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2015-04-11 07:04:47
关键词:作弊诚信大学生

赵 翀

一、“诚信”概念及“诚信问题”

“诚信”一词并不陌生,是指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道德规范,是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基础行为标杆,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素质要求。(标注出处)我国正逐步步入信用化时代,诚信则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对公民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当然,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是否具备诚信品质,则成为了大学生是否能成为合格公民的基本准则。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现状及危害

1.弄虚作假泛滥

第一,学术抄袭司空见惯。大学期间虽然生活丰富多彩,然而学习仍然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作业论文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但是在这些学习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便出现了互相抄袭、学习任务的内容移花接木等等现象,这些现象却在大学生群体中时常发生。

第二,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考试本应该是考查学生最真实学习情况的标准,学生也本应该认真对待。然而,在现实的考试中,不论校方在考试中怎样严格监考,考试后对待作弊的考生怎样严肃处理,依然有大批大批的作弊学生前赴后继,乐此不疲。

我们发现大学生在考试作弊上还表现出五个明显的特征:(1)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作弊手段也推陈出新,由过去的夹带“小抄”变成利用手机等智能化工具来进行作弊;(2)作弊者的心态变得理所当然,过去还是胆怯害羞、偷偷摸摸,现在变得脸皮厚,觉得考试作弊并没有什么不光彩的;(3)作弊队伍由过去的个别人单独作弊“壮大”成了一群人集体联合作弊;(4)作弊的领域不断扩大,从之前的只是平时小考作弊发展成期末考试也场场不落,甚至像英语“四六级”这样的大型国考也不放过。(5)“枪手”替考不在仅仅像从前一样只是散兵游勇、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而是出现了以赚钱、盈利为目的的“职业枪手”,并形成一支集中介牵头,组织联络,作弊人员接头、见面、谈价、付钱、代考的“一条龙”作弊体系。

第三,求职履历注水花样百出。完成学业后便是要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因此为了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抢占先机,便出现了有些大学毕业生在制作简历的过程中,通过刻意夸大或造假,来让自己求职简历表变得更丰富更具竞争“实力”的假象;有些甚至是不同应聘者在简历表上都写的是同一所大学的学生会主席、学生团委负责人、班长、学习委员等职务的奇怪现象,这样造成了很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失去了信任度,或者对大学生的履历表认可度不高的情况。比如,招聘企业不再只相信一张英语“四六级”证书,而是要求实实在在的“能与外国人进行正常交流”。

当代大学生在大学的学习、考试、找工作的这些重要环节中不断弄虚作假,会直接导致严重挫伤一部分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让着一部分学生开始怀疑诚信的意义在哪里?同时还会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更方面的能力水平都在下降。

2.信用意识缺乏

第一,拖欠学费。大学生拖欠学费的问题在全国许多高校几乎都出现过,其中有些学生可能确实存在无力负担高额的学习费用的事实,然而更多的拖欠学费的情况的深层次原因是:大学生诚信“危机”。人际社会关系的现实与淡漠,容易导致学生缺乏责任感,不合群,如此这般十分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建立,容易引发心理疾病。

第二,随意违约。大学生是就业市场的绝对主体,而现实的情况是:大学生毕业后直接面临的就是就业。就业成为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首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大学生最初害怕找不到工作,找到之后又害怕没有好的就业环境、待遇和渠道,于是就出现了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签约——违约——毁约”的普遍模式:只要有单位招聘,自己没有考虑清楚对人生的定位,便与用人单位草草签约了事,后来又看到有其他更好的用人单位,便轻易违约、毁约。青年自身带有的反复性和不稳定性等因素,致使自己在就业择业时只以自己利益为出发点,而让自己的诚信变得一文不值。

第三,骗贷逃贷。国家实施的助学贷款是一种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其目的是为了缓解在高校中的部分家庭较困难的学生的就学负担,然而部分受到助学贷款帮助的大学生却不按时还款,甚至还有的会逃避还款,在诚信方面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原本助学贷款是为了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国之栋梁,然而诚信的缺失却与助学贷款的本意背道而驰,大学生若是只有才华而没有道德,又怎么能称之为“国之栋梁”?

