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翟元斌
坚持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雷锋题词的真理性
文 □ 翟元斌
52年前的3月5日,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揭开了中国学雷锋活动的序幕,开启了一场影响新中国历史走向,塑造全新国民性格的伟大实践。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学雷锋活动始终保持蓬勃兴盛的发展态势。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雷锋题词(以下简称题词)所包含的内容,经受住历史和实践的检验,证明是科学性的认识,至今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第一,题词揭示雷锋典型人物特征。
“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刘少奇)深刻揭示了雷锋的典型特征。“平凡与伟大”,在雷锋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统一。从凡人小事中探寻和强调不寻常的价值。
第二,题词概括雷锋精神实质、内涵。
无论是刘少奇,还是邓小平等人的题词都指明雷锋精神实质是共产主义精神。1965年8月30日,中南海画册编辑委员会发表毛泽东“学习白求恩,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的手迹,指明雷锋精神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周恩来)概括出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题词对雷锋精神的全面、系统、准确、精辟的概括,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尽管随着时代内容的变化,现今对雷锋精神内涵的表述有某些变化,但其基本精神都未超出伟人的题词框架。
第三,题词指明学雷锋活动的方向。
邓小平题词“谁愿意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深刻指出:学雷锋是一个自觉成长为共产主义者的自我提升过程,是向共产主义者高标准前进的自觉的实践过程。学雷锋根本就是要解决“怎样做人,为谁活着”。周恩来题词,把“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原则,赋予明确内涵,指明学雷锋的目标取向。
第四,题词确定学雷锋活动的历史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亲切接见部分来自基层一线的军队人大代表时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高屋建瓴,给出了雷锋文化在当下文化版图上的定位和指向。
第五,题词奠定雷锋精神研究基本理论框架。
题词提出一系列新概念、新范畴、新规范,诸如“平凡而伟大” “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螺丝钉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钉子精神”等。在社会价值观上形成“甘做人民勤务员”“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新规范。这些新概念、新范畴、新规范,为雷锋精神研究理论形态建构了新的话语体系。
第六,题词是雷锋精神研究和实践的行动纲领。
题词开启、指导了持续至今的全国范围的学雷锋活动,在中国社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鼓舞人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激励着无数有志青年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为现代中国社会精神文化建设提供绝好的主题,为未来社会文化繁荣发展提供重要价值目标及可供参照的模式;雷锋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构成,成为国际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窗口之一。
题词是雷锋精神研究和实践的基本遵循,其真理性在延续近半个世纪实践过程中,得到并将继续得到证实。现在以及未来,推进雷锋精神研究和实践必须以题词为纲领,坚持题词指明的正确方向。
坚持题词指明的真理性方向,要特别强调固本开新。当下,时代的变迁、生产方式的变化,带来文化价值观念的变革,也为新型价值观的构建提出新的问题。学雷锋活动要回答和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必须有面对现实、勇于理论创新的品格。
固本开新离不开与时俱进。学雷锋活动具有两重含义:一种是作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层面提出来的,带有方向性战略性的学雷锋活动;一种是指具体形式、具体方法性质的学雷锋活动。固本,即坚守前一层面意义上的学雷锋活动,坚持题词揭示的雷锋精神本质和学雷锋的根本方向。创新,则是指后一层面上具体形式的学雷锋活动,要创新形式以保证和促进作为方向性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不可以坚守前者为名,将学雷锋具体形式凝固化,更不能假借创新偏离学雷锋根本方向。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各种思潮碰撞较量时有发生,围绕雷锋传播似乎存在“两个舆论场”以及“两套话语体系”,它们既彼此“隔绝”,又经常相互“碰撞”。一段时间里舆论场上掀起对雷锋的“污名化”“去意识形态化”“媚俗化”几乎都是在敌对势力西化、分化,阴谋对我“和平演变”这个大的战略背景下,雇佣水军散播的。他们为了兜售奸谋,甚至公然向其遥相呼应的喽罗“网授机宜”,要他们将其过分露骨的反华网文样本稍加删节,以免被抓住罪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