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可
(江苏师范大学 商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教学督导在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之间的体制性差异
——来自制度经济学的视角
徐 可
(江苏师范大学 商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在体制上存在着诸多不同,集中体现在统治类型、治理结构、预算约束、激励机制、产权配置、人事制度等等诸多方面。这也深刻地影响了教学督导工作。民办高校的教学督导工作除了正常的教学质量监控之外,还较多地承担了教学改革的先导推手、青年教师的成长顾问、教学管理的咨询专家等等职责,发挥着更为广泛的作用。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不同体制高校之间的反思与借鉴。
教学督导;公办高校;民办高校;改革成本;科层组织
关于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体制对比研究已成热点,相关文献可谓多矣。例如,毛勇比较了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竞争力(2009);闵维方分析了不同体制的高等教育的地区间差异(2009);徐绪卿提出不同体制下都可以办出一流大学,关键是要做到地方特色(2009);徐景武从政府角度出发,分析了不同高校管理体制中政府行为由集权模式到指导模式的转变(2007);郭建如将教育需求市场、管制政策、财政资助、公立高校竞争等归结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外部压力(2009);邬大光提出民办高校可以利用治理机制优势,采用差异化竞争走内涵式发展模式(2010)。
上述研究都涉及了民办高校在体制上的相对优势,但还缺乏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应用研究。而由于督导工作是教学工作的集中体现,有着综合性与复杂性,高校的体制性差异在督导工作上都有集中的表现与反映。本文以督导工作为论题,试图将以上理论研究推向深入与具体,并对以上有关理论研究提供实例与佐证。民办高校有着自身的特点,督导工作更有着自身的体制因素与特殊规律,是体制对比的切入点。对此进行探讨,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众所周知,江苏省的高等教育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在这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内部教学管理模式非常灵活,适应性与创新意识较强,改革成本相对低廉。因此,民办高校的相对优势、后发优势、改革优势也逐渐显现。
一般而言,民办高校在生源日渐萎缩的激烈竞争中,教育教学质量无疑成了民办高校的生命线。作为“体制外”单位,民办高校面临着办学经费的“硬约束”,因此在就业形势与市场机制的倒逼下,教学改革的意愿更加明显,动机更加强烈。同时,民办高校的体制内约束较弱,在处理具体事务上也更加灵活,改革遇到的障碍阻力和摩擦成本也比较小。
面对教学改革的倒逼压力,民办高校的督导工作具有先锋与引领的推手作用。这是因为民办高校的督导成员大多来自公办高校的资深教师,视野开阔,经验丰富,并且相对公办高校而言具有较大的权威性。这些督导成员往往能够把听课中的好的做法传播推广出去,形成“自发式”推进的改革模式。从制度经济学角度讲,就是导致诱致性的制度变迁。也就是说,其教学改革的自主性、适应性比较强,往往采取“自下而上”的一种推广模式。
公办高校作为“体制内”单位,虽然面临着拨款经费的预算“软约束”,但是政策约束、制度约束、人事约束与舆论约束却是严格的,部门之间相互掣肘,往往要依据文件、命令、惯例行事。在这种模式下,教学改革往往来自于“顶层设计”,督导工作往往侧重于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控制”职能,致使其改革成本居高不下。因此,教学改革往往采取强制性的措施与手段,并形成改革路径的行政依赖。
众所周知,公办高校的教师整体学历较高,在社会上属于知识分子中的“精英阶层”,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其成长轨迹也形成了以评定职称为主线的固定模式与路径,其社会责任与精英意识较为明晰。
而民办高校办学历史短,经费紧缺,通过公派培训与外界交流而分享的社会学术资源要少得多,因此,靠自我积累来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学历与职称水平的路径是非常难走的。同时,民办高校教师也大多是由近几年毕业的硕士甚至本科生组成,尤其是以青年女教师为多,构成了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鲜明特征。
据笔者统计,我省民办高校的女教工比例平均超过了85%,这是民办高校师资结构的明显特征。 高校教师队伍的性别构成对教学管理的影响是显著的。众所周知,女性对静态的、既定的事业环境较为敏感;而对动态的、发展的事业空间认知不足。这必然给民办高校的督导工作带来不同的要求与挑战。毋庸置疑,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不足。教师虽然有较强的责任心,但是学术素养积累不足,缺乏既定的学术晋级路径。一个鲜明的例证就是民办高校的高级职称往往都是引进人才,自我培养的青年教师可谓少之又少。因此,通过督导工作帮助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升,指导青年教师的学术积累,尤其是关注青年女教师的个人成长,就显得非常重要。
