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怡安
泸州市地处攀西——六盘水资源“金三角”开发区,拥有煤炭资源储量69亿吨。而作为泸州市三个产煤县之一,泸县拥有煤炭储量9884.3万吨,可采储量6045万吨,一度拥有煤矿32个。
曾经的辉煌记忆
对这里大大小小的煤矿企业来讲,煤炭是他们的命;而煤矿企业主们对这个行业情感复杂。
1993年红旗煤矿开建,凭借着地下丰富的煤炭资源,1996年红旗煤矿收购了周边的一家煤矿厂,规模上去了,产量也上去了。从最早的年产6万吨,直接提高到了年产15万吨。
老板官学良对那十年记忆犹新。在煤炭最走俏的时候,1吨精煤(原煤送入洗煤厂,经过洗煤,除去煤炭中矸石,形成精煤)的市场价可达1800元。集中开采的那段时间,精煤越多赚得就越多,一个单子赚上几百万对他们来说是比较轻松的。正是那个时候,“煤老板”成了煤炭企业主的身份标志,成了社会上暴发户的象征。
这里既有像官学良这样投资几千万元,从一开始就做煤炭生意的,也有看着煤炭市场好,投资几百万半路出家的。泸县清水凼煤矿的老板李虎2005年开始涉猎煤炭行业。李虎承认自己一开始对煤炭行业一无所知,因为泸县朋友的鼓动,所以从成都单枪匹马来到泸县,准备在煤炭市场上淘金。到底赚了多少钱,李虎并不愿多谈,他说当时泸县办煤炭企业的到处都是,不管地下煤炭质量如何,都有人进行开采,市场似乎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各大媒体争相用“黄金十年”来定义这一盛世场景,那是一个“闭着眼睛都能挣钱”的时代。
然而,繁盛过后,行业的拐点期就此到来。
拐点不期而至
2010年9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5部委联合发出通知,煤炭的出口退税政策被取消。业内专家认为,政策的出台,使持续萎缩的煤炭出口再遭打击,对煤炭市场的运行产生深远影响。
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煤炭市场深度调整,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煤价大幅下跌。
同时,国家经济也正在转型,电子、商务、物流等新型行业崛起,天然气、沼气,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得到大力扶持。
在此背景下,煤价持续下行,过去1800元1吨的精煤,很快跌至300多元。相较450元的开采成本,采1吨煤就亏损100元左右。
市场的疲软和政策的风向转变,让煤炭企业不得不正视困境。
同时,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煤炭,在十多年大规模的开采下已让煤层变得稀薄不堪。泸县开采煤炭历史悠久,多数煤矿煤层赋存条件已变得很差,平均开采深度达到了负400米,开采难度大,煤层薄,煤质差,瓦斯、水患问题突出,安全风险高。
与此对应,煤炭生产安全的逐年管控力度加强,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煤炭企业需要在这方面投入的成本就更高。按照国家要求,由于煤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硫和粉尘,给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所以在洗选煤时需要一套先进的脱硫设备。这种脱硫设备按理来说每个煤炭企业都应购置,但一套脱硫设备需要花费上亿元,面对如此高成本的投入和市场前景的萎靡,很多中小型煤炭企业都望而却步。
但煤炭开采还在继续,污染和安全隐患长期并存。
2013年,令人震惊的桃子沟“5·11”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更是让泸县煤炭行业雪上加霜。事故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及24名事件负责人被查处。
当内忧外患同时发生时,煤炭行业到底何去何从?
煤老板的选择
2013年8月,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了2013年至2015年三年直接关闭500个小煤矿的目标任务。泸州市成为了第一批关闭煤矿的市州。而泸县作为“5·11”重大事故的发生地和泸州主要的产煤区,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它的身上。
红旗煤矿年产煤炭15万吨以上,按理来讲不属于必须关闭的煤炭企业,但是红旗煤矿却选择了主动申请关闭。“压力大、效益差”是官学良申请关闭的主要原因,“我觉得现在的煤炭市场已看不到希望了,所以不如及时止损,重新选择行业投资”。
如果没有政府的资金补偿,这样一个有一定规模的煤炭企业的关闭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因为从2012年开始,红旗煤矿响应政府号召进行煤炭企业技改方案,从地上到地下全面改造,耗时两年的技改消耗了他们近6000万元。面对投资如此巨大的煤矿企业,县、市、省、中央各级政府拿出了补偿方案,对这些企业进行关闭关停补偿。红旗煤矿最终拿到了3000万元左右的补偿金,这笔钱主要用于对职工的安置、发放补助金、还清欠款等。李虎所在的清水凼煤矿和另一个煤矿也得到了国家2500万元的补偿金,这笔补偿金基本和他们的投入持平。
面对严峻的煤炭形势,官学良主动申请关闭红旗煤矿,重新选址建立工业园区。目前,5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区里已有了十多家入驻的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此外,他还投资开办了一家制砖厂。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制砖厂并非普通的砖厂,而是采用国家领先的环保节能技术进行烧制,在烧制时更是将之前废弃的煤炭矸石、建筑垃圾进行再次组合利用,不但使每一块砖受热更均匀,而且更节能。
和官学良抱有同样想法的煤炭企业主很多。李虎也开始和国内一家知名品牌进行合作,研发山泉水。泸县不仅有煤,还有山有水,丰富的地下水使李虎看到了发展的先机。同时,他还看中了乡村旅游这条绿色经济发展道路。但是如何将这些方案一步步落实到位,特别是和山里的农户如何交涉,李虎心里还是有些打鼓,50多岁的年纪重新开始创业,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坚持多久。(责编: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