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晓丽,周东海
(黑龙江工程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50)
黑龙江省的体育旅游产业借助其优越的地理条件、独特的气候条件及浓厚的体育精神,近年来开发了很多有特色的创新体育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体育旅游产业也成为黑龙江省国民经济收入重要的组成部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然而,由于黑龙江省地域跨度较大,各地区的体育旅游资源目前各自为政,单独经营,在体育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方面长期处于滞后状态,致使一些体育旅游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开发,无法获得全省体育旅游资源的整合效应。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指出,旅游业是集群效应最明显、最适合集群化发展的行业之一[1]。为提高体育旅游产业的竞争优势,使其向纵深方向发展,从而提升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催生了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模式[2]。体育旅游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模式是通过企业间充分的合作、适当的竞争实现体育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的最大化,是提高区域竞争力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对黑龙江省体育旅游产业进行集群化发展模式的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国内外体育旅游产业的实践表明,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具有获取外部规模经济效益、降低成本的成本优势、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关联效应优势、刺激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创新优势、形成区域营销优势的品牌优势等,除了这些传统的竞争优势,黑龙江地区体育旅游的集群化发展还有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
1)地缘优势。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地区最北端,有着丰富的地貌资源,拥有较大的体育旅游地缘优势。近年来黑龙江地区的体育旅游发展速度很快,在以冬季冰雪为主题的优势体育旅游运动项目上,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滑雪产业为中心的集群化发展轮廓,一些相关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3]。据调研,黑龙江省哈、齐、牡、佳等重要旅游城市正在全力打造五大连池旅游名镇、镜泊湖旅游名镇、亚布力旅游名镇等14个重点旅游名镇,重点开发以山水为主的体育旅游品种,如漂流、徒步登山、溜索等专项体育旅游。
2)旅游资源优势。黑龙江省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几个大中城市,如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及周边县级市鸡西、虎林、伊春、黑河、漠河等,有丰富的山水、冰雪等文化资源,如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齐齐哈尔扎龙自然保护区、宁安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牡丹江市森工雪乡旅游区、伊春美溪回龙湾国家森林公园、双鸭山安邦河湿地公园,目前全省A级景区达332家,便捷的交通和配套服务构成了比较成熟的体育产业以及城市品牌的隐性资源,旅游资源优势可间接促进体育旅游产业经济发展。
3)“高铁”带来的交通优势。2012年哈尔滨高铁正式运营,高铁以其卓越的时间优势、空间优势及运载优势为黑龙江体育旅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充裕的车票、灵活的班次、高质量的服务为人们进行体育旅游活动提供了方便的条件,间接地增加了黑龙江省体育旅游的潜在游客人数[4]。
黑龙江省体育旅游产业拥有先天的优势,目前已具备了发展的基本条件,尽管如此,还有很多体育旅游资源存在盲点,集群模式的发展尚未形成规模和优势,本文归纳了黑龙江省体育旅游产业的现状及在集群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黑龙江体育旅游产业相关部门对基础设施和辅助设施建设不足,导致消费者满意度低下。据调查,近年来黑龙江省对体育旅游产业的基础建设投入逐年有小幅增长,但消费者的满意度系数仅为0.45。
2)黑龙江省体育旅游产业横向发展不够紧密。产业集群的横向是指集群中的同行业企业。集群形成之初,横向企业之间更多是表现为竞争关系,当有龙头企业出现,形成示范作用,同类企业就开始模仿。如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已发展为品牌项目,带动了其他地区的相关项目,如滑雪、冰球、滑冰等迅速发展,目前全省已有100多个滑雪场,其中3S滑雪场就有27家,然而,只有个别冰雪体育企业能够打出品牌,如亚布力滑雪场,其他企业利润十分有限。同类企业之间并没有紧密联系,无法形成集群的规模优势,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少数民族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因而集群呈现出低耦合性的松散结构,紧密性不足。
3)黑龙江体育旅游产业集群产业链纵向发展深度不够。产业集群的纵向发展是指产业链的延伸,是社会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如果某区域拥有一个核心企业,一些上下游企业作为其配套,就形成了以产业链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体育旅游产业是特别容易延伸产业链的一种产业,目前黑龙江省只有冰雪项目初步形成了基础设施完善的体育旅游产业链条,但也仅限于餐饮、住宿等,并且冬夏极不平衡。对于旅游特色产品、纪念品的开发十分有限,尤其是相关体育用品的供应商、相关体育项目专业人才的培养、地区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深度开发等,明显力度不够,难以形成具有黑龙江省地域特色的体育旅游产业集群。
