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军,张锋,宋康,杨光俊,张雷
(1.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23;2.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31; 3.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山西太原 030001)
特高压输电线路经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措施体系研究
张 军1,张锋2,宋康3,杨光俊2,张雷3
(1.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23;2.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31; 3.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山西太原 030001)
在仔细分析高压电网工程的环境影响因素和环境影响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工程的现场调查结果,针对工程实施的各环节,分别提出了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总结出适用于每一阶段的原则,同时强调了环境监理的重要性,给出了建立示范工程的建议。
特高压;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措施体系
我国能源分布与需求的逆向分布状况,决定了电力方式在能源配置中的地位,现有500kV输电系统长距离输送能力有限,促进了特高压电网的发展[1]。当前对于特高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程技术本身[2],对其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的关注较少;实际上,输电线路因其长距离、跨地区的空间分布特点,穿越自然保护区情况屡见不鲜,和生态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3-4],而特高压因其电压等级更高、建设规模更大、扰动范围更广的特点,生态环境影响尤甚。虽然在针对50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建设时有一定的环境管理经验[5-6],但都缺乏系统性,工程实施期间并无有效的措施体系可以参考,建成投运后亦未关注其实际造成的影响程度,缺少后评价,在特高压领域更是空白。
本文在分析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基础上,结合工程现场调查和评估,尝试提出特高压输电线路经过自然保护区时的生态保护措施体系。
根据施工活动流程调查,认为线路施工总体经过施工准备期、基础施工期、立塔阶段、架线阶段四个时期,各个时期施工活动和影响因子见表1。
表1 施工期环境影响
此外,贯彻整个建设工期的施工活动,其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扰动因子,在有人类频繁活动的区域,会影响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这种影响的大小取决于野生动物的本身习性和施工周期的长短。
输电线路运行期不会产生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因此和其他建设项目比较,属于比较“清洁”的项目;但其存在特有的污染因子,即电磁环境影响和噪声,目前尚未有科学研究证实输电线路引起的工频电磁场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会改变野生动物的生存方式。
输电线路经过自然保护区综合环境影响表现可以归纳为以下特点:
(1)确定性。线路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的环境影响是存在的,这种影响归结于施工活动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扰动。
(2)局限性。线路建设对保护区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而运行期的影响是很小的。
(3)分散性。线路建设施工点分散且距离较远,影响源呈点状分布,相互干扰可能性很小,不会形成线源、面源破坏而导致大面积影响保护区植被和野生动物的生境。
(4)暂时性。线路建设对保护区的不利环境影响,绝大多数随着施工活动的结束和退出,会消失并恢复至原有状况,恢复程度和速度依赖于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措施的执行程度。
特高压输电线路除电压等级较高外,铁塔根开大、塔身高、横担长、塔材重,线路走廊及基础占地约分别为500kV的1.5倍、4倍[7]。工程体量决定施工强度,因此,特高压输电线路环境影响还兼具有破坏性大、影响时效长的特点。
3.1 规划阶段
变电站的选址一般来说较容易避让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但是考虑到变电站的今后近20回左右的出线,情况就变得相对复杂,因此,电网建设的生态保护措施体系应最早追溯到电源点的规划选址和环保论证上,在接入系统中考虑并网问题,尤其是变电站的选址,一定要结合出线走廊规划,秉持“合理布局、定位长远”的理念。
3.2 可研论证阶段
具体项目在立项之后即进入到可研设计阶段,需要提请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协助,对工程所经过地区地质环境、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划等进行详细了解,以避让自然保护区为第一原则,若无法避让或者绕行方案经济技术性较差,考虑论证穿越自然保护区方案。对于个别输电线路涉及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的项目,因不符合自然保护区的准入要求,在前期阶段要对保护区功能区进行调整论证,调整方案经批准后,可进入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阶段,在环评阶段,要在全面分析评价输电线路实施对保护区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减缓生态环境影响的措施,并要求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落实。
3.3 初步设计阶段
输电线路在初步设计时,要在可研的基础上,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措施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要求,优化跨越方式、铁塔定位、塔基基础、塔型、临时占地等的工艺措施。
塔基定位时要选择在植被稀疏的地方,确保在塔基下方及周边施工区域征地范围内没有珍稀植被。塔型选择设计时对植被高跨处理,提高铁塔的高度;要结合塔基处地形特点,在坡地上采用高低腿塔,避免土石方大开大挖,造成较大的生物量损失和水土流失。此外,尽可能考虑今后规划线路的可能性,选择3回、4回塔型,预留通道,避免线路在保护区内通道越占越宽,需要不断调整的麻烦。
