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谐激光器及单纤双向波分DWDM系统在C-RAN中的应用

2015-04-13 04:15舒华德林右宇曾姗姗菲尼萨光电通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201201
邮电设计技术 2015年11期
关键词:波分激光器双向

舒华德,林右宇,曾姗姗,李 儆(菲尼萨光电通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201201)

0 前言

随着移动网络带宽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为了提高无线网的覆盖能力,以及降低建设维护成本,C-RAN越来越多地得以在现网中部署。在C-RAN的部署中,为了提升CoMP 情况下的无线带宽利用率,对BBU 采取进一步的集中放置,导致与BBU相连的RRU数目进一步增加,这些都会对前传网的架构产生深远影响。白光直驱以及级联白光直驱等方案,通过增加光纤数目来实现前传网带宽的提升需求;彩光直驱以及OTN/WDM等方案则采用多波长技术,进一步提升前传网的带宽。基于大容量多波长的灵活可扩展的网络架构,可以更好地适应移动数据业务增长的长期需求,而单纤双向的DWDM系统,则可以进一步降低光纤资源的消耗,有望成为未来前传网络的架构选择。

应用于上述DWDM系统的多波长光源,可以基于固定波长激光器光模块,每个光源采用不同的固定波长。但是在C-RAN 的前传网应用中,由于RRU 分布地域广,固定波长激光器光模块的缺点将逐渐显露出来,运维难度大,构建的网络缺乏灵活性,难以扩展等等,而低成本的高速可调谐激光器光模块,通过波长管理控制方案降低成本,并可以很好地解决C-RAN前传网的运维和网络演进问题,必将成为上述前传网的关键性技术,有望得到规模应用。

1 移动前传网网络架构及可调谐激光器应用

1.1 移动前传网网络架构

C-RAN的前传网,是给集中放置的BBU与分布式RRU 提供业务传输的网络,此传输网络在BBU与RRU之间,以CRPI 为基础,实现用户、同步、控制盒管理等数据信息承载。从网络架构与演进看,基于C-RAN的前传网,可能存在下面几种网络架构。

a)白光直驱以及级联白光直驱方案:每对RRUBBU 站点采用2对光纤或者1对光纤。前者采用双纤双向光模块实现,后者则采用单纤双向光模块实现且上行与下行采用不同的波长传输。白光直驱方案占用光纤纤数较多,每个站点3个扇区占用3对光纤(双纤双向)或者3根光纤(单纤双向)。随着RRU 的密度不断加大,站点不断增加,光纤资源必将会成为部署的瓶颈。级联白光直驱方案可以减少光纤占用,但其级联能力以及业务量都会受限。

b)彩光直驱方案:采用波分复用技术,在BBU 与RRU 中使用彩光光模块,外接无源波分复用器,实现BBU与RRU之间的业务传输。此种方案,可以减少光纤资源占用,但是由于波分复用器是无源方式外接,无法进行监控,网络运维难度较大。目前现网部署多采用粗波分技术,受限于光功率预算,基于粗波分技术的彩光直驱组网距离以及网络站点数受限。

c)WDM/OTN 系统方案:在BBU以及RRU站点部署WDM/OTN 设备,如图1 所示。此方案利用OTN 设备实现业务的汇聚以及保护,基于WDM 技术增加业务带宽,实现业务承载。该方案组网灵活,保护能力强,但是由于OTN 映射会增加额外的延时,尤其是考虑到后续无线网网络演进到Pre-5G以及5G的超低延时要求,WDM/OTN 系统方案能否得到大规模应用还有待检验。

图1 WDM/OTN系统用于移动前传网

采用单纤双向波分复用技术,在实现BBU与RRU之间业务传输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光纤资源的占用,进一步降低网络运维成本。相对于彩光直驱方案以及WDM/OTN 系统方案,该方案在BBU 与RRU 之间引入单纤双向DWDM系统,并可进一步结合波长的集中管理与控制技术,在RRU站点引入低成本可调谐激光器模块。图2为此方案的框图。

