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如何进一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2015-04-10 10:41丛雨
新农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职业化培育经营

丛雨

摘要:伴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谁来种地,谁来发展农业”的问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为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必须加强新型经营体系的构建,以及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础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只有培育好新型职业农民,新型经营体系的构建才会健康、有活力。本文从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现状出发,提出政府进一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培育;职业农民

伴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镇转移,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趋势明显。今后“谁来种地,谁来发展农业”的问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是国家建设的头等大事。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必须加强新型经营体系的构建,以及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础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只有培育好新型职业农民,新型经营体系的构建才会健康、有活力。本文从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现状出发,提出政府进一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对策和建议。

职业农民,是指具有新理念、新技能的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相比,职业农民不仅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更有较强的市场经营能力,积极学习先进的农业科学文化知识与市场经营理论,因而能更好的适应和推动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当前各级政府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专项扶持缺乏,投入资金严重不足,支持政策有待加强。其次,缺乏培训对象筛选机制、培训教育制度不健全、培训缺乏实用性和可行性等。再次,管理体制不健全,职业农民认定制度缺乏。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向主体多元、领域拓宽、广泛采用农业机械和现代科技方向发展,而传统的单一农户、种养为主、手工劳动等已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现代农业已发展成为与其他产业高度融合的产业体系。只有培育一大批具有较强农业生产技术、市场经营意识的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农业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前景,才有可靠的人才保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战略性的举措,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需要各级政府长远规划、通盘考虑。为此,农民要成为一种社会稳定的职业,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一是职业化农民能够在劳动力市场中自由流动,即劳动者可自主选择进入或退出;二是职业化农民能够取得社会平均工资甚至更高的收益;三是作为一种新兴、独立的职业,职业化农民的社会地位能够提升,并享受同等的社会待遇和福利;四是职业化农民必须具有较强的农业技术、市场经营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对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重视:

一是提高职业农民的社会地位,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魅力。为此,各级政府要尽快完善政策保障制度,加强各种技术、金融等方面支持,加强社会的宣传,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劳动者投身到农业产业,成为扎根农村、奉献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当前工作的重点要坚决改变盲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无序分流农村劳动力的做法。各级政府要切实为职业农民的培育提供更好、更加完善的政策扶持,尽快在融资、税费、项目审批、技术支持、土地流转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

二是构建农业职业教育体系,高标准建设县级农民职业化培育中心。中国大部分县域的农村职业学校出现大面积萎缩、滑坡的现象,大多县、市、区已没有农业职业学校和涉农专业。而尚存的农业职业学校虽挂着“农”字之名,但所行“非农”教育之实。从事农业教育的职业学校应该发挥区域优势,面向本土周边农村居民提供教育服务,发挥其在学历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终身学习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诸多方面的作用。农业职业学校要明确自身的办学方向和办学目标,教学内容决不能脱离农民切实需要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建立健全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加强政府统筹规划和管理,整合社会各行业、部门及学校的资源,通过联办、合并、划转、置换、转制等多种方式,做到职前教育与职后跟踪服务、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同时并举,建立一个具有教学、科研、生产、经营、服务等功能的职业教育体系。各级政府不仅要完善县域农业教育体系,而且要加大投入力度和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等各部门的协同效应。

三是加强农村学习型社会建设,全方位构建职业农民终身教育体系。农村的学习型社会的建立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是由于在农村的从业者大都是老孺妇残,很多人既没有多少学习动力,又没有多少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针对农民职业化建设缺乏终身教育体系的问题,解决农民就近学知识、学技能的困难,必须加快建立和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体系,构建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同时采取积极的激励政策,引导和激发农民的学习热情。

四是全面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增强农村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首先要加快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水平,重点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贫困家庭子女、“三残”儿童少年等弱势群体平等接受高水平义务教育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其次要改革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机制、模式,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积极推广“学校+农户+基地+公司”的模式,把促进农民就地致富和转移致富有机结合起来,瞄准农村产业发展和劳务市场的需要,适时调整专业和教学内容,努力培养用得着、留得住、输得出的农村实用人才。再次要加大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扶持力度,建立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长效机制。

猜你喜欢
职业化培育经营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