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迪 陈 荣 孙济庆
(华东理工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上海 200237)
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吴 迪 陈 荣 孙济庆
(华东理工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上海 200237)
本文对上海地区具有代表性和规模性的八大科技园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分析,选取其中的制造类企业,从专利结构、专利的合作研发状况及专利的法律状态等专利信息的角度对制造类企业进行了分析,发现上海的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专利成果匮乏、专利结构不合理或专利有效率低等问题,从而得出上海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呈现出整体水平较低且不均衡的结论,并根据结论从企业自身及创新大环境等角度,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建议。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上海
2012年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型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创造了全国65%的发明专利,占据了75%的企业创新,覆盖了80%以上的新产品研发[1]。中小企业已逐渐成为科技创新的新生力量和主体力量,指引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2],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有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平均寿命仅为2.5年,均从业人员仅为13人[3],发展堪忧。有学者研究发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的成长性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呈正相关[4],因此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能够发现中小企业的发展局限,为中小企业更好地发展提供依据。
专利信息的全面性、客观性使其能够较为清晰和完整地反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学者研究认为专利信息与技术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关系[5],因此专利信息的各项数据成为衡量企业技术创新研发能力的重要计量指标。目前,已有众多学者基于专利分析的方法,对各行业、城市、高校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6-8],但研究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文献偏少。
本文基于专利数据及相关方法,对上海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展开研究,探索上海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现状,挖掘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上海地区科技型中小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Innojoy专利平台(www.innojoy.com)检索所得的专利数据,分析其技术创新现状。科技园区作为城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集中地,其入驻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城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因此研究企业选取来自上海市具有代表性和规模性的8家科技创业园区。以这8家科技创业园区的入驻企业作为数据来源,根据企业规模和性质筛选企业,收集得到1 255个科技型中小企业。选择企业信息如表1:
1.2 数据来源
不同类型的企业对技术创新需求的程度不同,将收集到的1 255个企业按行业划分为制造类、信息技术类和服务类。其中定义制造类企业为具有产品设计、研发、制造等过程的企业,信息技术类是基于虚拟的网络、科技运用相应的信息工具开发非实物产品的企业,服务类则是提供咨询、销售等非实物服务的企业。分别对3个行业的企业的专利数以及无专利企业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表2。
表2 行业专利数统计表
信息技术类和服务类企业由于本身对技术创新的需求低的特征,无专利企业的比例均超过了75%,技术创新能力研究在这两种类型的企业上并不适用,因此本文仅对制造类企业的专利进行分析。剔除信息技术类和服务类企业,获取到467家制造类企业的专利信息,由于专利申请、审查、授权的周期及数据库收录造成的滞后性,为保证数据完整性,剔除2012年之后申请的专利,最终剩余5 851条专利信息。
2.1 专利数量
对这467家企业的5 851件专利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企业平均拥有12.5件专利。其中无任何专利的企业有251家,占53.7%。剔除无专利企业后,有专利的企业平均拥有27.1件专利。对467家制造类企业的专利数分布统计如表3:
表3 专利数分布统计表
有93%的企业专利数少于50件,超过100件的企业仅占2.1%,而专利最多的企业有499件专利,可见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在拥有的专利数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个别企业专利较多,拉高了平均水平,仍有较多企业在专利技术上毫无建树。
2.2 专利结构
有研究表明,3种专利类型之间存在紧密关系,其中发明专利最重要,不仅促进自身发展,更对另外两种专利有较强的正向促进作用[9],在结合外观设计专利时,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发展[10],并且发明专利为主的专利结构较合理[11],因此定义发明专利比例最高,辅以一定数量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专利结构为合理专利结构。对所有企业的专利类型进行统计,如表4。
表4 专利类型构成
上海市全市2014年上半年申请发明专利占比47.8%[12],调研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明专利达到76.2%,表现出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高水平创新比例较高,大幅度超过全市所有企业的基本水平。对每家企业的专利结构进行单独统计,根据企业拥有的专利类型的丰富程度进行分类统计,并罗列了具体类型专利的数量,如表5所示:
表5 专利结构统计表
不同企业在专利结构上展示出了不同的状态。3种专利类型齐全的企业有24家,其中发明专利最多。不到两成的企业同时有两种类型的专利,并且两种类型中都包含发明专利,且发明专利占比相对更高。另有两成的企业只有一种类型的专利,而超过一半的企业没有专利。
可以发现,有5.6%的企业同时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专利结构最为合理,其中无论是整体平均专利数,还是每一种类型的专利,都是所有专利结构中单类型平均专利数最高的。这类企业同时具备产品从功能到外观的创新能力,平均拥有66.2件专利,远远高于所有企业平均12.5件专利以及有专利企业27.1件专利的水平,技术创新实力最强。18.2%的企业同时拥有两种类型的专利,专利结构较为合理,平均30.0和43.0件的专利数同样大幅度超过了平均水平。76.3%的企业仅有一种类型的专利或没有专利,专利类型单一,且平均专利数均大幅度低于其他专利结构。因此可以看出,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利结构并不合理,而专利结构越合理,其技术创新能力越强。
2.3 合作创新
