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丽
医院财务管理活动和其他企业一样,也是由投资管理、筹资管理、和营运管理三大模块组成,并且这三大模块贯穿于医院经营活动的始终。三大模块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财务风险,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营,严重者会造成资金链断裂,导致医院破产。因此风险防范是财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财务风险就是医院在经营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其收益偏离预期目标、导致经济损失。医院财务风险不仅影响医院的正常经营,还会损害医院的经济效益,医院作为独立经济实体,除了有其行业特殊性,还有企业的一般特征,存在固有的财务风险,因此医院只要有经营活动,财务风险就不可避免。
医院财务核算目标自《新会计制度》颁发以来,变的更为复杂多变。因此,医院预想持续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体制以及合理管控财务风险,这是当今理论界和务实界共同关注的一项课题。财务风险如何得到控制,必须要对财务风险所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对应的识别财务风险措施,之后才能采取相应措策略控制财务风险。
1.外部因素。医院作为经济主体,也参与市场的竞争,因此必然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民生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外部宏观因素对医院的影响已经不同以往,外部环境所导致的剧烈变化,促使医院的机遇大大的提升,但是,也产生了很多不利因素,例如融资困难、利润减少等等财务风险。以近期国家对卫生补偿机制的转变为例,公开招标、统一采购等条款不仅压缩了医院的利润空间,也对医院收支结余产生了不利影响。又如,民营医院的崛起,就给公立医院造成利润减少的负面影响。
2.内部因素。
第一,缺乏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医院正逐步向企业单位转型,但是医院各部门并未有这种意识,普遍缺少市场竞争压力和管理观念。对于财务预算管理,领导不重视,主要是由财务部门单独预算,加上无法把握医院整体运营状况,结果使得预算大打折扣。
医院对于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重视度不够高、意识性也不是很强,致使医院会计控制制度徒有其表,而无法实现其应用价值,加上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比较晚,以及相关法律不健全,因此无法使得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化建设。
第二,医院财务会计人员没有经过科学的系统性培训。因为医院财务核算类似于企业财务核算,项目多、难度大、专业性强,这些都要求了财务人员要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但是医院仅仅是把财务人员当成后勤人员看待,平时的培训机会只提供给临床科室或医技科室人员,加上财务人员自身也不注重学习新知识、增加新技能,因此,对于医院财务深层次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
第三,筹资渠道单一化,投资不合理。医院过去由政府财政拨款支持逐渐转变为政府少部分支持,大部分都靠医院自身经营自负盈亏。近年来政府对医院的财政拨款不及医院总收入的10%,因此,医院的日常收入和其生存、发展价值是息息相关的。国家卫生部对于医院的药品价格进行强制实行药品“零差价”策略,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对于医疗服务价格的定价不是很高,医院自身的成本支出又逐年上涨,医院最终致使入不敷出,为缓解资金周转困难局面,医院只能通过银行贷款缓解压力。
在对外投资方面,医院管理者对投资风险认识不足,加上医院内部控制机制的缺失,导致盲目投资、造成投资失败,从而引起财务风险不断。对内部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的投资,在这方面院领导往往缺乏投资的可行性分析,缺乏对固定资产的成本效益分析,结果导致大量的高端仪器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利用率极其低下,投资项目无法获得收益,致使财务风险频繁出现。
第四,收入支出监管不力。受传统体制影响,医院重视收入而忽略结构,最典型的就是医药在各医院收入比例一直居高不下。另外,医生收入水平与其高风险、高责任感的职业不相适应,从而导致了乱开单、乱收费、拿提成的现象频频发生。除此之外,对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不是很明确,标准执行力度强度不够,不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较为松懈的成本控制力度。医院相对应的账单催缴不能够及时,管理责任不明确,导致坏账、呆账比较多。
1.树立风险意识,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加强财务人员素质控制。树立财务风险意识至关重要,尤其是财务人员和医院管理层,不能被一时的业绩表面现象所迷惑,应该清醒认识其潜在的风险。医院管理层更应该深刻认识到隐藏在财务中的风险,从财务风险的整体出发,积极预防和应对随时出现的财务风险。而对于复杂的财务环境和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在本着追求节约成本的同时,要制定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计算方案。除了财务人员和医院管理层要对潜在风险有清醒认识和警惕外,还要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教育进行强化。只有加强财务人员的业绩考核评比力度,才能确保医院财务的有序、规范进行。
2.建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风险预警的监控又离不开财务指标,因此财务人员应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建立监控指标、实时监控。面对千变万化的内外部环境,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犹如构建一道有力的防风墙,而切实可行的预警系统关键点是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流程及财务预警指示临界点。医院根据自身情况设置预警临界点,一旦实际财务预警指标超过临界点,就意味着存在财务风险,应当做出应对措施。