3.人际关系淡漠

大学时学生们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总是很困惑怎样与他人相处。这种情况下有些同学就选择“两耳不闻窗外事”,加之网络的普及,更多的大学生便活着网络的虚拟世界里,长此以往,很多大学生基本丧失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变得冷漠而孤僻。比如:在大学运动会的赛场上,加油助威的同学寥寥无几,在宿舍里大家都拉起帘子彼此隔绝,甚至很多同班同学在毕业时都叫不上对方的名字,人际关系可谓十分淡薄。

三、影响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因素

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不仅仅只是大学生个人的问题,更深入了解研究会发现,这其实也是整个社会以及家庭、学校诚信缺失的一个小小缩影而已,真正导致大学“诚信问题”的因素有很多,主要集中表现在:

1.诚信建设的外部环境缺失。这主要来自与现实社会中带来的的一些负面影响。现今社会新闻以及网络媒体发达,传递很正能力的同时也传递了很多负能量。而作为大学生的年轻人缺乏判断事物的能力,不能对现实中的种种现象作出正确的分析,导致接收了很多负面的能量。人际社会交往中的不信任现状使得社会诚信的外部环境正在的逐渐的弱化和缺失,这样必然使得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在逐渐的弱化和缺失。

2.学校诚信教育手段和方式滞后。在高校教育中德育教育一直都是思想政治课教育的重点,然而很多高校的德育教育重点在一味单纯的灌输,轻视了德育实践教育的重要性,从使大学的德育教育失去了社会生活的基础,没有真正的走进现实生活,最后就发展成为唱高调,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还有的高校特别是一些理工科高校,更多看重的是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以考分取人,却忽视了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导致很多大学生的德育功能缺乏。总而言之,高校道德教育效果却收效甚微。这种现象如果长期发展下去,高校只能培养出有能力的人却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而我们的国家发展却是靠那些德才兼备之人才有希望可言。另外,高校本身诚信建设上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学校忽视道德要求,德育内容只是空洞的提升;德育教育的手段平平,老师的德育方式陈旧,只是课堂上点到为止,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还有的学校德育科研不够;学术混乱腐败;很多老师也到处兼职不认真上课;学校在大学新生招生、毕业生就业、以及各类学校德育评估上做手脚,学校带头弄虚作假怎能不让学生对诚信的意义产生怀疑。

3.家庭诚信教育乏力。家庭是最好的德育场所,而我们社会家庭在孩子的诚信教育上却普遍存在者同样的问题: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成绩,一切以成绩为标准,孩子的道德品质方面确缺少正确的引导,诚信教育更是少之又少,少数家长甚至认为诚信就是“太老实”,“太老实”会被人欺负,将来步入社会之后会吃亏,于是便要求自己的孩子也“耍滑头”,不诚信。这些思想和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对孩子养成诚信品质都是不利的。

4.学生自身的诚信自律意识较差。因为很多大学生都是到大学才开始自己独立的学习生活,涉世不深,所以他们的社会阅历少,生活单调枯燥,心理也不太成熟,缺乏对社会的诚信与不诚信之间关系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同时也缺乏对不诚信社会危害性的认识。尤其是当生活中的一些失信者在现实生活中得利,一些诚信者却反而失利的事例,很容易使学生将社会上一些“负能量”的现象当作是现实社会的本质,从而了形成错误的诚信观。除此之外,多数大学生对诚信的道德内容讲起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然而回到现实社会生活中,当关系到个人利益时,便成了说一套做一套,不能做到知行统一,这主要还是诚信的意志力薄弱导致的。

5.约束机制缺乏。我国现行的诚信教育主要是一些约定俗的规则,而缺少制约机制。在传统社会,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是约定俗成的社会准则,而没有像法律一般的强制性。人们往往把诚信建立在道德良心的基础上,依靠人们通过社会舆论的监督和传统习惯的理解,让人们自觉的遵守,因此缺乏行之有效的强制性和约束性。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频繁也呈现出紧密性、复杂性的特点,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只是靠诚信道德要求对人的行为起到约束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完全不能与现实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当传统的诚信维系手段渐渐失去了效应,而新的维系手段尚未建立或健全时,诚信缺失这一现象便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层出不穷。也正是由于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的信用制约机制,人们的失信行为得不到及时而适当的惩罚,致使诚信者的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从而进一步纵容了失信行为的不断发生,此消彼长。

