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易
(陕西科技大学电信学院 陕西·西安 71002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调整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积极心理学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补充,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它是“在继承和整合积极心理健康、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诸方面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以积极和发展为取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学生和国民心理健康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积极心理学课程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结合,势必为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的生机,以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课程体系主张以积极的态度重新解读教育,形成积极的教育理念,采取积极的教育行动,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求知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与人生态度。积极心理学课程的核心目标应面向全体学生,侧重于心理品质的优化与心理潜能的开发,强调关注学生对未来的乐观希望、有价值的情绪体验、内在成长的积极动机、积极人际关系、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积极心理学课程的核心干预作用是关注问题学生软弱一面的同时,也看中其独特的优点与长处;在致力于修护生命伤口的同时,也竭力建立生命中美好的特质;努力帮助受心理困扰的学生的同时,也关心怎样使普通的学生的生活更丰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对《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的具体落实,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受传统心理学影响,课程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偏重心理健康的标准、正常与异常的区分、心理疾病的预防等消极心理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习惯于在单位时间里传授更多的知识,致使教学形式机械单一,充斥其间的是太多的讲解,师生双方缺乏教学热情和互动,缺乏愉快的情感体验,而且多数学生养成了被动的性格,缺乏求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笔者查阅统计了14个出版社 1998~2010年出版的20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材或专著。结果见表:
研究课题心理疾病与心理咨询治疗恋爱与性心理概述、述论个性、人格学习心理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情绪情感其他择业就业心理身心发展规律挫折与压力心理卫生与心理保健智力与能力社会适应意志品德心理网络心理总计涉及章数25 22 21 21 18 18 16 15 14 12 12 11 9 8 7 4 3 3 239占总章数比例10.46%9.21%8.79%8.79%7.53%7.53%6.69%6.28%5.86%5.02%5.02%4.60%3.77%3.35%2.93%1.67%1.26%1.26%100.00%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目标主要定位于心理问题的评估和矫正上,往往重心理疾病的诊治轻心理问题的预防,重心理障碍的咨询轻心理发展的咨询,对学生心理发展教育不足。然而,消除负性心理品质不等于培养起了正性心理品质;知道了怎样避免负性情绪,不等于学会了如何增进正性情绪;知道了怎样克服悲观、自卑、嫉妒等不良人格,不等于学会了如何发展乐观、自信、宽容等积极人格。这种状况不仅与课程以体验性为主、加强自我教育的课程性质不相融,也违背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课程教学目标。
国内外积极心理学课程主要有以下两大目的:帮助学生发现他们的署名性格力量;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性格力量的运用。它旨在三个层面提高学生的幸福体验。第一个层面是情绪层面,即,帮助学生多体验正面、积极的情绪,并减少负面、消极情绪的体验。第二个层面是生活投入的层面,即帮助学生全心投入他们从事的事情中,尽量体验“心理流畅”。第三个层面是生活意义的层面,即帮助学生在各种生活事件中寻找生命的意义。通过这一系列课程设置更关注人生的意义;更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更注重教学活动的新颖性及学生参与性。国内外积极心理学课程理念的运用现状和效果:
国内外应用赛利格曼——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本.沙哈尔——美国哈佛大学岳晓东——香港城市大学樊富珉——清华大学理念的应用积极心理学幸福公开课幸福课积极心理学下的团体心理辅导课主要教学形式每天记录三件好事情新用署名力量感恩拜访大笑练习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增强积极的情感体验,研究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让学生在学习上找到自己;让学生现场体验教授内容;让学生做自己作业的主人;结合中国文化与地域特色;教学大量运用的视频资料;与学生分享生活事例与感受。积极心理学的贫困生自强团体训练;提升主观幸福感的短程团体辅导;积极取向的生命教育系列;积极心理品质、优点优势训练工作坊;积极心理学生命意义干预的团体干预;促进地震灾后心理成长的积极心理辅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辅导员系列工作坊。效果体验正向思维发掘优点 信守承诺学会感恩,培养优秀品质愉悦心境,调整心态公民美德的培养、社会责任感、利他主义、职业道德等。最终确立了自己的幸福观。学生体验发掘积极的品质,在活动课中体验积极的情绪,训练学生的积极思维。通过团体训练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心理辅导。
落实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机能为目标。积极心理学发现,存在着具有缓解心理疾病作用的积极的人格素质或人格素养,诸如勇气,人际关系技巧,理性,洞察力,诚实,坚韧,现实主义等品质,通过识别和增强人们身上的这些积极的人格力量,就能够有效地对心理疾病进行预防。因而,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积极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成果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师生共同发现和解读问题的积极方面,提供积极体验,教授积极应对方式,促进学生在情感、行为以及认知等方面的积极改变,达到塑造积极人格、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机能为课程目标。
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形成三个明确的研究方向贯穿整个课程体系。一为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心理学提出了拓宽建构理论来论证积极情绪体验在人类生活实践中的显著作用。二为主观幸福感。这是积极心理学的重点研究内容,其核心思想是个体应该满意地看待过去,幸福地感受当前的生活,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未来的生活。三为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心理学着眼于人格中乐观、积极的层面,强调心理学应该通过对个体积极的人格品质的研究与探讨,来促进个体的全面健康发展。同时,课程体系还需建立以活动为主线、以体验为核心的心理健教育模式,只有将外部活动与内心体验有机联合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积极体验、情绪、感悟与提高,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与能力。
1.案例式体验教学。案例式体验教学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将有关案例提供给学生,组织学生阅读、分析、思考、讨论,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理论原理,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扎实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案例式体验教学中每位个体在发挥自己智慧的同时,也学习了其他人的智慧,这在加深学生对重要观点、原理的理解,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2.角色扮演式体验教学。角色扮演式体验教学指教师提供一定的主题情境和表演要求,让学生扮演某种人物角色,演示某种行为方式、方法与态度,达到深化学生的认识,感受或评价“剧中人”的内心活动和情感体验的目的。实践表明,只要运用得当,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起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3.团体活动式体验教学。团体活动式体验教学是一种在团体的情境下教育者(活动中一般称领导者)引导或者协助个体在诸如人际关系、价值观、自信心等某个具体方面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更深刻的体验。如将团体心理咨询的理论技术运用到心理教育课程,注重其相互之间的多向沟通,学生在课程外以问题讨论、分享参与等多种学习方式领会知识、探讨问题,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掌握自我成长的方法。
4.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课程评估强调实证性来检验课程效果
积极心理学的课程设置强调是以实证研究为基础,主张对开设的课程都进行深入、全面的心理学跟踪调查,并予以多样的统计分析(Seligman,Ernst,Gillham,Reivich,& Linkins,2009)。赛利格曼教授特别强调积极心理学的课程与干预评估要像医学那样严谨,具有深入的数据支撑。
[1]孟万金.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5).
[2]周日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7.
[3]龚光学.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8.5(3).
[4]尹秋云.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错位与开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