3.4 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要避开动物繁殖和鸟类迁徙季节,要严格落实环评报告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提出的措施,要严格按照初步设计规定的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期。在保护区内,严禁随意丢弃生活垃圾和倾倒生活污水行为,施工期间若有必要产生少量垃圾和生活污水的,要统一收集后每天带出保护区。为确保材料设备运输,施工方应在保护区外围签约租赁材料场,用于材料的中转堆放。除单个塔基施工时需要的设备和材料外,综合材料场不得设置在保护区内。施工道路应尽量利用保护区内已有的道路。若没有可利用道路或者已有道路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可以进行简单修建,施工便道的修建要以简短、适宽为原则,减少临时占地及植被破坏量。塔基施工区根据现状不同,施工量也有所差别。一是要求缩小作业区,二是在整理施工区域时,尽可能减少植被破坏。生态影响:经过塔基定位优化后,一般塔基周围不会有高大乔木,对少量灌木和禾草,确定为常见种后进行少量清理,清理后地表铺设彩条布用于堆放材料和土石方。如果为地表禾草类植被,可不进行清理,在其上直接铺设彩条布以防止过分践踏。
(2)基础施工期。基础施工时严禁大面积挖掘,应将开挖面积限制在塔腿处,保证塔腿之间地表不动,坚持用多少、挖多少的原则。混凝土搅拌站设置在保护区外,混凝土运输时车辆低速慢行,定期洒水抑制扬尘。
(3)立塔阶段。主要施工活动是车辆将塔材运至塔基施工作业区,然后将塔材吊装固定,施工量较小,对周围环境影响也较轻。吊装过程尽量避免金属相互撞击发出的声音,对运输道路和施工作业区定期洒水。
(4)架线阶段。环境影响是来源于牵张场的临时占地,其次是线缆运输时的环境影响。牵张场设置要合理,原则上不设置在保护区内,利用成熟的耕地或建设用地上,若保护区内线路路径较长,则需要设置在地势相对平坦、植被稀少的区域。牵张场地面需要铺设下垫布,以利于施工结束后的快速恢复。张放线防止线缆拖曳时拉伤植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飞艇等空中放线方式。
3.5 施工结束期
施工结束后的恢复措施要以“复其原貌、宜多不少”为原则,分段有序退出施工场所,包括塔基施工区域的施工材料设备清退、场地平整、生态恢复等。施工结束后的措施一定要按照环评阶段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提出的要求进行,建设单位对施工方应提出明确要求,并将其纳入考核验收范围。
3.6 运行阶段
项目施工对生态的影响机制比较复杂,其影响程度也很难完全准确预测。因此,在项目运营期内,建设单位要根据“长期关注、动态评估”的原则,对线路定期运检时,应将生态恢复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对施工结束后的恢复措施定期评价,也可委托专业机构对保护区影响进行跟踪监测。一般情况下,跟踪监测周期不得少于1年。
对于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关键在于各阶段的环境保护措施的执行程度。环境监理单位在施工现场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情况进行检查,可以督促各项环保措施落到实处。对未按有关环境保护要求施工的,可以提醒建设单位改正,造成生态破坏的,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予以恢复。因此,环境监理应该贯穿于整个输电线路的施工过程,成为超(特)高压线路穿越自然保护区的措施体系的一部分。
1000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是我国第一条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同时该线路也涉及了山西泽州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等多个生态敏感区,与建立工程技术示范工程类似,在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上也可考虑建立示范工程,一是回应项目前期可作为对保护区影响的有利佐证;二是建立示范工程也可供今后同类项目施工的参考,具有实践教育意义。
特高压电网是我国推动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清洁能源加快发展的重要手段,但也只有落实生态绿色电网的理念,才能充分发挥特高压电网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在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工程中,应全面开展环境监理,确保建立的生态保护措施体系得到全面落实;同时应考虑建立示范工程,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环境监理单位在今后具体项目的建设中应参考执行。
[1]刘振亚.特高压电网[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刘振亚.中国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创新[J].电网技术,2013,37 (3):1-8.
[3]张体强.输变电项目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环境影响分析研究:以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 (11):29-30.
[4]戴明丽,许伟,钱谊,等.330kV兰州-西宁-格尔木青海段输变电的生态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4175-4178.
[5]蒋明康,贺昭和,王智,等.涉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9,25(1):101-105.
[6]张红霞,史玉柱,王佩华,等.涉及自然保护区的跨区域电网建设项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华中电力,2011,4(24):29-32.
[7]郑晓广,李君章.特高压线路铁塔几种组立施工方法[J].电力建设,2009,30(4):39-43.
Study on ecological protection system of natural reserve for building ultra-high voltage electric transmission line
Based on analysis of basic 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the ultra-high voltage(UHV)and its environmental impact performance,and combined with the field survey results,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were raised for each stage of the project.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was emphasized and proposal of setting up demonstration project was also given in the measure system.
UHV;natural reserve;ecological protection;measure system
X591
B
1674-8069(2015)03-001-03
2014-12-20;
2015-01-30
张军(1963-),男,宁夏石嘴山人,主要从事电力行业节能环保、新能源开发工作。E-mail:zhangjun@cgdc.com.cn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环保科技项目(201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