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绘画的文化说辞

2015-04-10 07:42
投资与理财 2015年7期
关键词:工笔画院职位

写意绘画并不像有些美术史专家说的是国画乃至东方艺术精神所在之类。从知识考古学来说,写意绘画的产生,是对画院、民间相对细致的职业画家的创作的反动,背后还有文化权力的再分配。

对这个时代的艺术创新机制和艺术市场模式来说,一方面,在传统绘画范围内,写意风格绘画显得“简单”、“涂抹一通就行”,好像进入门槛太低,比不上工笔绘画乃至书法——至少得把几种字体的字记差不多吧;另一方面,对现代家居装饰来说,传统写意绘画的色调太淡,图案也是一团团的,而现在的居室多数比较局促,而且是方盒子,可能简洁和色彩鲜亮的作品视觉效果更好。

写意绘画并不像有些美术史专家说的是国画乃至东方艺术精神所在之类。从知识考古学来说,写意绘画的产生,是对画院、民间相对细致的职业画家的创作的反动,背后还有文化权力的再分配,就是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让文人要通过读书,做官走上仕途,而他们在业余时间又要保持文人身份。于是写字、画画,那也就没功夫学习和创作工细一路的作品,而是以写意为主要方向,这不仅仅是一种文化选择,还是受到时间分配和文化经济影响的选择。当然,也有部分官僚和文人是刻意选择“了了几笔”的画法,但总体而言,写意绘画是“非专业”的作者占最大多数。当然,后来成为一种市场类型以后,也出现了职业画写意画的画家。

近代画坛对写意绘画改造的成功例子是齐白石的路子,他把写意和局部的工致描绘结合起来,诸如一些虫草作品里的草比较写意,而虫比较写实,显得既有格调,又显示功力,最重要的是他往鲜明、简洁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民国以来画家不得不面对的选择,一种是向鲜明方向发展。比如张大千的作品大部门都色彩鲜亮,而后期的大泼墨也是亮、鲜明,和表现主义油画一样,要用大尺幅、大色块抓人眼球。另一种是向简洁方向发展,这从吴冠中的彩墨画里可以看出来。吴冠中虽然不是国画出身,但的确对国画发展路数有严肃的思考,他受到欧美现当代艺术的影响,把国画构图向更为简洁、现代的方向推进,后来能有那么大影响,不仅仅是因为有钱的收藏家力挺,也因为确实受到现代中青年人士的喜欢。所谓的新水墨、新工笔,其实也是在简洁、鲜亮上发展,只不过大家伙还有个别的文化趣味附加在上面。

当代玩写意绘画的人很多,原来很多画工笔的画家现在也画很多写意作品,有的是因为年纪大了,眼睛不行了,有的是因为写意画得快,可以多挣钱,都正常。但写意绘画这么多,选择就有了困难,包括在全国美展这列大型展览的评奖来说,都无法把握,往往后来就侧重工笔画了,因为这里面可以看出硬功夫的高下,不像写意绘画的评测标准有点“玄”。

因为画的功夫一般人看不出来,每个画家只好发明自己一套说法,后来就大致成为两大路数,一路是比职位,看在美术家协会、美术学院的职位高低,职位高的好像价格也高,追捧的人也多。另一路就是看忽悠,当然美协学院也有忽悠。但体制外画家因为没有上述“官定职位”,就只好另外开辟场子,有的在海外、国内设立各种画院、协会,自任院长、主席、院士之类,偶尔还弄个名目可疑的教授、名誉博士之类当当;另一路就是发明各种绘画理论和创作高论,从古代文献里扒拉几句,从当代文化热点里抠出了一些,等等。这也没什么错,艺术就是这样,需要一些附加的东西隆重其事。

猜你喜欢
工笔画院职位
领导职位≠领导力
重拾画院的写意精神
荣宝斋画院招生简章
罗登祥的工笔绘画
浙江画院建院35周年系列海报
花开的声音
赵炳宇工笔人物画工笔
职位之谜与负谤之痛:柳治徵在东南大学的进退(1916—1925)
春睡画院教师美术作品欣赏
美最高就业率地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