对于民办高校而言,由于教师主体缺乏学术的成长路径与适当的自我预期,督导工作的重点就不在“督”而在“导”。 这也促使民办高校的督导工作往往超越其教学管理的职能,肩负了较多的“政工干部”的角色,更多地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一些民办高校也从管理角度积累和探索了许多具体经验,例如,帮助、指导青年教师的职称评定;与教师打成一片,经常举办座谈会,了解、反映职工的心声与需求;重视女教师的婚育因素,给以宽松的外部条件;培养员工的忠诚度,提倡递增工资制度;组织各种校内竞赛活动、趣味活动,组建各种自助团体,培养青年教师的归属感,等等。通过上述种种形式,民办高校大多都逐渐形成了辅导青年教工成长的既定方法,那就是弱化学历与职称的激励——高学历人才在民办高校反而很容易流失,从而关注他们的生活与工作环境,较为强调集体意识,等等。这样就营造了与公办高校明显不同的工作氛围,也形成了青年教工不同的发展路径。
众所周知,在当前高校的教学管理中,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教学督导,是学校实施对教师教学评价的支持系统,是与教学综合管理部门平行又相对独立、专司教学质量监控的机构[1]141。这首先是公办高校教学与管理中以正式制度所认可和保障的。而同样职责的督导工作,对于其行政执行力而言,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还有着很大的差别。
公办高校的校长是由行政任命的合法化领导人,对应的是韦伯所定义的祛魅型的、理性设计的现代科层制度。而民办高校的统治类型是有别于公办高校的。民办高校的创始人一般都具有坚卓的意志,非凡的魅力,传奇的经历,凭借长期积累,达到了事业的巅峰。因此,这恰恰是韦伯所定义的魅力型领导人。
魅力型领导人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因此,在民办高校的科层组织之间,权威性得到了最大的保障,仅仅需要较少的监督成本。加之民办高校用人机制又相当灵活,没有编制限制,也没有公办高校所面临的诸多约束。因此,民办高校的教学管理幅度更加扁平化,行政执行力也更强,很少有相互扯皮、推诿的现象。督导的权力既来自于权威又来自于魅力,督导工作在其行政序列中的地位也更加综合与突出。
这给予督导工作以很大的便利性。民办高校的督导机构不仅直接参与教学过程管理,也可以通过“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即督导、院系、学生共同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对教学工作实施有组织、有目的的监控和指导。
因此,民办高校的督导成员参与教学管理的领域更为宽广。同时广开言路,通过调研和督导过程反映情况或提出建议,为学院领导和管理部门进行教学决策和实施教改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可以根据临时性授权而从事许多诸如职称评审、晋级、人才引进等等重要的核心工作,担当了专家库的作用。
民办高校的督导成员充当教学改革的推手,充当了青年教师的良师益友,还兼具了政工干部与专家库的身份。但这并不必然意味着民办高校的体制优越性。
民办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办学经验、师资水平、学术实力、社会认可、品牌资源等等诸多方面的实力与差距。民办高校应该根据就业形势,实施与公办高校之间的差异化竞争与错位发展的办学模式。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之间由于体制性差异也应该相互借鉴,相互提供反思素材与“意识”支援。
众所周知,由于高校扩招政策,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高等教育的多元化,使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出现了新课题。受市场经济和高校自身产业化、功利化倾向的影响,教学质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因此,不管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在此形势下都有加强教学质量的监督与控制的必要性。
民办学校由于生源状况较差,学生文化基础、学习自觉性和能力较弱,专职教师队伍结构状况和兼职教师比例过大等问题,对教学质量监控的要求也更高了。一般来讲,教学督导员是教学方面的专家,有较高的学术修养和教学能力。民办高校教师多是毕业后立即走上讲台,缺少业务培训和实践环节训练的青年教师,尚未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过程,因此,在进行教学质量的监控过程中,由教学督导成员协助院系承担对青年教师一定的指导工作,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业务水平是十分必要的。因此,督导工作可谓“督”“导”并重。
同时,公办高校的教学督导因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覆盖面广、数量大,同教师、学生接触多,因此对学生的学风、教师的师德和教学水平了解及时、真实,有利于学校领导和管理部门快捷、准确地掌握教学状况[2]100-102。因此,也应该借鉴民办高校的经验,由学校领导授权,更多地参与学校教学与相关的管理、专业与课程进行诊断和评价,供领导决策参考。这项工作即可作为常规工作,也可由领导根据需要提出专项调查或研究,以实现督导成员的最大化价值。
[1] 何彦秋.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初探[J].新西部(理论版),2013(09).
[2] 刘玉玲.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实施教学督导[J].中国成人教育,2012(09).
[责任编辑 乐 知]
2015-01-12
徐 可(1969- ),男,河南郑州人,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主要从事西方经济学研究。
F061.3;G649.2
A
1671-8127(2015)04-00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