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良,张美萃,潘小丹
(海口市中医医院,海口570216)
感染后咳嗽60例临床观察❋
范良,张美萃,潘小丹
(海口市中医医院,海口570216)
目的:评价玄麦甘桔汤加减联合穴位拔罐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感染后咳嗽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玄麦甘桔汤加减联合穴位拔罐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甲氧那敏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2周后观察中医证候疗效及前后咳嗽、咯痰和咽痒症状积分变化,并观察咳嗽症状起效时间及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用药后咳嗽、咳痰、咽痒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2组患者在咳嗽、咳痰、咽痒症状改善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咳嗽平均缓解及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治疗组更快﹑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咳嗽症状。结论:玄麦甘桔汤加减联合穴位拔罐能有效改善感染后咳嗽的中医症状,临床疗效确切。
玄麦甘桔汤加减;感染后咳嗽;穴位拔罐
感染后咳嗽是指呼吸道感染的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迁延不愈,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通常持续3~8周,X线胸片检查无异常[1]。本病是临床常见病证,西医仅对部分患者有效,且易引起嗜睡、恶心、食欲减退等副反应,停药后易复发,其频繁剧烈的咳嗽往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社会活动带来影响。本病属于中医“久咳”范畴,名老中医傅汝梅主任提出燥热伤肺、肺失滋润是病机关键,以滋阴润肺、止咳化痰为其治疗原则,运用玄麦甘桔汤加减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3年10月本院肺病科门诊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7~75岁,平均年龄(46.57±8.43)岁;病程13~48 d,平均病程(34.48±4.63)d;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5.63±5.86)岁;病程12~54 d,平均病程(36.12±2.53)d。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关于《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1](2009年修订版)中感染性咳嗽诊断标准:具有近期内呼吸道感染病史;感染急性期症状消退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甚至加剧,临床表现以咳嗽、咽痒为主,咳嗽可表现为干咳或咳白色黏液痰,抗生素治疗无明显效果,时间通常持续3~8周;体征及辅助检查:两肺无干湿罗音,胸部X线片示无肺部病变,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基本正常。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辨证属燥热伤肺、肺阴亏虚证,主症为咳嗽、咽痒、干咳或咯白色痰,或呈阵发性连续咳嗽或伴有自汗出、口干咽燥、舌红、苔薄白或少苔、脉虚数。
1.3 纳入标准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证候辨证标准;年龄在18~80周岁;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由咳嗽变异性哮喘、鼻后滴流综合征及胃食管反流综合征引起的慢性咳嗽;肺部结核、炎症、肿瘤及其他肺部疾病引起的咳嗽;X线胸片示无明显异常,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及严重心、肝、肾系统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无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史者。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治疗组给予玄麦甘桔汤加减口服联合穴位拔罐治疗。玄麦甘桔汤组成:桔梗10 g,甘草10 g,杏仁10 g,麦冬15 g,玄参15 g,桑叶15 g,百部10 g,蝉衣10 g,僵蚕10 g。每日1剂,由本院药剂科统一煎煮,分2次服用,疗程均为2周;穴位拔罐:穴位取肺俞、风门、大杼、脾俞。取大号玻璃罐,罐内直径5 cm,用乙醇闪火法迅速置罐,每次置3~5罐,15 min起罐,以局部不起水疱为度,共3~5次,疗程2周,或咳嗽消失即停止。
1.5.2 对照组口服复方甲氧那敏胶囊(商品名阿斯美,第一三共制药(上海)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669),每次2粒,每日3次,饭后30 min服用。
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禁用其他治疗咳嗽的中西药物。嘱患者忌食烟熏、火烤、油炸、辛辣之品。
1.6 观察指标与方法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评价标准记录治疗前后咳嗽、咯痰和咽痒症状积分变化,并观察咳嗽症状起效时间及消失时间。
1.7 疗效标准