4)缺乏地方政府对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的政策引导、专业营销技术和创新体系。目前,黑龙江省针对体育旅游产业的政策支持、营销指导、人才培训等服务非常少,冰雪项目的成功经验也没有通过有效宣传起到示范作用,系统地引导其他体育旅游项目的发展,数据显示,近5年期间,体育旅游在营销策略及其投入的平均增长幅度仅有4%,这使得黑龙江体育旅游产业的集群化过程受到一定限制。
体育旅游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不仅仅是以旅游目的地的体育活动为核心来吸引其他相关企业和机构集聚,而且要联合其他旅游业集群,共同形成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链[5]。因此,黑龙江省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首先要从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入手,构建一条横宽、纵深的体育旅游产业链条,包括体育旅游企业联盟的建立、体育旅游线路的开发、体育旅游上下游产业的产品开发与营销;其次,要通过整合具有冰雪特色、民族特色、赛事等体育旅游资源,形成区域间多元化的体育旅游圈,通过旅游链和旅游圈以及对各市县间的优势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与利用;此外,政府、体育旅游企业、产业链相关企业要共同努力,共建和谐发展的产业内外部环境,构建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见图1)。
图1 黑龙江省体育旅游产业集群模式
黑龙江体育旅游的冰雪项目近年来逐渐成熟,已初步显示出集群的轮廓,并开始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经营发展模式转变[6]。黑龙江省其他产业集群众多,如哈尔滨医药产业集群、大庆石化产业集群等,这些集群的成功运作一方面为黑龙江体育旅游集群提供成功经验,另一方面为建立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奠定了资源基础,如装备制造业集群作为工业基础产业,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这些都成为黑龙江冰雪体育旅游集群化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应以此为契机,将冰雪项目打造为核心优势,整合各大冰雪项目基地的资源,通过组建动态联盟、冰雪协会等组织形式,共享基础设施、专业教练、信息资源、游客等各类资源,增加合作机会,形成一体化游客服务体系,由此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
冰雪体育项目集群模式的成功运作将会起到示范作用,通过有效的宣传和政府的正确引导,打消其他体育旅游企业及上下游企业对集群化模式的抵触和顾虑,各企业争相模仿冰雪体育旅游的集群模式,从而使整个产业进入良性循环,获得集群效应。
3.2.1 冰雪体育旅游发展路径
黑龙江省是全国冰雪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哈尔滨作为省会城市在冰雪旅游方面的投入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营销体系都比较成熟[7],可将哈尔滨作为冰雪体育旅游的基地,“以点带面”带动全省冰雪旅游的发展,形成“两个中心点,多个辐射区”的网状结构的集群模式,促进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经济圈的形成。
1)重点建设和完善亚布力冰雪旅游区,使其成为除哈尔滨外的另一个核心冰雪旅游区,形成多核心的集群网络结构。亚布力冰雪旅游区的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越野滑雪等项目在东北地区具有绝对优势,是世界大冬会的赛地之一,借此优势,可继续丰富冰上项目的类别,如冰球、滑冰、雪地赛车、雪地足球、冰帆等新兴冰雪体育活动,使其成为既具有专业水平又可以休闲娱乐的赏雪、滑雪、戏雪的天堂。亚布力核心旅游区的建设将会带动当地和周边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为黑龙江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带来新的活力。
2)将玉泉滑雪场、二龙山滑雪场作为哈尔滨冰雪体育旅游辐射区重点建设。玉泉滑雪场是距离哈尔滨最近、滑雪与狩猎兼备的综合性旅游场所,因此,可主推的旅游项目有滑雪、冰球、骑马、射击等,近年来,玉泉风景区在冰帆、滑冰、冰球等方面都得到了蓬勃发展;二龙山冰雪风景区拥有世界级的比赛滑雪场地,是竞技体育与体育旅游充分结合的代表性旅游区,借助这一优势能够吸引大量专业滑雪爱好者前往体验高山滑雪、跳台滑雪等竞技类项目,提高知名度,可发展为高层次休闲体育旅游的典范。这两个景区各有特色,应将各自的特色冰雪项目扩大规模,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基础设施,将游客的冰雪体育项目体验游作为整合重点,从而增加冰雪体育旅游的吸引力。
3.2.2 民俗体育旅游发展路径
民俗体育旅游是指人们以参观或参与民俗体育活动为主要目标的旅游,或者在旅行过程中暂时逗留并参与当地与民俗体育相关活动的总称。
1)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旅游。黑龙江省是满、朝鲜、回、蒙古、达斡尔、鄂伦春、锡伯、赫哲等十余个少数民族的生活聚集区,这些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源远流长。如朝鲜族的荡秋千、摔跤、民间足球;满族的骑射、赛威呼、珍珠球、空树林、拉地弓;赫哲族的骑狗赛、划船、叉草球、射箭;鄂温克族的赛马、套马、狩猎;鄂伦春的桦皮船赛、撑杆跳、斗熊、毛皮球等。这些运动都与黑龙江的自然资源密切相关,使游客不仅能够观看,更能亲身参与,尤其对南方游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政府应增加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区域的财政投入,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的各类节庆活动,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并扩大宣传力度,增加游客对体育旅游项目的了解。