学者研究表明,在国外,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技术合作可以有效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13]。对有专利的216家企业的专利合作情况进行统计,发现无合作属独立研发的专利占82.6%,只有17.4%的专利是合作研发的成果,协同创新并不是很普遍。对合作研发的1 016件专利再进行统计,分类汇总共同研发对象的机构类型,分布如表6所示:
表6 合作申请人机构分布
通过对企业专利发明的合作情况的研究,发现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研究所),以及与个人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合作,其中企业之间的合作最普遍,达到73.5%,可以推测,企业之间通过共享专利技术实现产品的共同生产或连续生产。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超过到两成,这种将科学研究、技术发明、产品生产结合在一起的产学研一体化的现象也占到一定比例。
2.4 技术主题
专利信息独特的IPC分类号能够充分表达专利的技术领域,主IPC分类号代表了此项专利技术的主题,分类号共现(共类)的程度能够表征技术交叉融合的情况[14]。因此共类越明显,技术融合度越高,代表着该项专利技术涉及的领域越多,综合性越高,应用领域越广。因此,本文通过对专利信息的主IPC分类号内容和数量的统计,来探索企业创新的技术主题分布情况。通过对专利主分类号的统计,找出集中度最高的分类号,总结出上海地区中小企业涉及最多的技术主题,如表7所示:
表7 主要技术主题统计情况
表7(续)
根据表7可以发现,热门技术主题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两大产业,也就说明目前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热点集中在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通过计算分类号数量来体现共类现象的明显程度,从而来表征技术融合度,表8统计的是共类程度和合作机构类型的关系。
表8 共类程度与合作机构类型的关系
观察数据可以发现在与高校、研究所为代表的科研机构合作时,分类号数量较高,即共类现象明显,技术融合度较高。由此推断,高校、研究所的技术创新相比企业,具有多学科跨领域交叉的特点,与科研机构合作能够更好地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在同一个专利技术内。
2.5 法律状态
专利是否被授权,专利是否有效存活,都是专利质量的一个重要表征。统计所有申请专利的最终法律状态,计算专利获得授权和有效的比例。专利授权是指专利在申请之后,经过公开实质性审查,最终获得质量认可,得到授权。本文中的专利有效率是指至今仍有效(未被撤回、终止和放弃)专利在所有授权专利中所占的比例。统计得出专利授权比例为66.1%,有效率为69.2%。由此可见,企业申请的专利质量一般,超过三成的专利未被授权,即使授权后的专利也会因为撤回、终止和放弃而失效,经过授权的专利中仍有30.8%的专利失效。总体看来,虽然调研的467家企业有5851条专利,但真正被授权且至今有效的不到50%。
上文选取了8个科技园区的467家制造类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企业专利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上海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整体表现一般。研究机构调研发现,上海地区的科技园区的企业整体水平仅排在全国各省份第四位[15]。本文对上海地区科技园区中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调研中发现,专利的数量上,虽然整体发明专利比例较高,但有90%以上的企业仅有50件以下的专利产出,超过100件专利的企业仅有10家;结构上,超过七成的企业的专利类型单一,结构不合理;质量上,被授权且至今有效的专利不足50%,大量专利未被授权或已失效。
(2)上海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均衡,专利集中于少数企业,有53.7%的企业没有专利,而专利数最高的企业有499件专利,不同专利结构的企业之间,专利数量差距巨大,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参差不齐。
(3)通过对企业专利结构的研究,发现同时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企业比例仅占5.6%,表明拥有产品从技术发明、技术更新到外观设计的完整专利链的企业比例较小,因此可以依靠自主知识产权完整产品生产链的企业比例少。
(4)上海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热点主题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行业上,符合国务院提出的“十二五”规划中重点发展新兴行业的趋势[16],另外发现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时,专利的技术交叉度和综合性相对较高,体现出高校和研究所高融合度的技术创新特点。
根据上文对上海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利分析,发现其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一般。企业自身、科技园区到政府等各个创新支持环境的角度,都有改进的空间。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中小企业难以生存发展的今天,是企业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
4.1 加大产业集群,建立中小企业的产业联盟
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呈现数量多而散、规模小、技术创新能力参差不齐等特点,中小企业产业联盟、虚拟战略联盟、创新联盟等概念应运而生[17-18]。然而直至2013年10月才有第一个产业联盟实体在福建产生,并在短短几个月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9]。上海各大科技园区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鼓励具有类似产品链和规模的企业共同建设技术创新基地,形成产业集群,发挥园区的整合辐射作用,建立真正的产业联盟,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更加高效的科技创新,一步步转型为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发展模式。
4.2 深化产学研之路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与高校、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进行合作研发的企业,其专利具有技术交叉性和综合性高的特点,能够充分利用高校学科交叉协调的特点,将不同领域技术融合度,产生出更多复合型的专利技术。因此在自主研发的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充分利用上海地区高等学府、研究院所等科研机构的丰富资源,紧抓合作研发的契机,构建全面、有效、灵活的“产——学——研”一条龙的技术创新模式,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的生产,产品生产销售后的部分盈利重新回流到产品研发中,逐步形成“以产养研,以研促产”的循环模式,真正做到企业的产学研一体化,为企业转型建立良好的基础。
4.3 紧追全球热点,重点发展新兴行业
国务院在“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鼓励发展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行业[16]。而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热门技术主题集中在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行业,应对其他新兴行业投入同样的技术创新热情。上海中小企业应把握好先机,争取在技术创新角度,成为全国领先模范。
