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新媒体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015-04-11 05:30陈春丽
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2015年6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文/陈春丽

借力新媒体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文/陈春丽

新媒体所具有的开放性、即时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强烈地吸引着思想开放、接受新生事物迅速的大学生群体,对他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甚至是理想信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新机遇与新挑战。高校应全面借力新媒体,充分利用和发挥新媒体优势,搭建全新平台,不断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15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要以加强高校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握新媒体的特点和运用规律,深入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深刻影响,提升师生的媒介素养,借力新媒体,切实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深刻影响

所谓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它有自由、便捷、互动性强、信息多元化等特点,以及能够“随时、随地、随身、随意”的传播模式,使其广受大学生欢迎。2015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其中学生群体占比23.8%,远远高于其他群体,而且网民的学历结构基本保持稳定,即中专以上学历的人群基本实现了网民占比的饱和,新媒体已经全面覆盖了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产生的影响也极为深刻。

(一)新媒体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传统的教学主要是以“老师讲、学生听”的一元单向方式进行,死板僵硬的模式极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而新媒体的普及使用,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对话与交流。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学习资料,以及新媒体便捷的使用方法,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体验。网银、即时通讯工具等新媒体载体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便利了大学生的生活。另外,4G时代的来临,使得大学生获取信息资讯更加便捷,进一步开阔了大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演讲赛

(二)新媒体改变了大学生的交往和认知方式。借助新媒体技术,信息、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可以实现低成本的实时传输。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使用最广泛的即时通讯工具是腾讯QQ和微信,它们打破了时空的束缚,使大学生的交往更加自由;个人空间和朋友圈也有利于大学生自由地表达观点和情绪,可以有效地缓解日常学习生活的紧张与压力。同时,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使得他们认知事物的方式不再单一地依靠老师和学校。

(三)新媒体容易导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缺乏足够的自我判断能力。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全球信息、资讯、文化等交流的频繁,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尤其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色情暴力文化的传播,容易导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出现重个人轻群体、重功利轻道德、重时尚轻传统、重索取轻奉献等不良倾向,严重影响了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新媒体对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利用新媒体的导向作用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我们曾对大学生媒介素养进行过调查,有80.6%的学生表示新媒体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对校园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表现出热衷追捧与强烈依赖。可见,新媒体的传播形式和信息发布渠道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舆论导向作用,我们可以借助它们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和教育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入脑入心。

(二)利用新媒体的多样化形式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思政教育基本上是以思政理论课为主,以讲座、研讨、主题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第二课堂”内容为辅,再加上思政教育工作者“填鸭式”的一元化单向教育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网络舆论阵地的建设工作,设立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的专题教育网站、公众平台也日益增多,学生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网络、数字化教学课件等载体获得相关的学习资料。此外,微博、校园论坛、腾讯QQ、微信等广为大学生喜爱和使用的新载体,都可以被很好地纳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阵地。

(三)利用新媒体的丰富内容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形式活泼多样,在传播内容上更为丰富,也更具感染力。我们可以利用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全方位的、个性化的、多维度的传播,内容上要图文并茂、声情融合,使其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改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兴趣的被动局面,增强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让他们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在新媒体视角下,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新媒体的广泛使用,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挑战。高校管理者应该趋利避害,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正确认识新媒体,掌握其发展规律,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增强教育的渗透力和实效性。

(一)运用新媒体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设,占领课堂教学主阵地。中共中央办公厅2013年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所以,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和渗透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等理论课程中。在课堂上,利用教学直播、视频连线、网络课堂等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在课下,加强实践教育的内容,利用校园论坛、腾讯QQ、微信等载体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融合媒体优势,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要对校园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整合与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一是将传统的校报增加网络电子版,将校园广播和电视台实现网络在线收听收看,提高学生接受信息的便捷性,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二是在校园网站和校报、校园广播等媒体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栏目,由校宣传部、团委、学工处等部门主管,保持信息的时效性和权威性,帮助大学生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三是在QQ群、微博、微信等大学生使用率高的传播平台,主动撰写或转发贴近大学生心声、充满正能量的内容,引起他们的关注与讨论,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三)加强校园舆论引导,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新媒体的舆论信息具有多元性、复杂性、交互性、难控性等特点,这些都容易导致大学生的思想波动和不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高校必须要建立和完善校园舆情反馈机制,加强对新媒体传播的掌控。一方面,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社交平台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对舆论焦点的认识和看法,从而及时掌握大学生特定时期的思想和行为变化,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另一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可以依托学生干部和学生骨干,及时有效地掌握校园信息和舆论动态,建立和完善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将他们打造成富有正能量的校园“意见领袖”,通过他们对重大、敏感、易于形成分歧、走向对抗的舆论事件及时正面疏导,引导大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作者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