四、大学生诚信重建的对策

针对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现状及产生的因素,可以发现改善当前大学生诚信问题不容乐观的现状,要改善大学生的这些“诚信问题”,本文认为诚信社会的建立不仅依靠个人遵守诚信,更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1.社会诚信道德文化建设。学校的诚信道德教育的开展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支持。社会这样一个复杂的大环境,承担诚信道德建设责无旁贷,社会应该要通过培育浓厚的诚信道德文化,形成“以诚信光荣,以不诚信可耻”的社会文化观念,大力营造“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遭鄙视”的社会氛围。因此,在社会道德文化的建设中,只有将“他律”机制何“自律”机制良性互动中,才能不断的完善社会诚信文化系统,才能使诚信文化建设体现出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特色,最终才能形成一个人人都讲诚信的诚信社会。

2.高校设立大学生的“个人诚信”档案。高校在进行传统的诚信教育的同时,也可以适当的引入社会个人信用机制,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个“诚信档案”,并建立统一的诚信数据库管理查询系统。该诚信系统可以对学生个人信息进行登记,把学生的身份证、家庭情况、户籍、居住地、就读情况(考试、图书借阅)、大学之前的信用历史、助学贷款、曾获得荣誉和处分、基本经历、学习成绩等建立诚信档案,由学校统一部门进行统一管理。

高校在校园中除了建立一个健全的大学生诚信档案之外,学校对于诚信品质好的学生,还应当有一定的奖励机制,比如在优秀学生的评选或者学生干部的竞争评选上给予一定程度的加分;对于那些诚信出现问题的大学生,则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必要的惩罚措施,把不诚信学生的“不诚信”现象记录在案,并在奖学金、项目的竞争评选等中给予减分。与此同时并将每一位学生的诚信记录,提供给其升学院校、就业单位以及各金融机构进行查阅,让大学生“诚信档案”在制度上最大限度的约束大学生的诚信行为。

3.高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诚信教育。大一新生在入校的第一年就要上思想道德修养课,因此诚信教育主要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讲授的形式进行。由于课堂教学存在教学范围的局限性,于是让大学生在大学的诚信教育变得较为抽象,学生不容易有切身的体会。但是近年来随着学生的“诚信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成为焦点,诚信教育不能再是“纸上谈兵”,亟需具体行为方式来建立。首先,高校深入开展丰富多样,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势在必行,高校应该利用学生会等学生部门,让学生自主的传播诚信文化,把诚实守信构成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其次,要培养大学生诚信素质,就是要培养大学生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公平公正的竞争意识,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对正确社会规则的虔诚态度,这也是高校诚信教育的核心。再次,要强化诚信教育课程。可以在高校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增加诚信教育的有关内容,不仅仅只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体现诚信问题,专业课中也可以通过讲述相关职业道德来体现诚信的重要性。最后通过身体力行来让学生们真正意识到诚信在我们学习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教师的在诚信方面要做到自律,不能讲一套做一套,要把诚信自律作为高校师德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4.构建大学生诚信度评估体系。大学校园连接的是社会,大学生与社会息息相关。高校进行大学生诚信度评估体系建设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我们要有大学生诚信度评估的具体内容,如诚实、友善、正直、信用等道德品质均可列为评估的主要内容。第二,应该设定诚信度评估体系的各项指标和等级,如像图书借阅、银行贷款、诚信考试等能反映大学生诚信的具体项目,同时设立优、良、中、差等相关等级,以此来确定大学生诚信度的程度。第三,诚信度评估的标准的确立。高校的诚信度评估体系一定要把大学生诚信状况按照具体的优、良、中、差等相关等级定出不同级别的标准,以便能准确定位。

当代大学生应该诚实守信,学无信不才,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体制下,在网络社会快速普及的现实下,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不仅仅只是个人道德的小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大问题。大学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大学生只有具备德才兼备的品质才能使得一个国家在快速的发展不偏不倚,稳步向前,才能使得一个国家看到光明的未来。

[1]沈祖芸.大学生应成为实践诚信的表率[N].中国教育报,2002-03-07.

[2]邱伟光.学校诚信道德建设的问题和方法[J].思想·理论·教育,2002,(2).

[3]龙显均.从国家助学贷款看大学生诚信危机[J].中国高教研究,2004,(4).

[4]杨丽霞.论大学生成才的诚信道德基础[J].青年思想家,2004,(2).

猜你喜欢
作弊诚信大学生
作弊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中国盐业(2018年20期)2019-01-14 01:18:44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少先队活动(2018年5期)2018-12-01 05:24:37
有人要你帮忙作弊怎么办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作弊等
没作弊
小主人报(2015年10期)2015-09-18 01:5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