3.提高医院应变外部环境的能力。尽管外部环境千变万化,难以进行监控和预测,医院要采取科学的方法不断的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模式,积极的提高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水平,科学的同时财务管理决策能力,采取上述的手段,医院对于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就可以做到随机应变。除此之外,医院管理层更应该有着高度的风险意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以适应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要及时掌握国家医疗卫生的最新政策与改革动向,要不断深入的了解医疗市场的最新动向和未来发展趋势,只有如此,医院应变外部环境的能力才能提高,依据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降低医院财务风险、进行科学的转移和优化,达到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反应机制,财务风险自然会降低。
4.推行预算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医院对于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以及考核和分析等环节要加强管理,设立科学的预算标准,明确具体的预算项目,充分明确预算的编制和审定以及下达和执行程序等等各项规定,严格控制无预算的各项资金支出,从而确保资金支出有科学的预算可以依据,考核和评价相对应的预算绩效,对预算差异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控制,采取相对应的的改进策略。
5.高度重视现金流管理。物资存货及往来账款的管理是现金流管理的重点,主要是为了加快存货的周转率以及应收账款的现金回收率,以保证资金流良性周转,避免资金链断裂。针对应收款账单,医院应建立系统的应收款核算体系,确保债权债务关系明朗,财务核算明确无误。除此之外,还要对关联客户建立相关的信用评价体系,并建立相关政策以确保应收医疗款项顺利。
6.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和审计监督。首先,要严格按照会计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正确、合理的财务核算,并将核算结果进行分析和上报,以确保会计信息不是真的,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财务风险。其次,医院所有财务活动的管理中凡涉及到资产的管理,一定要进行控制和监督,对于相关的控制点进行有效的预警和监督,确保可以及时的发现财务风险,防患于未然。第三,只要是医院的重要财务活动和会计事项,都要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意外风险能被及时发现并消除。
7.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评价体系。医院应当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相结合,并定期对该内控制度进行评价、编写评价报告。对内控制度的评价只要是从四个方面来看。第一,健全性,评价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就要看其各个需要控制的环节是否采取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及是否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并且有相应的监督机制伴随。第二,适应性,评价内控制度是否符合医院的实际需要,若只是生搬硬套,则必然影响内控实施效果。第三,一致性,评价内控制度是否与医院的目标相一致,各个控制环节是否紧密协作,各项控制措施是否相互匹配。第四,成本效益,如果控制措施带来的收益大于成本效益,则该措施可行,但需要注意的是,要两者兼顾,不能只考虑经济性而忽略健全性。
总之,随着我国新医改的不断深化,以及政府对医院财政补贴政策的转变,加上医院本身由事业单位向企业单位转变并参与到市场中,医疗竞争愈演愈烈已成不争的事实,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不再依赖政府拨款,而是靠自身的管理和经营水平来维持发展。这就迫使医院不得不将财务管理提到经济管理的位置上。当前医院的财务管理已经渗透到了医院的各个部门领域和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中,财务上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因此,面对日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医院应该与时俱进、变被动为主动将财务管理提上日程,并根据新时期医院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应对措施,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的有效作用。
[1]胡毅.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J].管理视野,2012,(3).
[2]龚晓.新时期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及其内部控制[J].内部控制,2012,(9).
[3]王啸.新医改下的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问题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王兆秀.新时期医院财务管理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13,(33).
[5]贾秀芹.新时期医院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分析[J].中国外资,2013,(22).
[6]刘斌.新时期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改革与实践[J].中国卫生产业,2013,(16).
[7]赵志宏.浅谈新时期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策略[J].时代金融,2012,(7).
[8]孟祥辉.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中国外资,2012,(17).
[9]张丽.医院财务管理目标定位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2,(6).
[10]田起顺.新时期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分析及防范[J].财经界(学术版),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