究之路后,回到国内他最大的感受是:终于可以安下心来可持续地拓展科研课题,希望更多地向学术界的同行们学习,与老师们进行更广泛地交流与合作。

李少钦198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南方医科大学(当时为第一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硕士毕业后于1989年10月1日赴澳大利亚,先在悉尼大学的Kolling医学研究所做访问研究员,后转入布里斯本的昆士兰医学研究所,在所长L.Powell负责的小组中做血色病的基因定位工作并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李少钦选择了一组微卫星作为标记位点,在12个血色病家族中做基因分析,然后用基因和疾病表型做连锁分析,把血色病的基因定位在微卫星D6S105和HLA-F的附近。他的实验成果于1992年获得了国际肝脏研究学会颁发的科研成果二等奖,论文发表在《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上。因为技术移民,李少钦离开澳大利亚进入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再次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李少钦建立了双向凝胶电泳的技术平台,用以研究Amylin的信号传导,在研究过程中看到了Amylin能引起p20蛋白质的逐级磷酸化。这也是李少钦博士论文的内容,他于1999年获得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哲学(生物科学)博士学位。

1997年李少钦来到香港中文大学做博士后,在Julian Critchley教授领导的团队中研究糖尿病的遗传学,兼当副研究员。期间,李少钦发现在糖尿病人群中白内障的发病和醛糖还原酶的基因型有关,他根据这些结果申请了专利并发表了文章。2003年李少钦接受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研究所的聘请任首席研究员,从事肿瘤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他领导的团队平均每年都会发表文章,并成功申请到几项新加坡国家级科研基金。

海外留学、工作期间,李少钦教授发表的文章影响因子累计99.7分,被引用485次;最高单篇影响因子为11.5分被引用109次。他于1997年获国际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联盟颁发的年轻科学家奖。他还曾担任国际转化蛋白质组学研究杂志的编委,为10种国际学术期刊审稿,9次被选为国际学术会议专家组成员。

在外展转多年,由于移民、博士后工作机会及寻找独立工作机会影响,李少钦多次更换工作单位,更无益于他持续的科研工作。2014年,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聘请李少钦为特聘教授,从事肿瘤细胞生物学和功能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李少钦教授对与山西大学的合作充满希望,在他眼里山西大学作为百年名校,历史悠久,现任领导正在全力推进学校的科研进入更高的阶段,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完善的软硬件服务,他自己就在半年之内建立了实验室并组建了科研团队。

“回国后,我有了固定的实验室和研究方向,可以安安心心地工作,可持续地拓展科研课题,非常高兴。感谢山西大学各级领导对我的支持,回国发展的决定是正确的,托国家发展的福,我也希望能为中国梦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血色山西大学科研课题
我校开展科研课题申报与科研能力提升培训
船长的血色奇遇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urticaria and its effects on the content of IgE and the imbalance of Th1/Th2 cell function
血色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进展
山西大学管理与决策研究中心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electroacupuncture at four sacral points for overactive bladder syndrome
少女感“血色”气息来袭
脱靶篇
捧杀篇
“取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