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佳 张蕊
浅析微课程中的影像曝光
□赵世佳 张蕊
目前微课程的画面曝光控制不够细致,一方面是对曝光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是对曝光的理论认识不足。曝光的过程实际是一种光在时间上的凝结,是影像截取现实亮度维度上一部分的过程。曝光的目的就是让观众在影像中感受到真实,并且把这种感受最大化。微课程影像的曝光也应以此为目标。
微课;曝光;影像
微课程,一种浓缩的视频课程,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随着相关理论的总结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其视觉效果也越来越精致。而且很多微课程在制作的过程中对光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了非常精致的布光,但由于视频拍摄中摄像机对亮度的测量并不是特别的精细,一些微课程中就出现了画面形象曝光不准确现象,这种画面让人看了很不舒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大概如下:一是精准的曝光在普通的摄像领域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是一个领域的态度问题:在电视摄像中对曝光的控制远不如对色彩还原的控制,这一点可说的不多,唯有重视起来;另一个是,在微课程拍摄中即便能够重视曝光,对曝光的原理却不是很清楚,这一方面动态影像应该向静态影像的照片学习。
很少有人愿意对着一张白纸拍摄,他们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但我们必须从这里开始探讨我们的问题,原因在于我们平时拍摄的内容太复杂,以至于我们经常看不到事情的真相。这个真相我们却可以从一张白纸的影像中发现。
有一个叫做“准确曝光”的概念,“它是按景物中18%反射率的中灰亮度作为测光基准来调节曝光,能最大限度地获取丰富的影调、层次”①。但是用这种以“中灰色调亮度为再现目的”②的“准确曝光”,我们把一张白纸拍摄成了一张灰纸。这种“准确曝光”是不是正确曝光呢?过曝一点你可能得到一张白纸,但是我们真的就是想要得到一张白纸吗?我们并不想在是否得到一张白纸纠结,我们想的问题是:究竟这个在影像中的“白”代表什么?
确切的说拍摄一张白纸,可以拍出任意灰度的影像,也就是亚当斯所谓的不同的亮度“区域”。如果在这里做一个比喻的话,这里如同我们的眼睛从白天到黑夜或者从黑夜到白天的过渡。但是这里显然出现了跟我们的眼睛看待这个世界不同的地方:人眼在白天看东西是白天的景象,晚上看东西是黑夜的景象,并不能在黑夜看到白天的景象或是在白天看到黑夜的景象。而影像反映的世界与我们的眼睛不同,只要曝光足够少,影像反映的是一张黑纸,而随着曝光的“正常化”,它又是白纸影像了。那么影像便是一种对光的积攒,它是与时间的长短有关的,它同时受速率与时间长短的限制。
尽管影像受到进光速率与进光时间长短的限制,但是这种限制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却带着更大成分的优越性:其调节的方便性。这在实践中可以体现在很多人可以在白天拍出晚上效果的影像或是在夜晚拍摄出白天效果的影像。如果我们用亮度来说明一切:理论上我们可以拍摄任意亮度的影像。我们可以把这种对光线时间上的积攒称之为对时间的凝结。
尽管影像的曝光是一种对光线的积攒,它可以是从白到黑的一切,但现实世界不是一张白纸,它要复杂得多。这里就不仅仅是时间的问题,同时也涉及到了空间的问题,一张照片不能仅仅地凝结时间,而是要凝结这段时间里的空间。影像就变成了一种多维度的存在物。在时间维度上,是有限时间的一段;空间维度上是无限三维世界的二维显现。大概以上两点是一般人都能想到的。但从曝光的角度理解,还有一个不太容易理解的维度在影像中存在,这个维度不像时间和空间一样是在两个或者是多个方向上有无限延展的趋势,它是从空间维度上延伸出来的,即空间中物体亮度的动态维度,而影像的曝光正是在这个维度上的映射。亚当斯曾这样说过“一幅光面纸黑白像片的深黑部分反射出来的光线是最亮部分的1/100。不管原来景物的亮度比是多大(有时高达1∶10,000),在像片上则只有1∶100这个幅度”。③这表述了一种映射关系:一个亮度比非常大的场景,其影像亮度的动态范围比实际场景要小得多。那么一个曝光值Ev只能映射无限亮度范围的有限一段,随着Ev变动,影像映射不同的现实场景,而Ev的变化与亮度的关系是有一定规律的。
