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内青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形成,人类的消费需求日夜扩大,费用自然攀升,对消费的认识逐步加深,学生的消费受到热议。研究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有思想、有文化、有能力,到了应该独立的年龄,但是由于自身、家庭、社会的多重因素,大部分的人仍未独立,特别是在经济上还需依靠父母。这一现象引发社会多方探考,对此问题见仁见智。
研究生经济依赖主要指的是年龄上已达成年,但经济上却仍未“断奶”,不能自立或自给,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传统上人们以经济独立作为长大成人的标志,但大多研究生经济的主要来源还是父母提供。“长大不成人”是这些人面临的共同尴尬处境,他们边“啃”书本,边“啃”父母,心理上比较压抑,家庭和父母也负担不断。本文以硕一学生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以便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真正成长独立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研究生因其自身的特殊身份,在各方面占有优势,他们的能力被很多人所认可,认为研究生的生存能力应该比一般年轻人强,特别是经济上应该被视为一个成人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2015年6月笔者对山西省某高校硕一学生经济来源状况进行了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父母给与、勤工俭学、奖学金、兼职和其他等项目进行。本次调查累计发放调查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37份。调查统计数据显示:137人中,经济来源于父母的占80.3%;勤工俭学的占3.6%;奖学金的占 1.5%;兼职的占 6.6%;其他的占 8.0%。调查表明,大多数硕一学生经济的主要来源是父母,他们在经济上还不能独立,仍然需要依赖父母。
硕一学生经济依赖现象有其复杂的成因,比如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我们不应该一味地指责家长或孩子,而要客观科学地分析。
1.社会因素
第一,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比较重人情,而西方人则重法制。后者认为父母与子女之间是一种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父母抚养孩子是在履行法律义务;而我们的父母抚养孩子,不仅仅是在承担法律义务,更重要的是一种基于血亲关系的本能情感需要。西方人在孩子还没成年时就有意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经常鼓励孩子利用业余时间打工赚钱,等成年以后更是大胆地放手,让他们自食其力。硕一学生虽然已经成人,但在大部分中国父母的眼里,他们仍然还是没“断奶”的“襁褓青年”,当父母的仍然心甘情愿地为他们提供一切,可谓有求必应,面面俱到,全方位服务,特别是在经济上更是竭尽全力给予,这一切在国人眼里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
第二,现实环境的影响。当今社会是一个消费的社会,消费的水平比以往大大提高。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必须有经济的支撑。硕一学生在成长阶段上已经大学毕业,应该是走上社会的成人,只是在身份方面还是一个学生,可是生活中他们需要以成人的方式处理各种事情,比如人情方面,必须按社会的礼节进行,而自己却没有真正走入社会,再加上消费的种类繁多,自己微薄的打工费根本满足不了消费。这使的研究生囊中羞涩,只好向父母伸手,形成对父母的经济依赖。
2.教育因素。长期以来,大部分学校对学生的生存能力教育缺位,形成“重智育,轻能力”的教育模式。学生一味地啃书本,而不培养其他的社会能力。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而家长也很配合,让孩子以学业为重,其他的一切都不用管,由父母代劳。再加上很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分数”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这就导致“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学生的其他素质得不到发展,根本没有经济独立的可能。硕一学生虽然对分数不是太看重,但学习任务很繁重,每天要上课,写论文,搞人际关系,他们很少有空闲时间打工赚钱。2014年研究生培养机制进行改革,实行了收费制度,学费成为一笔不小的开支,硕一学生毫无能力支付,他们必须依赖父母,否则难以完成学业。
3.家庭因素。中国家庭历来以亲情为基础维系,许多家长基于天性和人伦对孩子过份宠爱,长期的溺爱使孩子易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惰性,这种懒惰性其实就是过份依赖。过份依赖,很容易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丧失独立自主的能力,变得具有依赖心理。尤其是独生子女,要比多子女家庭的孩子享受到更多的“特权”。而一些经济实力强大的家庭,更是为子女创造了依赖的条件。另外,当今社会上出现的“拼爹”现象甚嚣尘上,其负面效应冲击着人们的心灵。许多家长都在充分利用家庭背景、经济财富、社会地位、人脉关系等资源积极为子女的未来铺平道路,更不用说是在经济上给孩子提供帮助了,孩子对父母的经济依赖已成为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硕一学生虽然成人,但父母仍把他们当小孩看待,怕耽误学业,让他们以学业为重,经济上则由父母想办法。
4.个人因素。当代的许多年轻人都是在蜜罐中长大的一代,他们的依赖性相当强,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相当差,缺乏责任感。许多硕一学生一般不思考自己在经济上该不该依赖父母的问题,需要时还是张口向父母要钱。调查中虽然有40.9%的学生心疼父母的血汗钱,但自己缺乏经济独立的能力,只能依靠父母。再加上,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享乐主义成风,硕一学生生活消费质量提高,只要他人有的自己必须有。处于谈婚论嫁的年龄阶段,外表包装也很重要,从调查中可以看出37.2%的学生每学期化妆品消费在300元以下,24.8%的在300-500元,21.2%的学生在500-800元,更有16.8%的学生化妆品消费高达800元以上。
硕一学生生理上已经成人化,日常消费呈现多元化和高档化的倾向,调查表明仅旅游一项每学期就有29.9%的学生高达500元以上。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也不考虑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为了满足自己的奢侈需求,不管父母的承受能力,只是理所当然地享受着一切。
面对当前硕一学生经济依赖状况,我们必须采取一定对策,逐步让他们在经济上学会独立,从而不再依靠父母。
1.转换传统思维习惯,倡导新型社会风尚。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许多观念已深深根植于国人头脑之中,好多观念不是一下子就能转变的。一般人认为父母为孩子效劳是天经地义的,只要父母有能力,儿女永远是被父母照顾的对象,这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不少人已经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了,但在经济上仍然不能独立,只是一味去“啃老”,甚至对父母依赖成瘾。要想改变现状必须转换传统思维习惯,社会要推动舆论导向,积极倡导年轻人树立独立自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牢固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而不是一味依赖父母,拒绝长大。
2.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学校要改变“重智育,轻能力”的观念,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坚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好研究生党员、自立自强研究生典型的榜样作用,增强同辈群体的认同感,使自立自强教育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鲜活的实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必然会加深情感体验,内心受到强烈震撼。老师们要因势利导,帮助硕一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独立自主意识,尽快养成独立习惯,从而在经济上脱离对父母的依赖。
3.提升全体家长素质,改变不良亲子观念。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而且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在人们的眼中也变得越来越珍贵,不少孩子可谓父母的掌上明珠,在中国出现了大批的“小皇帝”与“小公主”,他们受到长辈们的百般宠爱,父母为其安排一切。过度的溺爱导致他们依赖心理极端强烈,完全丧失独立能力。可想而知,其后果对其自身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家长要引导学生树立自信自立、勇于拼搏的意识,使他们通过诚实劳动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为此,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渠道提升全体家长素质,从而改变不良亲子观念,用正确理念教育孩子,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
4.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培养个体独立人格 。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但是接受别人的帮助也应有节制,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很难设想,一个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他人身上,时时事事靠别人指点才能过日子的人,会有什么大的作为。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谁若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依赖思想不仅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还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上的缺陷。作为硕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要不断反思,逐步培养自己的独立人格,“学会劳动、学会勤俭”,争取早日脱离对父母的经济依赖。
[1]焦新.如何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N].中国教育报.2013-03-03.
[2]韩志宏.浅议当代大学生中“拼爹”现象.[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1).
[3]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中国青年报.201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