1.2 D W D M 系统架构及可调谐激光器控制技术

图2 单纤双向DWDM系统用于移动前传网

单纤双向DWDM 系统的前传网,不同RRU 站点的业务,需要采用不同的波长来承载。采用不同固定波长的彩光模块可以实现上述业务承载。考虑到RRU 站点的维护成本,以及对安装人员的技术要求,采用可调谐激光器光模块将会是更加合理的方案。可调谐激光器光模块,可以结合目前正在进行标准化的单纤双向DWDM系统的集中波长管理技术,降低光模块的成本,并进一步达到降低RRU站点部署成本并简化运维的目的。

ITU-T 正在起草G.metro 标准(Multichannel bi-di⁃rectional DWDM applications with port agnostic singlechannel optical interfaces),此项标准将规范一种低成本单纤双向DWDM 系统应用。图3 为G.metro 系统的框图,其中Head-end为汇聚节点,TEE(Tail end Equip⁃ment)为末梢节点设备。

相对于传统的WDM 系统,G.metro 标准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从而达到简化开通、运维以及降低网络部署与运营成本的目的。

a)支持单纤双向系统。

b)在TEE侧,采用可调光模块实现波长端口无关特性。

c)在TEE 到HE 方向,定义了调顶信号(pilot tone),用于集中的波长监测。

d)在HE 到TEE 方向,定义了信息通道(message channel);在HE 侧,定义了集中的波长监测技术。两者结合可以实现对各个TEE 的波长以及光功率的集中监视。

图4为一种波长集中监测、控制与管理示意框图,TEE节点不同波长的可调谐激光器模块采用不同的调顶信号,由HE 节点的集中波长锁定器实现波长与光功率的监视,再由信息通道发送控制信息到各个TEE站点,实现TEE节点的波长以及光功率控制。

单纤双向DWDM系统,也可以与现有的PON技术共用ODN,减少接入光纤资源占用。图5 为TWDM PON与P2P WDM共存的系统框图。

图3 G.metro单纤双向DWDM系统框图

图4 G.metro波长控制示意图

图5 P2P WDM PON系统用于移动前传网

ITU-T 起草的G.698.2 修订版标准,定义了40G NG-PON2系统的PMD(Physical media dependent)层要求,在annex B中还定义了辅助管理与控制通道(Auxil⁃iar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channel),传输波长分配信息与OAM 数据,以实现P2P WDM 系统的波长控制。考虑到信号的透明性要求,该标准建议采用透明辅助管理与控制通道(transparent AMCC),并且定义了2种实现方式,Baseband overmodulation 与RF-pilot-tone。G.698.2中定义的透明辅助管理与控制通道功能,与G.metro定义的信息通道功能类似。

基于上述标准定义的单纤双向DWDM系统,应用在前传网中,可以实现集中放置BBU与分布式RRU之间的业务传送。单纤双向技术的采用,降低光缆数量要求,降低系统成本。与此同时,基于标准定义的波长管理控制功能,可调谐激光器光模块应用在上述WDM系统的RRU节点中,将会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a)简化运维:由于实现了集中的波长管理技术,RRU节点的可调谐激光器光模块,在上电的时候根据系统要求,将其波长调节至系统分配的波长,从而达到简化开通、简化运维的目的。

b)降低成本:进一步地,通过集中的波长监测技术,并基于信息通道或者辅助管理与控制通道,反馈控制RRU侧的可调谐激光器光模块的波长,可以达到降低RRU侧的可调谐激光器光模块的波长稳定度要求,以及降低其成本的目的。

2 可调谐激光器技术以及成本浅析

可调谐激光器技术,其波长调节以及集成方式的不同,波长调节范围以及成本也各不相同。表1 列出了几种典型的可调谐激光器技术及成本对比。

由表1 可以看出:SG-DBR 技术,无论从集成度、成本,以及演进能力(25G支持能力)方面,相对于其他技术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有望成为后续低成本单纤双向波分系统的主流方案。

可调谐激光器技术在移动前传网络的应用,光模块的成本是极其重要的因素。而降低可调谐激光器光模块的成本,要从材料成本以及制造成本2 个方面考虑,并采用低成本的技术与方案。

