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下的教师昂起头

2015-04-13 13:43
中国新农村月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刘校长农村教师县城

我们学校有一个老校长,姓刘,现在已经退休。上世纪七十年代,因为没有高考,高中毕业后就回家种地,取妻生子。七六年恢复高考,他考上了泰安师专,两年后毕业。当时在市里主管大学生分配的是他的一个亲戚,亲戚劝他留在泰城,他不肯,给亲戚央求说最好回本村的小学教书。亲戚说他们是“大专生”,按规定只能分配到县直以上学校,本村是回不去的,他就又要求亲戚给他找一个离本村最近的学校,后来就分配到了东平四中(政协副主席张庆黎的母校),再后来,东平四中改成了乡镇中学,就是我们现在的这个学校——接山一中。

四十多年过去,刘校长也早已经光荣退休。现在他仍住在校园三间破旧的瓦房里,退休金三千多元,也可以算是衣食无忧;可是,刘校长当年留在泰城或县城的同学,住的都是楼房,退休金都在五千元左右,还有好多好多的同学是什么正局级、正县级之类级别的退休,其条件更是无法相并论。闲聊时问及刘校长当年为什么那么“傻”?刘校长乐哈哈地说:“当时可不傻,全国工资都一样,城市城消费却比乡下高出许多;房子是公家的,在城市很难分得到,而乡下学校房子没有那么紧张,我现在住的这三间瓦房当时在县城那可是县长级别的;还有,老婆孩子在乡下,离家近了,星期六、星期天还可以帮助家里种种地……”

其实,刘校长并非个例,这种情况,当时非常普遍,在我们学校,还有好几个类似的情况。有从外县县城里调回的,也有从本县县城调回的。还有一个在县直的老师,上世纪九十代末,调动不好调,就自己联系,经组织批准后“对调”,现在,人家“对调”到城里的那个老师中学高级教师光荣退休,而回我们学校的这个老师退休时只“混”了个中学一级,还费了不少的劲……

那个时代为什么城里没有那么大的“引力”,很多人还非常愿意到“乡下”?那是因为,第一,当时城市乡下工资一个样,乡下倒还有许多优惠。笔者1986年上班时,在乡下的不仅没有试用期,工资还高一级(6元钱);第二,当时的城乡差别并没这么大,城市消费却相对较高;第三,过去,在农村盖三间房子,那要一家人十几年的积蓄,而“公家人”可以分到“公房”,而这个“公房”,在乡下比在城里更容易分到;第四,大家都知道,往前倒三代,城里人大多都是乡下人,当时通信、交通都不像现在这样方便,因此,乡下人成了“公家人”,为了“合家团圆”,也愿意扎根乡村。

可是后来,形势变了:首先,工资不一样了,由过去的全国统一变成了以乡镇为单位发放。不要说不同地区,就是在同一个县,同等情况下,县城教师的工资也比乡下的要高出许多,高出多少,有一个戏说,你若想调到城里,先拿出两年城乡差的工资额送礼,两年后你就开始盈利了。而且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乡下教师工资发放不及时,有时半年还领不到一次工资;再后来,城市教师有了什么“菜篮子补贴”、“奖金”之类的工资之外的“钱”,可乡下还是“工资”依旧,纯洁的很;其次是住房,随着国家住房政策改革,城里原来分配的住房进行“确权”,城里老师用原来分配 “公房”很轻松地换取了新建的楼房,而乡下,比如我们学校,到现在也没进行什么住房改革,当然以后更没有这个政策了,因此,农村教师买房就“压力山大”,特别是年龄越大的老师,买房子越难,因为原来工资低,除了养家糊口,没有什么积蓄,现在虽然工资有所提高,但只是近几年的事情,一套房子五六十万,那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再次,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差别越来越大,从居住环境、到生活购物、再到医疗保健,不要说偏远的乡村,就是乡镇住地与县城也无法再放到一块相比;还有,现在的教师工资实行的是职称工资,而职称是有计划指标的,同等情况下,城市学校比农村学校分配的指标要多好多倍,当然,城市老师的职称就容易评聘,在乡下,比如我们乡镇,小学教师到退休评聘不上小学高级职称(中级)的人大有人在,而在县城,三十几岁很多老师就解决了,到退休不是中级职称的几乎没有!

今年两会,“农村教育”成为不少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问题,特别是让农村教师如何“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提出了不少的好建议。

在这里作为乡村教师,笔者也想就此说几句。要想让农村教师如何“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首先应当让农村教师得到实惠。乡下教师在工资、福利待遇等总收入如果比城市教师多到一个“可观”的差距,“人往城里走”的时候就可能会“三思而行”;其次,当下的政策都是提让新教师“下得去、留得住”,因而给新教师包括支教等情况很多的补贴,而对原本长期在乡村的教师却是视而不见,这恐怕也是让新教师“后怕”的一个原因;再次,关于职称,说得再好听一点就是教师专业成长,应给农村教师更多的机会,无论是讲课、评优、树先、还是职称评聘,农村教师的比例即使不比城里高,至少也应和城市保持在同一水平上,让同等情况的乡下教师能和城里教师在同一个时间段里也评聘上同级的职称;第四,还要改善当下的教学环境。

近年来,城市学校建设的富丽堂皇,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教室里不但是现代化的“班班通”,各种配套的功能室更是现代气派,而农村小学,象我们乡镇的许多小学却还是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双基”验收的水平上,不要说各种功能室,教室里的“班班通”,就是现在连农村不少家庭都成为“小家电”的电脑,学校里教师都达不到“人手一机”,农村学校还是停留在一本课本、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原始社会”里。第五,笔者以为也是特别关键的,是要建立城乡教师“平等”“双向”交流机制,城里学校缺教师不应再从农村选拨优秀教师,城里到乡下“支教”的也不应是为了评聘职称而去“渡金”的,城里教师和乡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相互流动,到城里去的不再是选“优秀”的,到乡下去也非是“发配”边疆,要让乡下教师昂起头,挺起胸,和城里教师一样,不但有优厚的待遇,更有光荣的尊严!

猜你喜欢
刘校长农村教师县城
在小县城仰望浩瀚星空
校长“不务正业”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九寨沟县城(外二首)
依纲扣本,返璞归真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
刘校长又来了
论西部农村教师专业信念提升策略
感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