Ev=∞,曝光时间足够长。这种曝光值下只要场景有光,无论这个场景的光线有多弱,我们可以预计这个场景反映到照片上不过是一片白。所以当Ev=∞时,影像映射的亮度范围仅仅是一个点,它能如实地反映纯黑亮度。但是拍摄纯粹的黑暗没有任何意义,影像的亮度范围不可能停留在现实亮度维度的起点上,而是随着Ev的不断变小,它能反映的亮度范围不断变大。当它离开起点后,便不再会是一个点,而是会变成一个分布在现实亮度维度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的两端代表的暗端(与亮度维度的起点相连亦成为一条线段,这条线段的亮度反映在照片上便是黑暗)和亮端(以这个端点为起点,一直到射线的无穷远,反映在照片上便是白)。但影像映射亮度范围的线段不会无限变大,当影像所能反映的最大亮度与线段的亮端所在的亮度维度相同时,其亮度范围所代表的线段的长度不再随着Ev变小而变化,而是维持不变,但随着Ev的变小,影像映射的亮度将是更亮的一段。
尽管影像的亮度线段在总的亮度维度上,但是当一个Ev确定后,那条线段便成为一个固定的值,然而现实的亮度维度却并非总是如此,甚至总不是如此。比如一个有夕阳的傍晚的场景,那里有地面,地面上有草或树以及人和小动物,这样的影像大家经常看到,但同时也会发现这样的影像总不完整,或是夕阳很美,富有层次,而地面上的一切成为剪影;或是地面一切层次鲜明,而夕阳与它周围的天空成为白糊糊一片,毫无层次感。这样的场景无论选择怎样的Ev,它不能将场景中暗的部分与亮的部分都容纳进来,因为它们之间的距离太远了。当然情况并非总是这样,真实的拍摄有两种情况,对应着两种不同的场景。
第一种情况,当场景的亮度动态范围并不大,或者说其在现实亮度维度上占据的线段不长于影像所能承受的亮度范围,那么这看上去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情况,因为这种情况看上去只要我们选择一个合适的Ev,使得它在亮度维度上的线段覆盖场景的亮度范围便可以了,只要现实的亮度能全部映射到影像中,主体的层次就会存在,只是亮度有所不同了——在彩色照片中不仅仅是体现在亮度上,还体现在照片色调的饱和度上。但是这种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因为主体在不同Ev的情况下会出现不同的情形,比如一张白纸Ev大一点会在影像中显现出白色,Ev降低到一定程度其就会显现出灰色。所以对这种亮度范围并不大的场景,选择一个合适Ev显得非常重要,而选择的标准就要看拍摄者对场景中的哪个主体最感兴趣,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亮度的选择。
第二种情况是场景的亮度动态范围大,超出了影像所能承受的范围,就像我们上边提到的有夕阳的傍晚的场景,无论何种Ev,影像的亮度范围都不能覆盖场景的亮度范围。这种情况必须舍弃场景中的一部分层次。如果要地面清晰,就要舍弃夕阳天空,使其成为一片模糊的白;如果要选择夕阳,就要舍弃地面,地面上的一切就成为一片黑糊糊的剪影。这种舍弃实际反映了主观的要求。
然而我们探讨的技术却并不仅仅反映在技术的客观上,而且更主要的反映在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影像所反映的其实只是世界的一部分,这种技术不过是将其反映的世界变得符合我们人类的眼睛罢了。比如在黑夜拍摄的影像,只要Ev值足够大,其反映出来的和我们白天看到的世界没有两样,曝光将黑夜的层次反映在我们的眼前;又如拍摄太阳,只要给定一个够小Ev值,太阳的层次也便可以展现在我们眼前。所以影像本身含有很大的主观成分。影像并没有因为让世界符合我们人类的眼睛而变成了一种假的反映,因为世界本身是相对的,我们人类的眼睛在看待这个世界的时候也会因瞳孔的变化有不同的样子。所以我们只能说影像≠真实的世界。所以曝光的目的就是让观众在影像中感受到真实,并且把这种感受最大化。
微课程制作作为一种用影像来传达知识的形式,为了让听课者在这种短小的视频课程中领会到知识的真谛,更应该让其在观看中体验影像的真实感,而曝光则是微课程制作者应着重控制的一个技术指标,其曝光的目标是让观看课程的观众在课程中体验到最大化的真实,进而最大化地领会课程中的知识。
注释:
①颜志刚著.摄影技艺教程(第六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73
②颜志刚著.摄影技艺教程(第六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81
③A·亚当斯著.谢汉俊译.A·亚当斯论摄影[M].中国摄影出版社,2009:3
课题项目:本文系衡水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成果,课题编号:jg2014034
(作者单位:衡水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