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振 立
(商丘师范学院 图书馆,河南 商丘 476000)
基于用户需求的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策略
史 振 立
(商丘师范学院 图书馆,河南 商丘 476000)
学科化是学科化服务与知识服务的切入点,是提升图书馆知识服务层次的手段之一。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可以从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学科资源保障模式和多样化的服务体系、组建专业化、高效率学科服务团队、构建学科馆员与用户之间的学科知识服务平台等方面,提升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学科馆员;用户需求
学科化服务就是根据学科的需求和资源优势,按照科学研究的学科、专业等来获取、组织、检索、存贮、传递与提供利用信息资源,并建立和完善服务机制,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等提供专业化、深层次的知识型服务。分析学科用户的需求,是学科化服务与知识服务的前提和基础。
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化、学科化整合需求
获取信息网络化、数字化已成为科研人员的一种基本要求和行为习惯,并且希望这种服务有机地融入科研过程;随着研究任务的深层次、复杂化,科研人员要实现跨学科领域的交流合作,希望学科服务人员不仅能提供一般性文献服务,而且还要能够提供学科化的知识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高校图书馆的用户群体大部分是本校师生以及科研人员,除了要满足他们学习参考、教学研究基本的需求之外,还要考虑到充实高校师生课余生活的需要,以扩大图书馆服务的范围,提高高校图书馆的使用率。
(二)个性化、自助式学科服务共享平台的需求
图书馆用户总是希望能以最方便和最习惯的方式、最科学的方法和最高的效率,获得对目前从事工作最有用、最新颖的知识内容。因此,在“学科馆员”、“学科用户”、“学科资源与服务”三者之间搭建一个个性化、自助式学科服务共享平台变得极为迫切。对学科用户来说,该平台既是装载学科资源、开展学科服务的空间,又有足够的吸引力和信任度,能够成为一个聚集志同道合者进行交流与协作、分享资源和创意、激发创新思维、促进个人发展的舞台。
(三)个性化动态信息定制需求
高校师生在学习、教学和科研方面相关信息的需求,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搜索、获取资源受到阻碍。高校的数字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导航、信息再加工和及时的动态信息订制,为用户直接提供学科信息,一方面使用户面对日益繁多且杂乱无章的网络信息不至于不知所措,另一方面使得用户可以第一时间得到最新、最全面的经过研究、筛选与分类后的学科动态信息。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存在着管理体制不畅、共享机制不健全、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和规划、专业专职的服务人员缺乏、服务宣传推广力度不够、服务平台建设有待完善、服务缺乏品牌效应等问题[1]。针对高校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及图书馆目前学科化服务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服务策略。
(一)建立和完善学科服务管理机制
建立和完善学科馆员机制是保证学科化服务有效开展的必要前提。(1)图书馆设立专门的学科化服务部门,主要致力于学科化服务的前期调研、服务规划、具体实施等业务;(2)设立统一的组织管理机构,如学科馆员工作委员会、学科化服务管理协调组,负责处理图书馆与学校其他部门的关系,处理图书馆不同部门的协调合作,开展用户需求调查,对学科馆员的任命、培训与考核等;(3)创新学科化服务的管理模式和服务体制,完善学科馆员资格认证制度。
(二) 组建专业化、高效率的学科服务团队
组建一支高学历、多专业、多学科研究方向、团结协作、服务高效的学科服务团队是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成败的关键。(1)建立严格而系统的业务实施标准:专业标准、服务标准、职业素质标准、沟通交流标准等;(2)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与评价机制。考核评估内容包括学科资源收集进展、服务平台利用情况、用户满意度等。(3)建立学科馆员选拔与培养机制及人才培养和引进规划。学校层面将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规划,制定严格的招聘流程,并提供良好的科研、工作待遇,提高其服务的可持续性。
(三)开展深层次学科化服务,拓展服务功能
1.立足科研流程,开展专场学术培训。学科馆员要关注在项目申报、课题调研、成果鉴定和转化等科研过程中用户的个性化和普遍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进一步将学科馆员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转化为用户的信息素养能力,提高用户的学科信息素养和科研水平。
2.营造交流合作的信息环境,做好科研工作助手,为科研工作全程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如建立不同学科和用户的学科化服务智能平台和博客,随时解答用户问题、提供信息检索培训公告、论文收录引用证明、科技查新、课题咨询等服务,方便用户和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沟通和交流;建立学科导航和教参课件系统,为学科建设搜集和提供最前沿、最权威的学术动态;在科研项目研究全过程中提供科技查新、查收查引、定题、专题、研究咨询等服务[2]。
3.为学校科研人员和机构提供学科竞争力报告。利用国内外知名的学术期刊数据库和专业评估工具,通过收集统计和计量分析,对本校较有影响的学科专家所发表的论文,从发文趋势、发文学科分布、研究层次、来源刊分析、关键词出现情况、合作机构、单篇论文被引频次、作者排名等方面进行多层次的剖析,对本校优势学科领域和潜在的优势科研领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4.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体系。包括检索服务、咨询服务、知识服务、导航服务、个性化服务等。具体内容包括:建立网络学科服务交流平台,可实现信息发布、在线交流等;直接参与教学活动,与专业化教师合作,指导学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搜集和查找资料等;开展深入的专业知识导航服务,帮助用户快速全面地了解本学科领域的本馆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揭示以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形式存在、相对不稳定、时常有更新的网络信息资源。
(四)建立学科资源整合门户
在一定行政区域范围或专业领域范围内,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学科资源信息中心;高校图书馆可根据本校与本馆特色资源,依据本校学科专业、本地经济文化的特色,建设大学科知识库、机构知识库、学科专题文献库、学科专家学者库、重点学科导航库、特色资源库等,致力于建设学科特色资源体系,加强学科信息资源的集成、整合。
(五)构建学科馆员与用户之间的学科知识服务平台
目前,学科化服务最大的瓶颈在于人力资源的不足,而建设学科化知识服务平台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学科知识服务平台,就是用户自我参与知识信息服务,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和设备,整合所有的馆藏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通过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系统的交互,自主地查找、收集、分析、利用各种学科知识信息资源,满足自身专业化、深层次的知识信息服务系统,是学科馆员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平台。
学科知识服务平台采用分布式三层体系结构,由服务层、逻辑层和数据存储层构成[3]。存储层的功能主要是保存数据和元数据及对数据进行读写、存取操作,提供学科知识服务的基本知识信息资源;逻辑层负责执行整个系统的业务逻辑,执行学科知识服务的具体任务;服务层是平台中直接与用户交互的部分,主要由分布式的自助服务终端组成,实现系统与外界的交流和服务。
[1]雷欢.基于现状调查的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保障机制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4(17).
[2]袁锡宏.基于特色学科优势学科建设的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2013(24).
[3]刘莉平,彭浩明,赵碧海.基于中间件的自助服务平台的设计和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6(2).
【责任编辑:郭德民】
2015-04-30
史振立(1966—),男,河南柘城人,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信息咨询、图书馆管理等研究。
G252
A
1672-3600(2015)07-01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