表1 可调谐激光器技术对比分析

前面提到,通过集中的波长监测技术,并利用信息通道或者辅助管理与控制通道控制,反馈控制RRU侧的可调谐激光器光模块的波长,从而达到降低RRU侧可调谐激光器光模块的波长稳定度要求,以及降低其成本的目的。具体而言,当前的可调谐激光器,在无波长锁定的情况下运行,可以达到100 GHz 间隔的DWDM 系统的波长稳定性要求,对于50 GHz 间隔的DWDM系统,则需要采用精确的波长锁定技术。在光器件中集成标准具(Etalon),可以实现50 GHz 波长稳定度要求。图6 为50 GHz 间隔可调谐激光器光模块的封装示意图,其中标准具以及相应的光功率监测探测器,用于实现波长监测,图7为与标准具相关的波长控制电路。采用G.metro 的集中波长监测与控制技术后,可以不再需要图6 中的标准具以及相应的光功率监测探测器。与此同时,对应的制造流程,也可以得到简化。类似地,图7中与标准具相关的控制电路、波长控制精度以及制造流程都可以简化。上述几项简化措施,都可以降低光模块的材料成本以及制造成本。

图6 带50 GHz波长锁定标准具的可调谐激光器封装示意图

当然,采用新的封装技术,以及采用低成本的可调谐激光器技术,还可进一步降低可调谐激光器光模块的成本。相信有了这些系统级以及器件级的低成本方案与措施,低成本可调谐激光器光模块以及单纤双向DWDM系统,将在未来的前传网中得到大规模应用。

3 结束语

本文对比移动前传网网络架构,分析单纤双向DWDM 系统采用的集中波长管理控制技术。通过分析认为集中的波长监测技术,并利用信息通道或者辅助管理与控制通道控制,反馈控制RRU侧的可调谐激光器光模块的波长,可以达到降低RRU侧的可调谐激光器光模块成本,并且进一步简化RRU站点部署以及降低运维成本的目的。可调谐激光器光模块与单纤双向DWDM系统的波长控制技术的结合,将有利于构建灵活与低成本的移动前传网络,有望在C-RAN前传网中得到大规模应用。

[1] Keiji Tanaka,Akira Agat.Next generation optical access networks for C-RAN[C].Proc.OFC 2015,2015.

[2] 余征然.面向C-RAN的传输承载方式的探讨[J].邮电设计技术,2012(4):5-8.

[3] 陈礼波.原子波分在C-RAN 中的解决方案探讨[J].邮电设计技术,2015(4):50-50.

[4] 王蒙. C-RAN 架构下传输技术的探讨[J]. 科学技术应用,2012(33):18-19.

[5] Filippo Prozini,Luca Giorgi. Centralized Radio Access Network over Wavelength-Devision Multiplexing:A Plug-and-Play Implementa⁃tion[J].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2013,51(9):94-99.

[6] Federico Boccardi,Robert W.Heath. Five Disruptive Technology Di⁃rections for 5G[J].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2012,52(2):74-80.

图7 带50 GHz波长锁定标准具的可调谐激光器频率控制电路

[7] Boyd Bangerter,Shilpa Talwar. Networks and Devices for the 5G Era[J].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2012,52(2):90-96.

[8] Cheng-Xiang Wang,Fourat Haider. Cellular Architecture and Key Technologies for 5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J].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2012,52(2):122-130.

[9] Lightreading. The Promise of Next Generation Metro WDM Access[EB/OL].[2015-09-15].http://www.lightreading.com/optical/pack⁃et-optical/the-promise-of-next-generation-metro-wdm-access-/a/d-id/711368.

[10]TD 181(WP 2/15)ITU-T Draft new Recommendation G.metro(latest draft)[S].日内瓦:ITU-T,2015:5-8.

[11]Finisar Document AN-2095. Controlling the S7500 CW Tunable La⁃ser[EB/OL].[2015-09-15]. https://www.finisar.com/products/ap⁃plication-notes.

猜你喜欢
波分激光器双向
双向度的成长与自我实现
无源波分在5G 前传中的应用研究
降低寄递成本需双向发力
用“双向宫排除法”解四宫数独
基于PID控制的一体化恒温激光器系统设计
激光器发明60周年
完善刑事证据双向开示制度的思考
通信光纤传输中波分复用技术的应用探究
基于980nm泵浦激光器的恒温驱动设计
100G波分技术在城域网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