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范专业声乐教学与童声合唱教育的适应性研究

2015-04-10 19:05:58阳婷芝
绥化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童声音准合唱团

李 飞 阳婷芝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 湖北宜昌 443002)

高校师范专业声乐教学与童声合唱教育的适应性研究

李 飞 阳婷芝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 湖北宜昌 443002)

高校音乐学师范类专业的培养方向主要是基础音乐教育人才,高校声乐教学的社会适应性最主要体现在其与基础音乐教育的适应性,就是要求声乐教育要满足基础音乐教育的需求,为基础音乐教育输送“实用型”人才。文章结合对宜昌市三所小学的音乐教学的调研,立足于基础音乐教学的发展,旨在解决最迫切的需求,从而对高校声乐教学进行调整和完善,提高高校声乐教学的实用性。

高校;声乐教学;适应性

高校音乐学专业师范类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问题:社会需求量逐渐减少,大多数省市基础音乐教育的人才需求呈现饱和状态;要求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而不再是要求单一人才,提高了对毕业生的要求。面临着如此紧张严峻的就业局面,我们高校音乐教育者应该立足于市场立足于社会,根据社会的需要来调整我们的教学,使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提高社会适应性,才能提高我们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就业压力。高校音乐学师范类专业的培养方向主要是基础音乐教育人才,高校声乐教学的社会适应性最主要体现在其与基础音乐教育的适应性,就是要求声乐教育要满足基础音乐教育的需求,为基础音乐教育输送“实用型”人才。

一、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和需求

小学基础音乐教育全国发展很不均衡,但发展潜力也是巨大的。以宜昌市西陵区为例,西陵区十分重视艺术教育,西陵区的音乐课以音乐课堂教学为中心,配合开展广泛教学研究活动,全面提高艺术教学质量;兴趣爱好小组活动丰富,大多数开展了课外的舞蹈课与唱歌课和乐器课,有些学校定期聘请专家进行指导,全力推进“大家唱、大家跳”活动。各学校每年举办一届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节,熏陶学生的艺术情操,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区教育局每两年举办一次艺术节展览活动,充分展示了学校艺术教育的成果。艺术教育活动促进了西陵区学校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目前有些学校在选择音乐老师的时候注意了专业的配对,比如绿萝路小学,在三名音乐教师中有明确的专业分工,三位老师分别擅长舞蹈,器乐和声乐。学校每周四下午的兴趣爱好小组也是根据老师的专业来分开进行的,这样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学校成立了合唱团,却没有专业的合唱老师,专门与三峡大学艺术学院的师生联合,请合唱老师定期进行排练指导,也就是说,在这样音乐教师配置相对齐全的小学仍然缺乏合唱老师。

二、小学童声合唱团的构成

(一)小学童声合唱团的构建。一般小学童声合唱团的规模都要注意其合唱团的能力及管理直接的权衡。合唱团规模大了,影响力大,但演唱水平难以提高,总体效果是较低的,组织与管理也很困难。规模小的合唱团,影响力小,但合唱水平很容易提高,总体效果是比较高的,组织与管理还较容易。因为这些方面的原因互相影响,以求得平衡,因而,要切实科学地确立一个合理的合唱团规模,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同时还要关注近年的合唱团比赛变化,现在的合唱团比赛是比较多的,这也促使一些学校为了比赛的效果,从人数上进行攀比,追求音量上的最大化,忽视和削弱了整体合唱质量和合唱表演能力。要认识到好的声音效果是合唱团配置配合的能力使然,而不是取决于人数上的多寡,要合理地规划合唱团的组建。

(二)小学童声合唱团的声部配置。合唱团声部的划分还是要具体到每个合唱队员的声音素质,进而确定合唱队员适合演唱的声部,还要注意各个声部之间的平衡和力量对比。一般低音声部的队员人数相对较多,因为低音声部是整个合唱队的基础,声音需要饱满浑厚。相对应的高音声部的声音要求明亮清脆,人数可相对较少。少年儿童声带稚嫩,还没有发育完全,不能和成人的声音相提并论,很多时候男童和女童是混合的,声部的划分没有那么绝对,主要根据孩子的音色来划分,并且应随着年龄变化,声带发育的情况随时调整。

