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方寸地 播者细耕耘——新闻导语写作的技巧

2015-04-10 16:47杨志远
视听 2015年10期
关键词:学杂费导语受众

□ 杨志远

新闻导语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最初的导语要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等最基本要素。新闻写作发展到今天,不少新闻导语的写作还受着“五个W”框子的束缚。

但是在上世纪50年代,《纽约时报》编辑主任特纳·卡特利奇就提出,没有必要再把传统的新闻“五要素”都写进导语中。

导语在消息中担负着重要任务:一,开门见山,尽快报道新闻事实;二,吸引读者注意,最大限度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三,一语定意,为整篇报道定下基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教授麦尔文·曼切尔认为“写好导语等于写好了消息”。但是,在我们的日常新闻采写中,导语往往被用简单的新闻事实堆砌成“新闻的晒衣绳”,把新闻点淹没在大段文字之中。

一是“罗列式”导语。用一个框框去罗列新闻要素和新闻事实,使导语显得既罗嗦又平淡。二是“为了式”导语。将新闻事实所要达到的目的放进导语,使导语膨胀沉重,不堪重负。如:为了贯彻落实……。三是“总结式”导语。成绩与荣誉多多益善,统计数字堆积如山。四是“评价式”导语。用记者作出的评价取代新闻事实。五是“重复式”导语。重复标题,消息导语把标题翻过来、覆过去地重复。六是“牵强附会式”导语。把一些抽象的东西硬说成是具体的成果,滥下结论。如:xx单位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xx会议精神工作,紧密联系实际,改进领导作风,力求做到摸实情、鼓实劲,较好地克服了工作上的形式主义和浮夸风。除此之外,还有种种导语写作误区,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一、在导语内容的选择上求近

导语具有导引读者、引人注意的首因效应。新闻事实是有重要性的等次之分的,选择什么内容作为核心要素是导语写作的关键。而对内容的选择,必须遵循新闻写作特有的基本原理——寻找“最近点”。

这里说的“最近点”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导语中“何时”或“何地”因素的最近点;二是选取新闻事实中与受众工作、生活中最近的部分来作为导语的内容,以满足受众求近心理。

看这则导语:国务院近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正案(草案)》。

会议决定,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继续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

消息中与受众利益相关的是“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导语中只提到“研究部署”这一事件,但受众最关心却是“研究部署”的结果。如果这则导语改为: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相信会吸引更多人的目光。

二、在导语角度的选择上求异

求异,就是力求思维运动走向有异于习惯轨道,有异于顺向的逻辑演绎。在导语写作中运用求异思维,可以使导语写作寻找到最佳的角度和表达方式。

消息一般要求在导语部分揭示新闻主旨,因此,在导语角度的选择上,要选取最能反映本质特点、最能引起受众关注和最富于人情味的角度。

曾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范敬宜先生写过一则题为“夜无电话声早无堵门人”的消息,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包干到户出现喜人变化这样一个主题。导语中写道:

三月三日、四日,记者夜宿康平县两家子公社秘书办公室,发现从就寝到次日早晨,没有来过一次电话,也没有一个社员来报案、告状或要钱要粮,公社干部睡得安安稳稳。

导语选取了作者在夜宿过程中观察到的一些很细微的变化来表现新闻的主题,跳出了以往写作的窠臼,让读者耳目一新。

三、在导语的语言表达上求简

对于一篇新闻来说,受众可以通过导语来了解新闻的基本状况。导语不可太长,否则会淹没新闻的亮点,令受众失去兴趣和耐心。因此,导语的表达必须抓住新闻中心,突出重要事实,言简意赅,不能拖泥带水。

导语的语言在句式上尽量多用单句,简洁明了,便于阅读;在用词上尽量多用具体的名词和生动的行为动词,给读者冲击力;在表现形式上多用群众语言,以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1945年8月14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播发新闻时只用了5个字的导语:“日本投降了!”堪称经典。

四、在导语的文字表述上求美

老舍说:“开头好比舞台上的演员亮相,应该开得有光彩,吸引人。”一篇新闻的导语也是如此,文字表述得精美,能使读者迅速集中注意力,产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人民日报》刊发过一条消息“我国节水灌溉起步不凡”,消息的导语:涓涓细流浇灌着麦田,条条“雾龙”喷洒着果树,滴滴甘霖滋润着蔬菜……这是我们最近在山东威海市百万亩节水农业示范区看到的情景。短短3年多时间,这里建成管灌、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66万亩。短短几句描写,便勾画出一幅清新优美的田园风光图,让人印象深刻。

“梨花一枝春带雨”,导语的文字表述之美表现在意境之美、形象之美、动感之美、含蓄之美、风趣之美。这就要求每一位记者不仅要具备从新闻事实中提炼出独特的感受与新颖见解的能力,而且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把文学笔法与新闻事实揉合起来,寓庄于美,使导语情趣盎然。

猜你喜欢
学杂费导语受众
导语
阳光
本期专栏导语
2007:义务教育学杂费也免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导语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2016年秋季起贫困高中生免交学杂费