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的一脉艺术温情

2015-04-10 07:29孙侃
文化交流 2015年4期
关键词:龙游女画家丹青

病残画家汪玉婷是“最美衢州人”之一。她被人传扬的故事,一是许多年来始终以一支画笔抗击病魔,创下医学和生命奇迹,二是她拍卖了艰难创作的大部分作品,把全部所得捐给了贫困大学生。

2015年初、隆冬的一天,龙游丹青女社的画家专程去看望汪玉婷。双方通过亲身经历真诚交流,一致认为,只有抛却功名利禄、庸俗世故,方能获得艺术创作的真谛。

一次特殊的艺术交流

业余时间研修美术的女画家,是怀着钦佩的心情走进开化县华埠镇一条狭窄曲折小巷里的普通民居的。这几年来,龙游丹青女社组织参加过多种活动,可跨出县域,专门与一位残疾女画家进行艺术交流,却还是头一回。

得知隔县的女画家即将前来,汪玉婷早早地坐在画桌前迎候。汪玉婷的画室兼卧室陈设简单,却充满艺术气息:墙上有多幅构图精致、笔调细腻的工笔画,或花鸟或人物,透露出作者热爱人生、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愿;一侧的橱柜里摆放着不少奖杯奖牌,这是她近年来所获各种荣誉的一部分。

龙游丹青女社社长包美珍女士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本科。凭着多年来积养的扎实功底,她近年来有多幅工笔画作品在省、市、县各类赛事中获奖。与尽力拒斥当今浮躁、功利的风习的社友们一样,她的画作重在表现淡泊、宁静的心境,因此颇有远韵。正是因了这样的创作宗旨,在龙游这座小城里,她集合起一群不为名利、不喜喧哗的绘画、剪纸、篆刻、书法爱好者。也正因如此,当她听说开化县华埠镇有这么一位身残志坚、画品高尚的女画家,便不顾天寒地冻,与金向民、鲁瑞珍等人结伴前来看望,交流画作,交流人生感悟。

没有会议室,没有主持人,也没有任何程式,大家坐在汪玉婷未装空调的画室里,围坐在一张狭小简陋的画桌旁,真诚诉说、双向感悟。丹青女社的画家们向汪玉婷展示并赠送了画作,细述了丹青女社的成立和发展过程,介绍了她们各自的作品风格和艺术追求。汪玉婷的眼前仿佛打开了一番全新的艺术天地,感受到了这群艺术姐妹的风采和关爱。而汪玉婷不惮于病魔、不辍于工笔画创作,竭尽全力向社会献爱心的感人故事,更是深深打动了丹青女社的画家们。鲁瑞珍热泪盈眶,直说这一趟远行交流真是太值了。

不惮于病魔的女画家

12岁那年,汪玉婷不慎跌了一跤,之后竟慢慢地不会走路了。四处寻医,她最终被确认为“肌营养不良症”。当医生悄声告诉汪玉婷的父亲“你女儿很可能活不过18岁”时,汪父一下子懵了:仅有6年的生命!没想到的是,看上去一向羸弱的女孩竟顽强地生存下来,现在已37岁!

“每逢农闲时,在后院的枣树下,总能看见我父亲伏案作画的身影,而我就静静地坐在他身旁涂鸦。父亲平时生活极为节俭,却从不吝啬给我买书和纸笔。”这是汪玉婷写于2004年的一篇随笔《心灵絮语》中的句子。在痴迷国画、曾任剧团美工的父亲的鼓励下,下肢已不能动弹的汪玉婷开始习画。当画纸铺开,心灵融入其中,汪玉婷发现天空不再苍凉昏暗、阴雨绵绵。14岁那年,汪玉婷的画作《在希望的田野上》获得衢州市残疾人书画大赛三等奖,这是辍学以后的她所获得的第一个荣誉。

悲恸再次袭来。2002年,由于一次意外,汪父去世。汪玉婷在极度的痛苦中挣扎,把对父亲的无尽思念汇入作品。后来,在省群艺馆金心明等老师的热心帮扶下,她的画技进步很快,让人刮目相看。

如今的汪玉婷,双腿已经萎缩,上身也只能保持一个微弯的姿势,双手能移动的距离无法超过10厘米。由于长久埋头作画,她的肩周、颈椎都严重受损,双手可控距离正在继续缩小。正常人画一条简单的直线只需短短1秒,她则需要60倍;正常人一天时间即可完成的一幅画作,她却需要漫长的3个月。工笔画是极精细的,作画时特别疲劳,汪玉婷坚持几小时后往往大汗淋漓、全身虚脱……

然而20多年来,汪玉婷已创作了80幅画作。若以每天作画7小时计算,完成这些画作,至少已耗费了她累计50000多个小时的心血!