(三)作品的选择。童声合唱对于作品的选择也相当关键。一般的合唱作品大多分为二、三、四个声部,如超过四个声部的作品就很少见了,主要是对于童声合唱比较难于把握。合唱团的基础配置是二声部,分为高音和低音两个声部。对于一些新组建的合唱团比较适合,学生在没有接触合唱的情况下比较容易掌握合唱技巧,也能更好地发挥出整体的演唱水平。三声部作品是由高音、低音和中音声部组成。三声部童声合唱作品的范围比较广,也更有利于合唱团的能力提高,但新组建的合唱团有一定的难度。四声部作品是在原有的两个高低音声部中加入两个内声部组成。这样的作品也有不少,大多是由器乐作品改编的、成人混声四部合唱改编的作品。特点是声部较多难度大,这就需要合唱团具有很高的演唱素质,同时对指挥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

三、小学童声合唱团的训练方法

(一)呼吸训练。呼吸是歌唱的根本,只有正确的呼吸,才能获得完美的歌声。唱歌前,我们用口鼻吸气,气息通过喉、气管和支气管肺底部,使横膈膜撑开,胸腔扩张,扩大呼吸的容量,这时就可以感觉到整个腹部充满了气息,也就是平时说的“气沉丹田”。横膈膜隔开了胸腔和腹腔,随着呼吸肌肉群的紧张和松弛,使横膈膜大幅度上下运动。可以让学生想象闻花香,口鼻同时吸气,这是慢吸。还可以让学生学习狗喘气,练习快呼快吸。也可以让两种呼吸结合练习,这能更好地增强对横膈膜的控制能力。还有跳音的练习也可以增强学生横膈膜对气息的控制能力。

(二)发声训练。童声的训练主要是以轻声带头腔的训练,千万不要白着嗓子唱,也不要让学生大喊大叫。轻声歌唱不仅可以获得干净、柔和、舒服的声音,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提高演唱水平。头腔共鸣的位置高,音域透亮华美,而且气息输出较少。就儿童的声带而言,所带来的震动少是适合的发音方法,较少的气息就可以支撑较长的乐句,所以学生在唱高音时不会感到紧张、疲劳,声音会连贯、柔和。这也使学生在唱歌时能够感觉到在自己承受范围内,心理上更能够坦然、平静、情绪欢愉、振奋地去演唱。头腔共鸣是童声合唱团发声训练中最为理想的位置,训练中一定要注意轻声歌唱,抬笑肌,舒展双眉,加上打哈欠的感觉,在保持这个感觉的同时,喉头、口腔和下巴也会下意识地张开,这种张开自然放松为声音流动到头腔的高位置提供了一个畅通无阻的通道。

(三)音准训练。音准是合唱训练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训练,好的音准离不开好的听觉,所以耳朵的训练是我们经常要训练的内容。平时就要进行听觉各方面的训练,以建立正确的音准概念及和声概念。要想在合唱中准确把握好音准,进行准确的歌唱,学生必须形成一个良好的音高概念,这是进行其他训练的一个重要前提。首先我们可以进行听音练习再结合合唱训练,多给学生听辨单音、音程和和弦,以稳定他们的音准。

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童声合唱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熏陶其性格情操,拓展学生丰富的形象思维。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童声合唱占重要作用。它以音乐体验为主,舞台实践能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合唱训练中体现团队凝聚力,加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强化组织纪律观念,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之一,也是展示校园文化的窗口。

学习童声合唱团的组建和训练是每一位基础音乐教育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提高高校音乐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的适应性的基本手段,作为高校声乐工作者,一定要遵照基础教育的需求,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使我们的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 王占峰]

G65

A

2095-0438(2015)12-0124-02

2015-07-08

李飞(1983-),女,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声乐、合唱与指挥。

2013年湖北省教育厅省级教研项目(2013250)。

猜你喜欢
童声音准合唱团
童声飞扬
夏 天(童声合唱)
轻音乐(2021年1期)2021-01-20 02:45:56
难忘的合唱团
合唱团的那些事儿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毛茸茸合唱团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
快闪合唱团
小青蛙报(2014年10期)2014-09-22 21:19:32
谈如何在二胡教学中掌握好音准
音乐生活(2014年9期)2014-09-04 09:29:36
小学低段学生歌唱音准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