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34(2015)03-0018-03
*[收稿日期]2015-03-22
[作者简介]起联玉(1985-),女,中共党员,云南元谋人,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疆昌吉学院社会科学系助教。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周边八个国家相邻,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融合使得新疆的形势错综复杂,一直处在反恐维稳的最前沿。作为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校,也成为反动势力与我党争夺青年的阵地,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反渗透斗争一刻也未消停。因此,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中的作用显得迫在眉睫。
一、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中的重要意义
1、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高校维稳中的作用,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的需要。
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的着眼点、着力点和总目标。治疆战略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移向“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由此看来,新疆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稳定问题。新疆的社会稳定对于全国的稳定牵一发而动全身。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是做好新疆工作的关键。发展和稳定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离开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而高校校园稳定直接关乎着社会稳定,因此,充分认识到并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维护校园稳定中的作用,奠定新疆社会发展的根基,有利于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也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保障。
2、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高校维稳中的作用,是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需要。
习总书记曾指出,做好新疆工作,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稳疆安疆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反对分裂的坚强战斗堡垒,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上都高高飘扬起来。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师生的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组织,也是党各项方针政策在师生中宣传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了解师生,获取师生中间最真实信息,掌握师生思想动态的基层平台,只有不断地建设成创新型、学习型和服务型党组织,建成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和反对分裂的坚强战斗堡垒,理论联系实际,对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面对问题才能做出正确的研判、反馈、疏导,将一切不安全因素制止在萌芽状态,为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做出反应和处理。高校基层党组织维稳作用发挥的程度如何,这也是在新时期通过实践检验党自身建设成效的需要。
二、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中面临的挑战
1、新疆的特殊区情带来的挑战。使得新疆高校与内地高校相比,始终紧绷“稳定”这根弦,情况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
2、西方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冲击带来的挑战。比如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打着“自由”、“平等”、“人权”等所谓西方普世价值观,直接充斥着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甚至企图通过文化渗透颠覆中国的传统道德和价值观念,实施西化、分化和弱化,这种思想观念的渗透无不影响着青年一代。
3、信息网络化迅猛发展给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维稳带来的挑战。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而言,信息网络化像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一些不良言论通过网络快速传播,直接充斥着主流媒体,充斥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且带有极其隐蔽性和危险性。比如反动势力利用“维吾尔在线”等宣传民族分裂的言论,煽动民族情绪,还有千方百计通过网络向学生传播暴恐影音视频文件,争夺高校学生,这不仅增加高校维稳的难度,同时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了严峻挑战。
三、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创新路径探析
1、创新工作理念,力求全方位协同联动维稳
既要看到当前维稳形势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复杂性,也要坚定维稳必胜的信心。面对党组织中部分党员党性修养不足、思想观念淡化状况,注重把党员的思想建设作为新疆高校基层组织建设的着力点;面对党建科研薄弱状况,把实践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科研建设做为新疆高校基层组织建设的智力资源。在党委领导下,明确责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其他部门分工协作,创新工作理念,力求全方位协同联动维稳。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纯洁、高效的基层党组织队伍
首先要培养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基层党组织工作人员。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真正能倾听学生心声,反应学生诉求,成为学生知心朋友,便于群策群力发挥维稳工作的实效。同时,应该注重少数民族党员干部的培养和使用,便于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开展工作,避免因学生尤其是民族学生中的矛盾和误会升级成为恶性的校园群体事件。最后,基层党组织和思政队伍工作人员可以学习相应简单的少数民族语言,便于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工作,关键时刻提高信息甄别能力。
3、创新工作载体,善于运用网络媒体新平台开展工作
在信息网络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主流媒体,网络、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信息快捷性、时效性、复杂性、多元性特点突出。信息的真实性有待于确定。因而要创新工作载体,首先将传统的理论学习、政策宣讲与新兴的网络媒体相结合,将重心转移到学生关注度高的网络新媒体,多管齐下用好宣传主阵地。
其次,做好校园网络的宣传和监管,培养一批师生共同参与的“信得过、靠得住”的网络引导员和评论员。一方面对正面的信息进行积极引导和宣传;另一方面对贴吧、微博、QQ群等出现的不良舆论进行正确引导,并排除不稳定因素,对一些“愤青”可以重点关注,及时给予谈心谈话或帮助指导,将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真正的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从学生中来你,到学生中去,真正从思想上为学生排忧解难,营造和谐氛围,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再次,通过以党建带团建,以一边带多边,以少数带多数,利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理论双学班、团日活动、第二课堂的文体活动等阵地,充分发挥好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广大青年团员的作用,增强辐射力和带动力,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气,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敢于善于同危害校园安全稳定的不良行为作斗争。
4、创新工作方法,与时俱进全面发挥基层党组织维稳功效
首先,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保持党的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形势下,考虑到新疆历史、地理和现实的特殊性,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分层次、分重点、分阶段、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面对新疆特殊区情,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带领全校师生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五观和四个认同以及“三个离不开”思想,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认真贯彻自治区关于在校师生在宗教方面的“两个不得、五个严禁”思想,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办学阵地的纯洁性和实效性,使全校师生树立牢固的思想防线,自觉抵御宗教向校园渗透,自觉同一切危害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行为作斗争。同时,对于思想上有不良“苗头”的学生,基层党组织应该及时关注,重点关怀,谈心谈话,解开思想疙瘩,“未进党的门,先做党的人”,正本清源,为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以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提供思想和政治保障。
其次,要做到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现实中面对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及西方反华势力推行文化霸权企图分裂我新疆的险恶用心和恶劣行径,我们更应该以史为鉴,指导未来,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青年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应该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可以开展爱国爱家主题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开展“新疆地方史、民族发展史和宗教演变史”三史教育,参观革命英雄纪念馆等活动,寓情于景,触动学生心灵,培养爱国意识,增强爱国情感,从内心的爱国情感转化为外在的爱国行为,自觉同不良行为作斗争,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并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再次,要做到主观和客观相结合。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得知,主观,是指人的意识、思想、认识等,即人的大脑可以支配的;客观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校园安全稳定中的作用就要找准矛盾,抓住当前维稳这一主要矛盾,协调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矛盾,并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既要认识到新疆高校中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影响因素也是多样的,因此在认识到这一客观存在的矛盾,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真正的做到主观和客观相结合,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确保一方平安。
最后,要做到疏和导相结合。新时代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思想活跃,个性张扬,好奇心强,但心理和生理尚未完全成熟,对是非曲直判断能力较弱。尤其是对社会中出现的一些贪污腐败或道德败坏等不良现象缺乏理性的认识和思考,人云亦云,盲目从众,易受不良分子的蛊惑和利用。当他们的思想需要表达时,不能一味的“堵”,就犹如一条沟渠,如果堵住了出口,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学生亦如此。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虚心听取最基层学生的心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疏导结合,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渠道和平台,梳理学生的思想疙瘩,并为之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防患于未然,从源头排除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不良因素。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当前,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国内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确保实现两个百年的宏伟目标和中国梦的伟业,需要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时代脚步,营造安全、稳定、和平的国际和国内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新疆特殊区情背景下,筑牢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思想根基,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中的作用,与时俱进创新工作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工作载体和创新工作方法,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