用作品奉献自己的爱

更让丹青女社的画家们感动的故事还在后头。

经金心明老师推荐,2012年12月11日有关组织和机构在北京举办了汪玉婷个人画展。画展精选了26幅作品,既有辽远的山水写意图,又有灵动的花鸟虫鱼图,还有风姿各异的古代仕女图,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可以代表她的创作。

几天后便是“大爱圆梦行动”慈善拍卖会。画展组织方面与汪玉婷商定,画展的全部作品参加拍卖,所得将作为她日后的医疗费。

汪玉婷的作品颇受追捧,价格一路飙升:《品茗图》从8000元人民币(下同)起拍,最后以3.5万元成交;《织女图》《花开富贵》《冰清玉洁》等均拍到2万元以上;《云想衣裳花想容》从1万元起拍,几轮竞拍后,以5.5万元落槌。拍卖结束,汪玉婷的26幅画作总共拍得37.6万元。

谁都没有想到,拍卖结束,汪玉婷当即表示,这些钱一分不留、全部捐献给在校贫困大学生!拍卖会上一片哗然:贫困大学生虽然生活艰辛,可他们所经受的命运折磨、人生苦难远不能与汪玉婷相比,她为何要把这用生命换来的钱捐给他们?是啊,尽管汪玉婷也需要钱用于随后的治疗,尽管杯水车薪,但她执意捐献。

汪玉婷淡然地说:“用拍卖所得帮助贫困大学生,这完成了我回报社会的心愿。我已经没有机会上大学了,捐助他们就是圆了我的大学梦。”她说,献出一份仁爱比接受他人的爱心更幸福、更快乐。自己这么多年来在美术园地里苦苦耕耘,不正是为了向社会证明自己不是一无用处的残疾人,而是对社会、对他人有贡献的健全人!

汪玉婷的这个故事经在场的笔者、《衢州日报》记者廖峥艳讲述,让丹青女社的画家们再次沉浸在感动之中。眼前这位病残画家虽然生活清贫,但她质朴、执着,关爱社会,甘于奉献!金向民说,能创作出优秀作品的人,首先自己拥有高尚美丽的心灵。

在艺术领域苦苦前行

女画家们交流互动之时,汪玉婷的母亲一直在旁静静倾听。当汪玉婷握笔作画时,她马上端起调色盘,或拿起大刷子着色;当汪玉婷疲倦了需要休息时,她连忙把女儿从椅子里抱起,稳稳地放在床上。汪母博得了来客的敬意。

汪玉婷告诉大家,由于身体障碍,即使是移动画纸、换用画笔等最寻常的动作,自己也无法独立完成,更不用说磨墨、调色、着色等相对复杂一点的动作了。所以每当作画,母亲便像“书童”似地守候在侧,寸步不离。母亲虽不识字,因为女儿习画多年,耳濡目染,竟也熟知了不少绘画术语,甚至掌握了诸多作画技法。据汪玉婷说,母亲在刷底色方面,颇有专业水平,这让众人啧啧称奇。

汪玉婷这位坚强女性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不易,都是常人无从体会的磨难。尽管有很多人关心、支持着她,但很多时候,她仍处于自我承受、自我消解的状态,母亲始终是她最大的生活支柱。可这几年来,汪母渐感力不能支。老人现在经常担忧,女儿以后还将面临哪些身心考验,谁来照顾病情愈显严重的她?

丹青女社的画家们这次专程与汪玉婷交流,另一项任务自然是送上关爱。事实上,汪玉婷把自己的巨额拍卖所得慷慨捐献出去,其目的之一,也是唤起社会对生活在最基层的业余艺术工作者的关注和帮扶,恳请社会各界不要遗忘这些在艺术园地里的默默耕耘者。汪玉婷和包美珍、金向民、鲁瑞珍等一致认为,基层业余艺术工作者或许不可能成为艺术名家,但假如没有包括汪玉婷和丹青女社等在内的无数业余艺术工作者,名家、巨匠也就失去了成长的土壤。

这次龙游女画家们送来冬日里的一脉艺术温情,汪玉婷十分高兴,认为这是切磋技艺、切磋人生的难得机会。汪母说,女儿非常向往外面的世界,希望获取各方面的信息,最害怕的就是孤独。面对面的交流是互联网通讯替代不了的。这一回,丹青女社的画家也在深思:为汪玉婷这样在艺术领域苦苦前行的人,社会各界还应该再做些什么?

(本文照片由廖峥艳、孙侃拍摄)

[链接] 作者于2014年出版长篇报告文学《以美铸魂—衢州最美现象启示录》,其中对汪玉婷事迹作了较为详细的采访。2015年初,作者亲历了龙游丹青女社与开化残疾女画家汪玉婷的艺术与人生的交流。

猜你喜欢
龙游女画家丹青
京津冀女画家
京津冀女画家
京津冀女画家
丹青校园
水墨丹青
丹青阁賦
丹青厌
龙游遗韵
一家三代八位女画家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