2)传统节庆文化民俗体育旅游。黑龙江省是东北文化的典型代表,很多节日都有独特的庆典方式,其中包含很多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如春节前后有:舞狮、扭秧歌、踩高跷、抽冰陀螺、雪橇等;清明节前后有踏春、放风筝、荡秋千、拔河等活动;端午节有江上赛龙舟;元旦前后的滑雪、滑冰等活动。节庆文化民俗具有典型的东北特色,应保留原汁原味的特色,丰富节庆活动的内容,以此来吸引节庆游客。
3)渔猎文化民俗体育旅游。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使得黑龙江省的渔猎民俗文化浓厚,夏季,可发展森林狩猎(玉泉、伊春)和东南部的大河捕鱼两种渔猎活动,同时加强当地避暑度假游的宣传;冬季,开展冬季狩猎、冰上网鱼、冰钓等具有当地民俗特色的体验游项目,实现冬夏体育旅游的持续发展。
4)金源文化民俗体育旅游。阿城金源文化旅游区是迄今唯一一处保存完好的金代都城遗址,已建成的金上京博物馆陈列了女真族的成长历史,可以此为基础,逐步开发与女真族生活相关的体育旅游项目,如射箭、狩猎、骑马等。
3.2.3 体育赛事旅游发展路径
赛事旅游属于体育旅游和事件旅游范畴,体育赛事的举办能吸引游客和群众观看或参与其中,大量的游客涌入能有效地带动地方经济,拉动整个产业链条的发展。近年来,黑龙江举办的一些赛事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如2014年“横渡中俄界江——黑龙江活动”,使来自各地的游泳爱好者通过参与比赛了解黑河、了解黑龙江;在2014“美丽桃山悬羊峰杯”越野摩托赛中,桃山林业局按照“山水休闲度假、运动康体养生”的发展定位,不仅为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的摩托爱好者带去一场惊心动魄的体育盛宴,还为当地旅游资源做了很好的宣传;2009年大冬会的成功举办为哈尔滨市加快建设“世界冰雪旅游名城”、实现国际化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目前,体育赛事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加快了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进程,积极引导消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体育市场体系是黑龙江省体育旅游发展的前提,借助体育赛事的宣传,带动相关体育产业,如体育彩票市场、体育产品市场、旅游市场的发展,因此,加快引导健身娱乐市场的扩张,积极向群众和社会宣传健康旅游的意识,从而引导消费结构的转变。
政府的支持有利于企业的迅速发展和产业集群的形成。黑龙江省各级政府应以调控为目的、监督为手段、服务为职能,及时出台有关法律法规,打造有法可依的法制环境,为体育旅游产业集群提供贷款有限政策、税收减免政策、适当下调租金等金融方面的优惠政策。对于推动体育旅游产业集群来说,优越的外部环境建设、政府的支持和先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1)加强内外部联系。黑龙江省一方面要不断加强省内体育旅游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内在联系,加强集群的耦合度,另一方面,产业集群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才能获得协同效应,黑龙江省应加强与邻居省份的联系与合作[8]。东三省所处地理位置接近,气候及地貌特征类似,在体育旅游项目上有相同也有互补,加强与东三省的体育旅游合作有利于黑龙江省旅游品牌的建立。
2)及时规避风险,提倡绿色体育旅游。体育旅游产业也存在一定风险,如自然风险、环境保护风险、旅游项目风险等,要确保产业集群的正常运行,各级政府及相关企业要共同规避风险,首先要提倡绿色旅游意识,加强对设施的保护,防止在体育旅游过程中出现游客的安全问题;严格制止乱砍滥伐、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的违规建设;在处理发展和竞争的关系时,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及时干预和控制可预见或无法预见的风险,杜绝恶性竞争和垄断行为的出现和蔓延;定期举办行业论坛,加强沟通,实现信息、资源、利益的共享;建立相关监督机构,维护所有产业集群成员的利益。
黑龙江省体育旅游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集群化发展是产业深层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给出了黑龙江省体育旅游集群化发展的模式和建议,但集群化过程是一个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层面配合完成的大工程,实践中还有很多问题,如人们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如何加强、如何平衡各企业的利益等,仍需要深入研究。
[1] Porter M E.Clusters and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11):77-91.
[2] 颜小燕,张俊红,王传平.对安徽省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黄山学院学报,2013(4):21-22.
[3] 李忠堂,汪敏,晁岳刚,等.黑龙江省体育旅游区域发展模式构建与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9):30-34.
[4] 李辉,王乐.“高铁时代”下东北三省体育旅游发展路径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29(4):30-34.
[5] 卞显红.旅游产业集群空间演化、竞争优势获取与创新升级研究:以杭州国际旅游综合体为例[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3:50-55.
[6] 李欣,关晶晶.东北地区冰雪体育旅游发展研究探索[J].理论观察,2013(2):54-55.
[7] 张环宇.东北地区冬季体育旅游的前景及发展[J].体育经济,2013(23):102.
[8] 荆立新,徐建中,贺景平.关于冰雪体育旅游带动工业旅游共同发展的探讨—以哈尔滨市为例[J].商业时代,2014(14):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