采用尼莫地平评分法作为疗效评价指标。I疗效(%)=(s治疗第7天证候-s治疗前证候)/s治疗前证候×100%。临床治愈:I≥95%;显效: 80%<I≤95%;有效:40%<I≤80%;无效:I<40%。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2 2组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比较(±s)
表2 2组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指标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咳嗽4.61±0.632.23±0.04*△4.49±0.423.31±0.04△咯痰2.63±0.360.57±0.07*△2.65±0.361.65±0.09△咽痒2.71±0.331.03±0.51*△2.68±0.321.64±0.06△
表3 2组患者咳嗽缓解及消失时间比较(±s)
表3 2组患者咳嗽缓解及消失时间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例数缓解时间消失时间治疗组305.2±1.27.5±1.30对照组307.1±1.5△8.8±1.26△
表1~3显示,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玄麦甘桔汤加减口服联合穴位拔罐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疗效明显优于复方甲氧那敏胶囊,2组患者用药后咳嗽、咳痰、咽痒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1)。2组患者在咳嗽、咳痰、咽痒症状改善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咳嗽平均缓解及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治疗组更快﹑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咳嗽症状。
感染后咳嗽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现代医学认为,感染后咳嗽是病毒感染后一过性气道高反应性的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炎症所致。在治疗方面,主要以解痉、镇咳及对症用药为主,必要时短期试用吸入或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但总体疗效欠佳[4]。
名老中医傅汝梅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感染初期患者多有发热,医家喜用解表退热药、清热解毒药、抗生素类药物,后期常易伤津耗液、化生内燥,从而出现痰少干咳或痰液胶黏难咯等症状,此咳嗽多是燥热伤肺、肺失滋润、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致使咳嗽,故提出从“燥”治疗感染后咳嗽,指出燥热伤肺、肺失滋润是病机关键,滋阴润肺、止咳化痰为其治疗大法,并佐以拔罐宣肺化痰止咳调治本病,临床上能收到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5]。
临床上傅汝梅喜用玄参甘桔汤加减治疗,方中桔梗、甘草利咽祛痰、宣肺止咳,且桔梗入肺经,有升提引药上行直达病所的作用;杏仁降泄肺气,与桔梗配伍一宣一降,以复肺气之宣降之职;麦冬、玄参润肺止咳,滋阴降火;桑叶质轻性寒,清透肺中燥热之邪;百部入肺经,润肺止咳;蝉衣、僵蚕二药均入肺经,清宣肺气,疏散风邪,又能降逆止咳[6]。诸药配伍,使燥热之邪得宣,气阴得复而咳止,达到津生阴滋、肺清痰消、风疏燥祛等目的。全方养阴清肺兼辛凉而散,恰合病机,故用之得效。
拔罐疗法可以开泄腠理、祛邪扶正、疏通经络、调整气血、疏散风邪,以振奋机体的调整功能,使肺宣发功能得以改善[7],主要选用肺俞、风门、大杼、脾俞穴位。肺俞为肺气所系,功可解表宣肺、调畅肺气,使之宣降有节而止咳;风门为风邪出入之门户,取之可疏风宣肺,护卫固表,肺脏得润,清气得施,气机畅达,津液得以敷布而咳自止;脾俞健脾化痰,大杼穴为手足太阳经交会穴,能疏通大阳经脉,祛邪外达。
本研究结果表明,玄麦甘桔汤加减联合穴位拔罐治疗感染后咳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96.67%,而且起效时间较短,并能明显缩短咳嗽病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6):738-744.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6-2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6.
[4]陈如冲,刘春丽,罗炜,等.感冒后咳嗽敏感性及气道神经源性炎症改变[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9):674-676.
[5]范良,潘小丹,张美萃.傅汝梅辨治感染后咳嗽经验介绍[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0):1852-1853.
[6]江淳涓,李晶,凌霞.蝉僵止咳方治疗感冒后咳嗽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8):826-827,831.
[7]黄少君,范良,王宝爱,等.半夏泻心汤加减配合拔罐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J].中国实验方剂学,2013,19(2):305-307.
R256.11
:B
:1006-3250(2015)05-0588-02
2015-01-2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3年度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2013-47)-傅汝梅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范良(1984-),男,海南文昌人,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老年性疾病、慢阻肺及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