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斌
(固原市原州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宁夏 固原 756000)
宁夏原州区发展村集体经济之我见
□王宏斌
(固原市原州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宁夏 固原 756000)
作者根据原州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现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原州区;发展;村集体经济;之我见
原州区村集体经济相对滞后,公共积累非常薄弱,发展缺乏动力。近年来在原州区委、政府高度重视下,以及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载体,原州区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新常态。
原州区现有11个乡(镇)158个行政村,2014年总收入为1023.21万元,其中:补助收入为544.23万元,发包及上交收入11.99万元,其他收入为466.99万元。总支出797.04万元,其中:管理费用为544.23万元(其中村干部报酬为470.95万元,办公费为73.28万元),其他支出252.81万元。村集体收入主要依靠财政补助收入,只有头营镇和黄铎堡镇有发包及上交收入11.99万元。
原州区在严格执行《宁夏回族自治区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20项制度》的基础上,又出台了《原州区村级财务管理实施意见》和《原州区村级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实现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由人为管理、随机管理向制度管理、规范管理的转变,并加强审计监督,为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原州区委、政府在退耕还林、还草、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压夏增秋,大力发展马铃薯、草畜产业,扩大蔬菜、向日葵、枸杞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以提升村集体经济实力,改变了过去“靠天吃饭、品种单一”的现状,村集体经济发展出现了新局面。
原州区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和数量,按照“扶龙头、建基地、创品牌、拓市场”的思路,进一步创新了产业扶持机制,加快培育发展一批产业链条长、市场份额大、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订单种植、建设生产基地、创建农业示范园区,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等新型组织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辐射,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使农村发展活力得到体现。
原州区相当一部分村的集体存量资产很少,无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无法从中得到再分配收入。
大多数村依然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为基础,以农户为单位的小块土地耕种为主,农产品单一,商品率较低,规模效应差,未能形成市场竞争主体。
多数村有发展思路,但由于资金不足难办成事。发展需要完备的基础设施,只有对道路、水利等设施进行完善,便利的交通能方便投资方产品输出,才能吸引并留住投资方。
村干部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领头雁”,干部的能力素质是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想把农村经济搞活,让老百姓多受益,就必须培养一批“德才兼备”村干部,用自己的智慧帮助群众发家致富,只有这样的“能人”多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才有出路。
一是充分利用适宜开发的土地、水面、树木,加以规划改造,通过土地流转,将部分耕地由集体统一开发或引进大户开发,推动本地农业向大型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效益。二是根据各村实际,利用空闲非农建设用地,引进外来资金。三是由村集体筹资,成立服务实体,主要对农业生产开展系列化统一的有偿服务。
按照原州区“一乡一带,一村一品”的理念,大力发展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家庭农场等方式的综合生产模式,把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引导村集体与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开展合作,发展信息传递、物资运输、产品后续加工、市场营销等各类专业合作社、协会和中介组织,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向多层次、多领域延伸和扩张。
一是实行定项帮扶,重点是发展、完善已有项目,扩大资金积累,为后续发展积蓄力量。二是提供技术、信息支持,引进人才发展村办企业,增加收入。三是通过多方筹措资金改善交通和村办公条件,建设店铺,发展村级物业经济。
1004-7026(2015)09-0031-01
F046.32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5.09.18
王宏斌 男,1965.11-今,中央党校大专学历,助理审计师,长期从事农村经济审计和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