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族际关系的治理

2015-04-10 17:28胡乃丽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族际民族区域民族

胡乃丽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1)

中国是一个经历了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家,从56个民族的形成过程来看,中国的民族互动是非常密切的。在这种互动当中,连接各民族之间的基本纽带还是经济、文化等涉及到民生发展的基本要素。鸦片战争后中国有丢失很多领土,也给中国遗留了像台湾问题、西藏问题、新疆问题、内蒙古与外蒙古之间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说是今天中国面临的最突出的民族问题。

一、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族际关系背景

“共处于统一国家政治共同体中的民族之间的关系,即族际关系,是多民族国家最为根本和最为重要的社会政治关系。”族际政治关系拥有两种基本表现形态,即族际政治冲突和族际政治整合。上述的许多观点都是为了达到自己政治整合的目的所提出的。事实证明,无论是民族内部还是民族周围的大环境的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族际政治冲突。

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族国家建设

中国的民族国家建设也是有其历史因素的,从原始的部落、部族的产生及发展,到汉族的确立,最后到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56个民族和睦相处,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而正是由于民族成分太多,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许多民族政策,其原则还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并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具体对待每个民族。在政治方面,维护国家政治独立、自主行使民族权力是核心内容;在经济方面,维护民族国家经济独立与民族经济个性发展是时代要求;在文化方面,维护国家信息、主权是应对信息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在社会方面,提高社会运行水平,抵制国际人权组织等不良影响是保持民族社会良性运行的必然要求。所以,族际关系的治理必须从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等多方面着手。

(一)政治方面

1.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全球化发展,族际问题也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一国之内的民族问题国际化,国际之间的民族问题国内化。在今天的国际秩序中,往往是大国的霸权政治和强权政治,国际上小国弱国无政治地位或者地位不高的现象。最终导致民族的衰落。也有可能是国际上的民族分裂分子极力想要对多民族国家中的一个或多个少数民族极力从现有国家中分离出去并谋求建立单独的民族国家或与其他相邻的同一民族合并。中国是世界中的一员,其族际关系也正经历着民族的分离主义的影响。尤其是藏独分子和东突分子在国际反华势力的支持下,不断制造社会动乱。由于治理的能力不足,导致在东西部的治理差距过大,也会导致民族之间的不满情绪。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还是采取了一些民族的政策。

2.政治手段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由中央和地方人大构成,是国家政权的最高权力中心。在民族地区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民族中人民平等,民主的发展。但是人大制度在实行过程中也是比较艰难的。例如西藏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大制度还是推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政治和法治社会的建设,同时也为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宪法的体制内,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内,建立自治机关,由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的政策和制度。2001年修改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明确了民族区域自治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及相应的民族特色,可以说这是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并且在1954年宪法中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3)民族政策的建设

关于民族政策,多针对族际关系治理中的具体问题,必须随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提出了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包括:民族平等团结的原则;民族自主自治的原则;民族全面发展的原则;统筹兼顾,照顾扶持的原则。

(二)经济方面

1.存在的问题

不仅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而且一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都取决于它的生产以及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所以经济因素也是族际关系的核心内容。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的确立。我国的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是事实上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等的尤其是东、西部差距太大,并且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这对于我国西部民族的发展是不利的,有引发民族矛盾的重大风险,所以在经济方面对族际关系进行治理也是很有必要的。

2.治理手段

(1)发展国家政体的经济,制定合适的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一个原则,在发展一个国家的经济时不能顾头不顾尾,顾东不顾西,相反更应该大力发展落后地区,提高国家经济的整体水平。由于西部地区发展经济有其局限性,所以在发展时国家在政策上应该给予优惠,照顾的特殊发展方式。

(2)民族经济特区的开发

1978年改革开放的开展,经济的全球化也必定会影响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像民族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对于今天的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一大手段。尤其是西部边疆地区,可以发展和内陆国家的经济贸易。

(3)西部大开发战略

改革开放早期,实行了先富带动后富,主张将沿海地区先富起来,但到今天沿海是富了,与西部之间的差距更大了民族矛盾更深了。其实西部大开发就是先富带动后富的带动后富的一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得以满足了,人们之间的关系便不再是斗争,而是和平共处。

(三)文化方面

一个民族失去自己的文化特征,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民族性,失去了民族自身。民族对国家政权的认同,被通称为国家认同,是维持民族国家,尤其是多民族国家存续的关键问题,如果民族缺乏对国家政权的认同,就无法建立民族国家,建立起来的也无法被识别为民族国家;如果民族对国家认同发生了改变,民族国家就有解体的危险。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要调和全部民族的民族认同就是极其困难的,调和不好就可能会导致族际关系的冲突。虽说中国是56个民族,但在国际上还是作为中华民族存在,要产生统一的中华文化,就需要民族之间的文化的不断融合,防止个别民族的民族认同的极端变大。树立一致的国家认同,有利于民族的团结。

(四)社会方面

建国时期,由于实现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所以对社会的控制是极其严重的,从而导致我国的社会发展缓慢,社会的治理也很滞后,社会的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的欠缺,民主制度不健全,权利义务不平等等现象也在直接的挑战着族际冲突的底线,可以说都严重的影响族际社会的稳定和平。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政府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民族社会政策。民族社会政策的目标是保障各族人民群众基本社会权利平等。尽管现在面临的问题还是比较多,但是只要始终保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宗旨就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好转。

三、总结

以上所述都是民族国家国内的各个方面的困境以及在治理过程中所取得的一些成就,但是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全球,所以当然其发展也会受到国际关系的影响。就必须在国内的族际关系的基础上去调整好国家之间的族际关系,必须建立国家的民族意识,建立国家的族际认同、国家认同。并且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建立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既要兼顾“民族属性”,满足“多民族国家的特点与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保证国家的建设与发展的顺利进行,从而保证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发展与稳定。

①贾英健:《全球化与民族国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3.7,第 19-21 页。

②贾英健:《全球化与民族国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3.7,第 22 页.

③贾英健:《全球化与民族国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3.7,第 30-35 页.

④欧黎明《当代中国族际关系治理分析》,云南大学。

⑤周平:《论多民族国家的族际政治整合》,《思想战线》,2010年第4期第36卷。

⑥欧黎明《当代中国族际关系治理分析》,云南大学。

⑦周平:《民族政治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36页。

⑧卫李鸿:《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途径》,《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6期。

⑨侯万锋:《多元一体与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第4期。

猜你喜欢
族际民族区域民族
我们的民族
云南藏区流动人口族际结构性差异现状分析——基于香格里拉县建塘镇的问卷调查
基于族际互动的甘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活基础考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越多接触就越愿意接触?取决于效价与效能*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范式
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法:社会主义的视角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基本逻辑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