4.4 政策扶持,树立知识产权意识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低,技术创新成果稀少,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普遍存在的缺乏知识产权意识、研发投入不足、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20]。除了中小企业自身,政府也应给予更多的支持。目前政府机构提供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多为普惠政策,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数量少,并且中小企业对政策信息的灵敏度低,参与性较差,很多企业受激励政策的影响有限[21]。因此政府和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应针对中小企业,设置针对性高的技术创新类的扶持政策,从而鼓励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同时降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上的风险。另外科技型中小企业密集的科技园区应主动承担为中小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技术保护等各方面的咨询指导服务的责任,引导企业建立合理的专利结构,同时全面改善中小企业对知识产权意识匮乏的现状,指导中小企业如何管理、运用所拥有的专利权,完善专利布局,重视技术为核心的转型思路,引导企业将专利技术作为企业战略发展的一部分。
[1]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中小企业提供了我国65%的发明专利[J].中国对外贸易,2012,(7):19.
[2]吴翠花,万威武,王新平.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新思考[J].经济问题,2004,(12):32-34.
[3]CHINA HRKEY.中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白皮书[R].2012.
[4]陈晓红,马鸿烈.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成长性影响——科技型企业不同于非科技型企业[J].科学学研究,2012,(11):1749-1760.
[5]李娜,李建华,王静敏.基于专利信息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情报科学,2010,(4):611-615.
[6]滕飞,刘志高,刘毅,等.中国太阳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与竞争态势———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13,(11):84-90.
[7]郑佳等.基于专利分析的纳米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情报杂志,2012,(11):113-117.
[8]田雅娟,杨志萍,方曙,等.从专利量化角度分析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J].情报杂志,2008,(11):91-93.
[9]潘雄锋,舒涛,张维维.中国专利结构趋势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46.
[10]高文杰.中国专利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1989-2007[J].天府新论,2014,(1):66-71 .
[11]徐国良,吴福象,孙林岩,等.产业结构与专利权构成交互关系研究——基于苏州和上海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数据的实证[J].科技与经济,2011,(5):106-110.
[12]东方网.2014年上半年上海发明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4.5%[EB/OL].http:∥news.hexun.com/2014-09-18/168609934.html,2014-09-15.
[13]洪必纲.基于合作研发的我国中小企业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导刊,2010,(20):23-24.
[14]乔杨.专利计量方法在技术预见中的应用——以国内冶金领域为例[J].情报杂志,2013,(4):34-37.
[15]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2013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R].2013.
[16]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xxgk/pub/govpublic/mrlm/201207/t20120720_65368.html,2014-09-15.
[17]芮杰明,周勃.构建中小企业战略联盟[J].企业管理,2003,(5):90-91.
[18]程国平,曹阳.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联盟模式研究[J].商业时代,2007,(6):41-42.
[19]蔡著龙.中小企业产业联盟 真正促进产业转型升级[J].福建质量管理,2014,(5):29-31.
[20]吴翠花,万威武,王新平.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新思考[J].经济问题,2004,(12):32-34.
[21]章卫民,劳剑东,殷林森,等.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支持现状调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0):34-37.
(本文责任编辑:孙国雷)
Analysis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Sci-tech SMEs in Shanghai
Wu Di Chen Rong Sun Jiqi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237,China)
The paper analyzed Sci-tech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SMEs)in eight representative and large-scale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in Shanghai,then conducted a research on the perspectives of patents structure,cooperation and the legal status of the patents of manufacturing.It found lots of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patents,unreasonable patents structure,and large rate of invalid patents.The conclusion showed that the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SMEs in Shanghai was imbalance and in a low level.At last the paper gave the meaningful suggestions of the innovation environment and the enterprises.
SME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capability;Shanghai
2015-01-28
上海市软科学研究项目“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研究”(项目编号:14692102600)。
吴 迪(1990-),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专利分析与情报方法,发表论文3篇。
10.3969/j.issn.1008-0821.2015.04.006
F274.6
A
1008-0821(2015)04-002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